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06

北京时间12月1日0时整,琐记首页上自动显示出了早就做好的“展望”页面。

其实这个页面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更没有什么新资料,只是把现有的资料筛选筛选,以一种新的方式显示出来而已——即显示所有生日或忌日与2006年相差整5、整10的人物。

这就是希望人们能做个提前规划,让人一目了然,清楚地知道明年将会有哪些大的纪念日。正因为人们太容易健忘了,所以不仅是首页上要有“历史上的今天”,还要在一年的年末,提醒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别忘了这些,提前做好该做的事情。

大致过了一下生成的名单,有几点感到很吃惊:比如艾世菊已经是该奔90的人了,这些年没有什么音信;像李和曾王吟秋叶盛长这样的大家,已经离开我们5年了,时光飞逝啊。

当然,数据不是非常精确,有些只有年份,无具体日期;有些像鲍秋文这样诞辰180周年的,显然是早已去世了,但没有逝世年份,这些都需要慢慢考证。

明年预料有大动作的应该是谭家纪念谭富英诞辰100周年。不过,再怎么样,最终被记起和被纪念的,总是名单中的小部分 表情。所以,小豆子觉得做出这么个名单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吧。

顺便说一下,“展望”只会在每年12月出现,因为到了下一年就已经不是展望了。所以需要留底的朋友可在12月31日把页面保存下来,留着来年看。之所以建议在岁末再保存,是因为在12月间,随着资料的补充,名单还会有增长的可能。

Blog 升级完毕

当您看到这张帖子的时候,您已经来到了新的“戏考的 Blog”。

系统使用 WordPress,从 Blogger 那里把文章和评论搬过来没有费多大功夫,最主要的是把数据库优化好、配色方案及布局套用根据原先的做成适合新系统的,以及把部分地方汉化。

顺便把以前的一些文章分了分类,当然如您所见,大部分文章还是处在“未分类”的类别里。很正常,本来这就是一个和戏有关的 Blog,再细分就未免太碎了 表情

亲戚关系网

正在整理琐记的草稿,看这一段,不掰着手指头怕是理不清了:

钱阿四,名玉寿,苏州人。清同治年间进京,为四喜班著名昆曲正旦,得昆曲名家陈金爵(即陈金雀)青睐,遂将次女许之招为门婿,与梅巧玲、谢宝云(一说为贾增寿)为联襟,为名笛师陈嘉梁(名将陈富瑞、小生陈盛泰之父)的姑父。

玉寿妹适昆曲小生曹春山(笛师曹心泉之父);兄名金福,字绍卿,堂号“维新堂”。为“日新堂”殷采芝弟子,是道光、咸丰、同治时的著名昆曲正旦。光绪四年(1878年)病故,有三子二女,长子宝莲,工花旦;次子宝奎、三子双莲均工净行;长女适武旦朱小元,次女适其弟子石双贵。

玉寿有一子二女,长女适老生贾丽川,次女适小生李砚侬;子洪轩从医,妻氏方氏生有三子三女,其长子思锐与武生张淇林(即张长保)为联襟二人妻室为祁氏姐妹。淇林妹夫即武净钱金福。两位钱金福,为一旦一净,是隔辈之人,还是姻亲。恩锐子晓峰工武生,与杨盛春为联襟,二人妻室为韩氏姐妹。晓峰姐适王少卿。洪轩次子恩霖,有子少云工小生。三子恩元,即小生钱俊仙,前妻陈氏,有子少仙,原工老生后改琴师。续室为王琴侬之妹,生有三子一女,长子世仪工小生;次子元通原工老生后改老旦;三子祖铭未从艺;女枫琪为刘雪涛妻室。洪轩长女适王风卿,次女侣琴适王琴侬,即王世续之母,三女外出阁。

关系套关系啊。“子”啦、“女”啦,“娶”啦,“适”啦,还有一担挑啦,等等!是该做个梨园大的关系网了,估计能网罗一大批人,圈儿套圈儿的——只是无从下手,太复杂了!

标签

前两天网友青山在琐记提交的条目里提到,建议把相关的事件联系起来,互相有个照应。小豆子恰恰一直偷偷进行着这方便的前期工作。事实上,当人物有了可以按类别划分后,琐记另一方面的数据——事件就已经开始了类别划分工作。

这里面用到了最近比较流行的词:“标签”(Tags)。标签的目的就是给某一东西划分类别。但是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类别划分是因为它的自由。就好比旅游的托运行李,在经过了若干次出入关后,上面贴满了各式各样的标签。

标签
标签

因为琐记里保存的事件很杂,大到与政治运动相关,小到结婚离婚,只要与戏、与戏圈子里的人相关的事件都包罗着,把事件做简单意义的如艺事、生活等等的分类,就太泛泛了;而如果分得非常细,归纳起来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这里用标签应该是再合适不过了。

