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网络戏曲曲艺大事

一、“程砚秋吧” “卖身”案
3月份,百度“程砚秋吧”的网友杜若还生在知乎上发帖:“如何看待京剧大师程砚秋的贴吧被百度卖给演员程砚秋?”原来他发现“程砚秋吧”里所有的帖子都被删除,贴吧转换成了一个“不知名的不入流小演员”程砚秋的贴吧。此事曝光之后,百度发布官方公告,称:“此事绝对与贴吧商业化没有任何关系,因为针对名人类贴吧我们压根没有这项业务”。后经调查,原来是“前吧主因为长期未登录被投诉下任,后上任的吧主‘橙剩’陆续删除了贴吧中的老贴”。百度认为“这种个人行为已经严重违反了贴吧吧主管理制度,贴吧已对其进行了下任处置,同时紧急上任了临时吧主,逐步恢复被恶意删除的贴子”。

二、京剧演出配“弹幕”
4月份,王珮瑜在上海搞了一场“王珮瑜京剧清音会”。与往次清音会不同,这次主题为“老生常谈(弹)”的清音会,在东艺演奏厅舞台两旁竖两块LED屏,并在场内开设WiFi热点,观众使用手机上的文字插件平台即可“弹幕”。支持此种做法的观点认为这是与京剧叫好“一脉相承”的互动形式,是“对戏曲‘喝彩’文化的一种发展”,还能“拉近国粹与青年观众的距离,有利于国粹艺术的普及” 。实在不敢苟同这种观点。很简单的一条:低头看手机打字的观众,如何能专心欣赏台上的艺术?等对某一句唱或某一个动作的“喝彩”弹到幕上的时候,舞台上早已不知进行到哪里了。张口一声“好”,举手给个掌声,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么?是一件需要再继续发展成高科技的行为么?

三、孙福海网络收徒
8月份,曲艺理论家孙福海在天津首开山门,收沈之骅为徒,同时代师杨少奎拉师弟王连福。本次收徒拜师活动采用网络拜师形式,消息发布于网络,相声界同仁以及相关领导、前辈们通过网络祝贺,这是曲艺界首次通过网络“摆知”。

四、郭德纲、曹云金网上”互撕“
还是相声界的事儿。8月底,郭德纲在微博上公开“清理门户”,指责“‘云’字两人”(何云伟和曹云金)“欺天灭祖”。随后曹云金在网上贴出长文,历数郭德纲的问题。9月下旬,沉寂了数周的郭德纲亦以一篇长文做了回应,当天,曹云金再次发文称“二十天了,你终于写了一篇新编故事会。但我陈述的事实,你骂的是闲街”。两番“互撕”之后,双方都休兵罢战。德云社从成立之初便深谙网络宣传的重要,郭、曹不惜花时间和精力码长文于网络之上,自是清楚占据这场口舌之争舆论制高点的重要性,二位倒也不愧是师徒一场了。

五、单口相声加纯网付费
依然是相声界的事儿。9月底,爱奇艺推出国内首档大型单口相声体验式综艺《坑王驾到》,将单口相声引入纯网综艺。到10月底,“播放量突破亿次大关,单期播放量均超千万次”。据报道,“《坑王驾到》作为爱奇艺VIP会员首档付费纯网综艺节目,爱奇艺除为用户带来传统相声曲艺之外,邀请多位VIP会员亲临节目录制现场,全面打通曲艺作品表演者、观众、播出平台三者之间的关系,引起一众‘纲丝’追捧”。郭德纲当然有其自身的吸引力,加上网络提供的互动平台,使这档网络综艺节目成为当时的大热。

六、首档网络戏曲元素脱口秀的网络海选
曲艺演员范军利用手机应用(App)“戏缘”为自己的“首档网络戏曲元素脱口秀”节目“戏范儿”进行海选。从11月1日起,网友只要将自己的视频上传到“戏缘”里“娱乐梨园”的版块,并在作品题目前加上“戏范儿”标识,即可参与这个海选活动,只要视频的形式是戏曲曲艺,无论相声、坠子、评书、大戏均可。“首档网络戏曲元素”的脱口秀,从一开始就很好地利用了互联网和手机应用。

七、“网络时代的戏曲走向”学术研讨会召开
11月,第七届王国维戏曲论文奖颁奖典礼暨“网络时代的戏曲走向”学术研讨会在海宁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在保持戏曲艺术特征与特色的基础上,运用网络科技推动戏曲艺术的发展、促进戏曲研究的现代化展开研讨”。

八、“海峡两岸中华国粹经典艺术再现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网络平台上线
将近年底,“海峡两岸中华国粹经典艺术再现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网络平台在上海宣布正式上线。项目共从辜公亮文教基金转录回了425份音频文件资料,其中不乏孤本录音。这个项目虽然好,只是整理的人似乎并非内行,文字中的错别字惨不忍睹,而且很多录音资料缺少重要的信息——比如演员,更不要说录音年代等其他信息了,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九、戏考的新里程碑
本年,戏考不仅度过了第十五个生日,而且录入剧本数达到了一千出。新里程碑毕竟不是终点站,甚至连中点站都不是。漫道雄关,正当“迈步从头越”。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帮助!

