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份!

两周前,家里的存储设备坏了。在有五块硬盘 RAID5 的配置情况下,竟然能两块硬盘同时出现问题,于是, 2TB 多的数据随着 5TB 多的存储空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虽然数据遭遇了灾难性的毁灭,但是好在有备份。用多余的硬盘做了一些排查之后,发现存储硬件本身也同时出现了问题,导致了整个系统的崩坏。没法子,只得网购了新的存储设备外带大容量的硬盘,并从豆妈处复制回来了一份最新的数据备份,经过一周多的重建加复制,现在一切恢复常态——零损失。

所以上周二没能够完成梨园的例行更新。本周二更新的时候特地多加了两个录音,以示补偿。

十几年来,家里的存储出现过不止一次问题(每次出问题都要上来抱怨一下)。再结实的硬盘也有坏掉的时候。唯有多做备份,勤做备份,并定期核查备份的有效性,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数字时代,存储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也正因为这样,才需要想方设法保障数据的安全。所幸的是,存储设备的价钱也越来越便宜。其实,相对于家庭的照片、戏考相关的文件、京剧和相声录音录像这些无价的东西来说,投入些个银子在存储与备份上,真的不算什么。

每次存储设备出现问题后,还需要检查一下现有的备份机制,看是否有改进空间,是否还有漏掉的内网服务没有备份。

说到备份机制,小豆子不太信得过任何一家所谓在“云端”的服务,尽管很多都是名声赫赫的大公司,尽管他们更便宜甚至免费。毕竟,自己的数据,托管到别人手里,还是有些顾虑。当然,所有整理好的京剧资料不算在其内——这些资料,越广泛地传播越好,唯此方能保证它的安全性与流传性,不至于成为所谓的“孤本”。

忙活完这些,继续戏考的活儿。开工前,写点儿备忘录性质的东西,与诸公共享。也算个提醒,看一下您的数据是否都有完好的备份体系。

“愤怒的小鸟”

话说那一日与小豆花打从学校的书店经过,顺便去了一下里面的电脑店,看到了传说中的 iPad 二代,小试了一把,发现里面一个割绳子的游戏很有意思。

还是那日,又经过一电脑店,又看到了传说中的 iPad 二代,发现不仅有割绳子,还有传说中的“愤怒的小鸟”。小玩儿了一下,很有意思。

回家上网一查,小鸟游戏还有 Android 版的,于是下了一个,装在了山寨的平板上。还是很流畅的,玩儿了一阵子。此后每天都会和小豆花玩上一会儿这个著名的游戏。

也难怪这个游戏在去年那么火热,果然是容易上手加上好玩儿。虽然概念和规则简单,但是千变万化,加上形象招人喜欢,是很吸引人的。

一次突发奇想,看到小鸟奋不顾身地冲向绿色小猪搭起的各种工事,产生了一个策划的点子。

试想某日,剧场门口,大水牌子,写着这样的广告词:

霸珍爱恼羞成怨
围花园一怒冲冠
攻石楼坠落纷乱
身弱小竟把命捐
——新排年度火爆大戏“愤怒的小鸟”

定会招来很多好奇的观众。等观众坐定之后,大屏幕上打出小鸟撞楼的画面,像这样: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此时打出四个大字的剧名。那位若问是什么名字,您一看图就明白了,小鸟撞大楼,绿色的小猪掉下来了,还能是什么?《绿珠坠楼》呗。

基建升级

大约在2000年的时候,买过一盘赵松樵的《徐策跑城》VCD,后来发现这正版盘的质量着实有问题,多台电脑都打不开它,最后费半天劲找了几个号称能够强行读盘的软件,轮番上阵,总算给读出来了。

后来随着刻录机的普及,电脑上很多资料也开始刻到盘上了。不过慢慢出现两个问题,一个是光盘本身的易损性,造成有些数据再也读不出来了(好在硬盘里还有底儿),另一个问题就是购买和刻录的盘越来越多,家里遍地是光盘了。

