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何处不相逢

北京办公室一位同事今天离职回老家。昨天晚上在网上文字交流,与他做相应的交接工作。

最后工作的事儿聊得差不多了,想问一下他订了返家的日子否,脑子里蓦地反映出《文姬归汉》里那句“整归鞭”。于是问了句“何日里整归鞭?”这位同事立刻回复了一句完整的:“整归鞭行不尽天山万里?”

惊愕之下,再一聊,敢情这位同事也是戏迷,“挺喜欢这个的”。太意外了,共事这么多年,从来不知道。虽然我们两个办公室是远隔重洋,但是工作上时有交集。2010年我们还一起到上海出过差。可从来没有聊过戏。没想到,在这位同事在公司的最后一日,才发现不仅是工作上的同行,还是兴趣上的同好。因为时差关系,这个话题昨晚没有多聊就相互告别了。祝他好运,并希望能保持联系。

我们这位同事业务上为人上都是很好的,这几年独撑北京办公室的 IT 工作。小豆子工作这些年,相交了一些可称朋友的好同事,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从去年开始,多伦多本地一些共事多年的同事就是离职的离职,高就的高就,大有瓦岗星散之叹。北京这位同事是春节前决意要离职回老家的,只是因为节前办公室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替补,他多留了几周,直到平稳过渡(多好的同志),也才有了昨日的话别。

京剧里,小豆子觉得最有气氛而又不失英雄之魄的话别,是翁偶虹老先生据老戏《灞桥挑袍》改编的《灞陵桥》。关公与曹公在灞桥上下,一人一句念出的那首诗,很能表达英雄惜别时的心情。固然当时的氛围是曹营众将杀气腾腾,关公业已察觉一二,可曹公尚不知情,只是一门心思地送别。抄录如下:

有劳相送到北关,
略表寸心意拳拳。
高友常共云天远,
匆匆话别下雕鞍。
马上打恭恕怠慢,
一杯水酒奉征鞍。

《文昭关》里,东皋公为数不多的几句唱,都很有诗意(其中本有化用宋诗之句)。单说接伍子胥回庄时那两句流水:“男儿四海皆朋友,人到何处不相逢”,果真是看穿世事的隐士风范。再后来伍子胥乔装改扮,准备混出昭关的时候,冲东皋公和皇甫讷各行一礼,并表达了感激之情。二公未答一言,更没有什么惜别的言辞。看看东皋公那“人到何处不相逢”的言辞,就可知他对聚散的态度了。

人生聚散,当有如此心境。

不过,这很难做到。退而求其次,曹公的那种,也是男儿意气。

合意太爷前几天来了个信儿,指出戏考站上据程砚秋先生演出本整理的《硃痕记》,有一句唱词里有错别字。信很短:

核对一下站上牧羊卷里“怕衰姑动伤感暗地舌声”嘛意思?

一看之下,这句确实不像话。《程砚秋演出剧本选集》躺在图书馆,一时不能到手。于是放了些日子。上礼拜终于得空,把书请回家来(供在祖先堂,一日三次烧香,见物如见君——这括号里的都没有),展开观瞧。看罢,一半儿明白,一半儿糊涂。

明白的地方是,最后四个字实应为“暗地吞声”,这个错一眼就看出来了。而糊涂的地方是,头三个字中“怕衰姑”的第二个字,认不真切。那个字乍一看应该是“衰”,可“衰姑”是什么意思呢?而且这个字是若放大了瞧,长得是这个样子,像是“衣服”的“衣”字中间夹了一个“丑”字:

书影
书影

翻了一下十月份刚淘来的《辞海》,没有头绪。

后来又发现这面书的另一页上,还有一个“衰亲”的词,也是让人摸不到头脑。不过在汉典上查到了“衰亲”这个词:

年老的双亲。 清 唐孙华 《暮春杂诗》之五:“负米频行役,衰亲倚望情。” 清 唐孙华 《送同年郑禹梅出守高州兼柬王西亭明府》诗:“老人足欢娱,乡井便可忘。独我类縶维,衰亲更谁傍。”

这么说就比较靠谱了,从上下文看,赵锦棠指的“衰亲”就是她年迈的婆婆。在网上又做了一番查找,虽然未找到“衰姑”的解释,但是找到了这首诗

应邀题《乳姑不怠》文 / yxmcy
乳汁生来只哺雏,
却闻唐妇奉衰姑。
而今环顾千家媳,
能有几人入孝图?

