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格调”

早上在网上碰到合意太爷,听说准备去学《戏牡丹》,于是今天回家头一件事儿就是把本子扫描了发过去,这正事儿可不敢耽误。

这两天在看另一个本子,《梅龙镇》,这个本子可有年头了,来自《明清抄本孤本戏曲丛刊》,这个东西太老了,是没打算去录入的,大致窥一个京剧胚胎时期的样子吧。如今的《梅龙镇》就是《戏凤》一场,那会儿可是分四场,《戏凤》前有《投店》,后有《失更》和《封舅》。

两出戏,有个共同点,都占个“戏”字,一个是一朝天子“戏凤”,一个是大罗神仙“戏牡丹”,说白了就是俩男主角耍流氓,而且俩男主角身份一个比一个高,显然和凡夫俗子平头百姓耍流氓大不相同,否则一般戏里干这种事儿的,像什么高衙内、杨衙内、猫三狗四的,一律以丑角登场。

这就落到碾芹斋说的那“所谓‘格调’”的问题上来了,《戏牡丹》也好,《戏凤》也好,格调无疑是相当不高的,即便放到戏改专家的手里,都是束手无措的,于是两出戏的下场很明显,一个《戏牡丹》绝迹多年,一个《戏凤》则照样演下去。小豆子想,《戏牡丹》这戏,八成是吕洞宾耍流浪耍得太露骨了,加上牡丹本身一上来就已经知道会被流氓耍,而且还在盼着,于是俩人上来一拍即合,有种潘金莲和西门庆勾搭上的感觉,所以被“消灭”得干净些。而《戏凤》,一个无知少女,被一个便衣皇上戏耍,再怎么样还是有遮遮掩掩,皇上也没太放开,还有勉强留下来的理由吧,而改它又肯定不可能把“格调”改得多高,索性就这样了,当个“反面教材”也是好的。一整出戏的基调都是不高的格调,有时也是件好事儿,否则如果只是小处格调不高,那一定会被改掉的。这种让人无从下手的“坏戏”,也许会一时被禁掉,但到把它恢复起来后,则是会原封不动地再现。好比一件古董,破烂不堪,则会被收于密室,若干年后拿出来,还是那个样子;而如果只是瑕疵,就有可能会被自认高明的专家拿去“修复”,反而回不到原貌了。

1976年本朝太祖快去世的时候抢拍的那批京剧艺术片,《戏凤》算是格调最低的了,居然也能入选,倒也有点儿意思;而那出戏,李世济的唱、刘长瑜的影,就更有点儿意思了 表情

拾慧:由《西征梦》遥想中国的农民起义

2006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