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豆子毕业典礼,见识了番邦的大典不说,发现一样东西,却是有趣:
此物名曰垂布,就是学者长袍上从肩头垂下的装饰性披盖布,耷拉到后背。不知是否因学位等级不同,小豆子这批本科们,两肩头搭的这垂布,犹如戏台上的狐狸尾一般,真个是“肩头横担狐狸尾”,就差“脑后双飘雉鸡翎”了。如此说来,倒真应验了京剧的规律:戴这玩意儿的,全是番邦下国,非天朝大国。
不管怎么样,校方正式下了定论:毕业了。
和戏沾边的事儿
今天小豆子毕业典礼,见识了番邦的大典不说,发现一样东西,却是有趣:
此物名曰垂布,就是学者长袍上从肩头垂下的装饰性披盖布,耷拉到后背。不知是否因学位等级不同,小豆子这批本科们,两肩头搭的这垂布,犹如戏台上的狐狸尾一般,真个是“肩头横担狐狸尾”,就差“脑后双飘雉鸡翎”了。如此说来,倒真应验了京剧的规律:戴这玩意儿的,全是番邦下国,非天朝大国。
不管怎么样,校方正式下了定论:毕业了。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这个深度撞击绝了,人类首次制造天体现象啊。不知道会不会以后某天外星人也发这么个电冰箱大小的探测器,说:“咱们撞个地球试试吧……”
科学无止境!
看看当年和太空有关的这个京剧小演唱,也是挺有意思的,如今别说“东风”、“西风”的概念不在了,连京剧小演唱也没有了:
京剧小演唱:《嫦娥迎嘉宾》
嫦娥:李慧芳
火箭:叶盛章刘航作词
根据1958年录音整理
嫦娥 (西皮导板) 忽听得仙女们一声禀,
(西皮原板) 红火箭刹时间来到月宫。
轻移步下玉阶宫门站定,
喜见那红火万道射九重。
想当初偷灵药
(西皮二六板) 飞升此处,
只落得千百载冷冷清清。
不料想今日里人间通天上,
(西皮散板) 拥旌旗扬翠袖迎接嘉宾。
火箭 (西皮摇板) 才离平地上长空,
千万奇观映眼中。
又见嫦娥宫门站,
(白) 嫦娥仙子!
嫦娥 (白) 火箭使君!
火箭 (西皮摇板) 何劳仙子远相迎。
(白) 俺奉人民之命,前来探索月球太空奥秘,多有惊扰,何劳仙子远迎。
嫦娥 (白) 使君打开宇宙奥秘,光临月宫,礼当如此。
众仙女 (同白) 请使君进宫。
嫦娥 (白) 使君请。
火箭 (白) 且慢,俺有任务在身,不便入宫打扰。
嫦娥 (白) 如此说来,就在此处奉饮数杯,以尽地主之谊。
火箭 (白) 如此,叨扰了。
嫦娥 (白) 仙女们,捧酒来。
众仙女 (同白) 是。
仙女甲 (念) 捧出千年桂花酒,
仙女乙 (念) 奉献人间红使君。
嫦娥 (西皮二六板) 手捧金樽献使君,
人间天上喜相同。
广寒从此连大地,
银河不再隔双星。
感谢苏联
(西皮流水板) 共产党,
和平幸福达长空。
桂花难把嘉宾宴,
霓裳难表喜悦心。
请君更尽一杯酒,
(西皮散板) 再把那宇宙的奥秘传与亲人。
火箭 (白) 承蒙仙子如此款待,实在感激不尽,只因行程紧急,不便耽误,就此告辞了。
嫦娥 (白) 使君好说,多有怠慢,请使君再满饮一杯。
火箭 (白) 多谢了。
(西皮散板) 多谢仙子款待情,
嫦娥 (西皮散板) 感君光泽映繁星。
人间天上同歌舞,
火箭 (西皮散板) 喜见那东风更大压西风!
(白) 仙子请回。
嫦娥 (白) 使君!
