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网络趋势

Google 最新推出的 Google Trends 可以反映出关键词搜索次数的时间波动趋势。拿京剧和相声作为关键词作一下搜索,能够得出不少有趣的结论:

首先,相声明显比京剧要热门得多。其次,这两种艺术在天津拥有最多的观众群。第三,北京排在第四的位置,在前面尚有石家庄和济南。最后,相对相声还有几个搜索高峰期而言,京剧在网上的搜索自2005年开始似乎就是在走一条平稳的下坡路了。

老实说,北京不在第一在小豆子意料之中,但第四的位置却是没有想到的。同样没有想到的是上海在京剧方面也很靠后,至于像传统的京剧重镇如武汉、重庆等等,都不在前十名。

北京近年来去京剧化的趋势很明显,比如北京文艺台已经没有京剧节目了,至于北京电视台,小豆子不太清楚,但至少山东电视台在夜间会安排一些京剧节目的播出,而似乎没有听说北京电视台有类似的安排。另外在北京的众多中央级机关,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早都没有京剧节目,大约从北京发出的唯一带有京剧的信号就是来自中央十一套以及戏曲频道了。同时,在重庆京剧团坚持每周到小剧场演出传统戏的时候,北京很难找到这种正经的、低成本的、低票价的演出了。

天津的传统文化氛围给人的感觉一直都很好,本身良好的文化土壤,加上一个李瑞环,有相当数量关注传统艺术的网民来自天津自然也就不奇怪了。如果你留意戏曲新闻的话就会发现,网上很多这方面的消息都是来自北方网、今晚报等天津媒体。大规模的报道群与大规模的读者群是成比例的。

还应该可以对着图表发更多的感慨,因为要睡觉了 表情,所以就此打住,留图存照。

京剧与相声的搜索趋势比较
京剧与相声的搜索趋势比较

500个剧目

将近隔了三周后,今天戏考更新了两个剧本。一般来说都是一周有一次更新,但这次拖了这么久,而且又没有什么合适的理由,只能抱歉地说让大家久等了。不过流量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熟悉戏考网站的朋友可能早就注意到,首页有三个计数器,除去最下面记录总访问人数的以外,页首处有两个,分别记录着总剧目数和总剧本数。这次更新后,总剧目数达到500!而总剧本数达到500已经是10个月前的事情了。

两个数字有着不同的意义,总剧目数代表着戏考现在收录了多少出剧目的剧本,而总剧本数包含那些同一剧目而不同版本的剧本数目。这次500的意义是:京剧至少有500出可以考证到剧本的传统剧目。再比较一下现在舞台上所上演的数字,真是天地之差。

这次更新的两个剧本也很有典型性,《霸王别姬》是经典中的经典,仍在舞台上上演着,同时戏考网站还收录着其他版本的三出。而《二姐逛庙》,不但里面唱的是梆子,且大约除了在曲艺里偶尔能听到与其有关的片断外,这出戏算是已经绝迹舞台了。如果你仔细读这个剧本,可能会觉得:这戏没不没的也就那么回事儿——太俗了。是的,京剧的发展过程中,淘汰了很多像这样没有太大意义的剧目。不过从这出戏刊在原《戏考》第八册的情况看,在当时来讲,应该还是一出相当受欢迎的剧目。

我们不奢求所有曾经在京剧舞台上出现的剧目都能再被恢复,但我们也不能扔掉太多吧。

杨燕毅在多伦多

今天有一台由本地小梨园主办的“戏剧百花亭——中国戏剧汇演”,邀请正在多伦多的杨燕毅一同演出,冲着这个名字,去看了演出。

整场演出都是录音带伴奏,因为音量调得很大,所以本来不大的场子,演员还都要戴小蜜蜂,效果自然就不太好了。

杨燕毅是最后一个出场的,《盗御马》,没有前面的《坐寨》,想必一是时间限制,二是条件限制,整出戏就是独角戏一般,连两个“小更夫”都没有出现,只是生生空砍一刀而已。

杨老师在台上与台下,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尤其是卸妆之后,已让小豆子认不出这就是台上的窦尔敦。更让人难以相信的是,杨老师已经退休了。仔细算算,只可叹岁月不饶人。