这诗里用的是二十四孝的典,里面所提的“衰姑”显然是崔唐氏的婆婆。古时媳妇用“姑”来称婆母,加上“衰亲”的解释,这个“衰姑”,显然也是戏里赵锦棠指自己的婆婆了。

为了再确认这是“衰”字,在同一本书里找了其他确认有“衰”字的段落,果然都是长这样子的。那就无误了,这个长得比较奇怪的“衰”字,只是因印书时所选的模板与如今所见之字体不同罢了。

书影
书影

学海无涯,之前读古典文学,虽然见过管婆婆叫“姑”的说法,但“衰姑”或“衰亲”从未见过,这次算是又长知识了。一字之师,近来整理剧本很少碰到了,所以记上一笔,自勉一下,并要在校对时更加仔细。

对了,考证了这么半天,站上的错字业已订正 表情

包公是个筐

《戏考》的编者王大错在《五花洞》剧本的前面,除介绍剧情外,有这么一段感慨:

宋包孝肃,立朝鲠直。虑事周详,又长于折狱才。无论疑难隐约之事,无不立为剖析。凡在包公案下,狱无大小,无冤抑之可言。稗官野史中,有包公“日断阳夜断阴”之语,相传断明七十二件无头案。当时之交口揄扬,已可想见。即千载下人,亦津津乐道。盖包公之断狱,不矜才、不使气、不厌烦琐、不避权豪,铁面铁心,不容有毫厘苟且者。可知私欲尽去,自然神鬼皆骜。虽有妖精怪异,一寓包公之目,欲遁形而不得。

“包公是个筐,啥都往里装”。

历史上有几位名人,在群众中的威望很高,人们不光喜欢把各种事迹都往这些人身上安,甚至不希望随便编一个结局就把这些人给请回天上去。于是,这些人可以数朝元老地活下去。女性中以佘太君为代表,从五代十国的后汉开始,横跨了北宋王朝,一直到八帝徽宗的时候才无疾含笑而终。男性中有多位高手,比如张三丰,从南宋一直晃荡到明朝开国;比如程咬金,从隋朝一直乐呵到武周覆灭。包公与这些位相比较,情况有些不同:除了这出《五花洞》,把包公和武大郎做了一个交集之外,包公故事大多出没在四帝仁宗的时候,并没有随便就活上个几百年。

人们没有像对待其他几位名人那样无限延长包公的年龄,但却把包公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了。不仅民间的案子一桩接一桩,在朝中还要和奸臣斗。虽然奸臣如走马灯似的不停地换,但总是姓庞。另外,陈州这个地方也总是需要包公去赈济;各种妖魔鬼怪也动不动就变成和凡人一个样子,需要请包大人出来拿照妖镜照一下。总之,就像前一阵网上说的那样,“包大人很忙”!

说到包大人的照妖镜,《京剧汇编》第五十三集里收录了七个与包公有关的剧本,有三出剧本涉及到妖怪变人这样的情节。包公先后请出照妖镜来辨认,但不幸的是,照妖镜有个 bug,一旦被妖精暗地里喷一口妖气,镜子就会模糊不清。别说妖精,人都照不出来了。不太清楚这个设备当初是怎么研发出来的?这么大一个漏洞,屡次被妖精钻空子。似乎在戏里没有见到包公成功使用这个道具的情况。另外还有像《碧波仙子》里那样包公主动放弃使用照妖镜的情况。

讲不完的包公故事不止是在戏台上,荧屏上也是如此。金超群在1993年演了《包青天》里的包公之后,近几年更是登峰造极,自己投资,只演包公戏。我们对包公的热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文化中的清官情结。清官情结,是依赖人治而非法治的表现,也是建立法制体系需要逾越的文化障碍。

