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播客又改版了?没功夫去调查,只不过,突然之间,所有订阅在新浪的 Blog 的 RSS,都只显示正文的前几行,要看全文,点开方可,比如这个、这个、这个……
这就要命了,本来订阅 RSS 就是为了省时间,现在却需要花时间再上到文章页面上去读
估计在新浪上开博的朋友们也不会注意自己的 RSS,所以发发牢骚,有路过的看官,瞅瞅在新浪博客后台的管理选项里面,有没有设置 RSS 的,改回全文?谢谢啦!
昨天传来的消息,信息产业部开始研究“博客”的实名制问题了。
戏曲界加入 Blog 这场全民运动是在今年——(注意:小豆子一般情况下以 Blog 来称呼所谓的“博客”,属于立场问题),明显的迹象包括:以王珮瑜为代表的年轻演员在新浪开博,京剧艺术和梨园春秋两大网站推出“戏曲博客”服务,很多戏迷也通过 MSN Space、天涯或其他 BSP 开通了自己的 Blog——这一点小豆子感触最大,去年的这个时候,写了近一年的“戏考的 Blog”还没有任何连到别处 Blog 的链接,而今年,那个 Blogroll 已经是一大长串的名单。
在“实名制”还没有落实之前(对其可行性深表怀疑),我们已知的那些“实名制”了的戏曲 Blog,无疑就是那些演员了,像王珮瑜、袁慧琴这些先行者,以及从谭正岩、常秋月到孙明珠这些后来者。先行者与后来者有着一个很大的差别:内容。王珮瑜会隔三差五发一些东西,尽管有时会很短,有时会和她的艺事毫无关系;袁慧琴发帖的频率更低,但是有一些很难得的东西,比如像前一阵连载的其研究生论文。而后来者给人有种被绑架了的感觉,除了开始的一些热乎劲儿,往后就没有动静了,或者基本就是把 Blog 当作一个网上相册,发一些照片(而且相当巨大),给人的视觉冲击倒是不小,但看起了却真是费劲儿,比那种通篇口语的大白话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大部分演员在官方与非官方的场合都不会和观众正常交流,一方面是体制“培养”出来的问题,一方面也是演员自身素质的问题。像荀慧生、程砚秋这样的大家,都是有记日记的习惯的,而那时候京剧的演出显然要比今天频繁得多。那些以实名开博的演员,究竟要比前辈忙多少,以至于他们没功夫写上几笔大白话(而且还没功夫演几出)?这到底是属于什么范畴的问题?水平?心态?文笔?时代?或者一句话总结:以前的大家那确是大家。
也许仅就戏曲界来说,穿着马甲写博要比实名好得多,至少两下一比,网友的日记要比所谓“艺术家”的丰富精彩得多,而那些已经被套开博的演员,说不定还会因为没时间打理而处在尴尬之中。
工作一旦积压,就会有很大的麻烦在后面等着。今天开始慢慢去补休假三周所积压的活儿,既然已经知道会是麻烦,而且也只能一步一步地去消化,所以并不太着急,心想早晚会全搞定的。
回了一些邮件,整理了一批琐记的草稿。三周没有去接触别人的 Blog,没有从那里获取新知,这可不行。尽管小豆子设想着在休假的时候保证自己 Blog 的更新,但却只完成了一半——自写的东西时不时地贴上去,而除此之外,回到家后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满网络地阅读了——这休假弄得简直比上班的时候还要忙叨。倒是在来回的飞机上,录入了一出《大闹御马监》的剧本。
一会儿会录一批好的推荐文章在拾慧里,都是从熟人的 Blog 那里摘到的,至于像以前那样更大范围地摘录,只有留到明天去做了。下周复工,不仅是公司工作意义上的复工,也是戏考工作意义上的恢复正常。
每天除了欣赏、整理那些旧的资料以外,最有趣的事情之一莫过于品味最新出炉的好文章。戏考的 Blog 也偶尔将其中一些作为“文摘”保存起来,或者借题发挥,写点儿推荐性质的小文。
不过随着信息量的增大,加上更多高水平写手的出现,每天可以借题发挥或推荐的好文是越来越多。小豆子乐于与大家分享所有好的东西,剧本是这样,录音是这样,好的文字也是这样。
