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戏纪事本末:京剧艺术网和小生(丁)

这个作业应该是很早以前就做完的。但是去年在剩下最后一部分未做的时候,公事私事多了起来,一拖再拖。眼下已经2010年了,堪堪要回顾2009年的网戏大事了,就此把这一桩网事做个收尾吧。

首先,很可喜的是,小生站长去年已经把京艺易主这件事儿在网上以连载的形式发表了,没有看到的朋友们可以去小生站长的空间踩踩。当事人叙述终究比小豆子这里再倒一次手要清楚明了。不过为了把事件叙述完整,还是先简单地把最后部分讲一下,也算有始有终。

小生站长辞职后,新公司那边没有闲着,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把京艺从技术上划到自己门下:先是用清都山水的身份证复印件诈开了托管服务器的机房,进而破解了管理密码,登陆网站后台,直接从电子世界里把前站长们给清除出站。接着,京艺的网站被放了病毒,新公司以杀毒为名,把青衣独立经营的梨园商店也停掉了。至此,京艺网的管理权全部落归他人。

之后在现实社会里,小生站长三人虽然还是名义上的股东,但是却被处处找麻烦、受限制。包括小生站长现在新建的戏迷圈,也是对方指责攻击的“罪状”之一。

事情的来龙去脉大体如此,细节部分,前面说了,大家可以去看小生站长的自述。现在,我们回头看看这些,能评论的有很多,很多当时表面上看起来很奇怪的事情,在了解了内幕之后,也就不难解释了。

第一,虎有伤人意。小生站长可能之前把很多事情看得都太简单了。虽然是参股的合伙人,但毕竟和与自己一起创业的团队不同,需要有防人之心。掉以轻心,导致最后自己一手创建的网站旁落他人。社会太复杂了,就连一个搞艺术的网站,都会有刀光剑影,让人唏嘘。

第二,网络安全。管理的密码一定要足够复杂,不容易被破解。要说,新公司那边的手段是很卑劣的,尤其是往将是成为己有的网站里放毒。去年下半年至今,京艺站上的木马频现,被很多搜素引擎和杀毒软件都列为危险网站。要知道,坏的名声一旦传开,再想正名,就难了。只病毒这一条,就足以使老的用户被迫离开,新的用户不敢进来。由此,也看出他们为了谋到网站的不择手段。

第三,两败俱伤。正如小生站长所言:“网站的管理并不象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照猫画虎的运做不适合目前的网络时代……我损失了我的网站,损失了九年的心血,他们损失了投入的几十万资金,双方的损失所换来的,仅仅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公司’”。如今的京艺,已经大不如前。内容上东抄西抄,论坛上的人气也是一落千丈,仅凭着一些可能还不知内幕的老人儿在那儿撑着。

第四,世态炎凉。事已至此,网站易主已经一年有余,我们几乎看不到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以前,小生站长还是能够在平面媒体上露面的,比如上次京艺聊天室遇到黑客的事情,都见过报。但是这次,或许因为另一方势力浩大的原因,无论网上还是平面,都没有动静。而犹可叹的是,我们也看不到什么网友讨论这事儿,京艺的老人儿们也都沉默了。有时候,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向从多方了解情况都是这样的难,雾里看花的一般。

现在,据小生站长说要涅槃的时候已经过了四个月了,小豆子不知道一个新站将会以怎样的姿态出现于网上,而更重要的是,被生生抢走的京艺网站,能否物归原主?这场不公的网站抢夺,能否有一个最后的说法?我们只有继续以旁观者的角度,拭目以待。

愿清者终自清,浊者终自浊。

网戏纪事本末:京剧艺术网和小生(丙)

2007年10月,石家庄国艺传媒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京剧艺术网正式开始公司化运作。前面提到的先期补偿,小生站长把它一分为三,与其他两位创始人清都山水和四击头分了。

小生站长身边很快出现了一个朱副总,对戏没有任何概念,这倒比较符合当下戏曲界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不过朱副总似乎没有打算领导小生站长,倒像个随从似的形影不离。当然,外来的盯梢自然有他的用处。

