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保的年龄

记不太清楚了,大约是《北京晚报》吧,十几年前看过这么一篇,讲《四郎探母》的,话说四郎被擒后,弟兄相认,宗保进帐,六郎让宗保见过四叔父。四郎问这是何人,六郎答侄男宗保。四郎又问多大年纪,六郎答一十四岁。据这篇文章说,每演至此,台下都会有人笑,因为演宗保的岁数实在不小了,一点儿不似。所以后来有人给改了,说一十六岁,或者干脆不问多大了。

其实改成一十六岁或者更大,看似高明,实则造出了一个大 Bug:杨四郎与一家分散十五年,如果杨宗保在《四郎探母》的时候已经十六岁的话,那杨四郎就应该已经知道有这么一个大侄子了,就不必在后面听说后“且喜我杨家有后,待我谢天谢地”了。

至于回避问年龄,有些不尽人情,兄弟相逢,头次见大侄子,自然要多问几句,问岁数是再正常不过得了。

其实,小生演员再显老,“一十四岁”也不过是戏文罢了,有观众不理解,笑,正常,但不必因此就避讳不用。

前一阵在中国京剧论坛看帖子,了解到当初梅兰芳演出《穆桂英挂帅》的时候,大部分的演出都是由姜妙香去的杨宗保,现在存世录音的由李和曾老生去的杨宗保,倒是因国庆与中京合演的特例。彼时姜妙香已然古稀之年,戏中的杨宗保也是半百之人,用老生去固在情理之中,但是姜先生小生版的杨宗保:

主要是小生杨宗保的舞台形象多年来已根深蒂固,更重要的是梅姜两位大师多年表现的穆桂英与杨宗保更为观众所接受,所以《挂帅》中父子同为小生观众还是认可的。(梅姜合作46年,自《穆柯寨》起,自《穆桂英挂帅》终,既是巧合,又堪为佳话。此述见1949—1979中国散文特写选之姜妙香《追怀往事》)

挂帅中杨宗保的戏份并不重,但梅先生的戏一定是要多年的合作伙伴来辅佐的,再加上上述原因,宗保自然由姜先生扮演。导演在排此戏时,也非常注意姜先生的戏,例如排出征一场时怕委屈了姜先生,还特意给姜先生排了位置。尽管戏份不多,但姜先生演来处处有戏,依旧精彩。例如出征时穆桂英唱到“见夫君气轩昂军前站定,全不减少年时勇冠三军”时,这时全场目光都会集中在杨宗保身上,姜先生这时则微微做出配合词意的神态,令观众大为欢迎。穆桂英要斩杨文广时,姜老先生把一个又惊又急的杨宗保表现的惟妙惟肖,“——你你你切莫忘记了他是我杨家接代之人”,一句17个字的唱腔(姜老设计),歌来跌宕起伏、情真意切,埋怨寇准时其惊慌失措的话白“叔父夸来夸去,竟把我儿夸出一场大祸来了”,又引来观众一片笑声。

姜先生早年嗓音高、宽、亮,(前些日子一位专业小生演员说起聆听姜先生的早年录音,对其嗓音惊叹不已)至老年嗓音略退,但仍不失宽亮。怹晚年在家中吊《白门楼》,听者喻为裂帛之音。另外姜派小生念白多用大嗓,所以老年的杨宗保由姜先生以小生演来自然和杨文广的表演区分开来,仍然受到观众的欢迎。

京剧里人物的年龄问题,有时不是凭行当的老小来决定的,就像年长的周瑜总比年幼的诸葛亮少副髯口一样,根植于观众心中的舞台形象,很难被颠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