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小记

十月中的时候,和小豆花以及豆妈回国休假将近三个星期,除去路上和在其他地方的时间,在北京大约十天左右。

在北京买了六十多本书(包括有上下分册的),这一年的精神食粮又充实了。虽然今年踩着金秋的脚步回京原是打算去一下许久没去了的地坛书市,但是十八大的步子显然迈得比我们要大——秋季书市“适时”地取消了。已经对这种情况习惯了,事实上每次回国都会赶上一些恰好和不恰好的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这次,在北京下飞机后坐车一路往城里而来,但见街边警察遍地,方知我们这次回来把西哈努克亲王给方掉了。又比如虽然书市没有赶上,但是恰赶上吴小如先生的五本文集的出版(《沙斋闲览——吴小如八十后随笔》《旧时月色——吴小如早年书评集》《看戏一得——吴小如戏曲随笔》《含英咀华——吴小如古典文学丛扎》《红楼梦影——吴小如师友回忆录》),于是一网打尽,回来抱书览读,大快朵颐。

这次除了必去的三联韬奋书店、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以及大大小小的新华书店之外,还去了首都图书馆新开的惠民书店,选择不是甚多,但是有意外惊喜,碰到了打四折崭崭新的一本《菊苑留痕——首都图书馆藏北京各京剧院团老戏单》,320块的书128块拿走。

10月27日去东城文化馆的周末相声俱乐部听了场相声。与去年听的那场相比较,这次出场的老先生更多一些。大轴是王谦祥、李增瑞二位。记忆中的二位还是年轻时候的样子,现在转眼多少年,真是岁月不饶人,老态已显,难免让人唏嘘。当初在电视里看的时候可是另一番光景。整晚节目的舞台效果还不错,除了张呈女士的快板书,在台上噼里啪啦热闹异常,底下的反响却不大。可能小豆子的观点有些封建,但是女同志还真不太适合搞这说唱的曲艺,怎么都有点儿别扭。

每次去东城的周末相声俱乐部,都会看到一些小朋友跟着家里人来听相声。其实这本来是好事儿,从小受受熏陶,也是家庭活动的一种。不过美好的愿望总是与现实有差距的,节目开始后,小朋友的定力终究不行,很快就会不耐烦地自己鼓捣些什么来。这也就罢了,但是有的小朋友频频在下面与家人说话而家长毫无举措,总要等到邻座之人转头怒目后才对小朋友做出“嘘”的动作,这些家长自己显然也没有明白来剧场的规则和目的。甚至当台上的两位演员互问问题的时候,还会有小朋友在下面“争相抢答”。剧场不是课堂,小朋友不明白这一点的话,家长还是应该给指出来的,毕竟这儿不是显你们家娃智商高的地方——是个小孩儿都知道“一横念个‘一’字”。家长如果不在家事先把孩子教导好,让他们知道去剧场看节目的规矩,那剧场还是应该严格执行“一米二以下儿童谢绝入场”的规则吧。

听相声之后的礼拜天晚上,和合意太爷、枯石瘦木兄、小杜鹏老师小聚了一下。与合意太爷其实去年聚过,而与枯石兄和小杜老师则是有年头没见了。小杜老师见面后算明白了上次是什么时候之后,便连念叨了几次“七年了”。后来回家看了一下以前的照片,何止七年,自2004年7月一别,已是八年了。再次感叹一下光阴荏苒。是啊,那会儿聚会还都是全男班呢,如今,且不说四位男士中有三位是携夫人出席,枯石兄的夫人都有喜了。小杜老师目前还单着,但据说要上《非诚勿扰》“打开圈子”去了。不觉间,大家都从认识时的二十郎当岁,晃成了三十或即将三十的年龄。当晚大家聊得尽兴。能得同好知己如斯,久别重逢若此,幸甚。

休假回来后经过一周的调整,班儿上的事儿算是差不多回到正轨了,而网站方面,梨园已经开始更新,戏考的剧本与琐记的条目下周应该可以开始搞一些。另外回来后与小豆花开了一个新的项目玩儿,年底年初的应该可以弄出个公众测试版来,这儿先留一个扣子。

这大概就是这一个月来的大致情况,这篇 Blog 也是这一个月来的第一篇。休假时候很少挂在网上,感觉倒也不错,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走走看看,也并未有与世隔绝之感(来份儿《北京晚报》或者看看《新闻联播》就好了)。可见偶尔断网是有益无害的。当然,网络本身的好处也是很多,只上面读书、会友、听相声三事,哪一件又不是通过网来实现的呢(通过网络了解新书动向、通过网络结识太爷等、通过网络订相声门票)?

