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创收

很多人悲观地认为,今天的戏曲,已经同赔钱买卖画上等号了。错啦!事实上,我们的戏曲事业,不仅为国家的 GDP 增长做出了贡献,而且给国企改革、解决工人就业等社会问题找到了一条阳光大道。请看:

江苏省昆剧院的新版昆曲《桃花扇》正在南京紧张赶排。据了解,由于该剧服装工程浩大,仅第一批戏服就动用了300多位“苏州绣娘”参与制作,而预计在未来三个月,总共会有上千名绣娘加入这个队伍。

据介绍,该剧近60名演员穿的200多套戏服,主要得依靠遍布于刺绣之乡镇湖的绣娘完成。这些服装是在元旦前在苏州剧装厂开始“放绣”的,由于规模浩大,承接服装制作的苏州剧装厂前期竟然动用了300多“绣娘”加以赶制。

多好啊,仅老戏新说一回《桃花扇》,就一下子解决了一千名服装厂工人三个月的工作问题!仔细算一下,60名演员穿200套戏服动用1000位绣娘,太奇妙了。

这还不算,继续看:

制作方预想,新版《桃花扇》将到上海、北京等地巡回演出,这些精美的昆曲服装也将同时进行集中展示,让这座流动的“昆曲服饰博物馆”随着《桃花扇》展示给全国各地的观众。

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为的是什么?就是拉动内需,促进人口流动,增加旅游及其相关行业的收入进而使国家 GDP 增长。江苏省昆剧院不但解决了本地企业职工就业问题,同时也为铁道部与民航的创收添了一份力。试想,这么一个“昆曲刺绣服装博物馆”在全国流动,需要支付多少交通费啊。

由此可见,在国家花费大笔资金扶植传统戏曲的形势下,各剧院不负众望,以为国花钱、为工人创岗位、为交通创流量为己任,把钱用在刀刃上,而且花了个干干净净,使一方社会呈现安康祥和的景象。长此以往,良性循环,民族制造业和民族工商业的辉煌不远矣。嗯?戏曲的振兴?你跑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