所幸的是,现在已经不是遍地是磁带或者录像带的时代了(尽管手头还有很多这种老制式的玩意儿需要数字化),光盘较之还是很省地方的,但积少成多,一堆光盘摞起来也是相当可观,更何况光盘不可能就那么摞起来——要摆好了,这样以后找什么都容易。

数字化的玩意儿,仍然需要载体,于是仍然有物理上的规整问题。看着日益增多的光盘,唯一的解决办法,只有回到纯数字上来,把资料转成纯文件,保留于硬盘里。毕竟,存在硬盘里的1GB 的数据与1TB 的数据所占物理空间是一样的,而换成光盘就差出好几百张了。

硬盘也有问题,就是因为其机械的特性,可能会出现坏损。曾经有至少两块移动硬盘,在从北京带回家的飞机上牺牲了。SSD 固态硬盘自然没有了机械的部件,但现在还是太贵,而且还有寿命问题。

那么就用磁盘数组吧(RAID,独立磁盘冗余数组)。没错,现在豆家的服务器已经在春节后投入使用了新的存储设备,一款由5个1.5TB 硬盘组成的硬盘数组,使用 RAID5 等级,共有5.45TB 的可用空间,在其中任何一块硬盘出现故障后数据不会丢失,这样有时间能够更换新硬盘——当然,要是倒霉到同时两块硬盘都出问题了,那就没辙了。不过,有备份,我们在这里要同时强调备份的重要性!读者朋友们,注意,备份很重要呢。

所以准备把手头上的光盘都存到新的硬盘数组里,光盘本身装箱收起来——腾出来的空间迎接新光盘的到来。

在物理上腾出空间的同时,数字存储空间也是大大扩充了,那么,除去家庭的照片、影视剧的备份外,这些空间,就是留给京剧数字化的了——文字的、音频的、视频的,等等。

新的存储空间
新的存储空间

好钢使在刀刃儿上

深圳特区三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何止在深圳,又何止在经济层面。

就像瘾科技这幅照片,人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浓缩于其中。

从前的街头大哥大
从前的街头大哥大

上周开始,把一些囤积了十余年的电脑硬盘拿出来,格式化,然后交给回收站去了。这么多年,终于出现了一些比较便民的回收站来合理处理这些硬盘。看着这些标着2GB、4GB的硬盘,同样能够感受到技术的日新月异。

家里的几台电脑,升级过无数个硬盘,而硬盘的大部分空间,都是用来存放京剧和曲艺的资料,文字啦,音频啦,视频啦,有很多是自己从其他媒介转出来的资料,也有很多是这些年通过网络交流和下载而来。技术进步了,戏迷的水平也提高了,很多以前很难流传开的资料,也因此解开了尘封,被更多人所接触。曾经有一个说法,“电视对传统曲艺是把双刃剑”,这内中有电视对曲艺传播的赞赏,也点出了其对剧场环境的杀伤性。而今天的电脑技术和网络也与当年的电视似的,抽去了人们去剧场的机会,但它对传统艺术的保留与传播上所起的作用,是电视及其先辈们都不能做到的。

有意思的是,在当下,传统艺术舞台对于使用各种高新技术毫不吝啬,尽砸钱之所能,可出来的成果也未见传唱;而对于老资料的保存,则很少去考虑高新技术,老音像资料就那么在库房里等着变质发霉,老艺术家的玩意儿也就那么烂在肚子里,没有通过摄像、录音一类最基本的手段保留下来。

电脑时代,资料一旦数字化,几乎可以说就能够永远地、方便地流传下去了。可是如果你光拿着技术做一些不靠谱儿的事儿,在舞台上炫炫声、光、电、海、陆、空的效果,甚至妄谈什么3D4D,耀眼了不假,可水准么,也这就和上图手握大哥大的女士没什么区别了。

