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是个筐

《戏考》的编者王大错在《五花洞》剧本的前面,除介绍剧情外,有这么一段感慨:

宋包孝肃,立朝鲠直。虑事周详,又长于折狱才。无论疑难隐约之事,无不立为剖析。凡在包公案下,狱无大小,无冤抑之可言。稗官野史中,有包公“日断阳夜断阴”之语,相传断明七十二件无头案。当时之交口揄扬,已可想见。即千载下人,亦津津乐道。盖包公之断狱,不矜才、不使气、不厌烦琐、不避权豪,铁面铁心,不容有毫厘苟且者。可知私欲尽去,自然神鬼皆骜。虽有妖精怪异,一寓包公之目,欲遁形而不得。

“包公是个筐,啥都往里装”。

历史上有几位名人,在群众中的威望很高,人们不光喜欢把各种事迹都往这些人身上安,甚至不希望随便编一个结局就把这些人给请回天上去。于是,这些人可以数朝元老地活下去。女性中以佘太君为代表,从五代十国的后汉开始,横跨了北宋王朝,一直到八帝徽宗的时候才无疾含笑而终。男性中有多位高手,比如张三丰,从南宋一直晃荡到明朝开国;比如程咬金,从隋朝一直乐呵到武周覆灭。包公与这些位相比较,情况有些不同:除了这出《五花洞》,把包公和武大郎做了一个交集之外,包公故事大多出没在四帝仁宗的时候,并没有随便就活上个几百年。

人们没有像对待其他几位名人那样无限延长包公的年龄,但却把包公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了。不仅民间的案子一桩接一桩,在朝中还要和奸臣斗。虽然奸臣如走马灯似的不停地换,但总是姓庞。另外,陈州这个地方也总是需要包公去赈济;各种妖魔鬼怪也动不动就变成和凡人一个样子,需要请包大人出来拿照妖镜照一下。总之,就像前一阵网上说的那样,“包大人很忙”!

说到包大人的照妖镜,《京剧汇编》第五十三集里收录了七个与包公有关的剧本,有三出剧本涉及到妖怪变人这样的情节。包公先后请出照妖镜来辨认,但不幸的是,照妖镜有个 bug,一旦被妖精暗地里喷一口妖气,镜子就会模糊不清。别说妖精,人都照不出来了。不太清楚这个设备当初是怎么研发出来的?这么大一个漏洞,屡次被妖精钻空子。似乎在戏里没有见到包公成功使用这个道具的情况。另外还有像《碧波仙子》里那样包公主动放弃使用照妖镜的情况。

讲不完的包公故事不止是在戏台上,荧屏上也是如此。金超群在1993年演了《包青天》里的包公之后,近几年更是登峰造极,自己投资,只演包公戏。我们对包公的热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文化中的清官情结。清官情结,是依赖人治而非法治的表现,也是建立法制体系需要逾越的文化障碍。

《包公是个筐》上有1条评论

  1. 人治……有个好处就是,不容易被钻空子,其实西方陪审团也是人治的一种,用来解决一部分钻法律空子的问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