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笑来寻记几回

7月底的时候,看到一条前重庆市委书记夫人、那位四个字儿的女士被提起公诉的新闻。发新闻的不是什么小报,所以这应该不算是什么禁忌话题了吧。于是就着这四个字儿的名字,套了《御碑亭》里王有道与孟月华告别时的唱段,发到网上。很快,这边厢豆瓣就给拿下了,那边厢的新浪微博则貌似安好。等一觉醒来,收到这么一条消息:

抱歉,您在2012-07-27 06:08:47发表的微博“男(西皮原板)但愿得此一去…”已被管理员加密。此微博不适宜对外公开。如需帮助,请联系客服(链接:http://t.cn/z0D6ZaQ)

顺便说一下,新浪系统也不会用正规省略号嘛,拿仨英文句号来代替,果然和韩寒是一家人。

上网十几年来,这是鲜有被删掉帖子的状况。一直以来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也不希望因为可能出现的禁忌而被禁言或者惹麻烦,所以总是在自家的地方开个 Blog 啦,架个论坛啦,就是不想总被各种平台提供商限制。不过,微博时代,只能找个托管的地方。那么屋檐之下,看人眼色,也就在所难免了。

于是觉得有必要定期把在微博上的一些言论归到一块儿堆儿来做个保留,一来这些也是生活中产生的——不敢说思想火花吧,好歹也是一种灵光一现的玩意儿;二来这里面相当一部分是和戏有关的,或者是通过戏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想法;三来这里既然是戏考的 Blog,也就一并收下这微 Blog 的东西吧;四来不在这里留底儿的话,一些段子可能就永远消失了。

玩儿微博的时间不算长,但对于微博140字的字数限制已经有所领教了。有时候脑子里蹦出一个小段子,感觉不长,付诸于电脑之上,两三行而已。可一数字数,超出十几甚至几十个字。于是一点儿一点儿抠,有时候恨不能电脑能有一种把字写瘦一点儿好让两个字占一个字位置的方法 表情 深刻体会了当年老艺术家们灌三分钟一面儿唱片儿时候的心情了,有时候就得赶着唱呀。可毕竟人家这声音可以提速挤到一张唱片里,这电脑里的中国字一个是一个,有时候还真不好弄。所以就得牺牲格式了。比如占一个字符的标点符号舍掉,以空格代替,这样俩半角的空格才占一个字;有时候戏文的板式就得缩写,把“西皮原板”写作“原板”等。小豆子对于文字略有洁癖,尤其是希望要系统整理好的东西能够格式统一,所以正好就着这个整理归纳的机会,把一些因为受字数限制而改动格式的段子给统一改过来。当然,段子内容是不会动一个字的。

给这个系列起了个名字:“火彩”,都是些一闪念间出现的小火花,出彩与否见仁见智,重要的是那灵机一动后的结果。

至于那个#京剧引子、定场诗、对儿#的主题,因为是纯文字摘抄的性质,就不在收录之列了。反正到时候里面的文字,都会出现在戏考的剧本之中。

那就从上个月的总结开始吧,嗯,其实是要把6月份的也稍带上,那会儿刚开始玩儿。

读书看报

一个多星期前,也就是戏考刚刚度过十一岁生日没几天,小豆子在豆瓣上开了个帐号。豆上豆瓣,目的有两个:一边玩儿一下社交时代的新鲜东西(尽管在2012年才加入已经不是很新鲜了),另外也通过这么一个好的工具,认真记录一下自己的读书轨迹。

为了在豆瓣上玩儿好,特别画了一个头像,取代用了很多年的那一颗豌豆。当然,这次这个头像仍然是一颗豆,不过像素比原来的高一些,也更卡通一些,在下方还印了一个“豆”记(嗯,您没看错,这个“豆”字远看确实是像个“亞”字)。

头像的进化
头像的进化

说回看书,这应该是豆瓣最好的功能之一了。读书的笔记和心得都可以很好地记录下来。在这个 Blog 的早期,小豆子也曾试图记录一些读书笔记,比如黄裳的文集《剧论卷》部分。不过后来没有再用 Blog 来写什么读书笔记了。这个做法应该再捡起来,那么通过豆瓣来实现,应该是个好办法。

