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关系

嗯,呐,哼……这是一个严肃话题,可不要误会 表情

也许您注意到了,梨园百年琐记的人物资料里,有一个重要信息没有做到规范化:人物的性别。以前老的资料,见到“花旦”这样的词,就知道这是个男的;见到“坤伶花旦”这样的词,就知道这是个女的。后来新的资料,有“京剧女演员”这样的词,就一定是女的,而如果只是“京剧演员”这样的字眼呢?默认情况下是男的,但不保证百分之百。

所以需要有个规范,现在在数据库里单独开了一列,用来保存人物的性别。由于这次性别的信息补充没有随人物的更新而更新,而是等到积压了一千多个人物的时候才做的,难免有讹误。所以还是像以往一样,众人拾柴火焰高,有兴趣帮助核对的朋友,可以到下面提到的地址去看一下,如果有性别上的错误,点一下名字旁边的“报告错误”即可。因为这个地址纯属私用,为了防止被 Google 一类的引擎发现,加了浏览权限,您访问时需要输入用户名及密码,均为 xikao。地址是: http://genealogy.xikao.com/list.php

在这方面数据没有经过精查细审前,琐记上的人物页面还不会有任何变化。

也许您又会注意到,上面那个地址是在戏考网站一个新的子域名上。不错,如果您还记得的话,小豆子曾经说要系统整理梨园界的关系网,这个地址就是给那个项目准备的。不过,这方面的资料准备需要很多时间(目前就手头已有资料来说完成四分之一的整理工作),加上小豆子正在做另一个项目,所以那里一年内表面上也许不会有什么新东西出现,如果有的话,到时候一定告诉大家。将来有时间,也会详细谈谈这个项目以及如何在最少人为编辑的情况下达到程序成生尽可能精确的关系表 表情

梨园百年琐记小改动

刚刚完成了对梨园百年琐记的一次的改版,从表面上看,您几乎看不出什么区别来。

唯一能够从表面看出来的是历史简表部分,当您进入某一天的页面的时候,比如“历史上的正月初一日”,您会发现,原来并列的三栏,变成了上下三块的布局。上半部分,出生与去世各占一半,而下半部分,是事件的地盘。

原先并列三栏的布局,纯粹是继承梨园百年琐记最开始那个简表的样式。这种布局有个弊端:事件的标题往往很长,所以在1/3的空间里通常一条事件要占用两行的空间,加之左、中栏的内容总是不及最右栏多,便形成了严重的视觉倾斜,或者说,空间利用不合理。这次重新布局后,空间利用上要合理得多。不知您怎么认为?

那么大部分看不到的改版在什么地方呢?在页面程序上。那里做到了数据与布局的完全分离,这样以后如果说琐记要彻底改变布局,比如现在的导航栏从左边弄到右边等等,都会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这次改版,同时修整了一些错误。竟然那么久了没有发现。各位看官,您在使用中如果遇到什么问题,请告诉小豆子一下吧,毕竟程序写到这里,已经相当复杂了,一点疏忽,就可能有毛病了。不光琐记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网站,在戏考的 Blog 里,小豆子也希望和大家交流网站建设上的观点,并及时通报各种动向。至少,这是小豆子心中一个面向公众的 Blog 应该做到的。

说到此,顺便提一下,梨园经典所在的京剧艺术网节前出了问题,现在 ftp 无法登陆,论坛无法使用,而那里的其它栏目似乎还在运转,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不得而知,其网站的新闻没有提及,站长个人的 Blog 没有提及,没有人知道这方面的情况及修复的进展,小豆子和其他网友也只有期盼网站能早日正常。今天和一位网友聊起,他认为,京剧艺术起码应该公开声明一下:到底怎么了?首页上贺年的图片以及“服务器升级完毕”的字样与不能正常工作的网站对比是那么别扭。他听别人说那里又被黑了云云。