此后,公司的利润点不是很明确。小生站长就此询问过几次,没有明确答案。其实,如果小生站长能够在签协议之前就把这些情况摸清楚,也许就不会有后面的结果了。小生站长被派的活计,是找演员签字授权,授权也就是“在世界范围内独家使用演员的音像资料用于电信增值服务”,就是彩铃服务。这个说法很奇妙,除了中国地区,世界范围内似乎没有别的地方需要做戏曲的彩铃了。不过不管怎样,小生站长还是很尽责的,签约了一百五六十号演员,其间花费也是挺多的,车马酒饭一类的。小豆子不知道这样做是否真的“值得”,毕竟,这彩铃的市场有多大,不太了解,但这种项目于一个京剧网站来说,终究是个副业,而在副业上投资这么多……

京艺网在公司化后,做了些有声有色的活动,比如与第五届京剧艺术节合作,成为其“官网”,这个小豆子在去年的网戏大事中做过介绍。比如京艺网开通了另一台服务器,方便电信用户访问,以及网站的优化等等。除了这些表面上的发展外,京艺网在网下的知名度也开始提升,特别是在各级文化部门,算是标名挂号了,在白道儿上走得这么利索的非政府小众网站,也是比较难得。不过,正如网站表象后面一些与政府的动作不为人知一样,一些其它的与易主相关的动作,也就开始偷偷地进行了。

朱副总在摸清了小生站长的人脉关系之后,开始绕开小生,与演员们单独联系,同时,由于整天跟着小生,朱副总也就慢慢熟悉了网站的运作方式,对于一个对戏曲什么也不懂的人来说,照猫画虎地操作一些技术上的东西,还是可以的,但,这样的成品,只能是皮毛上的模仿,而不会有大的发展。

2008年8月,在全国各族人民喜迎奥运的时候,公司化的京艺网内部开始出现了各种小动作,小生站长对于一连串不合理的要求,给出的是一连串的不同意。国庆过后,第五届京剧艺术节在济南开幕,京艺网与主办方和政府的合作像模像样,小生站长亲赴济南,做了很多像把演员请到网上做访谈这样第一手的工作。开幕后三天,小生站长突然接到在石家庄的出纳的电话,被告知财务章在投资商的公司被扣。于是一个长长的长途打回石家庄,交涉未果。此时的小生站长,虽然已经能够感到情况有些不妙,但恰是艺术节的当口,分身乏术。

艺术节结束后,小生站长回到石家庄。在这之后的股东大会上,领导班子提出:以后公章的使用要经过同意方可。

小生站长此时已经对这个班子没有了信心,三人集体辞职,但股份保留。

辞职这步走得虽然有拍案、拂袖、摔耙子的气势,但是却有些过于意气用事了。诚然,架空起来的感觉会很不爽,和与自己理念不相符的人共事也有难度,但如果能够继续留在那个哪怕是虚职的位子上,都也许还有转机,也许来人的一个方案就是要把人气走。小豆子不好揣测,也许即便不走,这个位子也不会给小生站长挣来什么优势,毕竟人家如果从一开始就憋着一个大算盘和你打,那这个打法儿也就不是只有那么一招。无论如何,小生站长又一次辞职了,而这次是离开了他一手创办起来的网站。

也许小生站长在2007年辞职的时候,想到的是将会全力以赴地把网站搞好。谁能料到,只短短一年的光景,当他再次辞职的时候,却是要脱离这个网站的领导层。而当人不在势的时候,我们很难看到什么雪中送炭的景象,更多的,则是落井下石。

网戏纪事本末:京剧艺术网和小生(乙)

半年前,开了一个关于京艺网的纪事本末,当时说“倒叙地写写”,看来真是要这样子了,由头可以看这一篇网事,也可以用本末系列的甲篇。两个由头,归到一个正题上。

题外话,眼下这个时候,梧桐正在他的博客上连载关于艺龙的种种回忆,涉及到几年前的一次组织活动,那个时候小豆子正好在国内,事后也和梧桐及戏迷知音当面聊了聊。梧桐的文笔很流畅,文章看起来犹如亲临,值得推荐。当然,同样是回顾历史,下面这些篇与梧桐的情况就比不得了:小豆子认为,在后面的文字里,“评”也许占了一半的分量,那么就当是评话短长吧。