2015年网络戏曲曲艺大事

十大网络戏曲曲艺事件写到今年,已经是第十二个年头。若以地支算,整整一轮了。写这个的初衷是为了回顾一年之间网络戏曲曲艺界的大新闻,也算是为这个小圈子做一份总结吧。不过随着近几年网站的去中心化和信息的碎片化,虽然坚持在第一线做网站做内容的人还有不少,可如今所谓的网络戏曲大事,很多只是某行内人“触网”时发生的事儿而已。以现在的标准,都得算什么娱乐八卦了。今年起,网戏大事去掉“十大”,不生搬硬凑,有几桩值得记的就是几桩,宁缺毋滥。

一、评书《火影忍者》开播
2015年2月初,王玥波在土豆网上开播了一个根据漫画《火影忍者》改编的评书。应该说王玥波这部书还是中规中矩,口风正,台风稳,充分体现了新的作品如何做到移步不换形。但是制作方未免太外行了:好好的书就让演员在台上讲评也就是了,非要弄画外音加弹出的动画,如同现在一种所谓的动画相声似的,不给你加点儿些“旁门左道”不显得他们用心了;又好比晚会上唱段戏都会给派二十多号伴舞的一样,完全不能理解艺术之精髓所在,画蛇添足。不过据说这部书在漫画迷中反应不好,“吐槽”的很多。没看过这个原著,不好评价。另外这个视频节目似乎有始无终,到第四回就泥牛入海,没了消息。

二、“样板戏传统化工程”
讲到“移步不换形”,不得不提一下@信浮沉自己录制的一批号曰“样板戏传统化工程”的京剧唱段。这些唱段计有《白毛女》(马程版)、《打虎上山》(言派)、《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奚派)、《朝霞映在》(麒派)、《家住安源》(荀派)。和几年前的各大流派《丢手绢》一样,这些唱段在流派的模仿上都是惟妙惟肖,而更妙的是,所翻唱的唱段都是从来不讲流派的样板戏。信老这些年在网上网下创作了不少受欢迎的作品,无论是笔头上还是表演上,从京剧《会审伽利略》到评弹《白蛇·酒令》,都可堪称绝佳,实是人才。“礼失而求诸野”不虚也。

三、徐德亮状告百度
“诸野”有时候也不是那么靠谱的。比如“山寨”维基百科的百度百科,其由大众贡献的条目就质量参差不齐,多年来为人诟病。7月,徐德亮一纸诉状把百度告上了法庭。徐德亮认为,“被告经营的百度百科登载了他的个人简介,包括其生平履历、作品等。但现在徐德亮发现百度百科中关于他的简介与作品有诸多不实之处,部分内容被歪曲致使公众对他产生重大误解,严重影响了他的形象和声誉,对他造成极大的精神损害……经自己多次与被告沟通并发律师函,要求对方删除不实简介,修正相关内容,但被告均不予理会,导致不实信息被传播扩大,严重损害了自己的名誉权”。海淀法院受理此案后,未见下文。

四、戏曲的众筹
当然,举众人之力也是能办成很多事儿的(戏考就是一个例子)。8月份,《解放日报》发表一篇评论文章:《众筹抑或是复兴戏曲的一种模式》,讲述了2015年引入“众筹”概念的上海评弹团筹备中篇评弹《林徽因》的情况,并且展望,有市场有口碑的艺术,固然小众,但“如果具备过硬的剧本、演员扎实的功底、不断创新的舞台效果,完全可通过众筹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去探索一条推动戏曲艺术繁荣发展的路径,从市场运作的前景来看,抑或是一个检验戏曲艺术能否被市场接受和助推其复兴壮大的全新样式”。早在年初,昆曲众筹《宁武》成功,在南京开机;而到11月,南京的京戏迷又发起了《王珮瑜京剧清音会——南京站》的众筹。这些都是好的开端。

五、视频栏目《封杰访谈》开播
3月4日,咚咚锵中华戏曲网联手封杰共同推出了《封杰访谈》视频栏目,“共同打造全新的戏曲话语平台,并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传播”。封杰先生近年来出了不少名家访谈的书籍,很多访谈都得说是在老艺术家把那些玩意儿带离人世前抢下来的珍贵文字。现在有网络视频做平台,相信会为我们提供更加直观的内容。