《弥赛亚》

周五的时候,和小豆花以及花爹(现在应称岳丈泰山了)一起去听了一场清唱音乐会,也算是西方圣诞节应景的传统节目——《弥赛亚》。

虽是传统节目,但是小豆子还是第一次去听,这个演出,既不同于音乐会,也不同于歌剧,应该说是两者的元素都有,清唱剧,这也是以前没见过的形式,在听着古典音乐的同时,会有四个歌唱家不时上来歌唱一段。

整个作品所表现的自然是圣诞主题,无非是——人间大众苦纷争,茫茫宇宙不太平。为引光辉破幽暗,才得圣主降凡尘。

当时坐在底下听歌唱的时候,顺手翻了翻场刊,里面有三页唱词儿,不是很长,直觉上认为这是本次清唱唱词的节选,因为听头几个演员唱的篇幅都很长,不像本子上写的,一小段儿一小段儿的。后来听男低音唱,发音吐字较高音的要清楚得多,基本上不看字都能听出来唱的什么。一听之下才明白,原来唱的篇幅虽然很长,但是基本上是每唱几个词儿就会翻回来再唱,反反复复若干次,一句话也是这样,来回唱若干遍。谁说京剧的唱法是翻来覆去的?这明显是张冠李戴了嘛,倒是西洋的清唱剧是这种形式,以致现在有些新编的京剧倒学起这一套了,比如立时能想到的,那著名的《赤壁》里曹操、诸葛亮、周瑜仨人在台上一人一句争着唱“唯有我千古留名”,倒真有点儿这清唱剧的意思,可也正因为此,也就欠缺了京剧的意思。毕竟,传统艺术上来看,我们的各种戏曲曲艺行文用词上,还真不是喜欢总在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儿上来回重复做强调状的。

虽然是清唱剧,但是四位歌唱家的表情都很到位,对理解唱词很有帮助,我们的鼓词其实也是这种感觉,虽然是便装的清唱,但是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都是很重要的。而这种教化人于无形中的传统节目,也是各种艺术形式都有的。

如今,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已经超越了其文化和宗教本身的意义遍地开花,那么眼看就是圣诞来临之际,小豆子、小豆花及全家祝各位佳节愉快!

“愤怒的小鸟”

话说那一日与小豆花打从学校的书店经过,顺便去了一下里面的电脑店,看到了传说中的 iPad 二代,小试了一把,发现里面一个割绳子的游戏很有意思。

还是那日,又经过一电脑店,又看到了传说中的 iPad 二代,发现不仅有割绳子,还有传说中的“愤怒的小鸟”。小玩儿了一下,很有意思。

回家上网一查,小鸟游戏还有 Android 版的,于是下了一个,装在了山寨的平板上。还是很流畅的,玩儿了一阵子。此后每天都会和小豆花玩上一会儿这个著名的游戏。

也难怪这个游戏在去年那么火热,果然是容易上手加上好玩儿。虽然概念和规则简单,但是千变万化,加上形象招人喜欢,是很吸引人的。

一次突发奇想,看到小鸟奋不顾身地冲向绿色小猪搭起的各种工事,产生了一个策划的点子。

试想某日,剧场门口,大水牌子,写着这样的广告词:

霸珍爱恼羞成怨
围花园一怒冲冠
攻石楼坠落纷乱
身弱小竟把命捐
——新排年度火爆大戏“愤怒的小鸟”

定会招来很多好奇的观众。等观众坐定之后,大屏幕上打出小鸟撞楼的画面,像这样: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此时打出四个大字的剧名。那位若问是什么名字,您一看图就明白了,小鸟撞大楼,绿色的小猪掉下来了,还能是什么?《绿珠坠楼》呗。

“二十年前分别往”

《四郎探母》里的杨延辉,“困番邦招驸马一十五年”,在十五年后与家人重逢的悲喜交加,什么时候听都是很有触动。

这种背井离乡与家人分别的场景,在古代传说故事里不少,于是也没少被戏曲搬演。像《武家坡》、《桑园会》、《汾河湾》、《赵五娘》等等。不计原因种种,却都是一般情境。古代交通不方便,高铁、飞机一类的都没有,这种关山阻隔、山水相逢比比皆是。