豆瓣上的签名,特别选了很多年前在加国无忧网站上玩儿的时候写无忧专辑的两句:“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这两句话小豆子一直很喜欢,表现了读书和写东西的状态和境界。

近一个时期争论的韩寒代笔,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在之前不停地敲打应试教育并号称不爱读书的韩寒,到头来还是要说自己是读了多少多少书。耍酷是无意义的,因为没有知识的积累和阅读量的增加,写作的文思是没有基础的。另一方面,即便我们愣是假设韩寒以前的水平是真实的,而在镜头前对文史的无知是这些年才发生的,那也正说明不通过读书的积累,“不大看什么书,都是看报纸、杂志”(韩寒语)的阅读习惯,会让一个人的能力退化到白痴的状态。当然,这一切的前提还只是建立在韩寒以前是读书的条件下;而如果这个假设不成立,那么一切白痴的行为也就更容易解释了。

是的,跑题了,就是顺便谈一下对于这事儿的看法。

当然,报纸杂志也并不是一无是处。那天和小豆花聊天,谈到了以前《北京晚报》里的《五色土》副刊。现在《五色土》的内容怎么样,不太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以前《五色土》是很有内容的。各种文史的东西,包括选择的一些连载文学作品,也都很有其独到之处。另外每次的一些小文章,短小精悍,很有阅读和保留价值。

应该是大约一九九七年或者一九九八年吧,《五色土》出了一个叫《戏曲中的星宿》的系列,介绍了二十八宿的出处以及在戏曲中的特色,很有意思。小豆子那会儿还专门追过这个系列,并且保存了下来。不过当时对著作权的概念很薄弱,因此很遗憾,这个系列的作者是谁,没有一并记下来,现在不得而知了。

打算花一个月或者两个月的时间,也通过连载的方式,把这个系列通过 Blog 给整理登出来,也算把这份资料给数字化、给传播出去。这也是受到戏迷知音扫描《戏剧电影报》的启发吧。

罗嗦了这么多,算把最近的一些情况和将要做的事情说了一下。有在豆瓣上的朋友们,我们那里见,并请多多指教。

千篇一律

昨晚写罢文字,回头一看,Blog 上的文章已经达到一千篇了。

五年多,一千篇文章,大部分都在谈戏或与之相关的话题。一个话题,一个调调,重复了一千篇,真是千篇一律了 表情

现在抬头看看当初建 Blog 的初衷,没变,而且作为整理文字与音像资料的调剂,Blog “千篇一律”地记录了这些年脑中“蹦出”的各种想法,挺有趣儿的。

北京时间4月1日,在听戏谈戏论坛发了一个帖子,宣称上传了杨秋玲、夏永泉、李嘉林的《龙女牧羊》录音,其实就是一个愚人节的玩笑,附了张剧照而已。这个手法五年前玩儿过一回,那时谎称上传张君秋、马连良香港版的《霸王别姬》。不过当时说这个招儿以后不会用了,没想到,五年后又来一次,因为没来得及想还能用什么玩笑手段,愚人节就骤然而至,明年开发新的吧——不能弄得连愚人的手法都是千篇一律的。

《龙女牧羊》杨秋玲饰龙女、夏永泉饰柳毅、李嘉林饰钱塘君
《龙女牧羊》杨秋玲饰龙女、夏永泉饰柳毅、李嘉林饰钱塘君

说到这个《龙女牧羊》,看看当初的年轻演员,杨秋玲、李嘉林,如今已是作古之人,真是可叹,那一辈的演员也都开始变老、离去。这样的嗟叹,隔一阵就会发一次,也是千篇一律的。

四位数的千篇之后,往五位数迈进的话,估计得到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2050年了。而现代化之后,传统的玩意儿还会剩下多少呢?也许哪怕千篇一律地轮番上演《龙凤呈祥》、《红鬃烈马》什么的,都算奢望了。

网站资源整合

最近把现有的网站帐户做了一次整合,归到一个管理界面下。如果你还不知道的话,戏考除了 xikao.com 之外,其实尚有 xikao.org 和 xikao.net 两个域名,只不过后两个域名现在还没有公开投入使用。近一个时期梨园网站的录音存放的空间,其实就是放在这两个域名所在的服务器上。