2007年6月,京剧艺术网的站长小生办理了提前内退手续,从一个公职人员的岗位上退下,变成了一个全职的网站主管。

早在2002年,咚咚锵的红豆版主就辞掉了在外企的工作,干起了全职网站站长的工作。其实这种全职工作不太好干,等于把宝全押到了网站上。需要正视的是,如今京剧本身都已经是一个不挣钱的行业,大小剧团都要靠国家养着,何况一个京剧网站呢。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方式来养家糊口,这条路就很难走下去。

还好,京艺有自己的网上商店,通过卖给戏迷各种戏曲出版物维持生计。在2005年,小生站长与负责销售的水吉子结婚,这桩通过网站结缘的喜事在当时京艺网网友们中传为美谈。这样,辞职后的小生站长,凭借夫妻店的盈余和退休金,维持着正常生活。

就在小生站长辞职一个月后,一个和他认识了两年的杨姓朋友登门造访,希望把网站商业化、公司化。杨先生怀着苏季子游说六国的精神,大道理几乎是天天讲,不达目的不罢休。其间有一个理论挺有意思:杨先生说,合作是给网站找个舅舅而已,网站的亲爹不变。其实,舅舅和爸爸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无非是因为孩儿和孩儿他妈的关系维持着,如果有朝一日孩子已经不是爸爸的孩子,那么舅舅又哪会去认这门儿亲呢?

京艺网站商业化的具体办法,是由舅舅投资五十万元,成立公司,其中51%的股份是舅舅那边儿,49%是爸爸和叔叔们(小生站长加上清都山水和四击头)。这个分配方式很不合适,创始人连一半的股权都没有拿到,用意其实很明显了。按说,这样的分配,小生站长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但经过了若干回的交涉,又许诺先期补偿一定数目后,小生站长竟然同意了。从这一刻起,京艺的大权无疑就已经是拱手托出,需要的则只是一个和平演变的时间了。所谓人见利不见害,鱼见食不见钩,是矣。

虽然在后文书我们还会看到更多阳谋或者阴谋,导致最后京艺网站的易主,但这最先的51、49分权,或者说这最初的“合作”,则是这所有动作的先决条件。小生站长后来用“口舌如簧”形容杨先生当时的情景。纵然,来人把话说得天花乱坠,但没有坚持应有的底线,是易主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网戏纪事本末:京剧艺术网和小生(甲)

当听说京剧艺术网易主的时候,很吃惊。

所以,有必要回头看看,八年来京艺网走的是怎样的一条发展道路。这个纪事本末很久未动了,也是该记录一下的时候。虽然是关于京艺网与小生的甲篇,但还是以易主这事儿为由头,倒叙地写写吧。

其实在易主这件事情上,京艺网做得几乎是秘而不宣,甚至于很多网友至今还以为京艺网的站长是小生刘宇杰。京艺网的首页如今在最下方有这么一行字:“Copyright ? 1997-2008 中国京剧艺术网 石家庄市国艺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顺便说一下,这么中英文混杂显得十分不伦不类),而在“关于我们”一栏中,我们已经看不到有任何提及小生站长或者技术管理清都山水的文字,取而代之的是如下这段话:

石家庄市国艺传媒有限公司,旗下拥有访问量最大的公益性戏曲类门户网站-中国京剧艺术网(www.jingjuok.com)。主要业务范围有多媒体音像制作、演出信息发布、各型演出承办、网站制作、网络调查、商品销售等,2007年11月,中国京剧艺术网荣获“百度”绿色认证。成立了山东济南分站,并开办了保定老调官方网站,逐步开拓其他剧种业务,极大丰富了内容资源。中国京剧艺术网(www.jingjuok.com)成立八年来,先后为裴艳玲、孟广禄、梁维玲、陈俊杰、李海燕、赵玉华等京剧名家建立了个人官方网站,为戏迷朋友近距离了解名家提供了更为翔实的资讯平台。与业内各专业媒体建立了密切关系。并与北京网通合作,实现了网络视频全程直播以及点播等最现代的宣传传播方式。2008年10月在三年一次的中国最大的官方京剧盛会-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2008年10月20日-2008年11月8日在济南)被文化部指定为网络合作媒体,开通京剧艺术节官方网站(www.jingjuok.com/yishujie/5)通过文字、图片以及流媒体等多种传播载体,成功报道了整个活动,得到了文化部相关部门以及领导的认可与赞扬,在行业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我们看不到提及前站长的内容和这次易主的情况,好似八年来这个国艺传媒就一直拥有京艺网。不过没有关系,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想掩盖什么事情都是非常困难的,我们总是可以找出蛛丝马迹。比如下面这篇清都山水的文章,虽然被删掉了,但是搜索引擎留有快照,于是我们似乎能够看到这次易主的一些情况。尽管清都山水写得十分隐晦(为什么不挑明了说清事情原委呢 表情),但内中的情绪,还是很明显的:

或许应该写一篇抒情诗,找个惯于声情并茂的主儿,站在中汇9楼厕所附近,大声感慨:2008,我们成功啦。

成功的含义很多,兼之中文博大精深,这一声成功,替大战略谋划地严丝合缝地总们欢呼;也为早早识破奸谋,痛下决心,早死早生的人弄点心理安慰;还有被误伤的,其实最冤,但“人家还没交接啊”,说起来也算耍了一把无赖;更何况英雄肝胆,儿女心肠,迷迷糊糊偏又口若悬河的掌舵者,弄着个件件事事都言必称“这是工作”的成功人士,虽然小学文化,但从事的职业学海无涯,面不必带忠奸,夜不必读三国,随便哼哼就能深谋远虑,挨两句骂就称得上卧薪尝胆,更何况人家还会低成本地摔东西,算起来比先主强多了;

啦了以后,肯定再琢磨,这是什么世道啊。任谁,哪个角度,什么问题,论起来都那么不容易。有个哥们习惯把一切罪过归功到年份上,这几天悲天悯人地到处宣扬 2008快些过去,2009快些来吧。但说到底,虽然从受屈的眼里看,外面确实孙子多,但总有够不上冤屈的哪位,咱还得公平评论。但是作为一个战略家,从开始谋局,到再然后步子,人家是真高。虽然俺们宅心仁厚地想来想去,如果早死早生那位是个陶朱公,或许最终能换回几颗酸枣树,不过他老人家明显不是。战略者本想着中场休息,让小学生再进步一下,可没成想败家子要收官了。除了揭破脸皮,还真没有第二条路。

瓦岗寨上那位叫翟让的仁兄,隔三差五地思贤如渴,思来的贤者把他翘了行。说到底是没有底线。或者,作为既定的弱者,再低的底线也无法保全,历史也由此让经历这些事的恨得牙痒痒。但您怎么着也得看清楚啊,没人能做得成真正的潇洒者,一嘴黄汤两口皮黄,说着容易,可要是第二口还找人涮,那干脆您就少打俩字母。

从一开始我就不喜欢jingjuok这个名字,偏有不少愿意傍的,什么okjingu,xiquok啥的。而我从一开始就喜欢的那个jingju.com,从8年前到现在还是“此域名出售”。买不起的情况下,还好我有我的这个jingju.net,可以由此告诉那些成功者,我在这里。

文中的“中汇9楼”,即是上面提到的石家庄市国艺传媒有限公司的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北大街81号,中浩第一商务,9A)。这么看的话,这次京艺网的易主,倒有种被“抢班夺权”的感觉。继续找线索的话,我们可以查到站长小生的这篇短文

有啥可说的呢,吃亏是福吧,中国京剧艺术网走过了八年多的春秋,大家看在眼里,现在竟然站长小生和清都山水都已经滚蛋了,还能说什么呢,很简单,小生这小子第一就是傻子,如果不是那第二就是呆子,哈哈,现在的世界上聪明人太多了,我也彻底死了心了,和清都开个社区,琴瑟合鸣,淡却尘事,呵呵,任你搜来任你洗,稳坐绵山永不离!

