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亲生

救灾的一个主题就是舍己救人。

传统剧目中舍己救人,甚至舍亲生救别人的事迹,很多。两个最著名的例子,《赵氏孤儿》里的程婴,《法场换子》里的徐策。

一个特点是,两位义士孩子的乳名,都是以“金”字开头,一个叫金哥,一个叫金斗。这两个名字明显是编戏之人所造,要的就是到后面叫一声“我那金——”的时候,龙套一起“哦!”把这个本来要喊自己儿子的话,生生改成“今生不能相见”。

换子这个事儿,大约也只有当爹的能做得出来,而偏偏上面两位孩子都还有个妈在,于是劝说“舍亲生”这种事儿,就比较难办。不仅难办,这事儿在舞台上也不好演。所以《搜孤救孤》也好,《法场换子》也好,劝说夫人或者娘子的唱,固然动听,但点不到实质上,于是你会看到程婴举着菜刀满世界追杀娘子,最后就靠公孙兄的一跪,才算成功。徐策那里也不例外,一跪,夫人就“舍了小的救老的”了。所以《赵氏孤儿》干脆不去动这块儿,压根没程婴娘子这回事儿,直接把孩子抱来,省去了多少麻烦。说实话,这一段戏,真有个孩子妈在这儿,既然结果是把孩子让出去,那么你再高明的编剧来处理孩子妈的言谈举止,都不会是到位、恰当、有说服力的。

再说实话,尽管舍己救人是一个高尚的事情,但舍自己的孩子去救别人家的孩子,未免太过残忍。因为生命本应是平等的,自我的牺牲犹尚可,把人事不懂的孩子拿出来做牺牲,就太那个了……不过别忘了我们说的是千年前的古人,我们也不是与时俱进的编剧,所以今人的思想不应加在古人头上,传统戏照样演你的,这里只是就事论事而已。

《舍亲生》上有3条评论

  1. 莫成,连自己都舍了。还有《桑园寄子》,虽然没舍成,但还是又舍的行为。
    借着地震,小豆子终于写了这个主题

  2. 其实舍亲生的做法从来是不提倡的啊,管仲就提醒齐桓公,至亲不过父子,那个易牙还是竖刁来着,不可靠

  3. 像易牙那样没有大前提不是关键时刻就把自己儿子做了给人吃了的,是不可靠,太不可靠了!

    不过咱不能拿他和搭救忠良的诸位比吧,道德水平不在一个平面上,尽管都不是提倡的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