三个帐户整合到一个管理之后,需要做的是把所有的资源也放到一个服务器上。今天和合意太爷就资源搬动的事儿做了个小交流,因为老唱片网站也是需要搬动的站点之一。今天交流的一个成果就是暂定了一个搬迁计划,从小规模的测试到大规模的搬迁,争取做到把对访客的影响降到最低。

具体测试的内容和日期就不公布了,网站搬迁的顺序大体如下:

以上的日程完全取决于4月10日考略是否能够按预期那样成功搬迁。在搬迁期间,梨园百年琐记将暂时不能提交或编辑条目并发表评论,除此之外,即便是在搬迁日期的时间段内,相应的网站也应该是能够正常访问的。Blog 放在最后搬迁,用于发布与搬迁有关的消息——当然,希望一切顺利,不需要临时发什么紧急通知一类的。

在当所有的资源都整合到一个服务器上之后,准备重新组织一下戏考的目录结构,这个日后再详细规划。

要搬走了,再次需要感谢多年来为戏考无偿提供空间及相关技术支持的加国无忧网站!

最近呢

这几天大概还会写一些网络戏曲的观察文章,就像刚才那篇《“草根投票”》似的。最近忽然间听到看到不少关于戏曲网站的消息,这样那样的消息了解后,难免要该感叹的感叹,该评论的评论,码一番字,不敢说旁观者清,好歹算做个脚注,主观地审视一下。

所以,这些天大概会很少直接谈戏,而谈的更多的是戏曲网站。不过呢,谈戏的文章还是有“作业”性质的,这也总会抽空写的。

至于戏考的网站,最近也是因为工作上的忙碌而很少耕耘了。既然已经过了年,又是立春时节,冬去春来岁更新嘛,自家的事情也要提上日程了。

预告,交代,就是立一个坐标,提醒自己别忘了吧。

2007年十大网络戏曲新闻

每年都要感叹又是一年,岁月如梭。一起来看看2007年小豆子心目中的十大网络戏曲新闻吧。

一、第三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在网上引起大讨论
12月份闭幕的第三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着实让各京剧论坛热闹了一番。质疑比赛公平与否的帖子一个接一个,尤其是在反汉调姐姐发出一篇《“阿庆嫂”的悲哀!》帖子之后,大赛令人吃惊的黑幕嘡啷啷被掷于台面之上,引起了更多网友对于不公赛事的愤慨。同时我们看到,中央电视台虽然也在使用网络这个平台来与戏迷做所谓的“拉近距离”,但电视上所念央视论坛上的帖子清一色都是歌功颂德的内容,任何一点儿负面的东西都不会出现在他们的电视节目里,这种粉饰太平的手法只能糊弄无法接触到互联网的戏迷,而随着网络戏曲的发展,这种卑劣的手法会越来越难使,而且越使越显得卑劣。一场大赛,网络上下,简直就是黑白两个世界,而两个世界的影响何时能够均衡甚至倒置,是小豆子最关心的。

二、奇志、大兵向新浪索赔
年初,两位相声演员奇志、大兵一纸诉状把新浪网告上法院,原因是新浪用他们二人的相声段子做成 Flash 动画在网上传播,而这些行为未经本人允许。在网络资源丰富的今天,这场官司格外有看点。艺人作品著作权及版权如何得到保护,而艺术作品如何得到传播,这两个分明相悖的命题,在网络上合理地同时存在着。但有一个信号是明确的,越来越多的艺人开始关注网络这个空间。2006年戏曲演员纷纷开 Blog 只是一个开始,2007年的维权也在意料之中,新浪尚且如此,提供戏曲曲艺下载的专门网站,在技术与法律问题上一定不能含糊了。

