《京剧丛刊》与《京剧汇编》

2002年仲夏的一晚,浅水龙在北京所宿旅店中对小豆子说,《戏考》的价值并不大,因为实在太老了,对于今人来说,没有什么用处。排戏不可能按照这上面的来。若可能,还是应该尽量找些实用的剧本。

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在网上询问某剧本,因戏考网站上的剧本太老,和现在的演法对不上。

2002年10月,小豆子意外找到1958年出版的《程砚秋演出剧本选集》,从此,名家的演出本陆续提上录入的计划。

2004年2月,痴菊叟向小豆子提出将《京剧丛刊》与《京剧汇编》两套书加入录入计划的事宜,当时因录入的范围已经很大(《戏考》四十册、《国剧大成》十二册以及众名家的剧本选集),兼之手头这两套书的资料并不齐全,虽心向往,却未将两套书的目录加入总目中。

转眼又一年过去了。痴菊叟发来了此两套书中的一些剧本,这是一个“痴菊”的戏迷,在二十年间辗转各处不辞辛苦所搜集来的。这种精神,多么值得敬佩!是该把这两套书加入录入计划的时候了。

先来看一下这两套书的介绍(摘自《中国京剧史》):

《京剧丛刊》:本书是50年代进行的“戏改”工作的具体成果。其中所收的全部剧本都经过整理加工。

《京剧汇编》:本书与《京剧丛刊》不同,全部收录未经加工的传统剧目原本。

因此,《京剧汇编》的价值在于老、传统、没走样;而《京剧丛刊》的意义在于体现了解放初期戏改工作的一个成果,权且不论戏改的是非,单就文献角度来看,也是真实反映那个时期京剧界的一面镜子。

这两套书加上以前所提《传统剧目汇编》,可视为解放后出版的非常重要的三套剧本资料。较民国时期的《戏考》而言,应该是更有实用价值吧。

就眼前的录入工作来说,小豆子手头有《京剧丛刊》的前36集的全部内容,而《京剧汇编》则一本也没有。痴菊叟已录入《京剧丛刊》中四十余出剧目,《京剧汇编》中十余出。所以暂不太可能像《戏考》、《国剧大成》那样扩展成很大的录入群。但凡事需要定个目标:有那么长一个总目在那里挂着,就是一个激励人前进的标志;有那么一个“暂缺”字样在剧目后面,就是一个促使人寻找的指示。

下周一做一些整理,就把两套书的目录加入总目中。另外有一个编号问题,是继续加入7字头,还是放到6字头甚至1-5字头。也许会把近500出的《京剧汇编》剧本放入6字头,100余出的《京剧丛刊》剧本放入7字头。当然,若都放在7字头也能放下。另外,6字头、7字头的一些散本也许也要做些调整。

《京剧汇编》第一集
《京剧汇编》第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