今天开始,辟一个新的板块出来,争取每天推荐一些小豆子当日看过的好文章,大多数来自其他网友的 Blog,且都会是与戏曲曲艺有关。网络嘛,就是靠这种互联展开人的视野。您作为看客,在了解小豆子一天接触的信息同时,也可以顺着链接看过去,发现未知的人物和他们的空间。
看,其实小豆子对网络戏曲这个领域是有信心的,因为至少可以保证,每天能够看到足够多的好文章来推荐。
需要说明的是,每次的推荐都会以链接形式出现,您如果对哪些题目感兴趣,那就请点入作者的空间去阅读,并在那里发表您的看法,互相支持吧 网络戏曲缺的并不是资源,而是互动。
每次的推荐都会选一个文章的标题作为本次推荐的标题,而标题以及链接的顺序并不代表优良的高低。
最近比较恐怖的事情是,每天都有成百的垃圾灌入到 Blog 的评论以及 Trackback,尽管这些在前台都是看不到的,但在后台这里,一清二楚,比较烦人。倒是最近垃圾邮件有减少的趋势,微软的反垃圾技术看来是随着 Windows Live Mail 的出现而提升了。
戏考有个错误报告系统(每个剧本下面也有链接),让网友在发现剧本错误的时候可以及时告知。这个是封闭的,提交的内容只有小豆子能看到。琐记有一个草稿系统,用来提交新的或补充性质的资料,提交的内容是开放的,谁都可以看见。接下来小豆子又要为下一个想法写提交系统了,正徘徊于封闭与开放之间。开放的,必然要像现在的琐记那样,每次提交前输入一个验证码,防止垃圾广告的骚扰(像戏考的 Blog 这样既开放而又没有验证码属于一个特例,实在应该加上一个验证码的,但考虑到能让人少打点儿就少打点儿的原则,还是没有弄,好在如前面所说,有一个较好的反垃圾的系统在后台运作)。而无论是用哪种方法,小豆子都会从现有的一种代码中抄一部分代码过来应用,与其这样,也许会合二为一,不久的将来,一个用来统一反馈信息、提交信息的小程序会取代现在戏考的错误报告。
很快也会涉及到 RSS,所以也是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统一的 RSS/Atom 输出小程序会被做出来。
休息了近半年,又该重拾编程的旧业了
以上属于两则小预告(还有件大的暂不预告),预告的目的无非两点:让您更关注戏考即将做出的东西,同时也让小豆子有一个动力和一种压力,因为“大话”已然放出,必须要做到。6月份,会有一些玩意儿出来的。
一向在红豆那里言辞激烈的 shark,今天说:“假大空的毛病被愚蠢的妓者在中国愈演愈烈”。话难听了些,但针对他说的那些热捧的新闻,属于话粗理不粗,不算太过头吧。
如果演出方看到的都是市场一片繁荣的报道,而观众看到的都是演出多么精彩的报道,或者一条报道几头糊弄,那这实在是没有什么意思。
相对“假大空”,看一些大实话还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这位沈阳师大的同学,感叹“国粹究竟离我们有多远”,对于京剧走进校园的方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虽然选的都是样板戏,名称也都耳熟能祥,可是当听完三首以后,就完全处于一种被听觉强奸的状态了,样板戏里的哭诉,激愤,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太遥远了,比不上肚子的一顿乱叫来得真实,于是呼就能看见,出现了一些空座,出现了一些瞌睡虫,出现了发短信的,出现了……”小豆子相信,这样的观点,怕是在官样的稿子中永远出现不了的。而这次中国京剧院的辽宁行,无疑会以“大功告成”、“收获颇丰”来收尾。演员和读者又在一片赞扬声中被糊弄了过去。
演员那边,刘铮昨天写道:“已经有几天没上来了,我的朋友说你怎么更新的那么慢呀!这几天我有演出,就说是有演出也是有时间能写点什么,当年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先生不是每天都写日记吗?难道说当年荀先生的演出要比我们现在少吗?还是我懒!”这样自我检讨的文字也是难得一见。比任何一篇热赞演员的报道都来得真实。