三、京剧艺术网封杀康万生
与上一条演员告网站成鲜明对比的是,9月份京剧艺术网张贴了一张封杀康万生的告示。起因据京艺网所说是康万生不予京艺网授权,不许京艺网发布他的唱段,于是京艺网昭告天下,从此后删除一切与康有关的唱段并不予报道与康有关的新闻。但随后不久,京艺网又一张公告宣布已与康达成共识,消除误会,前文作废云云。前后不足一周光景,转了个三百六十度的大弯,回到起始点。小豆子不晓得京艺网如何运作,据其文讲里面的唱段都是经演员授权过的,而且感谢一干诸人。遗憾的是,这件事从始至终只见京艺网单方发文,未见康那方的任何动向,小豆子只能说,直到今天,戏曲演员涉网仍然不深,至少不像世故的相声演员那样会充分利用网络(看看郭德纲,或者看看第二条的二位),这件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四、刘立福通过 Blog 发布评书作品
说真格的,如果不是网络,小豆子大概一辈子都不知道刘立福这位评书界的老先生。通过网络,我们可以下载到一些网友从电台录下来的刘先生的评书,而刘先生从2006年年底开始开启了自己的 Blog。客观地说,刘先生的 Blog 是戏曲曲艺演员里为数不多坚持更新的,更重要的是,自2007年开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难得独家的评书录音、录像资料。现在网络上的戏曲曲艺有声资料也不能说是很贫乏,如土豆网一类的视频网站也都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但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从现有出版物直接扒下来的——我们很难在网上看到或听到原创或者第一手的资料。刘先生的 Blog 做到了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堪称2007年戏曲曲艺界网上第一人。

五、北方曲艺网遭到恶意敲诈
2006年刚刚建立起来的北方曲艺网在2007年遭到了恶意敲诈,具体内容可以参看谢半仙的帖子,大致情况就是一家所谓“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信给北方曲艺网,说网站有漏洞,我们可以帮你们来维护,在我们来之前已经有人给你们挂马了,我们收费是如何如何,云云。这事儿有一年京艺网碰到过,首页被人拿下,当时还算好的,一个善意的群体警告一下京艺网有安全漏洞,而不像这次北方曲艺网遇到的上来就谈价钱的,说“恶意敲诈”一点儿不过分。不过,我们做网络戏曲的,对于自身的安全也是要时刻注意的。

六、白燕升博客与戏曲晚会的网络效应
另一个与央视有关的新闻发生在年初。央视戏曲频道的主持人白燕升荣任当年春节戏曲晚会的导演,小白还是很有网络意识的,当下通过自己的 Blog 发了几篇文章,讲一讲晚会的事儿,表一表自己的思想。挺好。当然,其文风、性格甚至包括主持的风格都并不是每个人都认可的,于是网友有的认为他过了,有的认为他得意忘形了,也顺便对晚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孰对孰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戏曲晚会这么多年来,头一次通过网络这个平台让电视台与民间有了直接的交流。当然,和上面大赛的效果一样,哪怕网上闹出花儿来,电视台依旧是有电视台的一定之规。不过毕竟这是一个开始,就像以前各级政府都对网络、对网民不屑一顾,而随后才慢慢意识到网络、网民的强大一样,网上票友的意见,也早晚会影响到现实中的戏曲圈儿。

七、若干戏曲网站消失
2007年有不少戏曲网站消失了。小豆子不清楚其中的原委,只知道先是上不去,继而那个域名就变成别的什么了。这里还有一些老字号的网站,说来十分可惜。他们中较著名的门户包括时代国粹(www.shidaiguocui.com)、袅晴丝——中国昆曲网(www.kunqu.net)。网络戏曲是否面临着一个更新换代的阶段?这个领域是否越来越难做?我们还不好下什么结论。

八、中国秦腔网协办首届陕西省大学生戏剧节
3月份举行的首届陕西省大学生戏剧节,除去四家官方衙门作为主办单位外,个人白手起家的中国秦腔网成为独家的网络协办单位。这是网络戏曲参与社会活动的又一个好范例,本来,网络戏曲的资源就有限,为了一个大学生的戏剧节去专门做一个网站有些划不来,而网络又是一个需要争取的领域,于是与现有网站进行合作无疑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九、河北梆子戏迷网上演唱会
自有网络戏曲伊始,把聊天室当票房就是票友们网上票戏的最佳渠道。8月18日在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举行的一场网上演唱会则很不一般。不仅其规模很大,所覆盖范围很广,更重要的是,该演唱会的基地选在了省级院团的剧院,与现实中的院团结合起来,也能够让演员切实体会到网络的优势。