六、刘桂娟的点翠
网上但凡是涉及到刘桂娟的事儿,都能引来很多争议。并不是因为她的艺术如何,而是由于其在网上很多与其身份(无论作为演员还是作为政协委员)不符的言行,着实惹人注目。2011年的时候她就因为嘲讽雷锋而惹来众怒,而2015年一条炫耀点翠的微博再惹波澜。“这一头点翠头面,十几年前买的,花了12万银两,今天即使是四十几万人民币也买不到了,八十只翠鸟翅膀下的一点点羽毛,经过点翠师傅的加工,变成有流动光泽的头面,永不褪色。每次演出,后台总会有化妆师或同行爱好者,专注的看它,赞不绝口。”抛开动物保护什么的不说,单就是刘桂娟时而拿着靠混体制内才买得到的点翠头面耀武扬威,时而又用低劣的谣言来抹黑这个体制,太精神分裂了。这件事对京剧本身而言,倒是给大众科普了点翠是什么东西。不过,刘也算在某种程度上因为点翠再次把京剧给污名化了。

七、中国民族报与宇扬评剧苑共建戏曲新媒体
11月10日,中国民族报旗下的中国民族宗教网和宇扬评剧苑在宇扬评剧苑基地戏楼举行协议签署仪式,共同为推广与促进、传承、民族文化中的这一优秀戏曲艺术瑰宝而共同努力。具体协议内容不清楚,但是据相关报道,这是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第二十条“发挥互联网在戏曲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通过新媒体普及和宣传戏曲”衍生出来的合作成果。希望官方和民间各自出力,特别是在戏曲的传承上,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做出一些实事来。

八、老京艺网停止运营
自2014年小生在他最初的那个京艺网(jingju.net)上宣布将暂停服务后,老京艺网又维持运营到了2015年,但更新频率已经很低了。直到有一天这个网站彻底打不开了。从 jingjuok.com 到 jingju.com 的突变,再从 jingju.net 的分离到停运,一个网戏时代似乎是落幕了。网上有网友会偶尔回忆十几年前用过的软件、上过的网站,转眼间斗转星移,网络上的戏迷网友都已经换了几茬儿,何况网站呢。

2014年十大网络戏曲曲艺事件

今年懒了,没什么引言,直奔主题吧。

一、李玲玉在微博上宣布退出《国色天香》
3月9日,@李玲玉 发表长微博宣布退出天津卫视的开年原创节目《国色天香》。李玲玉称:“年前接了一档戏曲节目,因曾学过越剧,对戏曲有深厚的感情。入赛以来每个环节都全心付出力求完美,只是压力较大,偏戏还是偏歌没有一个标尺。为了对其他选手公平,前两场都未选择越剧,大胆尝试了京剧和黄梅戏,获得了观众的认可。此后节目中知道了节目组一些该瞒却没有瞒住的事情,幕后操控投票。”其实即便严肃如京剧电视大赛这样的比赛,都有其不公平的一面,这对于观众来说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那么娱乐性质的《国色天香》又如何能“脱俗”呢?李玲玉只是捅破了一层窗户纸而已。

二、潘长江在微博上痛斥央视戏曲春晚
像李玲玉那样,@潘长江 去年也在微博上捅破了一层窗户纸。2月1日,潘长江写道:“真对不起所有的朋友,第一次上央视的戏曲春节晚会,费了老大的劲和我的好朋友 @于文华 排了一个评剧小品《上任路上》。这也是近年来我最最用心的一个作品,刚刚在央视一套播出,用了近一个半月的辛苦创作小品被剪掉三分之二,乱七八糟,即没故事又没扣了,根本就看不明白了,估计你们就更看不懂了!”紧接着的第二天,大约是不解恨,潘长江又发了一条:“我发誓这是第一次参加央视戏曲春节晚会!(被一帮不懂艺术的人给骗了)也是最后一次!真孙子!”央视戏曲春晚早已沦为鸡肋式的节目,却摆出一副比鸡架子还大的架子,也早不是什么秘密了。潘长江的痛斥,除了掀起小小的话题波澜外,估计于戏曲春晚本身不会有什么影响。人家如同其他大制作一样,会继续“自娱自乐”下去。

三、靠口碑传播的《满腹经纶》
2014年最火的相声是什么?无疑是苗阜与王声在北京台春晚的那段《满腹经纶》。而事实上,由于观众对各台春晚关注度的下降,很多人并不是第一时间通过电视看到这个节目。节目的传播与走红,是通过事后在微信与微博上,口口相传的口碑传播,一炮而红的。青曲社的成功当然不是靠的这一段相声,一鸣惊人的背后自然是深厚的积累,有一个好的作品作为前提,但最终红起来的那把火,正是有着超强传播力度的社交网络点起来的。

四、大鼓书版《星际穿越》
专业的相声作品通过网络火了,民间的“曲艺工作者”们也没闲着。11月25日,@马春然 在微博发布了一份题为“大鼓书版《星际穿越》”的音频文件和唱词,“ 40个小时后……据不完全统计,这份音频已经被点击近60万次。一部好莱坞科幻大片,与100多年历史的北京曲艺老腔,跨越时空,在‘五维空间’里牵手”。《北京日报》对这个大鼓书的段子做了专门的介绍。熟悉戏曲曲艺的朋友对马春然都不陌生,他是善于“闯作”的业余高手。老腔新唱,网络上诸高手的作品,不知要比国家花大钱砸出来的“舞台精品”要强出多少倍。