不过《文昭关》里的东皋公曾经唱过,“人生何处不相逢”——仍然是语出晚他几百年的时代。“何处不相逢”,总是有相逢的时候。

办公室的同事“让”(“约翰”的法语版),早年间离开老家布隆迪(“约翰”使用法语版是因为该国的官方语言为法文),远赴前苏联求学,后来苏联崩了,治安变差了,让就带着在俄国招的夫人来到加拿大安家。光阴荏苒,无论在俄国还是在加国,都一直没有回老家。今年终于下定决心,在一个月前乘坐飞机,飞飞停停,二十五个小时的路程,返回了阔别二十余年的老家。

是的,二十余年 表情 这种在戏文里才见得的分别长度,竟然还能在现实生活中见到。人这一生有几个二十年可以等?所幸让也意识到这一点了,这次回来说以后要“常回家看看”。

对于这趟回老家,让用的最多的形容词就是“很私人”——在一个没有工作、没有网络、电视节目稀少的环境下,与久别重逢的家人一起度过轻松惬意的几周。外国人是否像我们一样,在重逢之后会有喜中悲的抱头痛哭,如《四郎探母》里杨四郎见到佘太君那样“千拜万拜”,这不得而知。但是二十余年才有的母子重逢,其心境气氛当是跨文化跨国界的。

如此看来,《桑园会》里秋母的反应就很不对了。大约是编剧为了突出主题与矛盾,只在夫妻重逢这一条线索上着了重笔,以至于母子重逢之后,老太太问的第一句话不是冷暖饥寒,而是“你在楚国官居何职?”这要是换成《武家坡》里薛平贵,肯定得给驳一句“不问我‘饥寒’二字,就问我做官,难道吃官穿官不成?”

《桑园会》里罗敷听说丈夫有书信回来,唱的四句流水,虽然短而白,但是反应的心境是恰到好处的:“听他言来心暗想,背转身来谢上苍。二十年前分别往,今日才有信还乡”。“二十年”与“才有”,强烈的对比。

尽管我们有时会对文艺作品里一如既往落俗套的“大团圆”结局不满,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在追求这样的大团圆,哪怕千里万里,哪怕十年二十年,又哪怕只是短暂的。

春晚上的戏歌

话说今年的春晚,所谓的戏曲节目依然是个鸡肋,可怜于魁智和他的伙伴们,又穿着正装唱了没有营养的戏歌,而且每人就两句(就这样网上还有人抱怨戏曲节目给京剧的时间太长了——里外不讨好),倒是小朋友们有些整段儿的唱。可能就像孟广禄唱的似的,以后就指着“青春年少来担当”了,而“前浪”们呢,只剩下唱戏歌的份儿了。

题外话,姜昆的相声终于像点儿样了。不过可惜垫活儿不好,几个人上来先拜年的话说一圈儿,然后再拿姜昆的装着说事儿,“小月月”、“变傻瓜”一类的低级趣味下来之后,可能直接导致很多观众看不下去而转身继续打麻将什么的。后面的活儿使得其实还是不错的,前面要能再改改就更好了。值得鼓励。

说回春晚的戏,哦,是戏歌。前两天又看了条新闻,据孟广禄透露,这八句词儿,有着极强的意义:

这是个新编唱段,主要是弘扬主旋律,歌颂改革开放之后的新生活。导演组请来专业人员为我们写了词,后来在多次排练和彩排中不断修改,最终确定了现在的版本。我们都希望用最准确的词语表达最真挚的情感,展示国粹京剧的艺术魅力。

那么确实是这样么?我们看一下原词(江阳辙):

于魁智:今宵一曲共唱响,梨园欢歌醉八方。
李胜素:南腔北调韵流淌,云蒸霞蔚各芬芳。
孟广禄:中华戏曲要弘扬,青春年少来担当。
袁慧琴:喜看后浪推前浪,新苗茁壮成栋梁。