十、川剧加入2007中国网络音乐盛典
海选与网络选秀已经成为近年来很热门的一种活动方式,而7月开始在四川赛区报名的2007中国网络音乐盛典,将川剧歌曲演唱单独列为一个组别进行比赛。这种通过网络比戏曲的做法无疑是本次比赛的一大亮点。2007年东方卫视的《非常有戏》无疑让传统戏曲在荧屏上火了一把,而2007中国网络音乐盛典把川剧拉在其中,不能说会把川剧的红火度提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但它终究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2007年的戏曲 Blog 已经不似2006年那样红火,坚持下来的演员并不多,于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又回到往年的戏曲网站和论坛的老路上。都说2008会是一个非常年,我们拭目以待,至少,它的开端就已经让小豆子吃了一惊。

关于“拾慧”

突然发现,已经捡了一年多的牙慧了,再次感叹日子过得还是蛮快的。

需要向如 ii 这样的朋友解释一下,“拾慧”的初衷,是把小豆子平日里看到的其他 Blog 上的好的文字开列出来,与大家分享。不过当初没有给“好文章”下什么定义,但既然化用了“拾人牙慧”这样的词儿,就意味着这里面的东西,不一定全是好的。

什么又是好的呢?或者像 ii 说的那样,不明白小豆子“为什么要这么偏爱这么不客观的牙慧呢”?这就误会了。第一,“拾慧”里的东西,不是小豆子“偏爱”的,而是小豆子推荐出来给大家一读的,而这推荐的理由可不一定是“好”。有时候,小豆子完全可以翻出一万条理由去反驳一篇文章,但是也把它列在“拾慧”里,所为者,无非就是让大家都看看,还有这样的观点、这样的文章。有时候,我们是需要换位思考的。

第二,客观。谁能保证谁的文章是客观的呢?这些都是私人 Blog 里摘出来的,写的都是自己的想法,肯定是主观的了。一定要看客观,那就只好读《人民日报》 表情 了。广览各种观点,甚至去包容它,这是很重要的。举个例子,合意太爷(不好意思啊,只能拿熟人砸挂了)最新的《就事儿论事儿哈》,说的是如何不爱听谭富英。这是再主观不过的文章了,一个人一个喜好,有爱听谭富英的,就有不爱听的。小豆子对谭富英还是比较爱听的,但这并不妨碍推荐这篇文章,也不妨碍我们是好朋友(包括豆腐,谭富英是其最爱之一)。

戏曲的圈子已经很小了,所以我们更应该把眼界放开些,去看来自各行各业的各种各样的观点,对也罢,错也罢,小豆子认为这是次要的。“拾慧”的主要目的,是把散落在各处关于戏曲曲艺的各式观点,择出一些来,“同拆同观”。

和两件旧事物说再见

今天,和两件旧事物说再见。

一个是用了有小十年的 FastCounter 计数器。这个伴随了戏考以及后来琐记和这个 Blog 的计数器,在今年就要结束它的使命了。微软在上周发来一封电邮:

Effective February 15th, 2007, Microsoft will no longer offer FastCounter by bCentral. The service’s free reporting features and Web page counters will be decommissioned. In its place, we invite you to sign up for Microsoft Office Live Basics, where you can receive Web site hosting, e-mail, plus site building and reporting tools for FREE.

记得刚开始用这个计数器的时候,连 HTML 是怎么回事儿都还没弄太明白,战兢兢把那段代码复制下来并贴到网页上,发现竟然可以计数了。很神奇嘛 表情 小豆子用上这个计数器的第一个网站其实并不是戏考,而是一个提供自己编译程序的个人网站。

当然现在就不一样了,网页上的小程序写起来很简单,于是今天抽空写了个计数器的程序,应用到了戏考、琐记和这个 Blog 上。和微软的 FastConter 说一声再见吧,毕竟伴随戏考这么多年了。

另一个要说再见的就是梨园百年琐记的“条目质量提升”栏目。以前也谈过这个栏目运作的不太理想,所以今天彻底从站上拿下了。但不管怎样,还是要感谢参与的朋友们,谢谢了!