前脚离开北京,寒流也就跟着到北京了。上周多伦多这边儿在经过了短暂的回暖后,也开始降温。11月的国殇纪念日一过,圣诞的脚步也就临近了。年底将至,又是一年。先莫感叹王李二人已老、同圈子的友人已立,就这一年一年嗖嗖地飘过,真个是“但见时光流似箭”。

怀旧一下

前两天梨园 FTP 上传区的硬盘频繁报错,基本上每次重启之后都需要做一下磁盘自检才能进入操作系统。看来这是老天预警了,赶紧买了块儿新硬盘,给换上了,上传区又可以正常运行了。顺便检查了一下备份机制,确保上传区的数据在另一台服务器上的备份是好的。

先抱怨一下吧。话说去年中下旬泰国的那场大水之后,全球的硬盘价格就居高不下了,那会儿所幸不需要买硬盘,只是耳闻硬盘越来越贵,也没太在意。结果等到这会儿需要用它了,一看行情,好么,跟以前比恨不能快翻番儿了。正巧小豆花的小笔电硬盘也出现问题了,比较了一下价格,有买块正常笔记本硬盘的钱,也够买个固态硬盘的了。所以小笔电那边算是因祸得福,直接给换了个固态的,超静音加超速,虽然容量不及普通硬盘,但本来小笔电上也不存什么文件,大的文件都在家里服务器上呢。不过这上传区专用的服务器不能玩儿固态呢,只能货比三家之后在网上买了个 1TB 的希捷。

顺便说一下,对希捷的印象一直不是很好,因为以前几次硬盘出问题也都是希捷的。但无奈何这次西数的硬盘因为确实是水灾的重灾区,贵得离谱;希捷固然也有趁势哄抬物价的嫌疑,但好歹相对也就是便宜的了。固然有心理阴影,也只好先买了它救急吧。等后来打开服务器一看,敢情这块要坏的也是希捷的——要不对它有阴影呢,真没冤枉了它。

这个时代,数据资料的保存越来越方便了,但同时文件丢失那也是一眨眼的事儿,所以再次提醒大家,一定不要只有一个放鸡蛋的篮子,兔子还仨窟窿呢。更何况已经2012了,你知道什么天灾人祸太阳黑子活动剧烈南北极对调什么的——当然了,要真这么严重,那会儿估计几个篮子也不够用的了。不过保存数据的真理还是要备份加备份。

顺便回顾一下这个 FTP 上传区吧。其实这是目前戏考各个公开对外的站点里唯一设在豆家的服务器,其他网页所在地都是托管的。要说在家里架 FTP 也不是很新鲜的事儿了,早在梨园还是在亿唐的时候,那会儿梨园e客主持工作,由于空间有限,总是要删掉一些旧的文件才能传上来新的。于是小豆子就用家里的电脑架了一个 FTP,供大家下载一些已经被删掉的文件。那个时候通过梨园,通过这个 FTP,也是结识了一批热心的网友们,还有如人在美国的一位那先生,通过几次电邮之后,也是很热心地提供了很多珍贵的录像资料,还都是老先生自己转的 DVD。说到这儿,想起来这些年没有和老先生怎么联系了,真是大不周了,惭愧。

另外像现在在梨园 “听戏谈戏”论坛上活跃的各位同仁,多少年如一日地为大家无私提供各种录音,同时也通过这么一个平台,吸引着更多的朋友们把一些早年间录到磁带里或者别的渠道获得的珍贵资料与大家分享。有时候想想这也真是一种缘分,大家凭着一个兴趣爱好聚在一起,互通有无,或在论坛上讨论一些问题,转眼多少个春秋,回头看看,真是很幸运的一件事情。

其实这个 FTP 上传区在前几年还真就也是托管在外,不需要在家里设的。不过后来发现外面的服务在订制上不太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比如默认的文字编码是 ASCII,这样无论是用国标的大陆网友,还是用大五码的台湾网友,在看另一方的文件名时都是乱码。而且无法更改默认权限,只要有上传权限的,就有可能删掉什么文件。当然,是误删,这么多年还真没见过来咱们这儿捣乱的。可毕竟出现失误也是件很遗憾的事情。鉴于此,还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吧,利用豆家一台不算太忙的服务器,辟出一些空间来,架了一个简单的 FTP,默认编码是 UTF-8,很好地解决了乱码问题(真是喜欢 Unicode 啊,这个得找机会好好赞一下),另外权限方面也是只有上传和下载的权限,没有删除。