白开水一样的词儿,竟然要专业人员不断修改推敲,跟写《红楼梦》似的几易其稿才弄出来,太难了。有鉴于此,小豆子和小豆花决定帮助参加春晚的戏曲工作者们,把主旋律的词儿用十三辙全部来一遍,每年翻一番儿,到下一个兔年都够用的,这样大家也可以省些时间,该干嘛干嘛。

摇条辙
于魁智:今宵一曲共弹调,梨园欢歌醉陶陶。
李胜素:南腔北调韵流绕,云蒸霞蔚各妖娆。
孟广禄:中华戏曲弘扬好,青春年少把担挑。
袁慧琴:喜看后浪朝前蹈,栋梁长自玉树苗。

由求辙
于魁智:今宵一曲共弹奏,梨园欢歌醉九州。
李胜素:南腔北调韵长久,云蒸霞蔚美名留。
孟广禄:中华戏曲要锦绣,青春年少正风流。
袁慧琴:喜看后浪朝前走,新苗茁壮占鳌头。

言前辙
于魁智:今宵一曲共表演,梨园八方歌正酣。
李胜素:南腔北调韵流远,云蒸霞蔚正一团。
孟广禄:中华戏曲弘扬愿,青春年少来承担。
袁慧琴:喜看后浪朝前赶,新苗茁壮立地天。

中东辙
于魁智:今宵此曲唱一统,梨园欢歌九州同。
李胜素:南腔北调韵流动,云蒸霞蔚各芳丛。
孟广禄:弘扬戏曲千钧重,全凭青春年少童。
袁慧琴:喜看后浪朝前涌,新苗茁壮成股肱。

姑苏辙
于魁智:今宵一曲共唱谱,梨园欢歌醉京都。
李胜素:南腔北调韵流渡,云蒸霞蔚世间无。
孟广禄:中华戏曲要传诉,青春年少标名图。
袁慧琴:喜看后浪朝前簇,新苗茁壮栋梁突。

一七辙
于魁智:今宵共唱一首曲,梨园欢歌醉华夷。
李胜素:南腔北调韵流溢,云蒸霞蔚斗艳奇。
孟广禄:中华戏曲要继续,青春年少来擎旗。
袁慧琴:后浪推前真可喜,新苗茁壮成粗枝。

怀来辙
于魁智:今宵一曲共唱凯,梨园欢歌醉世界。
李胜素:南腔北调韵流汰,云蒸霞蔚各绽开。
孟广禄:中华戏曲要传代,青春年少担当来。
袁慧琴:喜看后浪推前湃,新苗茁壮栋梁材。

发花辙
于魁智:今宵一曲共唱罢,梨园欢歌醉中华。
李胜素:南腔北调韵流下,云蒸锦绣放光霞。
孟广禄:中华戏曲要弘大,青春年少来参加。
袁慧琴:喜看后浪推前汊,栋梁长自玉树芽。

人辰辙
于魁智:今宵一曲共引颈,梨园欢歌醉帝京。
李胜素:南腔北调流淌韵,云蒸霞蔚各芳芬。
孟广禄:中华戏曲要传定,青春年少来担承。
袁慧琴:喜看后浪推前滚,新苗茁壮栋梁成。

波梭辙
于魁智:今宵一曲共唱贺,梨园欢歌醉六合。
李胜素:南腔北调韵流过,云蒸霞蔚压各国。
孟广禄:中华戏曲继承妥,青春年少来传播。
袁慧琴:喜看后浪推前沫,新苗成才甚壮茁。

灰堆辙
于魁智:今宵一曲共唱配,梨园欢歌醉三杯。
李胜素:南腔北调韵流溃,云蒸霞蔚各纷飞。
孟广禄:弘扬戏曲要尽瘁,青春年少来当为。
袁慧琴:喜看后浪推前辈,新苗茁壮成首魁。

乜斜辙
于魁智:共唱一曲在今夜,梨园欢歌醉金阙。
李胜素:南腔北调韵流泻,云蒸霞蔚各采撷。
孟广禄:中华戏曲永不灭,青春年少不停歇。
袁慧琴:喜看后浪推前浖,新苗茁壮入剧协。