很凄凉的。在表示同情的同时,对于小生竟然会把一手创建的网站混丢了这样一个事实,似乎也并非完全在意料之外。记得当初还在京艺网论坛上出没的时候,小豆子曾经在无奈之下写过一篇“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文章,那会儿把小生比作袁绍,给了个“干大事者而惜身”的考语,谁知今天,竟果是一个“见小利而忘命”的结局。一叹。

关于京艺网和小生,还是有很多要回忆的,暂时起个头儿,也算让很多尚对易主这件事儿不清楚的网友了解一下。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谜团,想必如果没有局内人透露更多消息的话,小生是如何抛下一手创立的网站而另起山头这样的疑问,怕是很难解开。小生新建的戏迷圈是否能够重现辉煌?小豆子很不看好,日后也会详细谈这一点。至于接手京剧艺术网的国艺传媒又是怎样一个集团,有着怎样的手段,他们的接手对京剧艺术网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观察。不过有一点小豆子可以断言,凭着他们自我介绍里的大言不惭和把网页标题里加上“京剧权威”四个字的作风,这不像一个会脚踏实地做事情的团队,至少,他们的风格比小生的团队看起来更糟糕,唯一能庆幸的,是梨园在易主之前一年先撤了。

整个易主事件,是一件很不幸的事儿。再叹。

网戏纪事本末:梨园和梨园e客(戊)

梨园网站的故事,随着梨园e客的隐退,也算告一段落了。当然,梨园还在以“梨园经典”的身份延续,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了,可以参看以后要写到关于豆腐的部分,这里不多写了。

其实梨园的故事,e客的故事,在上一篇写完后,应该是可以告一段落了。不过小豆子想,应该总结一下梨园在网络戏曲史上的地位与意义。毕竟梨园一去不复返,说句不好听的,棺已然盖上,论也可以定了。

梨园最大的一个意义,是把早期上网的一批戏迷聚到了一起,梨园是他们的根据地。中国京剧论坛也是把早期戏迷聚拢的一个地方,那里什么都谈,虽不乏高手,但鱼龙混杂,不似梨园的清静,而清静中又透着热闹。这批老人儿,到如今有一半隐居起来,或者称为“潜水中”了,而另一部分人,分散在其他戏曲网站中。小豆子相信,梨园的这段经历,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而从网上走到网下的时候,有一种神交已久的感觉,很谈得来。这一批梨园老人儿,很多都会出现在这个《网戏纪事本末》中,因为他们都在梨园内外出过彩儿,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梨园确是一棵引凤的梧桐。

梨园无疑促成了京剧全剧录音的系统搜集整理工作的展开,不光是音配像,那些不再版的磁带,电台电视台播放过的节目,都是梨园全剧录音的来源。很多资料在今天看来依然宝贵(详见本章之“丙”)。同样,这种大家无私奉献共享的精神,也是梨园带动起来的。在当下网络上下都很浮躁的环境中,抛开功利心,以一种最朴实平常的态度,来上传录音,梨园无疑是做得最早的,也是最好的。

以今天的眼光给梨园定性的话,它是最早的一批京剧网站中的一员,在技术上来说,也是为数不多先进的代表(CSS 样式、文件分割合并、小组、数据库——尽管未最终完成)。但它也是为数不多倒下的大网站(也许我们不能称其完全倒下,但至少它是如 Lotus 那样,由一个独立的大家伙,沦为被 IBM 并购的子公司)。它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也包括给网络戏曲带来了很多良好的风气;而它的倒下,因为网站主人梨园e客的突然消失,却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可以借鉴的经验或反面教材,因为这种突然消失很少见。我们并不能从中学到诸如如何防止戏曲网站从辉煌走向低潮乃至关张的办法。这大有一种“无谓牺牲”的感觉——梨园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却没留给我们如何避免悲剧再次发生的良方(甚至是可参照物)。当然,这并不怪谁,世事无常而已。我们的网络戏曲,依旧摸着石头过河罢了。