当然,暴发户式的心态,在哪个时代都存在着。只是,希望这样的心态随着社会的进步能越来越少。剧团也好,演员也好,研究院也好,都能够塌下心来,把更多更好的技术用于保护传统的东西上来。

扫描仪

在硅谷,没有机会去拜访那些高科技大鳄(人家也得让进呢),不过抽空去了一个大型仓储电脑店。

店的门脸儿巨大无比,有种朝圣的感觉。在这种地方,总要买点儿啥子吧。

于是买了一台随身扫描仪。以前设想这种设备很久,现在终于实现了。这种扫描仪比家里的体积要小得多,但是扫 A4 大小的纸肯定没问题,而且轻薄(这么说好像不妥,其实就是轻,而且薄)。最重要的是,扫描仪只要一根 USB 线与电脑连接,不但用来传输数据,而且同时给扫描仪供电,不需要额外的外接电源!太理想了,下次去崇文区图书馆一类的地方,碰到那种只许内读不能外借的剧本,就不需要拿相机翻拍了,直接扫描。而且扫描仪上有一个可以直接生成 PDF 文件的按钮,即便是在家里,给那些帮助戏考录入的朋友扫描剧本原件,也会比以前要方便快捷 表情

现在家里的扫描仪是小豆子买的第一台扫描仪,上面印着“兼容 Windows 98”的字样,你可想而知它的年头了。这台为戏考工作不知扫了多少剧本的功臣,可以在养老宫颐养天年了。辛苦辛苦!

梅兰芳的涂鸦

Google 中国在梅兰芳诞辰115周年的时候做出了一个涂鸦(Doodle)来,这,说明了几个问题:

第一,在行外,梅兰芳的知名度远远高于其他任何京剧艺人,如果 Google 做出一个马连良、程砚秋这些与梅同时代有同样成就的,或者谭鑫培、王瑶卿这些是梅的前辈的,或者更应景一些如杨宝森这样正好诞辰一百周年的,等等,做出来恐怕都是费力不讨好的,都不会像梅兰芳这么有效果。

第二,梅兰芳在当今社会的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归于陈凯歌的电影以及其他流行文化的宣传,电影好赖与否,它毕竟把梅的名声在现阶段又推了一把。如果真如八卦所云,关于周信芳的电影要开拍上映的话,相信 Google 也会在今后出现周的涂鸦。

第三,一个外国企业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关注,远比本土企业关注的程度要深。

梅兰芳诞辰115周年的 Google 涂鸦
梅兰芳诞辰115周年的 Google 涂鸦

以上就是对 Google 中国10月22日推出的涂鸦的解读。

顺便说一下,又出差四天,回头见。

音频33合1转换器

新产品!对于抱有一堆京剧密纹唱片、老磁带,甚至光盘 CD 什么的朋友们,绝对有帮助:

33合1转换器
33合1转换器

这个在2009香港秋季电子产品展上出现的家伙,可以把密纹唱片(33转)、磁带、收音机、光盘等等,全部转换成高科技的格式:MP3,并且带有 USB 接口以及 SD 卡读写设备。

数字化后的音像资料,不仅保存及传播更加方便,还因为不受媒体介质的束缚,相信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再需要转换了,即便需要,也是在电脑里做文件格式的转换,可以批量进行,再不用这样从一个物理介质转到另一个上去了。转换(密纹转磁带)转换(磁带转 CD)再转换(CD 转 MP3),终于是个头儿了。

数字化无疑是对保存资料来说最好的方法。

又想起来,家里还有一堆录像带要转,不止京剧的,还包括一些同事扔给小豆子的老电影,说希望帮忙转成 DVD……这些都挺花工夫的。所以数字化的结果固然美好,但它的过程,是挺耗时的,就像戏考的剧本数字化一样。

前人田地后人收,我们处在一个数字化进行时的时代,其实也挺好的,尽可享受这个数字化的过程 表情

根治狗刨儿的宋体

戏考的剧本有一个月没更新了,怪对不住大伙儿的,不过其他几个网站还在更新,并非是厚此薄彼,因为除了忙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新装了 Windows 7 这个操作系统,体验新鲜外加调整系统,都要花时间。

