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宴

最近俗事较多,上网机会少了,网站也没怎么更新。希望这周有所改善吧。

上周末参加了个同事的婚礼,上午的仪式是在教堂举行的,纯西洋形式,神父在上面“主”啦“神”啦的絮叨一通,当然,整个活动还是很喜庆的。

晚上就是大排筵宴了。同事也算是中国人,精简了半天,也还是有小四百号参加婚宴,在中餐馆摆下阵势。这婚宴就算是中西合璧的了。小豆子同桌的老外同事,虽然明确了主题基本上就是奔着吃食来的,但到时候还是被中国特色的“玩儿新人”活动所吸引,一个劲儿叮嘱拿着 DV 的另一个同事,好好拍下来,忒有意思了。当然,西洋式的活动也不少,比如新娘给单身女性扔花,来宾一个个上来拿新郎砸挂……

这种普及中国文化的形式还算寓教于乐吧,而且还管饱 表情

《婚宴》上有13条评论

  1. 什么事情都想到普及中国文化阿
    不知道有没有普及西方文化一说

  2. 那来澳洲吧,这种思路的话,澳洲政府可能会呼吁当地的西方文化不要被中国的物质和精神双重领域的侵没,到处的中国人到处的中国货到处的中国人生活习惯方式。西方人很久之前就很惊恐“黄祸”不是吗。其实有些人看事物只是中国人的一种畸形自卑心理罢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恐怕越是别的民族的也不能说越不是世界的吧呵呵,想分得清就死命分清,不想分清就一厢情愿不分清。
    说西方文化比国产文化还普及的人和说西餐比米饭还普及一样是无稽之谈,也许是自己一天到晚侵淫在西方文化里的体验吧,对危言耸听的人只有鄙视二字可以奉送

  3. 首先纠正某些人关于“黄祸”的理解,那指的是蒙古人,是尤其那些没受过中国文化教化的蒙古人
    其次这丝毫不是危言耸听,文化这东西,从上,从众。中国的高层已经是西化的了,而民间更是如此。不妨从澳洲回来看看,外语学校有多少,国画学校有几家,交响乐演出票卖多少钱,昆曲票卖多少钱。时人以会洋文为荣,却不肯读点文言文,甚至很多年轻人日夜向往当外国人。一种文化形式,最可怕的不是被打压,而是被忽视
    某些无知而又不自知的人,如果被鄙视,应该感到荣幸

  4. 高校毕业,有英文水平要求,却无汉语水平要求,大学都有公共英语课,却没几家有必修的大学语文课,大学生普遍英语比汉语水平高,写篇中文文章,文句经常不通顺,却能写流利的英文。郭德纲说过一个段子,一孩子的外语达到和八国联军对着骂街不吃亏,却听不懂相声,这固然是艺术的夸张,但这样人是存在的。北京京剧院在北大演出,学生的反应是:花钱看京剧,真他妈土。这还是蔡先生的学校吗?
    如果这样的环境里,还有人认为不算是西方文化普及程度超过本土文化,那只怕是要检查以下神经系统了

  5. 别的不敢多说,只说我耳闻目睹的:我身边的好多PKU同学,其汉语水平确实已经差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明、清笔记小说那种程度的几乎可以认为是“准白话文”的近古文言文,都要“翻译”过来才读得懂,而英文报纸、小说却可以很轻松地读懂;其中国文化常识更是少得可怜,这方面的例子我都不好意思举。无奈的是,我们PKU的本科生如果要毕业,必须得考过一种性质和国家四级相仿且难度略高的英语水平考试;要保研则必须考过国家六级。而大学语文这门课的地位在我们理科专业却连专业选修都不如,很多人更因为其“期末考试要写作文”、担心捞不着高分而不愿意选这门课。也许这就是PKU所谓的“与国际接轨”、“打造国际品牌”罢!我想别的高校估计就算好也不会好到哪儿去。这就是咱们中国现如今的“高等教育”;这就是咱们中国现如今培养出来的新一代“知识青年”。苦笑而已……

  6. 呵呵,就我所知,杨叔子院士在华工(现在的华中科技?)当校长的时候曾号召开设公共大学语文课,不知道这事后来成了没。我曾告戒一个即将留学的哥们:到了鬼子的地盘,你不懂他们的规矩人家不会怪你,但要是你连中国的习惯都不知道,那鬼子会鄙视你的
    借豆兄的地盘胡闹了一下,见谅了