嗯,小豆子也这么认为,本来不是什么严肃的事情,弄成这么严肃了。就像当年非典那样,官方闭口不谈,民间的谣言就多起来了。

人嘴两张皮

姜昆对郭德纲的相声作了一番评论,却有两个版本的解读。先看最先报道此事的《北京青年报》的报道摘抄:

相声不应只停留在市民阶层

郭德纲的相声目前在坊间成为了一个流行趋势,记者询问姜昆如何看待他的走红,姜昆说:“相声有不同的观众,郭德纲的相声符合了市民的心理,比如郭德纲会说‘我今天坐300来的’,而我就不知道300原来就是300路汽车,这种源自最普通的生活化场景的相声,是郭德纲的特色,让老百姓觉得亲切。”

姜昆告诉记者,他和郭德纲很熟。也许由于这种熟悉,姜昆对于郭德纲也没有太多客气的夸赞,相反,他指出郭德纲的相声不应该只停留在市民阶层,而是需要提高。姜昆说:“相声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和努力,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的、能够树立起意义和人物的、适于在电视上传播的相声。而郭德纲虽然让人们对于相声焕发了空前的热情,但我想提醒的是,他千万别回到那种天桥路线的相声老路上去,别让相声还俗,把‘臭脚丫’这种低俗话语又带回到相声中。”

这篇题为《相声千万别走回天桥老路——姜昆给郭德纲泼冷水》的报道,分明就是描写姜昆如何对迎合“市民阶层”心理的相声不满,因为“相声有不同的观众”,所以要向更高阶层的观众看齐——比如不坐300路公共汽车的人。而且,这盆冷水,泼向的不仅是德云社的相声,更是对相声回归传统的否定。

有意思的是,同样一件事,在《京华时报》以《姜昆:郭德纲比我贴近群众》为题作了如下报道:

作为相声界的前辈,姜昆对目前十分火爆的相声演员郭德纲进行了一番评价:“他的相声比我贴近群众,比如他说‘我坐300来的’,我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老百姓都知道‘300’指的是公共汽车。我常年开车,所以比较陌生。”但他也提醒郭德纲,贴近群众固然重要,但一定要避免庸俗化,“不要因为只要能让观众笑,就不惜一切手段,节目通俗而不庸俗是相声安身立命的根本”。

从这篇报道中,小豆子看到的是姜昆对于迎合“市民阶层”的肯定,然后是提出“避免庸俗化”的中肯建议。

姜昆到底对相声回归剧场、回归传统是个什么态度呢?两篇报道看下来,小豆子糊涂了。上次孟凡贵对郭德纲的相声发表了一番看法后,读者在媒体上看到的是扭曲过的报道。这次呢?到底是这些相声演员对传统相声看不顺眼,还是我们的媒体,在中间做了曲解甚至挑拨这样不光彩的事情? 表情

春节快乐!

狗年就要到了,向本命年拜拜,在即将过去的鸡年里,小豆子“现身说法”,坚决地打破了“本命年不吉利”的“坎儿”的说法,顺顺利利地过来了 表情

刚把一百多封拜年帖发出,如果有漏掉或因为变更 email、服务器有问题等原因没有收到祝福的朋友,小豆子在此拜年了!祝春节快乐!万事如意!阖家幸福!健康吉祥!

春节快乐!

京剧世界的生活指南:眼神和听力

大约是整日在锣鼓家伙的伴奏中过惯了,京剧世界里的人,耳朵都比眼睛好使。

《文昭关》这出戏里,东皋公在场上站着,伍员就愣是没看见,自言自语道“不知哪条道路可通吴国”。直到东皋公自己“嗯哼”一声,伍员才发现,“那旁有一老丈”。

不要小看了“嗯哼”,因为京剧里的人物眼神都不好,所以这句话是很实用的。在《伐东吴》里,黄忠进帐和刘备谈论军情,一会儿关兴、张苞回来了,刘备就和两位侄儿说话,最后大家都嚷嚷着要吃饭了,黄忠那里就愣没人搭理。黄忠“嗯哼”了一声,刘备惊讶地说“老将军还在?”唉,真是眼神不济。