其实,传统京剧的很多唱词也都是很不靠谱的,为了合辙,同一个事物,就会变着法儿的叫。比如马,就会有“马能行”、“马走战”、“马乌骓”、“马丝缰”、“马白龙”、“马赤兔”、“胭脂宝”、“能行胯下”一类各种辙口的叫法,也算是传统京剧的一大特色了。所以您看上面那十二套词儿,尽管一套比一套不靠谱,但还是遵循京剧的传统呢 表情 郭兄说现在京剧的词儿不像老戏了,有一部分原因大约就是没有了这种硬凑辙口而出来的特色词。

至于李树建唱的那四句豫剧,就更白开水了,作为思考题,留给您。您要是想玩儿套辙口的,就使这个了。

中华戏曲真精彩,真精彩,
神州遍地鲜花开。
大人小孩都喜爱,
唱念做打各个剧种都显英才,显英才。

据观察,李树建唱完最后一句话挑起大拇指,在一群小朋友的簇拥下哈哈哈地笑下场,啊,还哈哈哈呢,还“哈哈哈”的出来呢 表情 ……

传统和过年

以前曾经思考过“传统戏”的定义。最近通过留言里的对话,想到了更广义的“传统”的定义。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传统和经典,而传统与经典都是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每次打剧本,碰到一些很不合逻辑的传统戏,时常会和小豆花感叹一下:这种没逻辑没意义的戏,没人演、绝了,也就真是该绝了。这和郭兄说的差不多,一个没什么意思的戏,看没看头,听没听头,到最后被淘汰属于自然规律使然。不过显然,现在很多失传和将要失传的戏,并不属于这个范畴,它们有很多可取之处,但仍然遭遇被淘汰的命运。物竞天择,除了“物”本身,看来只有“天”的因素了。

前些时候看新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写了三副“对联”来解读幸福。一看之下,这三副“对联”,简直——算是对联儿吗?

加快转型升级政府是关键
建设幸福广东匹夫也有责

人人是创造幸福的主体
个个是享受幸福的对象

我为别人的幸福努力工作
别人为我的幸福创造条件

对联儿这个本应很传统的玩意儿,这些年也越来越脱离其应有的特色。随便两句话就能算“对联”。长此以往,漫说对联应有的意境,就是最基本的平仄对仗也都没了。随便八句话就可以称律诗、四句话为绝句,带着髯口上台就是京剧……

这显然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省委书记不懂对联(还要装懂),记者也不懂,读报的人也渐渐对这些传统的东西感到陌生,那也就难怪传统的东西离我们远去。郭兄说的,剩下来的唐诗也就是这么淘出来的。不过,还是不甘,至少如果对联没落了,那我们那么美丽的文字所创造出的这种独一无二的玩意儿,就没有人能理解了,太可惜了。

于是,什么是传统的,或者什么是值得保留的传统,在每个人心中的定义也就不同。哪些是需要继承的,哪些是可以抛弃的,无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芒芒空阔无边”这样气势磅礴的对联,在小豆子看来才是传统的经典代表;《斩经堂》、《芦花河》、《一匹布》这样的剧目才是骨子老戏的经典代表。

既然又说回戏来了,插播一个广告:梨园从腊月二十八开始了长达十天的辛卯新春特辑,每天一出老戏。今年的主题正是“久未上演的传统剧目”。有空您可以去看看。

广告插播完毕。

每个人心中的传统定义固然不同,也许在什么是值得保留的传统这个问题上,是达不成一致的。不过枯石兄说得好,“做一点我们自己能做的事情,一点是一点,这就够了”。传统的东西,有些在变了味儿之后被淘汰,而有些则成为了新的“传统”。有些“传统”,被当作“糟粕”而打烂,有些则可能又在若干年后重新被拾起。有些是在骨子里、民间的,多少辈不分哪朝哪代顺着就继承下来了。还有的,与现代社会几乎相悖的东西,也因为是个传统,被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所接受和传承。就像腊月的最后几天,在理发店里排着长队等待理发的人们那样,遵循这个传统可能不止是为了自己的舅舅,更是一种迎接新年的方式。当然你也可见,小豆子也是排队的一员 表情 否则是无从知道理发店里有长龙存在的。

絮絮叨叨,又一年了。小豆子和小豆花在这里祝您新春愉快!万事如意!过一个快乐的传统年!