随便找一条事件,它的标签可能会是像“京剧 周年纪念 北京长安大戏院 北京”这样,有多个标签,而标签与标签的级别并不是并列的,甚至不是一类东西。比如“京剧”是剧种,而“周年纪念”是事件的主题,“北京长安大戏院”是地点,“北京”是城市。这没有关系,因为这些标签都是这条事件的属性。而点其中任意一个标签,就会连接到其它有此标签的事件上,其广度可能会是跨剧种、跨地域、跨时空的,尽收眼底。

标签的列表也采用了标准的标签列表显示方法,即按字母顺序(这里是中文,自然是汉语拼音)排序,而同时以字号的大小表示标签占的比重,一眼看去,可以同时得到两类信息。

当然,标签的目的是把很多事件进行各种归类,但这还不够。如青山所说,相同主题的事件应该有相互的链接,如他举的例子,某某演出第多少天,应该在页面上提供其它天的链接(如果有的话)。是的,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相同主题互联了。如同人物页面有一个“参看”栏目,给出与此人物相关的其他人物的链接一样,现在在每一条事件上,如果还有其他事件有相同的主题,那么这个页面也会有一个“参看”栏目,给出其他相关的事件链接。比如在与“梅花奖”相关的页面上,会有历届梅花奖事件的链接。

所以这一次的事件分类,是用“标签”——这个被 Web 2.0 归纳的概念,和“主题”——这个传统网站所用到的技术结合在一起,使得在事件中浏览更加灵活,得到的信息更丰富——例如,您可以非常容易的得出一张北京市京剧昆曲振兴协会的大事年表表情

事件标签对应的是人物分类,另外两者都已有了“参看”,对数据的整理现在告一段落。如果有空,小豆子会在标签的程序上再花些功夫,让它能够显示更多自定义的东西,而不是单一一个标签的页面,比如,显示一张在上海的京剧和越剧的大事年表,但不包含政治事件(注意:这里用到了四个标签,关系分别是“和”、“或”与“否”,界面设计就先需要花不少时间 表情)。

最近在忙什么?

连续很多天没有去更新网站了,但实际上还是在忙着它们,只是表面看不出来罢了——对数据库的结构进行了调整,同时做了几个新功能的测试,不过还没到放出来的时候,所以表面上看,毫无进展。

晚些时候更新一下戏考,都会是冷戏。

现在需要去整理琐记的草稿并过一遍近期戏曲类的新闻,同时扫描几个剧本,这个周末应该就算打发了。 表情

Ajax

Ajax,即 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 (异步 JavaScript 和 XML 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在不刷新或提交整个页面的前提下显示最新的数据,这使得 Web 应用程序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更为迅捷。

今天把测试了几天的新页面更新到琐记上面,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注意一下,每一个人物页面中的“活动年表”内容,不再是随页面载入而一并传到客户端,而是在页面载入后再从数据库调取相应的资料并动态生成。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加快了页面载入速度,在用户阅读人物生平的时再载入新的数据。当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动态展开或收缩全部或单一事件,而不用刷新整个页面。注意一下展开符 ? 和缩进符 ?。

当然,琐记永远不会像 Gmail 那样做成完全使用 Ajax,毕竟很多页面都要独立起来,便于引用。能够在活动年表的展开与缩进功能上应用这项技术是再合适不过了,同时小豆子也算练一下手,继续学习新的东西,让网站的技术含量再高些,使用户使用起来更方便。

活动年表的屏幕截图,其中第二条被单独展开
活动年表的屏幕截图,其中第二条被单独展开

戏考见报了

已经过去两周的事情,一直不是忘了就是没机会提,今天一定要说几句,好歹也是个见证。

9月22日出版的《南方周末》,在介绍了朱啸风的京剧失传大考之余,介绍了三宗“让老京剧年轻些”的故事:

戏考网
2000年12月,几个京剧爱好者成立了“中国京剧戏考网”,进行京剧剧目的整理录入工作。最初,剧本的来源主要是民国初年的《戏考大全》,5年来,不断有网友提供新的线索,至今已收集到514出剧本,扫描成计算机图像格式,供网友自发下载录入成文字。目前,在101人的参与下,“戏考网”已经完成了453出剧目,超过336万字的录入工作。这些剧本在“版权所无”(Copyleft)的规则下,可以进行非商业用途的复制、修改和再发布。

老车站剧社
2003年11月8日,一群青年京剧演员在北京组成“老车站剧社”。当时刚满100周岁的“前门老火车站”为剧社提供了剧场。“老车站剧社”的演出频率为一周两场,多数是很少上演的“骨子老戏”和面临失传的剧目。
2004年6月27日,成立8个半月的“老车站剧社”一口气上演了《秦琼观阵》、《李逵探母》、《锁麟囊》和《闹天宫》等4出剧目,以纪念著名剧作家翁偶虹先生诞辰96周年。
2004年7月2日,前门老车站剧场贴出公告:“因种种客观原因和不成熟因素,‘老车站剧社’将暂时停止演出活动一段时间”。
至今,老车站剧社还未恢复演出。