五、科学京剧《三堂会审伽里略》
每年都会有一些类似大鼓书版《星际穿越》这样的老腔新唱,但是4月份在杭州菠萝科学奖颁奖现场演出的京剧《三堂会审伽利略》,还是让人眼前一亮。这出戏有几个独具特色的地方:它从扮相到舞台调度都是按传统戏来的;它的编剧@信浮沉 、主演@八股档 等,都是在网上很活跃的80后。这出戏用最直观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传统艺术如何巧妙地演绎诸如科学题材的故事,展示了老调如何新唱。这种几个人在一起几天凑出一台戏,正是京剧鼎盛时期各班社常见的做法,而在连《红鬃烈马》都要响排的今天,这样经济有效的做法已经绝迹。这出戏通过果壳网的菠萝科学奖颁奖活动,以网络视频为载体,在网上火了一把。

六、上海越剧院起诉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1月份,江西省莲花县人民法院对三起起网络侵权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处拒绝删除帖文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构成侵权并赔偿损失。这三起案件与网络戏曲有关。据相关的新闻介绍:“2012年7至8月间,新浪微博用户‘越剧小丑齐墩墩’(微博名)通过新浪微博和在他人微博留评论的方式,大量散布诽谤、侮辱上海越剧院的李某、张某、齐某的不实言论。其中使用了‘戏子如婊子’、‘蛀虫’、‘老鸨院长’,‘演的像妓院里的妓女’等带侮辱性的言辞。李某、张某、齐某发现该情况后,即与微梦创科公司交涉,要求其删除相关的言论。但微梦创科公司未予删除。微梦创科公司于2012年8月22日通过手机短信答复李某、张某、齐某,声称由于李某、张某、齐某的举报证据不足,无法判断故无法受理,请其提供相关证据或通过其他途径处理。随后,李某、张某、齐某分别向莲花县法院起诉微梦创科公司,之后微梦创科公司删除了不实言论。在3起案件审理中,莲花县法院向微梦创科公司调查微博用户“越剧小丑齐墩墩”的真实注册信息,但微梦创科公司未予提供。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微梦创科公司在新浪网首页醒目位置连续7日分别刊登向李某、张某、齐某的赔礼道歉声明,并赔偿李某公证费、聘请律师费等经济损失5.4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144431元;赔偿张某经济损失3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12万元;赔偿齐某经济损失3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7万元”。

七、品戏赏析会
10月19日,一场品戏赏析会在天津三味珍品烘焙店举行。赏析会是由玲珑戏曲艺术网的戏迷知音站长组织的。据他自己介绍:“从2002年开始整理戏曲视频资料,算来已十多年了,过手的录像带不计其数,从我手里以各种方式流散出去的资料,也是无法统计。由于各种原因,有些不能散发出去的资料,近年来由于混乱的状态,也有些新整理资料收藏起来了。其实这些资料能让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人领略戏曲艺术的魅力,真正能派上用场,才是一直所努力的,很多朋友以各种方法弘扬者戏曲艺术,共享者各种资料,我也在一直努力,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地点,将一些资料播放给大家欣赏,一直也未能如愿”。而赏析会正是让他实现了多年来的愿望。首场赏析会还请到了田立禾先生到现场聊戏。

八、国戏京剧系毕业推荐演出首次网络直播
12月19日起,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2015届69名毕业生参加了5场网络直播的推荐演出。与以往的毕业推荐演出不同,此次戏曲学院“首次对毕业生的推荐演出进行网络直播,为不能在现场观看的爱好者提供了欣赏的机会。网络直播给参加汇报的学生和指导老师带来了极大鼓舞,同时因为要面对社会关注,也形成了一定压力”。

九、蓝文云的医疗纠纷
1月份,网络戏曲圈儿里最热闹的一件事当属蓝文云的医疗纠纷。纷纷扰扰、雾里看花之间,事情的大略如此:蓝文云对其父亲在天津医科大总医院接受的治疗结果不满,于是和很多医闹人士一样,不走正规的法律途径来结局“纠纷”,而是通过种种“闹”,来试图让“对手”妥协。蓝文云和她的拥趸如@蓝文云粉丝后援团 在这起纠纷事件中充分利用网络,文字控诉、视频采集、上传照片,展现蓝文云受到怎样非人的对待,似乎全天津都在和她们家作对一样。这场医闹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消停了。到7月份,粉丝后援团发布了一条微博,称“历经风云变幻,神鬼争锋的蓝文云‘被医闹’事件,在事实与真理的威迫下,已于7月2日达成较为合理的协议,蓝爷爷于次日转院,蓝老师也一同入院治疗”。