小豆子没有经历梨园初立的日子,而梨园的倒下,又是一个突如其来继而又慢慢消磨的状况。这是一个无头无尾的故事。小豆子更期盼某一天,梨园e客能够重出江湖,自己把这个故事补全 表情

网戏纪事本末:梨园和梨园e客(丁)

梨园e客从梨园的退出并没有任何征兆,只是在某一次更新之后,人便消失了。那个时候梨园的更新流程基本上是这样的:大家把文件传上去,e客负责最后在网站上反映出来。

在e客消失前,曾经有一次,梨园的论坛梨园夜话满了——不能再帖新帖子了,而e客又暂时找不到。于是,在北京的豆腐建起了听戏谈戏论坛,也就是现在梨园经典论坛所在地。通过即时聊天软件,人传人,不久,大部分人都聚到了听戏谈戏那里,继续着网上的活动。后来e客出现,打扫了夜话的旧帖子,大家才重新回到夜话,听戏谈戏作为临时论坛的任务虽然完成了,但是大家起码知道了这么一个“后院”,无形中,为以后的大搬迁打下了一个基础。

论坛的这次故障后,e客把论坛的管理密码给了包括小豆子在内的几个人,防止以后类似问题出现时他又不在。

那个时候不光论坛的管理密码,就连梨园本身的 FTP 密码,也是e客、xued、豆腐、小豆子等几个人共掌的。这一点上,必须要说e客不同常人之处。说心里话,小豆子至今没有把也没有打算把戏考的任何管理权限拿出来和谁共用,其他大站的管理,也没有听说哪家是这样运作的。e客在这方面的态度、胆识以及对同好的信任令人钦佩,这也是为什么当e客离开梨园后,梨园依然能够正常运作,并且成功转型,而不像一般的个人网站,当站长退出后,所有的东西就荒废掉了。

尽管梨园在没有e客的情况下仍然照常运作,但e客的离去对梨园来说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损失。e客有胜任一个戏曲网站站长所拥有的一切条件:既懂戏又懂技术。在e客消失后的某几天,他曾经在网上短暂地复出过。而那次复出并不是一次公开的亮相,只是大家私下有些交流(小豆子至今保留的与e客最后一次电子邮件交流是在2002年12月9日)。e客甚至还把新设计的网站给包括小豆子在内的几个人看过,那是一个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全新梨园,包括一个新的顶级域名(peargarden.org)。不过那次复出只如星光一闪,随后,新的站点、域名随着e客的再次消失而慢慢消失。

无论梨园本身的工作过渡得是如何平稳,e客的退出都显得太过突然,尤其是在他已经雄心勃勃准备把事业做得更好更精并投入了资金和精力之后,啪地一下就没有身影,实在是太突然了,以至于在最初的几个月,小豆子都认为e客会随时回来,新的梨园也一直存放在收藏夹中——直到时间把一切都消磨干净。

网戏纪事本末:梨园和梨园e客(丙)

梨园最开始只是提供唱段下载,后来随着条件的改善,空间的增加,以及人气的上升,提供全剧录音下载的硬件条件基本都已经具备了。这个时候,就到了2001年年初。

这是一个很不一般的时候,因为此时恰逢马连良先生诞辰100周年。梨园e客借着马先生的这阵东风,与xued诸公,一下子提供了十几出马先生的全剧录音。虽然都是出版物,但在当时资料贫乏的网络戏曲领域,是相当珍贵的。从此,梨园的全剧录音事业便被激活了,除了在国内的e客、齐天大圣、xued等人外,就连在美国的雷特那、door等,都倾其所有,录音一个接一个地制作、上传,那时候梨园的全剧录音页面的增长速度是很快的。

关于全剧录音,有几出印象很深的剧目,借着这个机会也一并记录下来:

李宗义、李慧芳《盗魂铃》电影版录音,这是雷特那制作上传的,虽然这个电影的 VCD 在市面上不算难找,但在那会儿还不多见,尤其是它是梨园第一个从电影里截取的录音。

李盛藻、王泉奎、曹世才《十五贯》,同样十分珍贵的录音,对提供者的印象很深——豆腐。也是通过这个录音,才开始了解豆腐其人,一直到如今,仍然并肩战斗。

奚啸伯、陈丽芳《坐宫》电影版录音,奚啸伯、杨慧云《乌龙院》,这些都是水镜庄主提供的宝贵资料。水镜庄主亦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高人,容后慢表。