这样的话以后应该多摘抄些,这才是这个时代真实的记录。
戏考的 Blog 首页右边多出来了的 Blogroll,用来摆放一些戏迷、演员的 Blog 的链接,都是小豆子每天要看的,直接从 RSS 阅读器里导出来的。
欢迎在后面留言附上您的 Blog,不过,有几个前提:
第一,您是个与戏有关的人士,不管是戏迷还是专业。
第二,您的 Blog 会时不时地更新。因为版面有限,如果某个 Blog 很久没有更新,那么就有被拿掉的可能。
第三,您的 Blog 支持 RSS/Atom 一类的 Web Feed。
至于您的 Blog 上是否有戏考的 Blog 的链接,那就随意了。每个人的口味不同,观点不同,很正常。这个链接列表的目的,也只是让小豆子扩宽一下视野,每天读到更多有意思的东西,并非交换式的友情链接。
当然,如果您不希望被列,也可以留言或以其它方式与小豆子联系。
如果留意一下,Blog 右侧文章分类的地方,多了几个类别。
当初从 Blogger 转到用 WordPress 自架的 Blog 系统的时候,关于文章的文类,小豆子放下句话:“本来这就是一个和戏有关的 Blog,再细分就未免太碎了”。
必须承认,这次,小豆子食言了。
因为写了这么久,才意识到,戏上的玩意儿,不细分是不行的。
从原来的“未分类”中分出五个分类来:“菊谈”自然是聊戏和曲儿,聊的是里面的文化;“网事”聊的是网,网上和戏有关的事情,作为一个网虫,网上的事和戏里的事同样重要。尤其是当传统的戏曲和先进的网络结合而生的这一新兴事物,更是值得关注;“评话”就是小豆子对某物、某事发表的看法,而这些事,通常都是刚刚在网下发生的新闻;“站务”是中国京剧戏考网站与用户交流的平台,也是 Blog 的一个目的;“扫边”里是一些与戏、与网、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东西。
从数据看,得出一条结论:目前这个 Blog 还没有跑题。大部分内容是在聊“戏”,聊“戏考”,有一些观察性质的评论和激烈性质的文字在“网事”与“评话”里。
京剧演员纷纷“下凡”,开始写 Blog 了。继袁慧琴之后不久,王珮瑜也在新浪置了一片地方。从这个现象,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首先,这些人还不算是主流星星。因为他们的 Blog 地址,是和普通人一样,在新浪的地址后挂上一大串数字,而不是像老徐或者郭德纲那样用自己名字做地址的。显然,后者是新浪为其 Blog 服务造势而生的特权人物,而前者只是普通人开的一个个人 Blog 而已,尽管前者在本行业内名气不小。
其次,对于京剧界来说,网上的东西仍需要网下来造势。比如有媒体专门报道介绍袁慧琴开 Blog 这事儿,但无论是人气还是内容,宣传的内容与实际情况都相差太远。
显然,王珮瑜的 Blog 要比袁慧琴的有内容。起码来说,王珮瑜是在那里写一些自己的东西和思想给她的戏迷,而袁慧琴只是在那里张贴了一些照片。
京剧演员写 Blog,没有出现类似“惊呼”的现象,说明了京剧界整体还是比较开放的,新一代的演员与新一代的观众,并不是一群所谓“守旧”的愚人。在这个信息滚滚日新月异的年代,谁都不甘落后。甚至于,连梅葆玖为一本新出的京剧图书写序,也要稍带上一些如“储存量”、“windows”、“粉丝”这样的新时代词汇——虽然他的那些比喻很不着边际。
作为一种社会及文化现象,演员与观众通过网络的平台做各种交流已经有不少年头了,从聊天室到 Blog,对于两个群体间的沟通无疑是有益的。比如,对小豆子来说,今天通过王珮瑜的 Blog,了解到了她生日的具体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