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租子回来

从北京匆忙地又回来了。除夕夜过后,IT团队开始趁着黄金周的“空巢期”在办公室大干特干。初六过后,同事们开始上班,做了两天支持之后,收摊儿。

图书馆一次也没去成,白纸坊的梨园书店也没去成,不过把积累的自网上淘来的书,还有几本豆伯给的,“一礼全收往后抬”。算是本次回京的为数不多与网站有关的收获吧。列一下清单,回头戏考的总目也会更新,一些“暂缺”的剧本不再暂缺,有感兴趣的朋友依然可以来信,录入或阅读。

  • 《京剧汇编》第四十二集:《父子圆》(尚维贞藏本)、《卧虎山》(马连良藏本)、《明末遗恨》(潘侠风藏本)、《史可法》(李万春藏本)、《明末孤忠》(李万春藏本)
  • 《京剧汇编》第五十五集:《打潘豹》(王连平藏本)、《双龙会》(马连良藏本)、《托兆碰碑》(赵德普藏本)、《告御状》(马连良藏本)、《永平安》(北京图书馆藏本)、《夜审潘洪》(李燕生藏本)、《红歧山》(安舒元藏本)
  • 《京剧汇编》第七十六集:《大名府》、《秦淮河》(李燕生、王介林藏本)、《二龙山》(王介林藏本)、《法华寺》
  • 《京剧汇编》第八十三集:《梅花簪》(金世禾藏本)、《姑苏台》(李万春藏本)
  • 《京剧汇编》第八十九集:《七星庙》(卞坤荣藏本)、《双挂印》(北大图书馆藏本)、《洪羊洞》(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藏本)
  • 《京剧汇编》第九十一集:《功臣泪》(北京图书馆藏本)、《上天台》(北京图书馆藏本)、《当锏卖马》(北京市戏曲学校藏本)、《窦老送子》(故宫博物院藏本)、《三字经》(马连良藏本)、《乌盆记》(余胜荪藏本)、《硃砂痣》(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藏本)、《马房释放》(故宫博物院藏本)
  • 《京剧汇编》第九十三集:《许田射鹿》(马连良藏本)、《鹦鹉州》(北京图书馆藏本)、《三气周瑜》(李万春藏本)、《柴桑口》(余胜荪藏本)、《逍遥津》(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藏本)、《瓦口关》(孙盛武藏本)、《五截山》(王连平藏本)、《哭祖庙》(李万春藏本)
  • 《京剧汇编》第九十四集:《意中缘》(于连泉藏本)
  • 《京剧汇编》第九十五集:《棒打薄情郎》(郝效莲藏本)、《燕子笺》(北京图书馆藏本)
  • 《京剧汇编》第九十六集:《借赵云》(北京市戏曲研究所藏本)、《舌战群儒》(马连良藏本)、《华容道》(李万春藏本)、《取南郡》(马连良藏本)、《战长沙》(北京市戏曲研究所藏本)、《黄鹤楼》(萧连芳藏本)
  • 《京剧汇编》第九十七集:《斩伍奢》(马连良藏本)、《战樊城》(北京市戏曲研究所藏本)、《长亭会》(北京市戏曲研究所藏本)、《文昭关》(北京市戏曲研究所藏本)、《浣纱记》(北京市戏曲学校藏本)、《鱼肠剑》(北京市戏曲研究所藏本)、《战郢城》(孙盛武藏本)
  • 《京剧汇编》第九十八集:《反徐州》(马连良藏本)、《广泰庄》(王连平藏本)、《智取北湖州》(刘砚芳藏本)、《采石矶》(王连平藏本)、《战太平》(苏连汉藏本)、《铁岭关》(李万春藏本)、《搜山打车》(余胜荪藏本)、《忠保国》(安舒元藏本)
  • 《京剧汇编》第一百零一集:《单刀会》(李万春藏本)、《水淹七军》(马连良藏本)、《走麦城》(李洪春藏本)、《滚鼓山》(卞坤荣藏本)、《造白袍》(北大图书馆藏本)、《伐东吴》(马连良藏本)、《连营寨》(孟小如藏本)
  • 《京剧汇编》第一百零六集:《窃兵符》(头至四本)(北京市戏曲研究所藏本)、《窃兵符》(北京市戏曲研究所藏本)
  • 《京剧丛刊》第四十三集:《赶三关》、《武家坡》、《算军粮》、《银空山》、《大登殿》、《董家山》
  • 《京剧丛刊》第四十四集:《春闺梦》、《哭秦庭》、《锁五龙》、《罢宴》、《南阳关》
  • 《京剧丛刊》第四十五集:《赠绨袍》、《春秋配》、《法场换子》、《举鼎观画》
  • 《京剧丛刊》第五十集:《十一郎》、《井台会》、《一匹布》
  • 《传统剧目汇编》第十六集:《双义节》(产保福藏本)、《敬德装疯》(产保福藏本)、《康郎山》(产保福藏本)
  • 《传统剧目汇编》第十八集:《五彩舆》(伍月华藏本)
  • 《传统剧目汇编》第二十集:《香莲帕》(李瑞来藏本)
  • 《传统剧目汇编》第二十二集:《龙凤帕》(产保福藏本)
  • 《传统剧目汇编》第二十三集:《窦线娘》、《燕子笺》
  • 新编历史剧《摘星楼》(马少波、翁偶虹编剧)
  • 新编历史剧《血泪城》(翁偶虹编剧)
  • 新编历史剧《生死牌》(翁偶虹编剧)
  • 新编历史剧《投笔从戎》(翁偶虹编剧)
  • 新编历史剧《强项令》(范钧宏、吴少岳编剧)
  • 新编历史剧《玉簪记》(范钧宏编剧)
  • 新编历史剧《龙女牧羊》(范钧宏、许源来、吴少岳、吕瑞明编剧)
  • 新编历史剧《春草闯堂》(范钧宏、邹忆青编剧)
  • 现代戏《林海雪原》(范钧宏编剧)
  • 现代戏《洪湖赤卫队》(范钧宏、袁韵宜编剧)
  • 现代戏《蝶恋花》(戴英录、邹忆青、范钧宏编剧)
  • 现代戏《红色风暴》(陈西汀编剧)
  • 新编历史剧《凤凰二乔》
  • 新编历史剧《唇亡齿寒》
  • 新编历史剧《廉吏风》
  • 现代戏《送肥记》
  • 现代戏《柜台》
  • 现代戏《春燕展翅》
  • 现代戏《石虎滩》
  • 现代戏《八一风暴》
  • 现代戏《黛诺》

