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名制谈起

昨天传来的消息,信息产业部开始研究“博客”的实名制问题了。

戏曲界加入 Blog 这场全民运动是在今年——(注意:小豆子一般情况下以 Blog 来称呼所谓的“博客”,属于立场问题),明显的迹象包括:以王珮瑜为代表的年轻演员在新浪开博,京剧艺术梨园春秋两大网站推出“戏曲博客”服务,很多戏迷也通过 MSN Space、天涯或其他 BSP 开通了自己的 Blog——这一点小豆子感触最大,去年的这个时候,写了近一年的“戏考的 Blog”还没有任何连到别处 Blog 的链接,而今年,那个 Blogroll 已经是一大长串的名单。

在“实名制”还没有落实之前(对其可行性深表怀疑),我们已知的那些“实名制”了的戏曲 Blog,无疑就是那些演员了,像王珮瑜、袁慧琴这些先行者,以及从谭正岩常秋月孙明珠这些后来者。先行者与后来者有着一个很大的差别:内容。王珮瑜会隔三差五发一些东西,尽管有时会很短,有时会和她的艺事毫无关系;袁慧琴发帖的频率更低,但是有一些很难得的东西,比如像前一阵连载的其研究生论文。而后来者给人有种被绑架了的感觉,除了开始的一些热乎劲儿,往后就没有动静了,或者基本就是把 Blog 当作一个网上相册,发一些照片(而且相当巨大),给人的视觉冲击倒是不小,但看起了却真是费劲儿,比那种通篇口语的大白话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大部分演员在官方与非官方的场合都不会和观众正常交流,一方面是体制“培养”出来的问题,一方面也是演员自身素质的问题。像荀慧生、程砚秋这样的大家,都是有记日记的习惯的,而那时候京剧的演出显然要比今天频繁得多。那些以实名开博的演员,究竟要比前辈忙多少,以至于他们没功夫写上几笔大白话(而且还没功夫演几出)?这到底是属于什么范畴的问题?水平?心态?文笔?时代?或者一句话总结:以前的大家那确是大家。

也许仅就戏曲界来说,穿着马甲写博要比实名好得多,至少两下一比,网友的日记要比所谓“艺术家”的丰富精彩得多,而那些已经被套开博的演员,说不定还会因为没时间打理而处在尴尬之中。

《从实名制谈起》上有1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