最明显的例子是《临江会》里,周瑜设宴款待刘备,关羽保驾。关羽自语道:“俺不免站在大哥身旁,看他是怎样下手!”于是,关羽就在刘备身边左右不离。后来诸葛亮得知刘备过江,大惊失色,跑到帐外,“偷觑偷觑”,见状惊道:“哎呀且住!看我主坐在上面谈笑自若,周郎满脸杀气,两旁悬挂壁影,定有埋伏,我主性命危矣!”这时刘备身旁的关公“嗯哼”了一声,诸葛亮释然道:“二将军保驾身旁,我主已无忧矣,待我转去。”嘿!那么大一“红脸大汉”,站在刘备身边,诸葛亮就光看到刘备,而没看到关公。

西谚说,会哭的婴儿有奶喝。在京剧世界里,你如果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也一定至少要痰嗽一声“嗯哼”!

享受过程

最近在听《邓小平批准我们结婚》这本书的电台广播版,庄则栋和他夫人佐佐木敦子写的。

突然意识到,不光是中国传统戏曲在一片“现代化”的叫嚣声中,被肢解、被提速、被迫与时俱进,体育项目何尝不是如此呢?以前的乒乓球多好看,21个球一局,观众享受的是有过程的竞技表演,而不像现在11个球那样,慢说运动员,就是连观众都还没有进入状态,比赛便结束了。以前的排球多激烈,不是决胜局哪里有什么每球得分的说法,来来回回的换发球,比分就是不动,观众在两队的较力中一起使劲儿。等等……

整个地球似乎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掀起了这样的谎言:新时代了,社会节奏加快了。于是,一切被认为“慢”的文体形式也都跟着跑步前进。没有多少人安心坐在戏院里看一下午戏,因为已经没有多少演员这样去演戏了。戏,已经成为春节晚会上一段段的“流水”、“快板”的代名词。当你查阅晚会节目单,看到“《四郎探母》”这样的名目,你肯定不会认为这是一出三个多小时的大戏,没错儿,这节目只是最后那段对唱而已。如果有一天足球变成了一开场就互射点球决胜负的运动,千万不要惊讶,相信那时,《四郎探母》也就剩下《坐宫》里的那句嘎调了。

大部分人已经不会去享受美好的过程,而只图一个高潮、一个结果,这应该就是所有文体形式都在朝“快节奏”变化的原因吧。

但不管怎样,能坐在戏院里慢慢欣赏一个下午的表演,无论是京剧还是相声,或者在电视上看一场精彩的比赛,对小豆子来说,都是很惬意的事情。 表情

关于建博客站,问一位京艺网站的兄弟

清都兄已经把答复小豆子的话以 Blog 文章的形式贴出去了,那么这只有答没有问也不是个事儿,小豆子就把问题也摆出来吧。这个有些怪,答复先公开,然后才是问题。

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是否有“专业的戏曲博客网站”这样的说法。要先搞明白,京艺这次充当的是 BSP (Blog 服务提供商)的角色,是在给大家提供 Blog 服务,众所周知,其他 BSP,像新浪、搜狐、MSN、Blogger 等等,没有一个标榜自己是什么类型的专业 BSP,本来嘛,写 Blog,就是海阔天空,什么人都有,什么内容都有,那里并没有说不允许戏迷去写,更没有说只有某类型的人可以去写。所以京艺这个提法儿有些怪。京艺是否允许别人写与戏无关的东西呢?如果回答是“是”,那么在京艺架一个 Blog 和在别的地方有区别么?或者说,京艺有什么技术、人气上的优势能够让一个人选择京艺而不是其他 BSP 呢?对于已经有 Blog 的人呢?他们会否放弃已有的地方而转到京艺来?至少小豆子认为他们不会,而事实上,在 Blog 已经开始火了几年后的今天,有“先知先觉”的戏迷已经在不同的地方写开了 Blog,而没有的人,会否因为京艺出了个 Blog 服务,就从此开始写作了呢?这些都是小豆子画问号的地方。