过些日子,取而代之的会是一个类似于“导读”或“推介”的栏目,出现在首页的左下方。琐记现在记录的人物也不少了,事件也很多,很多条目其实是很精彩翔实的,而有可能因为数据量太大而被忽略,所以隔段时间在首页推荐一条内容上比较工整翔实的条目,供读者阅读,应该是一个比要求读者去参与编辑更好的方式吧。毕竟读者永远比编者要多,要容易当。这个栏目相信在月底前可以完成并上线,希望到时候大家多提意见。

2006年十大网络戏曲新闻

2006年,我们在戏曲曲艺和网络间继续游荡,继续经营。回头看来,还是有不少个“第一”出现。是喜是忧,看官自评。

一、戏曲界的 Blog 元年
2005年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的“博客元年”,小豆子以为,相对网络戏曲来说,2006年才正是 Blog 真正遍地开花的年份。本年,袁慧琴成为开博的戏曲第一人,随后,演员也好,戏迷也好,甚至剧团,都开始了自己的网上日记生活,这一切,似乎都要归功于由新浪造势的名人博客。显然,名人这张牌在今天仍然是很有市场的。新浪打好了,火了,而戏曲门户方面,梨园春秋也在用这个方法,拉到一批名人为自己的京剧博客造势,除了少数人外,大部分的演员,都是在一阵热闹之后,不去更新了。而作为第一个打出戏曲博客这个命题的京剧艺术网,显然还没有后发的梨园春秋成功。小豆子到今天仍然抱持当初的立场:戏曲博客门户的概念是不太可能成立的,做一个 BSP,尤其是命题性质的 BSP,很难。更何况,现在的京剧艺术网根本就没有意思再去把这个栏目经营下去的意思,基本上是自生自灭的态度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作为网站的工作人员都不能去坚持把自己的网志写下去,更没有心思去把环境打扫干净(那里的广告成灾),有什么理由会让别人选择你的空间来做 Blog 呢?而戏曲 BSP 的冷清与个人 Blog 的红火,这个在2006年形成的对比,一方面进一步证明了网络去中心化的理论,一方面也是在提醒我们这些网站的经营者,把一个事务经营好是何等的重要,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就万事大吉了。

二、戏曲界的潜规则在网上被揭
2006年8月,余秋雨的一篇文章,引来马兰与安徽黄梅戏剧院在网上一场嘴战。这场争论现在已经风平浪静,没有人再去提起,但观者并没有看到任何答案。双方似乎都在等待时间把这件事冲淡。马兰所遭遇的事情,无非就是戏曲圈儿文化界的潜规则。潜规则无疑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大家都习惯了这样的潜规则。马兰的这场风波算是告一段落,甚至于安徽黄梅戏剧院已经把嘴战的文章从网上拿了下来,但凡是发生了的,就别想把痕迹抹除干净。几个戏曲相关 Blog 之间在网上的碰撞,也是在网络戏曲世界的头一遭。

三、首家网络戏校出现
2006年上半年,梨园春秋网开办了首家网络戏校。“梨园网网络戏校是全国首家以互联网为依托,借助网络进行京剧教学的戏校。本校本着‘弘扬国粹,振兴京剧’的宗旨,特聘全国各京剧院团的专业演员在线免费教学。为广大喜爱京剧的各界人士与京剧院团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网络聊天室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单纯的网友聚会、邀请名家访谈已经有些“泛滥”了,有的演员甚至可以在一年内出现在多个网站的聊天室里,进行着音频或者视频的交流。但梨园春秋网能够用同样的资源和设备,变通为戏校的模式,绝对是一个好的点子。这不仅对自身的质量和水平是一个提高,也是在为京剧的普及做真正的实事。这是2006年各戏曲网站经营中少有的好创意。