十、小生的京剧艺术网宣布暂停服务
现在网上有两个京剧艺术网,一个是 .com 结尾的,一个是 .net 结尾的。这两个网的来龙去脉以前讲过,这里就不絮烦了。.net 的那个京艺网,也就是小生后来退守的网站,在1月底发布了一条公告,宣布网站将在3月1日暂停服务:“因站长小生忙于工作,无暇顾及网站的日常更新,加之3月1日服务器托管即将到期,届时本站停止运营。请戏迷朋友尽快将您喜欢的资料下载。站长小生 2014.1.28”。不久,这条公告消失了,.net 的京艺网也继续运转下去,只不过,网站的更新基本上变成一月一次,10月之后,网站再无更新。而那个 .com 的京艺网,其论坛的活跃程度以降至冰点。2008年的那次两败俱伤的分裂,使两个网站直到如今都没有彻底缓过来。

2013年十大网络戏曲曲艺事件

这是写网络戏曲年度回顾系列的第十篇。时间过得真快,尤其是对比起来,接触网络、接触戏曲远不止十年。这么一年一篇写下来,虽不是很容易,但又觉得是一晃之间的事儿。

一、浙江越剧团网络电视台开播
从2011年文化部发文要求加快国有文艺院团事业转企业以来,各地方院团不但从名头上加上一些如“集团公司”等字(顺便说一下,这么硬性加的字眼与院团名字连起来读,真是别扭,比如什么“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也开始借用网络搞一些市场营销。7月份,浙江越剧团宣布,其自主创办的“浙越网络戏曲电视台”开播,“计划每天在浙江越剧团官方微博和浙越网络戏曲电视台官方微博上以‘浙越星播报’和‘浙越星访谈’形式,播出浙江戏曲界最新动态,每期20分钟左右”。“星播报”与“星访谈”都是每期请来一位明星演员作为主持人,播报浙江越剧团的新闻并与嘉宾做访谈。

二、昆曲《南柯梦》漫画
2013年在网上炙热的戏曲漫画是“庄笙—小笋”的Q版昆曲《南柯梦》。《南柯梦》一剧是江苏省昆剧院2013年上演的大戏,主演都是年轻演员。据报道,“因为画面太萌,江苏省昆剧院的官方微博‘环球昆曲在线’都进行了转发,‘要不要这么萌啊。飘逸的道姑巾代表了上真仙姑悸动的心么?’剧中主角,淳于棼的扮演者施夏明也多次转发了‘庄笙—小笋’的微博,并建议‘可以出一套明信片了。’”江苏省昆曲院在网上与作者及网友们的互动,显然是希望借助网络及流行文化的元素,把年轻人吸引到传统艺术中来。副院长王斌说: “戏曲在不少人概念里都是一个比较严肃和传统的东西,但Q版漫画恰恰给我们的昆曲做了年龄上的‘补位’。”

三、川剧首次全球网络直播
9月22日,由四川省川剧院编排演出的《卧虎令》在多家网站上同步进行全球网络直播。据报道,“这是我国川剧首次面向全球观众进行网络直播”。作为川剧在网络上的一个“第一”,有必要记下来。

四、网络评书直播
说到直播,要提一下7月份创意评书小组和六间房网站合作的网上视频书馆《评说天下》。该项目由谢半仙策划,请来王军与张准两位青年演员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播讲传统评书。利用网络视频直播的手段来传播评书,其受众面较传统书馆不知大了多少倍,而台上台下的互动并不逊于普通书馆。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看到谢半仙张贴的停办通知,未免可惜了,不过通知中说“感谢半年来众位仁兄贤弟的辛苦努力,感谢广大书迷和各界朋友的关注和支持,感谢六间房管理团队的帮助与配合。评书直播项目不会就此终止,这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们将在更为广阔的舞台将这个项目发扬光大期待广泛合作”,那我们就期待着更好的创意吧。这是后话,发于2014年1月的通知,本不应在2013年的回顾中出现。

五、郭德纲网上实名举报同行
无论在网上还是在网下都一向能引来争议的郭德纲(其实他在网上的动静要更大一些),9月8日发了一条微博:“提问:为什么师爷管徒孙叫儿子?回答:因为他女儿杀人后逃往南非卖豆腐。ps:我准备把这事给你弄大了”。这条微博很快被删掉了,但是八卦的网友已经就此推测出了来龙去脉:“出大事啦,郭德纲实名举报杀人犯藏身处,为警方提供破案线索。郭德纲弟子‘云、鹤、九、霄’,云字辈的徒弟何云伟,当了叛徒后,认了与郭德纲师父侯耀文同辈的相声演员刘洪沂当干爹,一下差辈了,老郭气不过,实名举报刘的女儿,躲藏在南非卖豆腐。还声称要把这件事搞大,文艺界的水果然很深很深。ps:今天何云伟三婚”。这事情虽然后来不了了之,但负面消息在网上蔓延的速度通过这件事可见一斑,尤其是在从来都是乱糟糟的相声圈。另一件引来非议的一件事儿,是11月份郭德纲在北京台台长病逝后,在其微博上写打油诗贴囍字,那场风波引来了年底北京台“发檄文”的大讨伐