小生站长在头一篇文章里写道:“我们一直很努力,一直想把网站做大做好,但是我们能力和资金都有限”。这是一个很矛盾的提法,从现实到理想,再到现实,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努力、做好都是可以达到的,但就是这个“做大”,不是努力努力、花钱置服务器就能实现的。而这恰恰是京艺没有看到而一直在试图做大做全的问题。

当然,值得肯定的是,京艺在用各种方式把戏迷团结起来。只不过,小豆子对于这种突发奇想就去实施而不考虑最后收效的做法并不看好,至少,小豆子认为这对网站建设是很不利的。这个问题不多说了,说多了也无益,毕竟人家听不进去。最后转一篇两年多以前也是清都兄回复小豆子的帖子吧,那一次是针对小豆子对京艺网突然提出要做电影下载专区的质疑。从上次的回复到后来电影下载区的消失,再到今次网站的升级,小豆子只得出了那次盲动是失败的。那么这次 BSP 呢?既然搞了,只有祝成功吧。

确实,在《京剧艺术》上搞个电影下载,确实不伦不类。这个完全是我的主意,其实提出这个主意,却是从本站的资源利用的角度出发的。我们的主机放在电信的主干上,是一台独立的、100兆接出的、512兆内存、几十个G容量的P4主机。在这样一台颇高档的设备上,在此之前,只运行着我们的网站。而我们网站的日访量仅仅4000余!

目前我们的主站占了3个G,梨园占了7个G,上传区占了5个G,这些空间都是敞开着供应,可是还有20多个G没有用。并且我跟一些著名京剧站的站长说过,如果需要空间尽管放过来,我们会全力作后盾。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与其空间浪费,不如用它来做些广告-与某些朋友的讽刺相反,我们并非是用电影来撑门面,而是通过这个手段,来吸引更多的人知道京剧,知道网上京剧,知道这里还有这么一个颇为热闹的京剧社区!

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是有原则的:一不能影响主站的速度,二不能挤占主站的空间,三不能干扰主站的风格。措施是对DVD下载限制人数,限制速度,不搞影库,而是循环使用固定空间;

大家想过吧,以前你说你喜欢京剧,遇到过周围的人认为你是另类吧?你说的什么他们或许听也听不进去,现在你可以告诉他,京剧站上有经典电影,这个可是很多“俗”人感兴趣的,他会来,他看了电影,同时也看到了京剧,至少脑子里对戏曲艺术不陌生了吧?谁敢说不能通过这样培养几个戏迷呢?

曾经有部电影,叫做修女也疯狂,宗教问题有些类似戏曲艺术问题,一方面是少量狂热的业内人士,另一方面是绝大多数敬而远之的普通人群,我们业内人士要做的,不光是你要保持信仰,最重要的,是你能否把你的信仰推广出去,使这些普通人由敬而远之,变成敬而习之,最后敬而爱之。

我在咱们站的首页上放了个调查,请大家给出出主意,怎样把戏曲艺术推广开来,感谢那里面留言的朋友的支持,那都是很多以前我不知道名字的朋友-我没有仔细看有没有这里几位的建议-热心地说这说那。从而引来了一篇一万字的长篇发展规划,是湘帅老弟,一位24岁的年轻人的构思。给我很多启迪。

我们再说说商业,诸位想来知道我们曾经搞过一个关于收费的调查,每年20元,当时小生说了,完全按投票结果来决定网站是否收费,结果当然是绝大多数票都给了“你们穷疯了?!坚决反对收费!”项。诸位可知我们网站每年的费用是多少??不算人工费,仅可以明确计算的费用就有1万4千多!大家愿意看到专业的京剧网站,不希望看到商业站点,但还是不愿掏钱支持网站,而一个京剧人口日渐萎缩,日访问量仅有4000的网站是根本无法吸引象样的商业投资的,那后果呢?