今天又借到一本与史料有关的书:《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材后编》,作者周明泰。前一册都是手写的,没有细看,这后一册是印刷版,记录了自光绪三十三年至民国二十一年间京剧在北京演出的情况。比如某年某月某日在某戏院某某和某某某们演出某某戏码等等。十分详细。其中任意一场拿出来,都让小豆子向往着能坐着时光机器回去看一次。 比如最后一条目,民国二十一年八月八日哈尔飞戏院富连成社夜场,有孙盛武、刘盛莲、叶盛章的《一匹布》,李世霖、陈盛荪的《牧羊卷》,骆连翔、苏富恩的《战滁州》,李盛藻、裘盛戎的《群臣宴》,沙世鑫、傅世兰、江世玉、谭世英、众学生的《天河配》。
除此之外,书中还标注了名角们首次上演新戏的时间、地点和剧目。这比上面提的单纯节目单要有意义,所以准备抽空先把这一类的资料腾到琐记上。
从这“名角初演戏名日期表”中可以看出,这些名角不仅在不断创新,而且其翻新频率比当今的大制作还要快。以荀慧生为例,民国十八年间就上演了八出新戏。
一部分新戏如当今的大制作一样,演出之后不久便被束之高阁;一部分流传下来。流传下来的,自然是被观众所认可的,而被淘汰的,也是因为市场不能接受或者艺术表演上不成功。那时候的改革创新是以争取市场为目的,优胜劣汰,非常明了的市场规律。而如今的大制作,真正的观众是领导,目的是为得奖,大场面是想烧钱,全然不顾市场、观众甚至演员的反应及感受,所以这些花很久吭哧出来的玩意儿,根本不下到市场中去,只是演那么几场,上个某某艺术节,拿个某某奖项,便收场了,继续下一年的吭哧。
对待历史事件,我们本不应该有轻重之分,因此,在我们记录如梅兰芳在1917年12月1日首演《天女散花》的同时,也应该记录下如于魁智等在2004年5月1日首演《梅兰芳》。只不过若干年后我们回头来看这两条历史事件的时候,会发现,前者的首演是大师创造了一个传世的名剧,而后者则又是一场打着大师旗号上演的闹剧,而且其首次演出与末次演出是相隔的那么近。
前些天 Cool Edit Pro 出了点儿问题,打开声音文件后,全是乱七八糟的杂音,即便原本是好的部分,复制再粘贴后,也变成一堆垃圾。今天把问题解决,原来硬盘的工作空间不多了,没有足够的地方让 Cool Edit Pro 施展。现在一切正常了。
因为怀疑是 Cool Edit Pro 的问题,昨天换成其继承人 Adobe Audition 1.5 (以前用过 1.0,那会儿 Adobe 刚把 Syntrillium Software 买过来,无非换了层皮而已),还没有花太多时间摸索,不过这个比 1.0 要强多了。
另一个好事儿是来自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以前录其戏曲频率,只有周末偶尔能连续录上若干个小时,现在不仅平时也可以很顺利地录上十几个小时,而且天津台的音量最近下调到了合适的水平,不像以前吵得要命,用 Cool Edit 打开一看全溢出来了。虽然大部分都是音配像的录音,但是还是有些盼头儿,而且现在有的音配像录音也有残缺,比如以前有些从电视录的过程中死机或者中断。昨天捕捉到马连良《斩郑文》的录音,现在网上这出录音关键唱处都有明显中断。改天整理出来。
今天发现显卡降温用的风扇坏掉了,怀疑电脑有时候死机与显卡过热有关,立刻换了个新的,希望能够减少死机的次数吧。
其实,人应该是很容易满足的,当一些不顺不好的事情发生后,就更觉得平常的日子是美好了。相信,三天后期末考试结束后,小豆子就更可以享受美好的生活了。
今天整理《介子推》的剧本,再次服了春秋时候人的才学,给孩子起名字就是有个性,估计那时候重名的都少。当初敲《烧绵山》剧本的时候(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就佩服过一回,里面重耳手下四个朝臣:颠颉、魏犨、狐毛、狐偃,这……让孩子从小就得学这么复杂的字。再看看这个《介子推》里面的人名,诸如:荀息、里克、梁五、东关五、任文翰、祁俊一什么的,也够瞧半天的了。 对了,还得算上主人公自己的名字。
名字起得有个性也就罢了,这些姓氏在今天开来也都够偏的。春秋时候出了名的人(至少在历史上或者戏里留下名字的),名字不仅古怪,姓氏也都很玍,不过在那时候凑在一起,似乎大家都习惯了。要换今天,比如一个办公室里,这个同志姓里、那个同志姓颠,这位领导还复姓东关,那这办公室就太热闹了。
今天看来比较流行的大姓,似乎是汉以后普及开的,而且此后起的名字也更通俗易懂了。小豆子没做过这方面的考证,只是凭感觉下此论断而已。