这个系统其他地方都还好了,有进步,但是在中文字体上,如它的前辈 Vista 一样,弄了个超级难看的宋体字,简直不是人写出来的,虽然新的雅黑字体还算过得去,但是戏考现在还没有考虑把 PDF 版的剧本改成雅黑。看看下面这个截图,新版的宋体字难看的不是一点儿半点儿。

新版的宋体
新版的宋体

有解么?当然,查了一下,有各种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摸索,总结了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写出来,如果哪位以后用到 Windows 7,也许有帮助吧,也算做个笔记,戏考的 Blog 也不是没有出现过电脑笔记,谁让小豆子就是搞这个的呢。

  • 首先,从另一台 Windows XP 电脑的 C:\Windows\Fonts 目录下把 simsun.ttc 字体复制到 Windows 7 电脑里一个可及的地方,比如 C 盘根目录。
  • 把 Windows 7 的默认非 Unicode 语言改为非中文,比如英文,具体在 intl.cpl 里的最后一个标签 Administrative 下的最后一个按钮 Change system locale。这个操作需要重新启动电脑,正好,把 Windows 7 安装盘放进光驱,重启,在启动时从光盘引导,进入安装模式。
  • 在安装模式里,第一页选择语言之后,选择 Repair 进入修复模式,然后启动命令行 Command Prompt。
  • 在命令行里,把新版的宋体字从系统中删除, del C:\Windows\Fonts\simsun.ttc ,之后把旧版的字体复制回来,copy C:\simsun.ttc C:\Windows\Fonts\ 重启。
  • 重启后,把默认语言改回中文,再重启,看着顺眼的宋体字就回来了,如下。

旧版的宋体
旧版的宋体

所以,剧本最近就会更新了 表情

“资料保存不再有缺憾”

这年头,有企事业单位主动跑来和京剧搭关系的还真不多,像希捷这样“携手北京京剧院共同保护与传承京剧艺术”的,那就更不多了。IT 加京剧,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例子。

新闻稿看起来很像在给希捷做广告:

“30年的剧院芳华,200多年的京剧历史,使得北京京剧院及京剧对数字化存储有着迫切的需求。”王玉珍院长表示:“历史上的《定军山》因当时的存储条件不当而毁于一旦。荀慧生、杨宝森等京剧艺术大师甚至没有留下任何影视资料供后人学习和借鉴,这些损失无不令人扼腕叹惜。我们正在和希捷科技一起努力避免再遭受这样的损失。”

王院长表示北京京剧院有不胜枚举的经典剧目,浩瀚的数字资料,例如音配像、各种大赛的资料录像、教学录像、唱片、图片等,都需要安全的存储设备。此次希捷所提供的FreeAgent系列外置存储解决方案,以它的大容量、稳定性和安全性,良好地满足了北京京剧院的存储备份需求,使北京京剧院和京剧艺术大师们的资料保存不再有缺憾。

“资料保存不再有缺憾”,这是很好的广告口号,也挺振奋人心的,因为我们已经有太多的资料曾经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丢失了。其实,京剧资料的保存,于戏迷来说,并不太在乎京剧院团会投资多少银子搞多少存储设备;哪怕院团决定架设服务器搞云计算,搞什么高精尖的玩意儿,如果最后的结果只是把资料换了一种媒介封存起来,那么实际上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当然,我们可喜地看到院团领导终于意识到把资料存在录像带里是不“安全”、迟早要烂掉的,于是希捷跟进了,这一点上不错。只是,希望这个资料转换工作,并不要到此打住,而是能够把整理好的资料通过出版或其他媒介传播到民间。不要把资料束之高阁,再延续另一种遗憾。