让我们一起来推广京剧吧。

相声复苏的网络观察

相声凭着德云社回归剧场的演出,已经开始又火了,就连身在番邦的小豆子,也有机会通过点对点式的下载,欣赏精彩的表演。顺便说一下,同在一城的咸鱼干,已经把 MSN Messenger 上的名字改作“布什总统的秘书王福贵”了,足见新包袱已经“享誉全球”。

裘迷通过比较德云社和前年的老车站剧社,得出了京剧同样需要培养传统艺术观众的结论。

但问题还远不是这样,应该看到,德云社的火爆,不止在民间产生如此强的效应,就是在各大媒体上,也是来自各种角度的报道,这与老车站当年是不同的。

除去两种艺术形式需要的开销不一样,对演员的要求不一样(注意:小豆子没有认为相声演员不需要功夫,他们同样需要功夫,只是说,除去自身的功夫外,不受衣箱、场面的影响),观众群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似乎也不一样。这是今天要说的关键。

回想当年老车站,每周演出结束后,都会有网友在中国京剧论坛发照片,而且照得技术确实专业,论坛也是一阵热烈讨论。另外,小豆子暑假回京时去剧场得知:有个加拿大的洋人,每次都来拍录像。哦哦,是了,最后一排架着的是摄像机,那是留视频资料呢。问题来了,德云社的演出录相与录音,前面已经说过,现在满网都是;老车站剧社的演出录相,从未见流传过,最多有几出录音在水木等的 FTP 上。

去年年底出现的京剧 BT 下载,让人眼前一亮,网络京剧可算走上了这条路,不过录相来自出版物和电视台。与现在大量从剧场采集的德云社的相声比较,两者在本质上差了一个级别:前者是已有资料的再传播,而后者是原创性值的普及(尤其对于买不着票或不在北京的观众)。

请看中国京剧戏迷网最新的告示

本站近期即将改版(2006年春节前后)。改版后的本站增加了“赞助视频”频道……

一、“赞助视频”频道以传载整场大戏为主,着重加大所传载的整场大戏的数量,使之达到一定规模(一般在200出——500出之间)。同时亦讲究所传载的整场大戏的质量:在表演人员上讲究老中青三结合;在剧目类别上统筹考虑优秀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新编现代戏三并举;在剧情内容上讲究行当、流派、风格的统筹考虑、兼收并蓄;在剧目演出的时间上讲究旧录象和新录象有机结合。

“赞助视频”,顾名思义,是戏迷提供一定的资金援助给本站才能下载欣赏的视频(由于本站是公益性非盈利网站,寻求赞助只是为了本站的生存和发展,所以赞助金额是很有限的。一般为:1、单月包月15元;2、连续三月拥有下载权限,赞助资金一次性给付,30元;3、连续半年拥有下载权限,赞助一次给付,50元;4、连续一年拥有下载权限,赞助资金一次性给付,80元。由于本站“赞助视频”栏目时常处于调整和增加剧目的过程中,戏迷通过提供仅可能少的赞助资金获得连续下载权限进而获得最大的下载效益还是很必要的。)

这是继京剧艺术网之后,第二个要搞收费视频的京剧网站。网络戏曲的春天来了?网站已经找到了以网养网的方法?小豆子没有看出来,看出来的,无非三点:盲目、短视、低端。

所谓盲目,就是在没有摸清市场环境的情况下,贸然下水。要知道,这样的视频服务,是需要很大空间的,空间哪里来?银子买来。那么如果花了银子,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即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去花钱下载,那这先期的投资就算砸了。所谓短视,就是在本来京剧出版物就不是很畅销的今天,通过网络去做这种“倒卖”的生意,只会让市场更疲软。若真和现在网络相声那样,涌现出大批的原创品,或者通过电视台挖掘出非出版物的资料,通过网络普及,那就是两码事了。所谓低端,就是在电影、电视剧、甚至相声都已经步入点对点下载时代而不在依赖大空间、大投资的背景下,京剧依然坚守着这费钱费地费时的服务器/客户下载方式。