若这么看,由明人陈仲琳编写的《封神演义》就露出“马脚”了,里面史书上可考的如比干、伯夷、叔齐什么的,还都如后来春秋人名的风格——让人看不懂;而那些会法术的人(也就是作者自己编的),就如秦汉后的通俗人名了,比如张桂芳、孔宣、黄飞虎一家等等。
如果生活在春秋时代,跟别人说自己真名叫小豆子,应该没有人表示怀疑。
皇兄发来的校对的剧本,标题用的是个“秦”字。后来告知此乃字谜:“春”字头,加上“秋”字边,配在一起,是为“秦”,所以便是“春秋配”。
据说类似的还有“斌”——将相和。
京剧艺术网有一些京剧类的谜语,摘录一些单字的:
斥——京剧名一——断太后
刽——京剧名一——单刀赴会
汜——京剧名一——马前泼水
讽——京剧名一——风云会
义——京剧名二——落风帽、遇太后
婵——京剧名二——女起解、无双传
不过感觉有些忒牵强了。
这应该是新年度第一个过世的重要人物,而且还是和京剧有关(爱好京剧)。惜乎,老一辈的人越来越少,和平统一更是遥遥无期了……
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因癌症导致肾脏等器官衰竭,于3日凌晨4时许病逝于台北振兴医院,享年87岁。辜振甫生于1917年1月6日。他曾有肾脏疾病、胆结石、胰脏炎等病史,于2004年10月25日癌症复发,住进振兴医院,接受洗肾及呼吸器治疗。1993年4月,辜振甫代表台湾海基会与祖国大陆海协会长汪道涵在新加坡举行了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1998年10月他们又在上海举行了“汪辜会晤”。辜振甫爱好广泛,著有诗集《杂存》、小说《浮云》及《辜振甫言论选集》等。他爱好京剧,喜欢收藏文物等。辜振甫的夫人严倬云,是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的孙女。他们育有3子3女。
这事儿有将近六年了,至今没有下文,音配像第二批都出来了,也未见有此剧目。实在搞不懂了 高先生已经不在世了,除了音配像中与谭富英等搭档的声音外,倒真想听听高先生本人唱主角的戏。
高宝贤:以《一战成功》贺新春
作者:周桓,摘自: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99年2月9日第7版有些多半生从事戏曲工作的老艺术家,极有敬业精神,退而不休,仍然兢兢业业于戏曲事业。年逾七旬的“谭派”艺术家高宝贤先生便是其中突出的一位。去年,洪水为患,他主动发起赈灾义演。
高先生自新中国建立前,就参加新“谭派”艺术创始人谭富英先生的剧团,1956年正式拜谭先生为师,成为首开山门的大弟子。30多年来一直紧随乃师身边。因其深得谭氏艺术之三昧,当1957年谭先生与张君秋先生联合建成北京京剧团后,他不仅成为师傅的助演,而且常代替师傅与张先生合演《红鬃烈马》、《打渔杀家》、《楚宫恨》等戏。退休以后,他被聘担任音配像工作,为谭先生的录音配像,得到内行一致称道:“真有谭先生的样儿!”他在名家荟萃的《四进士》里扮的毛朋,也受到很高评价,说他:“真正得到谭氏真传,极见神韵。”
《定军山》是一出唱、做、念、打繁重的武老生戏。从老“谭派”创始人谭鑫培先生时就演红了,成为“谭派”代表作。1905年,谭老先生曾把此戏中的“请战”、“耍刀”、“开打”3个片断拍成我国第一部京剧影片,当时还是无声片。谭富英先生与乃祖同样具有深厚的武功基础,也以此戏为拿手杰作,而高宝贤先生继承得也十分出色。近时音配像的领导会上,安排他用自己的录音配像,于新年第一个月录成,春节期间与广大电视观众见面。
高先生说:“这出戏我得到师傅的实授。师傅在世时,经常是演出前还要亲自指导排练;演出后及时指出优缺点。”为了效果更好,自己花3000多元,特制了黄忠的黄靠。他说:“《定军山》又名《一战成功》,我在新春佳节将此奉献给观众,使大家都取个吉利!”又说:“我还有一出《洪羊洞》,也是经过师傅,还有师傅的琴师王瑞芝先生不断加工的。这出戏的录音,曾得到二位先生点头。我也准备配出像来,作为对恩师的缅怀、纪念,为‘谭派’艺术的流传尽一份力!”
今天整理《妙善出家》,里面的大忠臣叫林彪,有点儿意思
正好这些天网上因为杨振宁订婚的事儿闹得怪热烈的,引用一下林彪训斥老婆叶群的话,来表达一下小豆子的看法:
老配少,参加这种婚礼干啥?什么思想作风?我不去是我看不惯,你去你是什么思想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