四、北方曲艺网开站
北方曲艺,这个曲高和寡的领域,在网上有了属于自己的网站——北方曲艺网。这并不是一个由政府运作的政绩工程,而是“由一群深爱着曲艺艺术的年轻人发起创建的”。目前的戏曲网站,形式上,门户概念依然是主流;而内容上,主流戏曲也是选题的首选。所以,像这种以北方曲艺为命题的门户网站实是少见,但我们的网络上恰恰需要这样的网站,才能在避免重复投资建设的同时,丰富网上内容,扩大艺术的受众面。小豆子始终认为,在内容上的独特,远比在规模上的庞大要强得多。北方曲艺网做到了,预祝他们能够继续做好,并坚持下去。新的一年,对于计划戏曲曲艺网站的朋友,是否会把眼光放得更广一些,更用心一些,而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

五、中国秦腔网上电视
2006年9月,中国秦腔网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这个栏目“片长10分钟,通过对中国秦腔网创始人刘彭涛创办网站5年来的喜悦与辛酸,给观众讲述古老的秦腔艺术如何与网络时代接轨等话题及种种故事”。小豆子没有能看到这个节目,对节目也只有通过文字上的介绍来认识。毫无疑问,这是一件好事。

六、京剧演出首次使用 Blog 做推广
碰壁后的新编京剧《悲惨世界》,在年底再次上演前,首次运用网络 Blog 的模式进行推广。尽管前期的准备是很专业的,很符合网络推广的各种标准,蜂鸣效应显然没有实现良好的票房收益。这是一次失败的案例吗?以结果看,是的。但如果以过程看,并不是这样。我们知道,在网下,一个戏曲演出的推广,乃至运作策划,都不大可能按常理去完成。或者说,当你在试图用常理去运作它的时候,你会发现,这完全是两个世界。网下况且如此,在网上又何尝不是?

七、国学辣妹出世
2006年10月,一个网名叫作“国学辣妹”的丫头在网上活跃起来,此人乃“一个19岁的中央戏曲学院大四女生,自称书白居易的第53代后人,立志献身国学,穿着性感的露气装,打扮得妖冶俗艳,在孔庙内大摆热辣造型,宣称连孔子都要勾引”。这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还是又一个自我炒作的小女子?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打着传统戏曲艺术旗号作自我宣传的人绝不止这个辣妹一人。事实上,大到港台歌星,小到辣妹、李玉刚或者吴汝俊,他们都会把自己与传统戏曲艺术拉上关系。如今传统戏曲艺术已是小众艺术,而也只有这种剑走偏锋,似乎才是最有效吸引眼球的手段。听腻了大众流行歌曲的观众,也会对突如其来的非主流产生兴趣。炒作的个人实现了他们扬名的目的,而真正的艺术,却仍然没有得到大众的关注。

八、未播新评书片段泄于网络
今年年初,当萨达姆被绞死的录像被公布于网络上之后,引来的风波是很大很大的。而去年年底在网上流传出来的评书《金瓶梅》片断,在评书界引起的风波也是不小的。事实上,当梁军决定要录制这部《金瓶梅》评书的时候,引来的争议就已经不小了,这时是6月份。一番没有结果的争论之后,大家都安静了下来。而到了年底,该评书的片断却在网上惊现。从技术角度看,这无疑是很有时代性的事件。在八卦猎奇偷拍暗访窃听密报的今天,挖内部资料而现于网络之上,是再普遍不过的事情了。只不过,这在戏曲曲艺界,实在是头一回遇到,而更有意思的是,这个片断所涉及的内容,是让人敏感得不能再敏感的《金瓶梅》。于是,网络及平面媒体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讨论。梁军本人都不得不承认,“目前网络所出现的确为其录制的评书版《金瓶梅》里面的片段。但,究竟是谁、又如何剪辑放置到网络上去的,梁军表示亦不得而知”。随着越来越多戏曲曲艺圈儿内的人的触网,这种类似电影“枪版”的玩意儿也会越来越多。