六、京剧艺术网受到黑客攻击
网络安全一直是所有网站都要严肃面对的事情,而戏曲网站因为种种原因造成数据丢失的新闻每隔几年就会看到。12月,中国京剧艺术网(.com那个,非.net)不但受到黑客攻击,还遭受到了谣言的打击。该网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网站上周遭遇黑客丢失了资料,现在又有人用相近的网站地址造谣说我们要关闭。我们网站不会关闭。请辨别正确地址中国京剧艺术网www.jingju.COM 。请大家帮忙转发澄清。谢谢!我们会以更好的服务回报大家!”圣诞节那天,网站的CEO宣布:“中国京剧艺术网遭受攻击刚刚修复。近来给大家造成不便,请大家多多原谅!并请帮忙测试有哪些功能还有问题。谢谢!”而时至今日,虽然网站首页一切正常了,但是论坛仍然无法打开。一个多月的时间仍处在半瘫痪状态,这种抢修速度,实在对不起他们自称的“京剧门户网站”的称号。

七、张荣培被误传去世
网络上各种名人被误传逝世的消息时有发生,而老艺人张荣培先生无奈地成为了京剧界被误传的头一人(真不能说这是个好的头一名)。12月26日,由中国艺术文化普及促进会、《文化中国》杂志社、中国京剧艺术网、河北省冀商文化研究会、奚派艺术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中国京剧首届奚派票友大会”在石家庄举行。大会当天,主办方之一的中国京剧艺术网(即上条所提的)在微博上发布消息称:“今日在石家庄参加‘首届奚派票友比赛’。惊闻著名奚派表演艺术家张荣培先生于今日上午(2013年12月26日)因病去世,享年八十八岁,张荣培先生千古!先生去世时,张建国、王小蝉、张军强、奚中路等奚派后人和弟子在旁送他老人家最后一程”。这条微博被大量转发并配以悼念的蜡烛。不过很快,辟谣的消息就来了,网友从其他渠道的得到的消息表明张荣培先生还在抢救,情况基本稳定,后来转危为安。这场被误传的网络乌龙以删除原文并补发辟谣信息告终。

八、纪录片《京剧》引来网上声讨
6月份,央视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声称的又一力作——纪录片《京剧》在中央一套开播。片中无数的错漏、各种难以接受的情景再现、通篇文艺范儿的解说词,都在网上受到了网友们的强烈声讨。网友们对于这部专业性极低的片子,细数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甚至是边看片子边在网上“吐槽”。网上的声讨之强烈,以致于该片在重播时不得不做出一些相应的修改,以纠正先前的错误。尽管修改过的片子仍然是问题多多,但真戏迷在2013年对于伪艺术的这场大声讨,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九、央视邀请戏曲网站作为战略合作伙伴
这些年传统媒体对于网络的重视程度,可谓越来越甚了。上一条纪录片《京剧》对于网上声讨的反应可以说明这一点,而央视邀请戏曲网站来作其节目的战略合作伙伴也是一个很好的佐证。11月份,央视戏曲频道推出了一档节目——《一鸣惊人》,特意邀请央视网、中国秦腔网、中国京剧杂志、京剧艺术网、宇扬评剧苑五家媒体作为该栏目的媒体战略合作伙伴,五家媒体组成媒体观察团。这五家媒体中,央视网算半个传统媒体(而且还是一家人),中国京剧杂志是一个传统媒体,此外的三家,都是民间有声望的戏曲网站。

十、戏考改版
为了推出菊坛世系谱小站,戏考在2013年初进行了开站以来最大规模的改版,每一个小站都进行了大的翻修。除了外观上实现了统一的主题风格和用户体验外,也重新写了很大一部分的内部代码,包括重新设计了一些数据库表格的结构。这次大改版最明显的地方就是重新设计了的首页,聚合了各小站的更新信息和特色内容。详细情况曾经介绍过,这里就不絮烦了。至于因为推动网站改版而问世的菊坛世系谱将要在今年关闭的事儿,也属于后话,就先不细说了。

2012年十大网络戏曲曲艺事件

原来传说2012年应该是末日的年份,不过显然我们还是正常地步入了2013年。去年社会上网络上有很多大事,戏曲曲艺圈儿也是如此。题外话,写这个系列的时间貌似一年比一年向后拖,今年都2月5日了才写完(尽管是1月中旬开始写的)。应该恢复往年1月中旬完成的好规矩。