梨园百年琐记2009年度大事评选结果

上一年度的大事评选结果出来了,这个每年新年头15天的投票已经进入了第五个年头,但仍然没有多少人参与。这个评选目前来看也就是处于一个鸡肋状态,所幸有少量的网友参与,如果任其这样发展,是不是有一天就没人投票了呢?

以下事件均是一张的票数,所以不分先后。

2009年工作总结

又到了总结工作的时候了。和往年不同,这次的总结是在新年过后才有空写的,赶上年底搬家,没有腾出功夫来。特殊一次吧。

2009年的剧本继续低产,只有33出。具体分布情况见下表。正好这次总结是自有 Blog 以来的第五个年头,我们可以顺便看一下这些年来持续走低的这个走势图,其中2002年以前的数据因为当时没有数据库的原因,没有保留更新日期,2003和2004年的数据是首次披露 表情

2009年工作图表
2009年工作图表

剧本工作量走势图
剧本工作量走势图

戏考走到现在,剧本依然是基础。尽管到如今,活儿分散到梨园百年琐记、京剧剧目考略以及特别是梨园的录音上面的工作量比以往要多,尽管过去的一年里,小豆子出差的次数和真正生活中工作的量数也增加了不少。这33出剧本的产量,应该是一年里能够产出的最低数目了,所以2010年,这个走势图应该往上扬一下了。

感谢帮助录入剧本的朋友们。2009年的录入前几名的情况是这样的:

小豆子:9
一村:3
8d、白头翁、合意、林、马力、锡卫、小豆花:2

其他网站的数据归纳如下:

  • 梨园百年琐记:新增人物条目396条,修正人物条目676条,新增事件条目622条,修正事件条目678条。需要感谢如大戏魔、京腔京韵、徐祥龙、马思猛、平台令、东风劲、文武老生、酆鸿等等热心的朋友们,提供了很多资料。
  • 京剧剧目考略:新增剧目32个。
  • 梨园:新增录音144出。

这么看来,其他方面的数据还是很正常的,有些比往年还有增长。个人感觉,这一年的工作做得还算很流畅,除了出差搬家之类的情况外,几乎每周都会有几个小时来做某一类的工作,文字或音频,挺好的。顺便说一下,小豆花也已经参与到梨园录音的整理工作来了。