这就是一块硬盘引发的各种思绪。

网戏纪事本末:京剧艺术网和小生(丁)

这个作业应该是很早以前就做完的。但是去年在剩下最后一部分未做的时候,公事私事多了起来,一拖再拖。眼下已经2010年了,堪堪要回顾2009年的网戏大事了,就此把这一桩网事做个收尾吧。

首先,很可喜的是,小生站长去年已经把京艺易主这件事儿在网上以连载的形式发表了,没有看到的朋友们可以去小生站长的空间踩踩。当事人叙述终究比小豆子这里再倒一次手要清楚明了。不过为了把事件叙述完整,还是先简单地把最后部分讲一下,也算有始有终。

小生站长辞职后,新公司那边没有闲着,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把京艺从技术上划到自己门下:先是用清都山水的身份证复印件诈开了托管服务器的机房,进而破解了管理密码,登陆网站后台,直接从电子世界里把前站长们给清除出站。接着,京艺的网站被放了病毒,新公司以杀毒为名,把青衣独立经营的梨园商店也停掉了。至此,京艺网的管理权全部落归他人。

之后在现实社会里,小生站长三人虽然还是名义上的股东,但是却被处处找麻烦、受限制。包括小生站长现在新建的戏迷圈,也是对方指责攻击的“罪状”之一。

事情的来龙去脉大体如此,细节部分,前面说了,大家可以去看小生站长的自述。现在,我们回头看看这些,能评论的有很多,很多当时表面上看起来很奇怪的事情,在了解了内幕之后,也就不难解释了。

第一,虎有伤人意。小生站长可能之前把很多事情看得都太简单了。虽然是参股的合伙人,但毕竟和与自己一起创业的团队不同,需要有防人之心。掉以轻心,导致最后自己一手创建的网站旁落他人。社会太复杂了,就连一个搞艺术的网站,都会有刀光剑影,让人唏嘘。

第二,网络安全。管理的密码一定要足够复杂,不容易被破解。要说,新公司那边的手段是很卑劣的,尤其是往将是成为己有的网站里放毒。去年下半年至今,京艺站上的木马频现,被很多搜素引擎和杀毒软件都列为危险网站。要知道,坏的名声一旦传开,再想正名,就难了。只病毒这一条,就足以使老的用户被迫离开,新的用户不敢进来。由此,也看出他们为了谋到网站的不择手段。

第三,两败俱伤。正如小生站长所言:“网站的管理并不象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照猫画虎的运做不适合目前的网络时代……我损失了我的网站,损失了九年的心血,他们损失了投入的几十万资金,双方的损失所换来的,仅仅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公司’”。如今的京艺,已经大不如前。内容上东抄西抄,论坛上的人气也是一落千丈,仅凭着一些可能还不知内幕的老人儿在那儿撑着。

第四,世态炎凉。事已至此,网站易主已经一年有余,我们几乎看不到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以前,小生站长还是能够在平面媒体上露面的,比如上次京艺聊天室遇到黑客的事情,都见过报。但是这次,或许因为另一方势力浩大的原因,无论网上还是平面,都没有动静。而犹可叹的是,我们也看不到什么网友讨论这事儿,京艺的老人儿们也都沉默了。有时候,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向从多方了解情况都是这样的难,雾里看花的一般。

现在,据小生站长说要涅槃的时候已经过了四个月了,小豆子不知道一个新站将会以怎样的姿态出现于网上,而更重要的是,被生生抢走的京艺网站,能否物归原主?这场不公的网站抢夺,能否有一个最后的说法?我们只有继续以旁观者的角度,拭目以待。

愿清者终自清,浊者终自浊。

网戏纪事本末:京剧艺术网和小生(丙)

2007年10月,石家庄国艺传媒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京剧艺术网正式开始公司化运作。前面提到的先期补偿,小生站长把它一分为三,与其他两位创始人清都山水和四击头分了。

小生站长身边很快出现了一个朱副总,对戏没有任何概念,这倒比较符合当下戏曲界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不过朱副总似乎没有打算领导小生站长,倒像个随从似的形影不离。当然,外来的盯梢自然有他的用处。