一、新京剧《霸王别姬》的热议
2月份的时候,一个被称为“新京剧”的《霸王别姬》在北京上演。按说这些年来,这种所谓的“新京剧”总会如雨后的狗尿苔一样,每年冒出来几个,但是这次不一样了。一来这个打着“秉承梅兰芳大师锐意创新的精神,对国粹京剧的传承做出积极创新和探索”旗号的《霸王别姬》不仅把项羽颠覆性地改成了红脸儿,而且还牵了一匹真的汗血宝马到舞台上;二来这出戏在网上网下的公关阵势十分了得,不仅有铺天盖地的宣传,还直接给坚持传统的网友给扣上“顽固”的帽子。但须知现在已经不是所谓“权威”才有话语权的时代,“顽固”的网友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见解。在采访陈士争的平面媒体文章中,网友的意见已经无法被忽视,由于“许多争议和口水还是在网上传播开来”,陈士争对此做了一些回应。当然,平面媒体的文章依然是有偏有倚的,并不能点明这种“新京剧”的害处,只是替这些外行编导们提供一个自我辩解的平台而已。

二、“新而不怪”的昆曲《牡丹亭》
6月份由史依弘演出的昆曲《牡丹亭》所引发的网络辩论,其激烈程度不亚于上面的《霸王别姬》。以翁思再为代表的权威评论家们大力高捧史依弘的演出,评价是“新而不怪”,而网友们则是旁征博引地评论与批评。我们可以看到网友们在认真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同时,对拙劣的演出和无原则的吹捧表示出的不齿。另一方面,社交网络不同于传统媒体,它使得人与人的沟通变得异常容易,而戏曲专家们尚不适应在抛出奇谈怪论后与网友直接交流探讨甚至被质问,因此在几番严肃的讨论之后,我们看到“权威”的一方只剩下个“怒”字。既然戏迷已经对层出不穷的戏曲“高论”习以为常,曾经把持话筒的专家们也应该开始习惯这“当面”的嬉笑怒骂,并且真正提高一下自己的知识水平。

三、对程雪雁的拍砖
网络上总是有层出不穷的博眼球事件。5月份的时候,网上热传一幅京剧剧照,一奇丑无比的“旦角儿”搔首弄姿,并配以台词自夸其美。网帖的主旨是感叹京剧“后继无人”,以丑为美。跟帖的网友们也都是纷纷议论,对国粹京剧的衰落“痛心疾首”。但稍有京剧知识的人一看剧照便可以知,这照片中的行当分明是彩旦,角色是《凤还巢》中的程雪雁,这个由丑行扮演的女性角色正是以自认为美的笑点在戏中插科打诨的。我们且莫如“专家”那样先指责围观网友的无知,倒是应思考一下出现这种尴尬情况的深层次成因。

四、郭德纲的《屌丝青年》
9月份,郭德纲表演了一段相声新作《屌丝青年》,引来了一场口水战。据报道:“《屌丝青年》中抄袭段子比例极高(超过80%段子均来自于网络);抄袭的段子来源集中,且都能找到相关原作者。郭德纲随后发表了致歉微博,但由于缺乏具体的致歉对象,并随即拉黑原作者,从而引发了段子作者们的集体不满”。其实自从网络发达起来后,相声和小品就开始“借鉴”各种网络段子,而逐渐失去了自己的原创性。以前的“金句”都是先出自舞台上的某个好作品,然后才开始在市井中流传。而现在却是一个好的网络段子流传了个遍之后,又被拿到舞台作品中去使用。“礼失而求诸野”不是这样子的,相声的创作不应失去其原创性,更不应演变成一个靠堆砌若干段子的二人对话节目。没有了诸如三番四抖等包袱手段,相声也就不是相声了。

五、中华相声网的子弟书工程
6月,中华相声网自豪地宣布:“从3月5号开始,到6月10号,一共97天的时间,305别动队全体队员昼夜兼程,圆满完成‘中华相声网编辑子弟书一期工程’,共整理子弟书403篇,其中《子弟书丛抄》、《清蒙古车王府藏子弟书》、《红楼梦子弟书》、《子弟书珍本百种》共389篇,锦章图书局石印本《三国子弟书词》7篇,早稻田大学藏《沈阳景致子弟书》6篇,打磨厂学古堂《西厢子弟书词》一篇。我们的行动使网络上多了许多文献,为研究者、爱好者研究、学习提供了便利,功莫大焉”。最后那段自我总结的话,正是概括这项工程最好的评语。功莫大焉!