所以相对京剧而言,相声还是门大众艺术,至少它在普及的手段上,要比京剧高明得多。京剧在网上的传播方式,也应该换换思路了。

京剧脸谱新闻

去年年底的时候,看到过这么一段新闻

……记者昨天了解到,中山街头洗手间已经越来越充满文化内涵,在市区某西餐厅,通向洗手间的一路上可以看到许多漂亮的图画。卡通人物、电影海报、美女画报、寓言画,似乎杂乱无章、实际却是很人性化的设计。

京剧脸谱作标记:在一家洗手间,记者在门上发现有趣的标记,想了想才恍然大悟,原来,设计者借助了中国京剧的艺术脸谱,把卫生间标记设计得充满艺术气息,女厕标记为凤冠霞辔,男厕则是黑色脸谱……

当然,这只是新闻的节选,通篇新闻是在说厕所文化。不管怎样,如果中国的厕所全都用这种形式区分男女,也算是对京剧脸谱的一种普及吧 表情 尽管有些别扭。

昨天又有这么一条新闻

……据旅顺口公安分局刑警大队介绍,去年12月30日凌晨3时左右,在旅顺闹市区的某24小时营业的“快客”超市闯进了4个头戴孙悟空和其他京剧样式脸谱的年轻人,他们将砍刀架在了两名女服务员脖子上:“快把钱都拿出来,不然要你们的命!”那些脸谱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更显恐怖。惊魂不定的两名女服务员眼看着劫匪们抢走了超市内的600余元现金和20余盒各种香烟,服务员赵某的小灵通和兜内的40余元也被劫匪们给收走,抢劫过程仅用了不到5分钟。

警方经过严密侦查,在位于旅顺口区九三路的赵某家将犯罪嫌疑人“孙悟空”赵某抓获,警方根据赵某的交代,很快将另一犯罪嫌疑人“关公”刘某擒获;侦查员们又顺藤摸瓜,当晚6时在旅顺一火锅店内将第三名犯罪嫌疑人“曹操”王某抓获。而另一犯罪嫌疑人“鬼脸”刘某听到了风声外逃……

怎么脸谱都不往正地儿去呢?不是厕所门上就是歹徒脸上…… 表情

梨园百年琐记2005年度大事评选结果

第一次搞这个活动,小豆子只能说,这是一次失败的运作。

本来认为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组织一次年度大事的评选,在数据上不成问题,但是其结果是让人失望的:只有寥寥28票。根本谈不上能评出几大事件来。只能归于事前的宣传力度不够,尽管“回首2005”的链接从1月1日起就出现在琐记的首页上,但是显然,在这以后的15天里,并没有得到小豆子期待的响应结果,在中国京剧论坛和听戏谈戏也发了相应的帖子,而且点击率也不算低,但是和这28票的参与数目相比,太不成比例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一开始的投票活动中,没有明确说明要评出大事的具体数目来(尽管期待中是10条),否则,26票中众多的1票事件,如何取舍呢?在最终结果有伸缩性的保障下,公布这样的评选结果还不至于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尽管小豆子已经觉得不太自在了。本来想藉此让大家给过去的一年拍一张快照,留下一份可以从某种意义上表达部分观点的结果,却没有实现。如果说这样的结果真是有什么意义的话,小豆子认为,这次的失败证明了琐记还是小众中的小众网站,大部分人并不是多么关心历史资料的整理和回首。小豆子只能希望,这一形式起码给投票参与者带来一些积极的东西。

没关系,希望明年的情况会好些吧。

絮叨了这么多,该公布梨园百年琐记2005年度大事的评选结果了。只有一条,那就是第五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选赛举办,这是唯一一条获得3票的事件。其余25票都分别投给了不同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