邮票
加拿大邮政兔年邮票

京剧版《圣诞颂歌》

周一的时候,和同事大卫利用间隙一起去喝咖啡。期间,谈到周末的时候见的前同事两口子,上一次见他们,是早在一年前小豆子和小豆花刚搬家的那会儿了。转眼,一年了!大卫同样感叹时间飞逝,一堆要联系的朋友,三拖两耗,就是个把月没联系了。忙忙碌碌又一年。大卫说,咱们这么忙值当么?个人时间太少了。

找好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无疑是很重要的。年终的节日,圣诞节也好,新年也罢,已经不再是一个纯宗教的东西,而是在忙碌了一年之后,人们需要静下来,回头看看,或者就那么坐着歇着,同时,想起来多年未见的亲戚朋友,捎过去问候和祝福,在寒冷的冬天感受一些温暖和悠闲。

想起来了著名的《圣诞颂歌》。这个故事最初看的不是原版,而是迪斯尼以米老鼠和唐老鸭为“主演”的动画片版。那里面,大吝啬鬼是史高治大叔(其实影片内外,他本来就是个吝啬鬼)。小时候看觉得很有意思,以后了解了原来这是有出处的,狄更斯,觉得实在是一个好题材。现在的电影人也同样持有这样的观点,隔几年就会有以这个题材重拍或改编的影片问世,比如去年迪斯尼3D版的同名电影。

史高治在动画片版《圣诞颂歌》扮演的吝啬鬼
史高治在动画片版《圣诞颂歌》扮演的吝啬鬼

这个故事说通俗了就是劝人向善,按说这是咱们传统艺术作品拿手的,可是这么多年来我们的说教太严重,以至于很多本来很好题材的东西,让人一眼就看出来是惦记教育人来了,立刻产生抵触情绪,适得其反。

小豆子认为故事最震撼的地方就在第一个过去精灵的那一段,当一个人回顾自己的过去并震惊地发现与现在有着多么的不同,还有曾经错过了多少美好的东西,是怎样的冲击。这段很有戏。有戏怎么样?那我们就来用京剧演绎一下吧。史古基见到当年自己恋人的这段戏,几个人来上一段五音联弹,应该是不错的 表情 先提前说一下:节日快乐!