此后,公司的利润点不是很明确。小生站长就此询问过几次,没有明确答案。其实,如果小生站长能够在签协议之前就把这些情况摸清楚,也许就不会有后面的结果了。小生站长被派的活计,是找演员签字授权,授权也就是“在世界范围内独家使用演员的音像资料用于电信增值服务”,就是彩铃服务。这个说法很奇妙,除了中国地区,世界范围内似乎没有别的地方需要做戏曲的彩铃了。不过不管怎样,小生站长还是很尽责的,签约了一百五六十号演员,其间花费也是挺多的,车马酒饭一类的。小豆子不知道这样做是否真的“值得”,毕竟,这彩铃的市场有多大,不太了解,但这种项目于一个京剧网站来说,终究是个副业,而在副业上投资这么多……

京艺网在公司化后,做了些有声有色的活动,比如与第五届京剧艺术节合作,成为其“官网”,这个小豆子在去年的网戏大事中做过介绍。比如京艺网开通了另一台服务器,方便电信用户访问,以及网站的优化等等。除了这些表面上的发展外,京艺网在网下的知名度也开始提升,特别是在各级文化部门,算是标名挂号了,在白道儿上走得这么利索的非政府小众网站,也是比较难得。不过,正如网站表象后面一些与政府的动作不为人知一样,一些其它的与易主相关的动作,也就开始偷偷地进行了。

朱副总在摸清了小生站长的人脉关系之后,开始绕开小生,与演员们单独联系,同时,由于整天跟着小生,朱副总也就慢慢熟悉了网站的运作方式,对于一个对戏曲什么也不懂的人来说,照猫画虎地操作一些技术上的东西,还是可以的,但,这样的成品,只能是皮毛上的模仿,而不会有大的发展。

2008年8月,在全国各族人民喜迎奥运的时候,公司化的京艺网内部开始出现了各种小动作,小生站长对于一连串不合理的要求,给出的是一连串的不同意。国庆过后,第五届京剧艺术节在济南开幕,京艺网与主办方和政府的合作像模像样,小生站长亲赴济南,做了很多像把演员请到网上做访谈这样第一手的工作。开幕后三天,小生站长突然接到在石家庄的出纳的电话,被告知财务章在投资商的公司被扣。于是一个长长的长途打回石家庄,交涉未果。此时的小生站长,虽然已经能够感到情况有些不妙,但恰是艺术节的当口,分身乏术。

艺术节结束后,小生站长回到石家庄。在这之后的股东大会上,领导班子提出:以后公章的使用要经过同意方可。

小生站长此时已经对这个班子没有了信心,三人集体辞职,但股份保留。

辞职这步走得虽然有拍案、拂袖、摔耙子的气势,但是却有些过于意气用事了。诚然,架空起来的感觉会很不爽,和与自己理念不相符的人共事也有难度,但如果能够继续留在那个哪怕是虚职的位子上,都也许还有转机,也许来人的一个方案就是要把人气走。小豆子不好揣测,也许即便不走,这个位子也不会给小生站长挣来什么优势,毕竟人家如果从一开始就憋着一个大算盘和你打,那这个打法儿也就不是只有那么一招。无论如何,小生站长又一次辞职了,而这次是离开了他一手创办起来的网站。

也许小生站长在2007年辞职的时候,想到的是将会全力以赴地把网站搞好。谁能料到,只短短一年的光景,当他再次辞职的时候,却是要脱离这个网站的领导层。而当人不在势的时候,我们很难看到什么雪中送炭的景象,更多的,则是落井下石。

网戏纪事本末:京剧艺术网和小生(乙)

半年前,开了一个关于京艺网的纪事本末,当时说“倒叙地写写”,看来真是要这样子了,由头可以看这一篇网事,也可以用本末系列的甲篇。两个由头,归到一个正题上。

题外话,眼下这个时候,梧桐正在他的博客上连载关于艺龙的种种回忆,涉及到几年前的一次组织活动,那个时候小豆子正好在国内,事后也和梧桐及戏迷知音当面聊了聊。梧桐的文笔很流畅,文章看起来犹如亲临,值得推荐。当然,同样是回顾历史,下面这些篇与梧桐的情况就比不得了:小豆子认为,在后面的文字里,“评”也许占了一半的分量,那么就当是评话短长吧。

2007年6月,京剧艺术网的站长小生办理了提前内退手续,从一个公职人员的岗位上退下,变成了一个全职的网站主管。

早在2002年,咚咚锵的红豆版主就辞掉了在外企的工作,干起了全职网站站长的工作。其实这种全职工作不太好干,等于把宝全押到了网站上。需要正视的是,如今京剧本身都已经是一个不挣钱的行业,大小剧团都要靠国家养着,何况一个京剧网站呢。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方式来养家糊口,这条路就很难走下去。