移动硬盘和京剧脸谱
移动硬盘和京剧脸谱

向下兼容性

第五届京剧节落幕,算是个话头吧。其实,真正要展开说的,是半年前留下的这个话头

这么一看时间过得是快——半年前信誓旦旦地说“周末准备专门写一篇深入的文章”,结果这个周末跨越了半年,直到今天,才有空写出来。

两个话头,先接早先的那个说吧。前一阵在看什么书呢?就是陈瑞孟(Raymond Chen)的这本《The Old New Thing》(以下简称《T》书)。

《The Old New Thing》
《The Old New Thing》

《T》书的作者陈瑞孟在微软工作十几年,主要在微软的 Windows Shell 团队做开发,对微软这些年来 Windows 的发展,尤其是各版本之间升级而产生的兼容问题,了如指掌。书中讲述的幕后故事,都是有趣儿而且有教育意义的。

话说当年微软从 Windows 3.x 过渡到 Windows 95 之际,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兼容性,往大了说,是16位操作系统过渡到32位操作系统,往小了说,界面、内核等等,都是与以往大不相同,是一次跳跃。兼容性在这时显得最为重要。举个例子,如果一个程序在 Windows 3.x 时候运行得好好的,到了 Windows 95 突然就不能用了,或者崩溃了,那么用户怎么办?用户自然不会去升级操作系统,而停留在 3.x 环境,并且去骂微软,而不会去管是否因为这个程序本身没有遵照微软提供的 API 去写(因为如果你的程序遵照微软提供的 API 去写的话,微软保证操作系统升级后你的程序还能够用)。所以对于 Windows 团队来说,保证市面上绝大多数大大小小的程序都能够在 Windows 95 上顺利运行,无疑是保障 Windows 95 能否被广泛接受的关键。

《T》书中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Windows 95 的源代码中,甚至有一部分就是为了应对这样那样的崩溃和错误,来解决本是程序本家留下的问题,以此保证它们能够顺利运行。历史证明,Windows 95 无疑是成功的。

我们从最近几年的举动看,微软对于向下兼容不似 Windows 95 时那样重视了。Windows Vista 招来的无数骂声,很多就是因为旧有的程序不能够在新系统上很好地运行。向下兼容,是每一个程序在升级中都需要重视的。

向下兼容是电脑名词,京剧界也有一个类似名词:“移步不换形”。

1949年11月,梅兰芳在天津说过以下这番话:

我认为京剧艺术的思想改造和技术改造最好不要混为一谈。后者(技术)在原则上应该让它保留下来,而前者(思想)也要经过充分的准备和慎重的考虑,再行修改,才不会发生错误。因为京剧是一门古典艺术,它有几千年的传统,因此,我们修改起来也就得更慎重,要改得天衣无缝,让大家看不出一点痕迹来,不然的话,就一定会生硬、勉强,这样,它所达到的效果也就变小了……俗话说“移步换形”,今天的戏剧改革工作却要做到“移步”而不“换形”。

“移步不换形”的要领,是要向下兼容。京剧好比一个操作系统,而京剧犹如璀璨繁星般的剧目,就好比操作系统上运行的各种程序。京剧也好,操作系统也好,发展和升级是必然的,停滞不前是会被淘汰的。但是在发展的同时,如果把以前的传统剧目都不管不顾地抛弃,而一步跨越到那些所谓“精品”的“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失败是必然的。因为在连继承都没有做好的前提下,发展只是一句空谈而已。

没有照顾向下兼容的升级,没有继承的发展,终究是要遭到市场的淘汰,受到用户的指责。好在微软的终极目标是赚钱、是吸引用户,那么用户的意见就不得不听,用户要求的向下兼容性就不得不继续做下去。而京剧呢?市场对其已经没有什么影响,票房的高低、舆论的褒贬,在满台耀眼金光的辐照下,都不重要了,那么这么肆无忌惮地发展,这么不顾继承地发展,也就不奇怪了;而出现一个接一个的跟头和倒好,就更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