六、《舌尖上的京剧》
去年以《舌尖上的中国》为引领,一股“舌尖上的”风潮刮遍网上网下。而如果您还记得去年总结的2011年十大网络戏曲曲艺事件的话,其中那位画《说段京剧给你听》的胖不墩儿,也借着“舌尖上的”话题,一年当中陆陆续续地画了一组18副《舌尖上的京剧》漫画。这次引起的轰动更是大,不但见诸各大新闻网站,就连传统平面媒体,比如《新京报》、央视等也都进行了相应的报道。这个创意搭着“舌尖上的”东风,又使得漫画式的京剧着实地火了一阵子。真是一个绝好的利用流行文化与网络弘扬戏曲的好案例。

七、创意评书《海贼王》
据8月份的报道:“自6月底登陆土豆网,短短两个月时间,由青年评书演员张准主讲的动漫评书(《海贼王》第一回)点击人次已经过了49万。新浪微博上转发过千”。关于这个创意评书是怎么回事儿,我们可以看一下谢半仙的这段访谈:“作品采用了传统评书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结合年轻人喜爱的动漫故事情节。‘评书这种形式适合搞混搭和改编,而《海贼王》里有80后、90后的青春记忆。’”相信凭借网络及网络视频平台的便利,加上评书本身的低成本,越来越多这种新编评书会在网上流传,这无疑也为评书扩宽了一条传播渠道,探出了一条题材创新的思路。

八、中国秦腔功勋奖全国网络海选
10月28日,首届中国秦腔功勋奖全国范围网上海选活动正式启动。这是由“陕西省文化厅指导,陕西省振兴秦腔办公室和中国秦腔发展促进会联合主办,西北五省(区)戏剧家协会协办,西安中菲投资发展集团承办”的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提供全程网络支持的,是中国秦腔发展促进会网站和中国秦腔网。其中发展促进会是企业性质的组织,而中国秦腔网则是个人创建的网站。随着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类似于这种评奖海选的事情,必然是要依靠网络的优势来举行。而在政府逐渐从文化领域撤走“无形之手”后,民间的戏曲网站也会在诸如这次秦腔功勋奖的评选活动中发挥更多作用。

九、谭正岩的抱怨
10月份的时候,谭正岩在自己的微博上播报了这么一条信息:“京剧行市就是这么做倒的,明明跟邀请方谈好每个演员五位数的劳务,不料被国家京剧院某团一搅和,一拆台,每人一千就廉价把演员们给卖了,就把演出抢走了。我们从小坐科,学练演了将近20年了,就值这个价吗!?你们作领导的,搞行政的知道演员的辛苦吗!?这是喝演员的血呀!”这条有爆炸性的微博迅速被网友转发和评论,并且通过推理得出了这个“某团”究竟是指的谁的哪个团。八卦的内幕这里不再挖了,但在网络时代,不仅戏迷可以通过便捷的社交网站与业内人士进行交流,业内的诸公亦可以通过网络把那个仍然封闭的圈子,打开一些窗口,见一见阳光,透一透空气,发表肺腑之言,与自己的衣食父母谈心。越来越多年轻的演员活跃于社交网站,这对于戏曲圈来说无疑是件好事——当然,不要误了正业才是。

十、进军中国评剧艺术节的宇扬版《王少安赶船》
9月份在第八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上有一场特别的《王少安赶船》,该剧是由宇扬评剧苑这个个人网站通过与专业人士和网友的合作努力下创演出来的,其用心及辛苦不言而喻。关于这场演出,看一下这段介绍应该更能说明这一版《王少安赶船》的意义:“从创编到成功演出,始终得到了著名戏剧家、导演艺术家张玮先生的全力支持,八十多岁的老人多次为剧本把关,耐心地为我(豆按:宇扬的susu)传授评剧知识……著名琴师、中国评剧院原副院长龚占海、著名评剧艺术家刘淑萍发出了:用宇扬资源排演宇扬版王少安赶船的倡议。大家都知道,宇扬连个体户都不是,只是小小的个人网站,要排演评剧大戏谈何容易,费宏宇在整个排演中跑前跑后,连自家出租房钱都拿出来了,我只是他(豆按:原文如此)退休干部、工薪阶层,只能是量力而行,我们的举动得到了许多艺术家、专业人员、网友、朋友的支持,为解决排练场地、演员食宿,作曲家黄兆龙除精心作曲、统筹艺术外,还腾出自房屋、厨房和院子;年过古稀的大艺术家张淑桂甘当绿叶出演二表嫂角色,不但为自己创腔,还义务承担艺术指导;戴月琴、张秀云、艾丽珍、苏纯飞、庚奇、王金章(导演)等主要演员们冒着酷暑不讲条件地进行排练。”网络的纽带把同好们拉到了一起,而他们辛苦排演出的这出戏能够登上中国评剧艺术节的舞台,是网络戏曲在组织活动上值得一记的事情。

2012年还有一些零散的、类似于上面总结的第一、二条事件那样的有关戏曲的网络辩论话题,小规模的如李氏兄弟与张景山争辩一张李洪春的剧照;大规模的如于丹在北大昆曲演出后登台被叫倒好——那时网上也是充斥着各种说法,正本清源的帖子夹杂在媒体、大人物的炮轰之中。我们从头两条事件应该可以看出,早年间把持传统媒体话语权的戏曲权威们固然仍在传统媒体上把持着,但在网络上,特别是在如今这个人人可以发声的网络上,只有摆事实(亦或史实)讲道理的声音,才是戏曲曲艺圈儿的真正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