言少朋、言慧珠《芦花河》,松鼠斋提供。小豆子印象很深的是,那会儿松鼠在论坛里回忆小时候排这出戏及前面的《樊江关》,小豆子就把这两出戏的剧本敲了出来(那会儿多有闲功夫啊)。

王泉奎《刺王僚》,那是北京电台(?)的一次节目中,请的王先生的孙子来讲解王先生的唱,捎带放了些录音,其中这个《刺王僚》的全剧弥足珍贵。

上述都是小豆子印象很深并对小豆子有特殊意义的录音,说它们印象深,是因为至今不需要查看手中资料,便能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以及上传人,说它们意义特殊,是因为是这些录音,让小豆子开始了对其上传人的接触和了解。梨园不光是一个共享资料的地方,同样是结交同好的场所。都说梨园界有藏私货的不良习惯,但是从梨园网站开始共享全剧资料的那一日起,珍贵的资料就没有断过。部分资料,在后来的音配像或者其他音像制品中出现了,但更多的资料,至今仍只是以电脑文件的形式,传播于网络间。这种良好的风气,一直影响着造访梨园的朋友,包括以后的西城老军、凤点头等,都是慷慨解囊,奉献所藏。

喝水莫忘打井人,今天能够有这么多珍贵的录音资料重见天日,都是梨园里的梧桐树,引来了众多的凤凰。

网戏纪事本末:梨园和梨园e客(乙)

上次提到梨园的变迁,与整个 IT 业的起伏有着很多的联系,今天回忆起来,确是很有时代特色的事情。

首先来说,梨园最初的网址:peargarden.myetang.com,是用的忆唐的免费空间。很不幸,忆唐是一个 .com 失败的案例。那时候,很多网友,像合意太爷的老唱片(容后细表),豆腐的京剧之友(也容后细表),包括戏考的网站,都是在忆唐搭建的。理由很简单:空间无限。泡沫时代嘛,这种免费空间遍地都是,但像忆唐这样大方的不多。当然,很快忆唐就意识到,这么下去是不行的,于是空间逐渐减少,并推出了靠访问数挣空间的规则(网站被访问的次数越多,给的空间越多)。所以在那时候的梨园夜话(梨园的论坛)里,可以看到xued、豆腐、雷特那、小豆子等人发帖子说又上传了哪些录音,但通通不告诉下载地址,都是等稍后梨园的页面上反映出来——因为这样可以把流量都集中到梨园去,用来挣空间。

忆唐的空间有一个问题:不支持外部引用,所以很多人用下载工具下载的时候,都不成功,只有右键点击选目标另存为。为此后来小豆子写了个小教程,讲述如何用下载工具直接下载。

后来忆唐又开始限制文件大小,于是梨园提供的大文件,都一律被分割成若干块儿,下载各部件后,用一个批处理文件再组合到一起。而因为忆唐的服务器用的是 UNIX 系统,批处理文件下载下来后,有时里面的换行符依然是 UNIX 格式的,导致在 Windows 下不能正常地运行,于是在梨园的首页还特别标明,如果运行中有问题,请用写字板软件打开这个文件,再保存即可(即把换行符从 UNIX 格式转成 Windows 格式)。以后渐渐改成在第一个 zip 包里放批处理文件,防止上传时换行符被改。

再后来,忆唐空间继续缩小,有人便发现了 Smiling 电子小组(具体哪位发现的,小豆子记不得了)。电子小组就是和后来的 MSN Groups 等类似的网站,提供文字和文件交流的空间,每个人都可以去创建自己的兴趣小组。虽然提供的空间不多,但是每个人可以去建立无数个小组,于是积少成多,大家开始把梨园的一些唱段转移到小组里,而梨园则有更多的地方来放全剧录音。不过自然,小组很快也有了更严格的限制。

