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戏纪事本末:梨园和梨园e客(甲)

为网上戏曲立传做史,必然要先涉及梨园及梨园e客。按照合意太爷的话,这是一个“上古时代”的话题。

这本来就不是一部正规的编年体史记,所以,几乎所有时间都没有确切的年代。或者说,在经历那个岁月的时候,小豆子还不曾意识到,梨园e客会突然消失,梨园会变成梨园经典。那个时候过得马虎,现在只剩下一片朦胧。趁着记忆不陈,赶紧记下几笔,莫要再等闲。

梨园的成立肯定要早于2000年4月,这一点从小豆子现在电脑中的唱段文件的日期可以判断。而究竟具体到什么时候,或者具体到哪天小豆子误打误撞上了梨园的网站,小豆子已经考证不出来了。但可以很确定地说,梨园是第一个免费提供大量京剧唱段(后来发展到全剧)下载的网站。很多后来上网的人只知道,下载唱段到京剧艺术的曲库,下载全剧到京剧艺术的梨园经典,但都不清楚在这之前有一个梨园,实在是一件可惜的事情,而事实上,梨园也并非昙花一现,着实红火了几年。

梨园的站长,大号是“梨园e客”,这绝对是一个现代与传统巧妙结合的好名字(往后若干年,很难见有这样神韵的名字了)。印象中家住南京附近,似乎离马鞍山不远(或者就是),反正是与当年论坛里的活跃分子齐天大圣相隔不甚远。最初的梨园,是由梨园e客全权负责更新、维护的。上传的段子,虽然大部分都是来自出版的磁带(另小部分来自电台),但以当时互联网上绝对贫乏京剧有声资料而言,这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网站了。小豆子相信,早期上网的戏迷,都是或多或少地的梨园那里得到了好处,更不要说像小豆子这样身在番邦难闻管弦的人了。

很糟糕的是,小豆子那时候没有用当时被称作 OICQ 的东西(也就是现在的 QQ)。那个时候,番邦的 ICQ 是比较流行的,而国内则是 OICQ。梨园e客是很早就有了 Q 号的——五位数啊!这样,小豆子就错过了与e客在网上交流的最佳时期,如今留下来对e客的印象,也是那种高山仰止的模糊感觉。缺少了平行对话,似乎少了些什么。如今偶尔还可以在 QQ 上见到e客,但多半是打个招呼而已,e客似乎已经没有了当年谈戏的热情,这也许很正常,人总有走下网、走出戏,去顾及现实生活的时候。当然,当年论坛里的交流是很好的,可以说,梨园的论坛——梨园夜话,以及后来其后继者听戏谈戏,都一直秉承着这种和谐友好的讨论风格,在国家提倡建立和谐社会若干年前,就已达到了国家标准。

今天翻看梨园的变迁史,给小豆子最强烈的感觉就是:梨园更像一个 .com 公司,在世纪交替时辉煌,在网络泡沫的破灭声中消失,而细细看来,梨园真是与当年整个 IT 业的潮起潮落有着很多的联系。下次再说。

《网戏纪事本末:梨园和梨园e客(甲)》上有2条评论

  1. 回顾历史是为了记忆那些曾经为戏曲网络做出非凡贡献的朋友们,也勉励后人汲取他们的丰富经验继续把戏曲网络做好,继续更好地延续下去。
    其实每个网站都面临两个重大问题,就是网站资金来源和如何延续的问题,也是非常紧迫的问题,在04年网聚之前,我在电台做节目时候就曾经提出过这两个问题。因为目前的几个做的比较好的网站都是个人办的,并且大多数都是自己在坚持着运做更新,如果有一天因为自身的各种原因而不能做了,将由谁来接着办下去?做网站的人都清楚,不仅要有全面的戏曲知识,更主要的是不能“偏科”,同时还要熟悉网络的一些维护情况,培养这样的一个人,也非朝夕的事情。作为戏曲网站楷模的梨园,是最幸运的,但愿幸运降临到每一个出色的网站。
    另外,查询网站的历史,好象以前有人贴过一个地址,记录了所有有国际域名的网站发展时期的页面,应该在时间差不多吧,好象叫什么“网站博物馆”吧,可以作为参考。

  2. 上古的话题了,呵呵。。。。
    那时还有为一两段录音玩命的精神呢,现在都没那心气儿了
    记得刚进戏曲网络这个圈子的时候,就知道“梨园”,太出名了,整个网站,包括论坛,正像小豆子兄说的那样——“和谐”,那真是相当的和谐,现在也就是听戏谈戏还有当年的影子,可有时也被不住争论点儿什么,好事儿!
    刚认识E客一个礼拜,就跟他聊天聊到晚上一、两点,现在自己想想,都觉得碜得慌,当时还是个学生,第二天哪儿来的精神去上课啊。。。。。:(
    “如今偶尔还可以在 QQ 上见到e客,但多半是打个招呼而已,e客似乎已经没有了当年谈戏的热情”,我现在连招呼都不跟怹打了,总觉得没什么说的,希望若干年后跟小豆子兄见面,还是像现在这样贫,嘿嘿~~嘴碎嘛,不容易改。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