九、宇扬评剧院举办五周年纪念演出
“宇扬评剧苑出现实体”曾经出现在小豆子所评的2005年十大网络戏曲新闻中,而2006年,宇扬继续在虚拟与现实中成长。五周年的建苑活动,选择的是同时纪念花淑兰逝世一周年,而纪念的方式很传统——演出。戏曲,离开了演出,还有多少可以说的呢?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第一次,一个戏曲网站的周年纪念活动,在现实的台上搞一场像样的演出。戏曲网站建站周年的活动可以很简单,比如发个帖子,弄个红字儿;也可以很隆重,比如搞个纪念版,网友一起网聊。但宇扬却做到了搞一个实体演出。这是需要一定实力和社会人脉的,这说明宇扬在实体化的道路上走得很稳,而网上的发展也是中规中矩。

十、评剧演出首次通过网络直播
2006年另一个和评剧有关的新闻是首次网上直播评剧演出。其实,这场评剧演出并不是百分之百纯评剧,而是由德云社反串的评剧《秦香莲》。由于有郭德纲在内,媒体自然使尽手段去争取抓新闻,炒得也是相当火热。这场演出在3月23日于天桥剧场上演,磊客网全程直播,成就了这个首次网上直播评剧(甚至是首次网上直播传统戏曲)的大事。而且,更有意义的是,这次演出是为救助陆地园而举行的慈善义演。题外话:2006年真是有不少为救助陆地园而举行的义演、募捐,网上网下,但人们的义举善心,还是没能阻止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令多少人惋惜。

Blog 的燎原,使回顾这一年网络戏曲大事的时候,多了更多的选择。对比前些年,你会发现,唱主角的不再光是戏曲网站这样的个体,而是更多在网上活跃的网民,甚至圈内人士,正是 Blog 给了他们展现的平台。显然,网络戏曲还是在紧跟网络的发展,也让这一年中充满了新鲜事儿 表情

一个推广案例

《悲惨世界》这出“京戏”,小豆子没看过,高低好赖,凭着主观感觉去评价不太合适。但是有一点,必须要肯定一下:今年年底即将又要上演的这出戏,推广的手段是很高明的。

今天的市场,很多东西不光需要去靠广告来推广产品。一个不错的主意就是通过口碑或者网络来传送信息,或者与你的客户沟通。小豆子一年多前曾经说过,蜂鸣营销是一个值得京剧市场去尝试的手段。显然,《悲惨世界》的推广人优伶猪这样做了,而且做得有声有色。

首先,这个京剧《悲惨世界》的 Blog,选址在搜狐这样一个大型的门户网站,对吸引访客增加流量是很有帮助的。其次,里面的文章不全是广告一般的官面儿材料,而是有完全符合 Blog 精神的随笔,而这种随笔很重要,它起码给读者一个真实感,感觉你在和他们沟通。其他文摘类的帖子,也是来自多方面的,明显强于大部分戏曲团体的官方网站或 Blog。另外,版面的布局也很简明,没有复杂的东西,不需要往下翻页,最重要的信息:演出时间、地点、票价、联系方式,一目了然。

炒作是一个双刃剑,重要的是看你如何使用它。《悲惨世界》的推广人抓住了两点作为“炒”的主料,贯穿 Blog。其一,这是一个在圣诞节前上演的西方经典。这些年圣诞节在国内越来越有市场的,那么将这个演出与它挂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推广人将这出戏定性为“一个广受争议的戏曲新作”。确实,这是一个争议严重的作品,可以想象捧它与砸它的人的观点有多么尖锐,多么不可调和。但是在市场上,越是有争议的东西,越容易引来关注。以往的新戏我们都看到了,哪怕网上骂得再凶,所有媒体上却都是一边倒的鼓掌喝彩,演出方不许一点儿意见相左的观点出现于媒体之上。而这个要再次上演的《悲惨世界》则不同,它显然在拿首次演出的争议作为卖点,它的高明之处正在于承认它不被所有人接受,因为越是有争议的地方,越是新闻的制造场,也越是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的焦点。以往的国产电影大片不都是这样吗?官方在上映前夸得上天,之后媒体报道观众大呼上当,接着各方讨论充斥着各大媒体的版面。而票房的结果却是赚足了票子,一时间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小豆子认为,《悲惨世界》的 Blog 是一个起码不算失败的推广案例,至于它究竟算不算成功,那还要等到月底的票房和口碑说了算。但它确是网络戏曲一个里程碑式的产物,值得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