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楼》

话剧这玩意儿有年头没看了。

到首都剧场看了人艺的《天下第一楼》。好。所谓“京味儿”话剧,应该就是这样子吧,这方面接触的不多,从一个外行的角度来说是很好看的。

据说“京味儿”话剧的一大特点就是会掺入一些老北京的特色,比如京剧这类咱还不算太外行的玩意儿。

“福聚德”的大少爷就是个大票友,整日里张口闭口就是余老板,虽然戏里从前到后没有提“余叔岩”三个字(连演员表都是写作“余老板”),但想来这个“余老板”就是说怹呢。大少爷有句《卖马》的唱,“不由得秦叔宝两泪如麻”,“叔”字竟然按上口处理,错。演员是否学自侯宝林(手头没录音,印象中侯大师这个字儿也错误地上口)?挺有可能的。嗳,那侯宝林为什么这么唱呢?

另一个问题:头幕是张勋复辟的时代背景(1917年7月),此时谭鑫培已不在人世(1917年5月),而大少爷登场是在刚刚看罢谭鑫培的《探母》。

话剧结尾吹“尾声”!京剧舞台上都很少听到了(尤其那些新编的戏),竟然能在话剧的台子上听到。艺术是通的,没错儿;风水轮流转,也没错儿。一段唢呐,吹得人恍恍惚惚的……

话剧还是和京剧有很大不同的,就这几幕几场,要京剧也按这个故事大纲及路子演,基本你就不知道它要表达什么了。如今京剧都请话剧大导演来导,也越来越演的不知所云,这样的因果关系挺清晰的。

《《天下第一楼》》上有1条评论

  1. 这个戏可是经典,记得早年时候,看林连昆的这个戏,非常过瘾,感觉人艺总是在以一种质朴的风格演绎故事,虽然没有经历哪个年代,但也非常亲切。
    说实在的这个本子很好,其中许多经典的话,记忆尤新,像什么“人叫人连声不语,货叫人点首自来”“穷修门面富修灶”等等,这些虽然是经商的名言,但也不失为人生格言,其中蕴涵了许多哲理。
    这个戏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林连昆的表演,把一个为仆的常贵那种老实干连表现的淋漓尽致,特别是最后一点,哭诉小三学艺的时候,听到来人了,马上转悲为喜,真的是太绝妙了,那段喜歌唱的也非常好听。
    美中不足的就是剧中历史架构有点乱,嘿嘿,也难怪啊,相对来说而今懂戏曲的人少了,所以编剧们专门影射名人了,像最近播放的连续剧《壮士出征》,其中梅老板又是供奉,又是唱梅派唱腔的,我们无非也就看个热闹吧,嘿嘿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