  7. 蒙古族不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吗呵呵
    黄祸的书你读过多少,外国关于中国的危言耸听你看过多少?外国人一直很看的起中国人的,中国人怎么觉得自己?要不读读《丑陋的中国人》?对照自己看看?
    所以我说唐朝人穿西域服装是时髦是好玩,可以很自豪的说自己开放容纳百川;现在中国人好像要把英文说好也要大肆数典忘祖的说道一番,就只看眼前吗看周围的人吗,呵呵,狭隘的人就有狭隘的观点。说古文欧美人能说好拉丁文古希腊文的又占一个什么比例?

    说中国这不好那不好和说京剧这不好那不好土的人有什么区别吗?在我看来没有,同样都是看不上自己。都很可怜。愤世嫉俗?那你就穿着长袍留长发天天口里之乎者也写着毛笔字来的对抗这个时代吧,这样也很好,比在这滔滔不绝强,起码证明自己出污泥而不染,不是么,理论上似乎中国这样才对,但你可以想象这样的生活吗在现代,很酷~呵呵,哥们有空试一下就算支持汉服运动不是?

    最后你问问鬼子们都还保持自己什么习惯吧,你会鄙视他们吗呵呵?还是脚踏实地少出些惊人之语吧,没劲,那精神头用来好好建设伟大祖国还差不多

  8. “呵呵”走的是另一个极端。中国文化讲究的是和而不同,承认外来文明的优秀,但同时不丢自己的本色。现在是,接受外来文明的同时,已经在失去本色了
    蒙古人被叫做黄祸的时候,汉蒙关系还是两国敌对
    唐朝服装是少数民族,唐朝高官不乏少数民族——当时叫做外国人,皇帝也有少数民族血统,这恰说明时代的主体和上层影响时代文化发展趋势
    历史上,以往的外来文明到国内,都是要随中国传统来改变。就比如,中国佛教和印度佛教不一样,同一个佛教流派从来不可能在印度和中国达到一样的流行。现在呢?
    西亚音乐来到中国,受影响最大的是民乐,而宫廷音乐还保留着原来的雅正风格,唢呐、胡琴都没入选皇家礼仪乐队。而现在,高层已经西化了,而民间流行就是从上,从众,所以才有了“在国内,现在西方文化比国产文化还普及”的说法
    服装这东西,搞不搞的其实意思不大,即使搞,也完全可以按服装的规则来,开发布会什么的,但是语言文字就不一样了。在一个20-30岁高级知识分子英文汉语都不怎么样——但是英文水平好过汉语——的环境里,我不得不讲两个故事:秦始皇灭六国后干的一件大事就是统一文字,日本人在东北开设日语单语学校。如果这样,某些人还认识不到重要性,还觉得无所谓,这些人,说小点,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不理解,说大点,和汪精卫是一个罪过

  9. 其实区分就在于:
    科学家有国籍,但科学无国籍
    艺术家有国籍,艺术也有国籍
    文化艺术是无法全球化的,至于那些不涉及这些领域的,随它变去。所以保留本色并不耽误我们用电话电脑发展高科技赚鬼子的钱

  10. 外语学的好不耽误汉语学的好,钱钟书季羡林的西学功底不是一般的深厚,但是我们称他们是国学大师。只有深刻理解了西方文化,才会体会到中国文化是无法取代的

  11. what’s your point?呵呵

    中国改变世界我们是骄傲的
    世界改变中国我们是可悲的?

    高层都西化?哈哈
    那已经出国的人呢?
    你是不是可以问问小豆子兄?呵~
    好像从第一代开国领袖开始就有西化的趋势了,他们很多都有留洋的背景不是?可悲啊,他们是不是应该深刻理解只有孔孟之道才能救中国呢,现在的西化可以找到始作俑者了吗?呵呵

    20-30全国知识分子里英语好过汉语的,如果你说古汉语我某种程度上没意见,和你说他们普通话好过拉丁文一样
    你觉得你自己有可能把英语说的比汉语好吗?
    你觉得你自己有可能成为钱钟书吗。
    你对中文理解深刻还是对英文理解深刻?
    好么,汪精卫?那现在许许多多出国的人获得身份永久居住的人是不是都该算叛国了。

    你到底想说什么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