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君起先生的这篇引言,在今天读来,仍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那一代京剧人所处的时代,无论你从今人的角度去评价它如何不开放,毁掉了多少传统,但你不得不承认,在那个环境下,这种对京剧系统整理的工作没有断过。坏戏也好,反动也罢,还至少有过以批判态度去上演的情况。《京剧剧目初探》是本很好的书,它是与京剧有关的一本工具书。其意义,在陶君起先生的引言中俱已尽表,在此不用多言。
在整理剧本、阅读史料的同时,小豆子会发现,有些剧目,在陶先生的著作中并未提及。想来也很正常,一人之力,能够整理、考证上千出剧目,已经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了,虽然书不算厚,但这是通过博览多少书籍而精摘出来的!今天,遇到有不甚熟悉的京剧剧目,翻查一下《初探》,十有八九会能查到满意的答案。陶先生开了一个好头。
但这还不够,开头固然重要,继续下去尤为重要。陶先生说得好,“与其怕有错误,莫若先把资料公开,引起各方而的督促和检查,在戏曲专家们的指正之下,再进行补充和修改。这样或者可以为继续挖掘剧目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不过显然,这项工作没有继续下去。今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初探》为基础,考证其所遗漏的剧目,包括《初探》成书后所编演的剧目,小豆子想,这也应该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在网络发达的今天,集众人之力,采百家之长,阅万卷之书,共同编篡一部网络版的京剧剧目工具书,使资料得以补充,查阅变得更加方便。先莫谈“振兴、发展”,让我们踏踏实实把基础的工作做好,比什么都重要。
这个工作,对小豆子来说无外乎有两个意义:就传统剧目而言,系统地整理一下传统剧目,可以至少让我们清楚,老祖宗曾经创造了多少剧目,今天我们又剩下多少(羞也不羞?),那些失传的剧目是怎么回事,即便没有留下任何剧本、录音、录像,它在表演上有什么特点?渊源?哪些名角曾演出过?等等,等等。
第二个意义是就新编戏而言的:京剧发展到今天,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每年都有很多新编剧目涌现出来。那些人折腾京剧,不去复排传统戏而一味搞创新,无疑是想在历史上留下个名号,创造个“奇迹”。小豆子对此一向持反对态度,戏考的剧本只录老戏而不录这类货色就是证明。但这个京剧剧目的考证、整理工作,小豆子并不排斥这些戏,事实上,只要你这台戏叫做“京剧”,那么就可以被收录。尽管陶先生在此前也是这样做的,但小豆子认为,两者的出发点是不同的。小豆子更倾向把这种收录看作是一面“照妖镜”,让我们回头看一看,这些年来,有多少新编戏被搬上舞台,它们无一不被称为“成功”,不被“叫好”,那么,它们中还有几出在今天的舞台上还在上演?好好整理一下近年来的新编戏,我们应该会发现,这里面的浪费是相当惊人的。
京剧剧目整理工作的意义远不止这些,陶先生所言,是“重要的一环”,甚善。在京剧界如此浮躁的今天,诚邀您参与到这个基础工程来。当然,更希望京剧剧目考略能成为您方便的网络工具书,在您需要查找京剧剧目的剧情或渊源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