最后,梨园到了拆东墙补西墙的地步,每传一部分录音,就要去删一部份老的,而论坛的人越聚越多,总有新人看着以前遗留的老页面下载不了东西而失望,进而发帖希望恢复(这个传统到今天依然由梨园经典继承着,尽管空间比以前多多了)。那时小豆子已经用上宽带,于是用自己的电脑架了台简易的 ftp 服务器,把多年来从梨园下载的资料放在上面。虽然不是每日24小时不间断,但也起到一定的分流作用吧。

尽管网上的条件越来越艰苦,但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这简直就是一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见缝就钻的艰苦奋斗史。

在梨园非常辉煌的时候,IT 泡沫的破灭直接导致了拥有大量资料的梨园一下子失去了其所依赖的存储空间。当2003年忆唐终于撑不住这免费空间的业务宣布停止时,梨园就不得不去寻找自己的出路,而此时,梨园e客已经消失了有不短的时间了。

这次岔出三个话头,其一,梨园从提供唱段到提供全剧录音的转型;其二,梨园e客的消失;其三,梨园的出路。下几篇一一记录。

网戏纪事本末:梨园和梨园e客(甲)

为网上戏曲立传做史,必然要先涉及梨园及梨园e客。按照合意太爷的话,这是一个“上古时代”的话题。

这本来就不是一部正规的编年体史记,所以,几乎所有时间都没有确切的年代。或者说,在经历那个岁月的时候,小豆子还不曾意识到,梨园e客会突然消失,梨园会变成梨园经典。那个时候过得马虎,现在只剩下一片朦胧。趁着记忆不陈,赶紧记下几笔,莫要再等闲。

梨园的成立肯定要早于2000年4月,这一点从小豆子现在电脑中的唱段文件的日期可以判断。而究竟具体到什么时候,或者具体到哪天小豆子误打误撞上了梨园的网站,小豆子已经考证不出来了。但可以很确定地说,梨园是第一个免费提供大量京剧唱段(后来发展到全剧)下载的网站。很多后来上网的人只知道,下载唱段到京剧艺术的曲库,下载全剧到京剧艺术的梨园经典,但都不清楚在这之前有一个梨园,实在是一件可惜的事情,而事实上,梨园也并非昙花一现,着实红火了几年。

梨园的站长,大号是“梨园e客”,这绝对是一个现代与传统巧妙结合的好名字(往后若干年,很难见有这样神韵的名字了)。印象中家住南京附近,似乎离马鞍山不远(或者就是),反正是与当年论坛里的活跃分子齐天大圣相隔不甚远。最初的梨园,是由梨园e客全权负责更新、维护的。上传的段子,虽然大部分都是来自出版的磁带(另小部分来自电台),但以当时互联网上绝对贫乏京剧有声资料而言,这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网站了。小豆子相信,早期上网的戏迷,都是或多或少地的梨园那里得到了好处,更不要说像小豆子这样身在番邦难闻管弦的人了。

很糟糕的是,小豆子那时候没有用当时被称作 OICQ 的东西(也就是现在的 QQ)。那个时候,番邦的 ICQ 是比较流行的,而国内则是 OICQ。梨园e客是很早就有了 Q 号的——五位数啊!这样,小豆子就错过了与e客在网上交流的最佳时期,如今留下来对e客的印象,也是那种高山仰止的模糊感觉。缺少了平行对话,似乎少了些什么。如今偶尔还可以在 QQ 上见到e客,但多半是打个招呼而已,e客似乎已经没有了当年谈戏的热情,这也许很正常,人总有走下网、走出戏,去顾及现实生活的时候。当然,当年论坛里的交流是很好的,可以说,梨园的论坛——梨园夜话,以及后来其后继者听戏谈戏,都一直秉承着这种和谐友好的讨论风格,在国家提倡建立和谐社会若干年前,就已达到了国家标准。

今天翻看梨园的变迁史,给小豆子最强烈的感觉就是:梨园更像一个 .com 公司,在世纪交替时辉煌,在网络泡沫的破灭声中消失,而细细看来,梨园真是与当年整个 IT 业的潮起潮落有着很多的联系。下次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