(史古基、往事神同上。)
史古基(二簧导板)一阵朦胧将合眼,
往事神(回龙)  叫一声、史财主,史大官,切莫贪睡听我言,以往的经过就在眼前。
史古基(二簧原板)适才间已看罢童年烂漫,
往事神(二簧原板)这边厢有两人你要观上一观。
(小史、蓓拉同上。)
小史 (二簧原板)每日里不停工挑灯夜战,
蓓拉 (二簧原板)你何必废寝忘食只图挣钱?
小史 (二簧原板)无有钱、便无权,
蓓拉 (二簧原板)你性情已变,
往事神(二簧原板)你看他双目之中充满贪婪。
小史 (二簧原板)非是我把性情枉自改变,
         尘世上贫与穷让人胆寒。
蓓拉 (二簧原板)想当初鸿鹄志追求高远,
         却为何到如今唯利是瞻?
小史 (二簧原板)纵然是志向变俺真心未变,
史古基(二簧原板)到今日我对她依然缠绵。
蓓拉 (二簧原板)说什么志向变真心未变,
         你不能耐贫穷随遇而安。
         富贵金银把你拖绊,
小史 (二簧原板)你说此话好不耐烦。
         有钱能使鬼把磨转,
         无穷富贵让人心欢,钱大过天。
蓓拉 (二簧原板)听此言不由人心中凄惨,
         好一似冷水浇头箭把心穿。
         锁双眉忍悲泪一刀两断,
史古基(二簧原板)见此情暗沉吟痛我心肝。
小史 (二簧原板)蓓拉女出此言见识短浅,
         史古基爱银元,无益多言,我还要去挣钱。
(小史下。)
史古基(二簧原板)想当年男耕女织多情眷,
往事神(二簧原板)棒打鸳鸯反成孽缘。
史古基(二簧原板)尊声吾神放我回转,我不忍再看,
往事神(二簧原板)史财主,莫心烦,且放宽,往事流水不回还,再看一看婵娟。
(蓓夫上。)
蓓拉 (二簧原板)转眼间春秋去冬凉夏暖,
蓓夫 (二簧原板)光似箭日如梭年复一年。
         叫贤妻笼干柴把火来点,
         为丈夫今日里偶遇吝男。
蓓拉 (二簧原板)是何人称吝男,哪里地县?
蓓夫 (二簧原板)就是那守财奴史家大官。
         圣诞夜过街市我在他窗外站,
         但只见,孤灯一盏、秉烛达旦,他加点加班。
史古基(二簧原板)都只为小马里一息奄奄,
         只剩我拼事业形影孤单。
往事神(二簧原板)自古道孤木不林、单丝不线,
         你何必一心挣金钱,落入名利间,家业不全,拚命无端?
史古基(二簧原板)一席话说得我心烦意乱,
         见蓓拉一家人融乐团圆。
         请吾神速带我离开她馆,
往事神(二簧原板)这本是,过往云烟,叫人心酸,有谁怜,
蓓夫 (二簧原板)守财之人两鬓斑,
蓓拉 (二簧原板)自己做来自难堪,
往事神(二簧原板)钱钱钱,挂心肝,
史古基(二簧散板)我才得了然。

怕老婆的七七八八

戏考最近更新的剧本,有著名的《狮吼记·跪池》

文史上,重大的冤假错案,《狮吼记》应该算是一个了,谁不知道“河东狮吼”呢?皆因东坡学士的那句诗而起: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诗中描述的其实是陈季常的好佛,“听到讲解教义,好似狮子吼声的振聩发聋,手里拄杖堕地,思想上茫然若失”,结果被明代的剧作家汪廷讷摘出“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附会演绎,竟成了一出众人皆知的《狮吼记》,文字宣传的强大力量,流传广泛,加上戏曲舞台上的渲染,深入人心。

怕老婆这个事儿,相声喜欢拿来说笑,戏曲也不例外,像京剧里的小戏《双背凳》《顶花砖》,还有前面说的昆曲《梳妆》、《跪池》。说到《双背凳》这出戏,原来听的时候,没有太理解主角儿的名字,后来看文字,原来是叫“不掌舵”,结合怕老婆的情节就不难理解了。再后来看赵德普的藏本,写作“不长坐”,也是说得通的,尽管口传心授出现了误差,但是丈夫在家的地位,是不变的。

即便是正戏,像《珠帘寨》,其中李克用怕老婆这个哏也是翻来覆去地使,每使,观众必乐。基本上,某某怕老婆就像说“我是你爸爸”那样,非常受欢迎。

提到怕老婆,瞧把这二位乐得
提到怕老婆,瞧把这二位乐得

不过和“我是你爸爸”不同,怕老婆这样的笑话是放之四海皆乐的。还记得去年结婚现在刚刚周年的同事大卫吗?此公在结婚前就不断以自己如何怕未婚妻来开玩笑,婚后依然如此。小豆子与这批已婚同事在一起的时候,除了技术上的笑话,最多类型的就是这种怕老婆的了。

不过,能开得笑话说自己怕老婆的人,家里必然是一片祥和,这也是开这种玩笑的基础。假使家里真的风声鹤唳,狮子老虎一通吼,也就不会出来对这种事儿说说笑笑了。

厚黑教主李宗吾曾经写过《怕老婆的哲学》。“怕老婆”一向是茶余饭后、居家旅游的有趣话题。借着《跪池》这个本子,稀稀拉拉地写点儿。暂此。哦,小豆花叫小豆子吃饭了,哎呀,那么就暂此了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