新年继续努力,在工作上,及生活上。

根治狗刨儿的宋体

戏考的剧本有一个月没更新了,怪对不住大伙儿的,不过其他几个网站还在更新,并非是厚此薄彼,因为除了忙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新装了 Windows 7 这个操作系统,体验新鲜外加调整系统,都要花时间。

这个系统其他地方都还好了,有进步,但是在中文字体上,如它的前辈 Vista 一样,弄了个超级难看的宋体字,简直不是人写出来的,虽然新的雅黑字体还算过得去,但是戏考现在还没有考虑把 PDF 版的剧本改成雅黑。看看下面这个截图,新版的宋体字难看的不是一点儿半点儿。

新版的宋体
新版的宋体

有解么?当然,查了一下,有各种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摸索,总结了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写出来,如果哪位以后用到 Windows 7,也许有帮助吧,也算做个笔记,戏考的 Blog 也不是没有出现过电脑笔记,谁让小豆子就是搞这个的呢。

  • 首先,从另一台 Windows XP 电脑的 C:\Windows\Fonts 目录下把 simsun.ttc 字体复制到 Windows 7 电脑里一个可及的地方,比如 C 盘根目录。
  • 把 Windows 7 的默认非 Unicode 语言改为非中文,比如英文,具体在 intl.cpl 里的最后一个标签 Administrative 下的最后一个按钮 Change system locale。这个操作需要重新启动电脑,正好,把 Windows 7 安装盘放进光驱,重启,在启动时从光盘引导,进入安装模式。
  • 在安装模式里,第一页选择语言之后,选择 Repair 进入修复模式,然后启动命令行 Command Prompt。
  • 在命令行里,把新版的宋体字从系统中删除, del C:\Windows\Fonts\simsun.ttc ,之后把旧版的字体复制回来,copy C:\simsun.ttc C:\Windows\Fonts\ 重启。
  • 重启后,把默认语言改回中文,再重启,看着顺眼的宋体字就回来了,如下。

旧版的宋体
旧版的宋体

所以,剧本最近就会更新了 表情

戏考剧本总目

戏考的剧本总目和进度表的地址和内容都已经变更,多年来在戏考后面的那个 net 子目录也随之撤销,取而代之的是更明确的工程地址:http://scripts.xikao.com/project/table.phphttp://scripts.xikao.com/project/progress.php

多年来,剧本总目就是一个静态的列表,列出戏考所有已经和将要录入的剧本。工程进度表是后来加的,为了体现当前录入的情况。两表都需要手工更新,比较繁琐。终于下决心把这两个也数字化了,于是就有了上面那两个新的地址。当网友要走一个剧本后,总目和进度两表会以不同的方式显示这一变更。总目也不再是黑白两色打着星号的列表,而是一个充分利用背景色和链接来表示剧本状态的动态列表。这样,总表和目录中曾经有过的“按编号查询”页面的功能重合,后者因此而被取消,减少了重复项。

记得当初那个目录之所以叫做“net”,是因为彼时微软刚刚抛出了 .NET 的概念,所谓操作系统与网络互联,那会儿小豆子还专门编了个“戏考.net”的小程序,可以通过这个程序直接连到戏考的网站目录然后自动下载新的剧本,那玩意儿做了一阵儿也就停了,后来像 RSS 这些就是很好的替代品,网络这些年的发展也是惊人,确实不需要很多专门的程序也能施展出手段,很多复杂的程序也直接通过网页的形式得以展现了。梨园百年琐记以后来者的身份实现了很多小豆子以前幻想了很久的东西与概念,戏考的整体架构,也在做相应的调整,要对数据库利用得更充分些。

京剧资料的数字化是戏考的目标,怎样把数字化后的数据更好地展现出来,方便网友阅读和查询,也同样是戏考的目标 表情

网站资源整合

最近把现有的网站帐户做了一次整合,归到一个管理界面下。如果你还不知道的话,戏考除了 xikao.com 之外,其实尚有 xikao.org 和 xikao.net 两个域名,只不过后两个域名现在还没有公开投入使用。近一个时期梨园网站的录音存放的空间,其实就是放在这两个域名所在的服务器上。

三个帐户整合到一个管理之后,需要做的是把所有的资源也放到一个服务器上。今天和合意太爷就资源搬动的事儿做了个小交流,因为老唱片网站也是需要搬动的站点之一。今天交流的一个成果就是暂定了一个搬迁计划,从小规模的测试到大规模的搬迁,争取做到把对访客的影响降到最低。