还好,京艺有自己的网上商店,通过卖给戏迷各种戏曲出版物维持生计。在2005年,小生站长与负责销售的水吉子结婚,这桩通过网站结缘的喜事在当时京艺网网友们中传为美谈。这样,辞职后的小生站长,凭借夫妻店的盈余和退休金,维持着正常生活。

就在小生站长辞职一个月后,一个和他认识了两年的杨姓朋友登门造访,希望把网站商业化、公司化。杨先生怀着苏季子游说六国的精神,大道理几乎是天天讲,不达目的不罢休。其间有一个理论挺有意思:杨先生说,合作是给网站找个舅舅而已,网站的亲爹不变。其实,舅舅和爸爸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无非是因为孩儿和孩儿他妈的关系维持着,如果有朝一日孩子已经不是爸爸的孩子,那么舅舅又哪会去认这门儿亲呢?

京艺网站商业化的具体办法,是由舅舅投资五十万元,成立公司,其中51%的股份是舅舅那边儿,49%是爸爸和叔叔们(小生站长加上清都山水和四击头)。这个分配方式很不合适,创始人连一半的股权都没有拿到,用意其实很明显了。按说,这样的分配,小生站长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但经过了若干回的交涉,又许诺先期补偿一定数目后,小生站长竟然同意了。从这一刻起,京艺的大权无疑就已经是拱手托出,需要的则只是一个和平演变的时间了。所谓人见利不见害,鱼见食不见钩,是矣。

虽然在后文书我们还会看到更多阳谋或者阴谋,导致最后京艺网站的易主,但这最先的51、49分权,或者说这最初的“合作”,则是这所有动作的先决条件。小生站长后来用“口舌如簧”形容杨先生当时的情景。纵然,来人把话说得天花乱坠,但没有坚持应有的底线,是易主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别来沧海事

虽然整日挂在网上,但是很久没有上 MSN 了。需要和大家保持更新,于是浮出水面露个头。

先碰上了小杜鹏老师,想啥来啥,当面采访了一下“原子核”,和之前判断的差不多,这个“童话京剧”还算是一个靠谱的戏,用小杜鹏老师的话说,这个戏“是一出‘老戏’”。小杜鹏老师参与这个戏的创作和演出,就是为了与那些胡编乱造的外行们抗衡,作为戏内的一员,坚持传统的路数。这很难得,且看当今舞台上那些一级演员,哪一个不是被外行编导调来挥去,却鲜有站出来说:“不行,你们这么搞就是胡来,不是京剧”。而小杜鹏老师就这样做了,不但坚持《打渔杀家》里的渔翁扮相,而且唱腔和念白上也是传统路线,像把如“龙王是我爸”这样的词儿改成“爹爹海龙王、镇守东海一代等处”这样的小细节,都能看出传统戏的风格。

这样坚持的艺人,真是不多;也真幸运,导演能够让步,专家能够闭嘴。

后来在网上又碰上了wayaya,可巧他正在和小生站长在另一边儿的 QQ 上聊,于是搭了个腔,便和小生站长联系上了。

半年前写下第一篇关于京艺的《网戏纪事本末》时,对于京艺的感觉就与之前大不同了。之前和小生站长闹过戏考剧本版权的争执,也有过梨园搬家引起的误会,更有再之前在京艺论坛晃荡的时候参与其中的乐趣及后来的失望。这些挺复杂的心境,在得知京艺易主后,就变得更复杂了。

当天通过 wayaya 搭线,小生站长发来了一些文字,关于去年京艺发生易主事件前后的情况,希望小豆子以一种“公正的态度”叙述一下这些事情。看了这些文字之后,感慨非常。公正与客观地叙述,真的不敢保证,且不说看到的文字是来自单方面的,没有亲身经历,只单就阅读理解来说,不是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利波特么?每个人看事的角度不同,小豆子的文字,是否符合小生站长的要求,暂时不确定。

