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官意识

京剧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长官意识促成的——如果当年乾隆爷没有努力活到八十岁过那个生日,也就没有徽汉合流,京剧也就是没影儿的事儿了。

后来京剧乃至整个戏曲的兴衰荣辱,都是和长官意识有着密切联系的,领导的好恶对一个剧种的兴衰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强的。比如“百花齐放”、“样板戏”、“音配像”等等,这些历史名词有的是对戏曲发展有益的,而有些则是危害不浅,直到如今的各种政绩戏,也是这种意识的产物。

长官不爱戏或者不懂戏,从戏迷的角度看也许不是件好事儿,但是如果长官太爱戏了,也不见得就真是什么好事儿,比如像安庆公安局最近发生的招录公务员这件事儿

安徽安庆市公安局2009年招录“黄梅戏表演类”专业公务员
安徽安庆市公安局2009年招录“黄梅戏表演类”专业公务员

“夜夜笙歌”的形象附在人民警察的头上实在不太好看,虽然也许安庆公安局的长官是黄梅戏迷,希望借着小小的权力来满足自己的戏瘾或者普及黄梅戏,但恰恰是这小小的“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把艺术玷污了。

其实,我们既不需要戏迷长官,也不需要外行领导,只要一方面在戏曲院团里说得上话握得着权柄的领导是内行,能够把戏导向正确的道路;同时另一方面,行政机构里的长官不要对文化艺术领域指手画脚,这样就足够了。也就是说,既要文化体制内没有外行,也要文化体制外的内行不去影响文化体制本身,那么这样至少就会给戏曲创造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不过现在看来,我们的情况似乎完全相反,戏曲院团内的领导层没有懂戏的,戏曲院团外的领导层却总要犯戏瘾,也就难怪会有种种怪事儿了。

一出“黄梅戏”

小豆子对黄梅戏并不太熟悉,也没有正经看过。不过最近在黄梅界上演的这场大戏,无论从精彩程度还是现实意义来说,都不由人不去好好欣赏。

首先是王涛的一篇文章,让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不得不回应一下。这本来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一下子因为几篇登在余秋雨 Blog 上的文章,将口水战直接引到了网上。这与在报刊杂志甚至电视广播里的口水战有很大不同,确切的说,是一场人民战争了。不仅马兰本人和安徽省黄梅戏院都相继在网上开博,而且有马兰的戏迷,也都在网上撰文支持(比如这个这个这个这个),也有看得更深者,将矛头直指这糟糕的用人机制、文化体制。总之,一个剧种所引出的问题,在网上出现热议,而热议的场所并非集中在某个论坛或者社区,而是以个体为单位,成星星之火之势,这在以前是很难见到的。

以安徽省黄梅戏院本身来说,会想到来网上开博回应本事件,姑且不论其被指责的所作所为如何如之何,单就这网络意识来说,不能不说是很先进的。我们知道,在这以前,很多像样的剧团都有自己的官方网站(中国京剧院是个特例),但这些网站跟现实生活中的展览橱窗差不多,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也有像青岛京剧院这样开博的,不过是个变相的展览橱窗。安徽省黄梅戏院无疑将自己的 Blog 当作了一个话筒,一个口径,一个可以与大众沟通的渠道,这种意识是对网上官方网站、官方论坛、官方博客的正确理解,而且是很难得的正确理解。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上舆论的导向与占领也越来越受到像戏曲院团这样的传统事业单位的重视。他们在网下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但在网上,能做到一手遮天的境界还是很难的。这不仅给观众和演出团体之间增加了直面的机会,也让演员个体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从以前如李孟嘉等在京剧论坛直接与网友讨论问题,到后来各个门户网站主办的聊天室请嘉宾活动,再到今年像王珮瑜刘铮这样自己开博发表与其所属事业单位观念完全相反的高论,网络促进的是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这当然包括一向封闭的传统戏曲艺术,它带来的冲击,远不止是对艺术本身的震动,更主要的,是对文化体制的震动。

就像刘铮在看过所谓“中国剧”后发出“看热闹”的感慨那样,小豆子对这场黄梅界的热闹非常感兴趣,并想看一看,究竟这个热闹会如何在网上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