具体测试的内容和日期就不公布了,网站搬迁的顺序大体如下:

以上的日程完全取决于4月10日考略是否能够按预期那样成功搬迁。在搬迁期间,梨园百年琐记将暂时不能提交或编辑条目并发表评论,除此之外,即便是在搬迁日期的时间段内,相应的网站也应该是能够正常访问的。Blog 放在最后搬迁,用于发布与搬迁有关的消息——当然,希望一切顺利,不需要临时发什么紧急通知一类的。

在当所有的资源都整合到一个服务器上之后,准备重新组织一下戏考的目录结构,这个日后再详细规划。

要搬走了,再次需要感谢多年来为戏考无偿提供空间及相关技术支持的加国无忧网站!

梨园百年琐记的照片

今天闲一些,整理了一下近来的反馈意见,发现很多人都想知道如何给梨园百年琐记提供照片。

这个问题好像悬了很久了,一直也没有空去写并调试一个上传附件的页面。走个小捷径,申请了个邮箱,如果有照片的话,可以发到这里:pic.history.xikao@gmail.com

同时琐记的页面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增加了这一信息,希望能够有更多珍贵的历史照片资料通过网络得以传播吧 表情

最近呢

这几天大概还会写一些网络戏曲的观察文章,就像刚才那篇《“草根投票”》似的。最近忽然间听到看到不少关于戏曲网站的消息,这样那样的消息了解后,难免要该感叹的感叹,该评论的评论,码一番字,不敢说旁观者清,好歹算做个脚注,主观地审视一下。

所以,这些天大概会很少直接谈戏,而谈的更多的是戏曲网站。不过呢,谈戏的文章还是有“作业”性质的,这也总会抽空写的。

至于戏考的网站,最近也是因为工作上的忙碌而很少耕耘了。既然已经过了年,又是立春时节,冬去春来岁更新嘛,自家的事情也要提上日程了。

预告,交代,就是立一个坐标,提醒自己别忘了吧。

春节将至,特备薄礼

先拜个早年。

这会儿要在国内应该都开始置年货了,没什么太好的礼给大家,就是借着梨园的地儿,传些好戏录音吧,这也算是老梨园的一个传统,继续发扬下去。本次特辑密度比以往要大,一天一出。之前遇到的难点是选材上,那种杀啦死啦冤啦一类的戏就不能上了,过年嘛,得是吉祥好戏,名家大合作,图个热闹。好在多年来积攒了一批录音,这次甩出——每年甩一次,然后用一年时间再整理新的资料,这个买卖还能做得过。诸君上眼,看一下水牌子,本周五揭演,直到大年初七。

===三小戏===
2009年01月23日(腊月廿八):叶盛章、萧盛萱、高玉倩《一两漆》1961年北京实况录音
2009年01月24日(腊月廿九):李玉茹、孙正阳、黄正勤、李多芬《柜中缘》1959年上海实况录音
===戏妻大团圆===
2009年01月25日(腊月三十):孙岳、杨葆荣、耿世华《桑园会》1989年5月北京实况录音
===反串===
2009年01月26日(正月初一):侯宝林、侯耀文《萧何月下追韩信》1982年北京实况录音
===昆曲===
2009年01月27日(正月初二):侯永奎《义侠记·打虎》1964年静场录音
===两岸《红鬃烈马》组合===
2009年01月28日(正月初三):严兰静《彩楼配》台北实况录音
2009年01月29日(正月初四):高盛麟、蔡英莲《投军别窑》北京实况录音
2009年01月30日(正月初五):张文涓、李蔷华《武家坡》实况录音
2009年01月31日(正月初六):胡少安、徐露、钮方雨《大登殿》台北实况录音
===经典整本大戏===
2009年02月01日(正月初七):马连良、张君秋、裘盛戎、高宝贤《赵氏孤儿》1963年香港实况录音

梨园百年琐记2008年度大事评选结果

又一年的大事评选活动结束,投票数依然寥寥。明年需要考虑如何把这个投票做的醒目一些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连续三年,三年了,对这个大事评选的眼光已经不似从前,或者说心态更平淡了一些。不是没什么投票么,没关系,琐记依然是琐记,网站依然好好地做下去,不被关注也没有关系,做戏考这么些年,一颗平常心是早炼出来了。

闲话少说,看一下网友通过梨园百年琐记评选出的2008年度戏曲曲艺大事(按得票数):

明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