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

《顾颉刚读书笔记》,有段摘抄胡渭的《禹贡锥指》,内中讲金银的折算比例。由金子多少换的说法,想到了京剧《南天门》里曹福拿着曹玉莲的金耳环去换钱的情节。当时店家让伙计“按市价合来”,伙计有云:

金耳环一对三钱重,金子十四换。三得三,三四一两二;银子四两,外找大钱二百。

这段换钱的戏之前,还有另一个店家,拿着金耳环不识货,反倒质问曹福金子是什么颜色的。当曹福说金子是黄色的时候,店家立刻就翻脸了,斥责“我们这儿的金子是绿的,你这是生黄铜!”这第一段换钱,又与后面雇脚程的遥相呼应,那个脚夫也斥责曹福说:“广华山惯出豺狼虎豹,吃了你的人算不了什么,要是吃了我的牲口,你赔得起吗?”甚至还预言性地骂曹福说:“有钱是你的,留着买棺材吧!”曹福遭了这两顿骂,都是无奈地感叹:“人不在势,这金子都变成了铜了!”“人不在势,都不如畜类了!”只几个演员前后几句台词,就把这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写得透彻,实在是妙。

《禹贡锥指》谈到金子的价格,说在元朝“金价十倍于银”,而元朝之后:

明初,直又减。洪武中,每金一两当银四两或五两。永乐中,当银七八两。崇祯中,十换,江左至十三换。金愈贵则政愈乱,君子可以观世变焉。

根据上面的说法,金子愈逢乱世愈值钱。即便今天的金融市场也是如此,当局势或市场出现动荡时,投资者一般会买入黄金以求避险,进而推高黄金的价值。而对比一下京剧《南天门》里的市价,我们可以看到,《南天门》里天启朝的“十四换”比其后崇祯朝的历史真实价“十换”或“十三换”还要高。未知是否是编戏的人有意为之,但戏中的这个市价,确也从一个侧面映衬出天启朝阉党乱政、国是日非的社会状况。

看戏,亦“可以观世变焉”。

忙中有漏

前一阵忙,虽然还记得戏考三月初的生日,但没什么特别的事情想写,就让它漏过去了。在此补记一把。

另外,前几天发现总目中漏了一个本子。就是上次发现的第三十五册《戏考》中的。那会儿可能太激动了,一口气写下来,没有认真复查,第三十五册中应该是有八个本子,但是那会儿的图表以及后来整理的目录中都只写了七个(不过文章里还写说有“八个”,结果等到开列的时候就竟然只列了七个)。太马虎了。好在要调整编号也不是什么太复杂的事情。重新修订了一个当时的”作案现场“图,补入了遗漏的《宝玉出家》。总目这几天就改。

大东书局的拆兑方法

再有就是发现给同好们发本子的时候出现了”一女许两家“的情况,同一个本子派给了两个不同的人帮打。已经去信询问相关进度并试图协调了。这是很不应该发生的事情,特别是会造成同好们不必要的重复录入工作,按戏词儿说就是”大不该“。自我曝光一下,引以为戒。

另外,整理录入进度的时候发现有两个正在校对的剧本的录入人错位了,张冠李戴,也是疏忽所致,需要注意。

所以要留意自己的工作态度,尽量避免这种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情况再次发生。

最后,最近准备把数据库升级到 MySQL 5.5,支持 utf8mb4,在表意文字扩展区的生僻字就可以正常存储了,而不需要像以前那样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