此前对杨老师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增益剧头的全部《锁五龙》,这次在台下与他谈到可否继续这种重编传统戏、恢复传统戏的路数时,杨老师很无奈,个中的情由不言而喻。是的,这个提法有些过了,舞台上活跃的演员尚难做到,何况一个已经退下来的人。

一段对话:小豆子说,像成天这样就那么一百来个戏来回演,就不能挖掘更多的传统戏吗?杨老师说:你说错了,二十出,也就二十出。

若干年后,是否“二十”也算多了呢?

没有叙谈太多,因为杨老师需要回家了。眼下,与家人在异乡共叙天伦之乐是对杨老师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因为杨老师回国的日子不远了。祝他们阖家幸福,也常来此间走走。

杨燕毅在多伦多演出
杨燕毅在多伦多演出

读者群和观众群

今天通过订阅的 RSS 获知梨园经典更新的消息,这还是自订阅豆腐的 Blog 后头一回。

以往豆腐都要在论坛里说几句,这次则不然,完全通过 Blog 这条管道发布消息(至少截至发稿时为止是这样),说明豆腐对 Blog 的访问人数已经持满意的态度了。

小豆子仍然记得若干年前,每更新一次戏考,都要去中国京剧论坛和梨园夜话发帖子,告诉大家,戏考又更新了,欢迎访问。早不记得是在哪一次更新后,不再发这样的帖子,但可以肯定,那时的访问量已经稳定,基本的读者群已经有了。

有了基本的读者群,而且知道这部分群体共同的特点和愿望,就更容易做内容了。起码可以知道,没有自己做着玩儿——这一点一直是合意太爷对他的老唱片网站所怀疑的,直到他自己看到每日究竟有多少人来造访。当然,你还知道做什么样的内容可以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你有足够的信心和数据来保持你的内容、你的形式、你的风格。

现在的京剧团体是否想过去营造一个氛围,并且定位自己的观众群呢?至少小豆子没有看出来,他们倒像毫无目的地撒网一样,把各种元素都融入一台大戏中,寄希望于能够网到最大数量的观众,而结果却事与愿违。他们连自己的观众群都不清楚,如何能排出有针对性的新剧目来呢?又如何能吸引到观众呢?

薛刚的背景

无缘得见杜镇杰恢复上演的《法场换子》及《举鼎观画》,但不管怎么样,作为一名演员,能够不受浮躁气氛的影响,坚持恢复传统老戏,杜镇杰可以说是一位负责任的演员,小豆子很高兴。

京剧论坛上有人问关于薛刚闹花灯的一系列事情,在此粗粗记录一下对这段《薛家将》故事的印象。

上元节薛刚大闹花灯,打死太子,惊崩圣驾,因此薛家满门抄斩。

有一个小细节,倒是比这段故事还有趣,在看原文的时候印象很深——薛刚闹花灯的“起因”。从遗传学的角度看,薛丁山是小白脸,樊梨花也是美女,两个人结合,是不应该生下薛刚这种黑脸模样的儿子。原文上说,征西的时候,樊梨花大破白虎关,她的前未婚夫丑鬼杨藩命丧薛应龙刀下,一道黑气直冲樊梨花,樊梨花晕倒,醒后便身怀有孕,日后生下薛刚,乃是杨藩转世,到后来大闹花灯,害薛家满门抄斩,以报此仇。薛刚长得黑丑,不随丁山、梨花,而是随杨藩。

这可是现在评书里听不到的细节,虽算不得“独家解密”,但趁着还记得以前看书的内容,记上一笔,日后查起来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