不过,小豆子想,至少会达到以一个“旁观”的角度来谈这段历史的标准吧。毕竟不是亲眼所见,对于二手的资料,透过现象评述,比简单地叙述事情始末应该要好些。

沧海桑田,网上的事儿,网下的事儿,彼此彼此。

《郝寿臣演出剧本选集》背后的故事

今天更新的剧本,有出《瓦口关》,来自《郝寿臣演出剧本选集》。这是又一个名家剧本选集的开始。

《郝寿臣演出剧本选集》
《郝寿臣演出剧本选集》

2004年小豆子暑假回国,在此前小宇希在论坛留言,说买到了《郝》本。于是小豆子到北京后,与小宇希在欣赏完清华的京剧演出后见面,借来了他的这本书。然后小豆子准备拿来复印,而就在此时,孔夫子上又出现了一本《郝》,于是赶忙下订单,买了回来(同一时期还买到两本《传统剧目汇编》及尚小云《双阳公主》单行本)。而小宇希的书,就在小豆子家放了较长一段时间,直到再见到小宇希,还书的同时,换来了《唐韵笙舞台艺术集》。这本书后来复印了一份(同期复印的还有《欧阳予倩戏曲选》、《逼上梁山》),原本交还小宇希,复印本带回番邦。

小宇希一直是在孔夫子上比较活跃,前些时已买到《萧长华演出剧本选集》。这样看来,下次“《萧长华演出剧本选集》背后的故事”,还会和他有关了 表情

也正是有像小宇希、痴菊叟等等这样热心的人提供线索、提供资料,戏考所收的剧本才越来越丰富、完整。

戏迷们的 Blogs

Google 昨天推出了 Blog Search 的测试版,今天试了一把,搜到一些与戏有关的 Blog,订阅上 rss,每天的“课外阅读”又增加了 表情。每一个 Blog 的主人,都至少是一位戏迷,我们除了能了解到他们对戏的观点,同时还能看到他们精彩的生活。

把早先收藏的和这次搜索到的汇集一下,贴出来和大家分享(按拼音排序):

(2005年9月16日12:40AM 更新:链接改成在新窗口打开
2005年9月16日10:21AM 更新:加入“右愤” 表情

《小崔说事:京剧工程师》

2005年6月25日,中央电视台录制了一期《小崔说事》,内容是采访几个喜爱传统文化艺术的理科生,几位嘉宾,尹航、刘鹏、姜骏、曹悠、李京(网名就不提了,保留网上生活的隐私权),有的是与小豆子有深交,有的是一面之识,还有的是属于小豆子崇拜的网上名人。

左起:崔永元、尹航、刘鹏、姜骏、曹悠、李京
左起:崔永元、尹航、刘鹏、姜骏、曹悠、李京

2005年8月13日,节目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

事实上,事后不久,小豆子便已经音频、视频均拿到手中,之所以今天才聊起这个话题,是因为才花出时间把1个多小时的未剪辑版的音频听了一遍。早前看的视频只是节目的一个面,至少只是从编导的角度去欣赏,而听听完整的音频,犹如身临其境一般,能够体会和了解更多的东西。当然,两下一比,央视糟糕的节目剪辑也显露出来了。

节目中间的两段唱,第一段《洪羊洞》的“为国家”,在尹航同学说完“最简单的‘为国家’”之后,竟然就被剪接到“皇王恩重”,然后“身不爽不由人瞌睡朦胧”结束。四句原板变做了一句半(不知道是否和尹航同学最后说了句“可以随便选一句播了”有关),但最起码,留下来的唱没有“为国家”仨字。刘鹏同学的《失街亭》,也被砍得剩下最后四句:“管带三军要宽厚”至“靠山近水把营收”(还好是连贯的,不过小豆子非常怀疑字幕员不会“貔貅”二字,所以没有选用开头部分 表情)。自从搞剧本录入以来,小豆子开始犯一个毛病,就是只要电视、剧场有字幕,总要过一眼去看有没有错别字。这次也不例外,最显眼的两处别字,就出现在两位同学提到“原板”,而字幕显示的是“原版”。

20分钟的谈话节目,不能指望去深入讨论什么问题。几位同学已经谈到点子上了,信息传递出去了,比如正视京剧的小众化,否定京剧的话剧化等等。而大众,或者节目中所提的“小众”,是否去接纳这个信息,那就要取决于他们了。

比较烦人的是崔永元,总在试图把这种理科生喜欢京剧当作一种奇特的现象(或者异类)去形容,无论从他的表情还是口气,都能感受到。而且还总要“提醒电视机前的家长”,有种怕把观众同学“带坏了”的感觉——要“对社会负责任”。

当人们不再把关注的焦点只集中在学生的成绩上,当媒体不再把爱好京剧的博士硕士生们当作一个新鲜事儿去谈,实际上,当人们能够接受更多真正“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时候,我们的社会才不会这么急功近利,传统文化的“小众群体”亦才会接班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