“听得明白”工程
2004年10月,“梨园经典”网站发起了“听得明白”工程。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上网下载京剧MP3。但如果收听者对剧目不了解,或者剧目冷僻,常常会出现“不知所唱”的情况。“听得明白”工程由网友根据网站收集的唱词资料,制成MP3播放器能够识别的通用字幕文件格式。通过这种字幕文件,收听者在电脑上或者下载到MP3播放器上播放时,能够像卡拉OK一样,即时显示唱词内容。

小豆子看到这个自然有成就感了 表情(后来也向豆腐道喜,毕竟他的听得明白也见报了)。

9月22日那一周,正好是小豆子出门在外的时候,所以当时没有看到,是直到第二周才发现的。而那一周接到好几封要求录入剧本的电子邮件,出现之频繁是以前没法比的。当时觉得奇怪,后来知道这件事情后才意识到是《南方周末》帮了忙。再往后的一周,还有人来电子邮件,并且直接说明是看了报了解到的。很显然,报道是那一周才写就的,因为小豆子临出门前一天更新了一次戏考,数字就停留在报道中的数字上。

多谢《南方周末》。

不过需要纠正报道中首句的两个讹误:首先,戏考网站是2001年3月才建立的,而2000年12月是小豆子开始正式敲《戏考》里头出戏《空城计》的时间。其次,最初的近一年,是小豆子自己录入,直到2001年9月将临(小豆子要上大学一年级了,担心忙不过来),才经 door 点醒把剧本的目录打出来放在网上供大家索取并帮助录入,美好的集体生活才算开始(小豆子不用跳光杆儿舞了)。

也许应该什么时候也整理一下戏考网站的所谓“大事记”。

联系方式

最近在回复的电子邮件中,最常用到的一句话是:“不知道您是否有如 MSN、Yahoo IM、ICQ、QQ 一类的即时通讯软件,这样交流起来更方便。”

在人们习惯了电子邮件的快捷方便之后,电子邮件的弊端也显露出来——不稳定(事实上,邮政系统同样不稳定,上月小豆子几乎同一时间往北京与本地寄了两封信,一周后北京的信件到达,本地的邮件仍没有到达收件人手中,最后又通过电子邮件寄过一份电子版)。

所以有必要公开一下除电子邮箱以外的其它联系方式,给大家更多选择,毕竟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且省去每次去问别人的步骤——大家想怎么联系就怎么联系吧(虽然现在上面人已经很多了)。当然,如果您不使用即时通信软件,那还是保持电子邮件的通讯吧。相信像小宇希那样整日上网却竟然没有电子邮箱而有 QQ 的人,是个极端特例(申请 QQ 号时不需要填信箱地址吗?)

保持联系! 表情

“梨园百年琐记”改版题记(定稿)

(4个月前做琐记测试版的时候写了个草稿,今天在此基础上做了定稿,随新版正式版推出。)

戏曲的不景气,伴随着的是一辈辈的老艺术家的离去。这,还不是最可悲的地方,毕竟,人活百岁,就似草木一秋,总要有个收缘结果;最可悲的是,有多少健在的老艺术家,为艺术奉献了一辈子,老了老了,无人问津,最终随着岁月的消逝而去。真个是人在势、花在时,当年的风光,在今天已经不被多少人记得了。我们可以在论坛上时常看到这样的问题:“某某还在吗?”、“某某是唱什么的,谁能介绍一下?”等等,而不知不觉中,我们又掠过了多少纪念日?

周志辅的《京戏近百年琐记》,创意很好,而且名字非常恰当,它不是一本繁杂的辞书,倒似一本流水帐,每个条目,多则数十字,少则几字,记录了百五年来梨园界的琐事,大至某名家的生卒行踪,小到某票房的成立。小豆子想,周先生秉持的也应该是一个对历史负责的精神,比如一个票房的票首,很可能在百年之后连他的家人都不再提起,但是他确确实实在京剧史上闪了一下光,于是,《琐记》也就把他记录下来了。

2002年9月11日,小豆子编绘了一张简表,便是以周先生之《琐记》为底稿,以表格的形式理顺从1813年到1944年间梨园界的一些大事情及小事情。简表做好后,访问的人并不多,其间砚愚来过几封电邮,补充了一些荀慧生的资料。也因为简表先天的不足,使得更新起来并不方便,而且十分简陋,于是三年功夫,这张简表就静静地躺在戏考的一个角落里。今年5月,小豆子又把这张简表捡了起来,深感如果不再对这方面的资料做一个系统的整理,我们遗忘的东西会更多,事实上,我们就是这样一个善于遗忘历史的民族。于是,一个新版的“梨园百年琐记”做出来了。继续本着戏考中剧本大家录入、众人捧柴的精神,“梨园百年琐记”中所有资源都是开放性质的,任何人都可以进行更改、补充。同时,人物和事件两大资料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互相照应,首页上的“历史上的今天”时刻提醒我们曾经发生过的事件,以及在戏曲曲艺史上闪过光的人们的生卒纪念日。

今天是简表诞生3周年的日子,而新版的“梨园百年琐记”也已经经过了4个多月的测试期,小豆子在此推出正式版的“梨园百年琐记”。小豆子会在每天整理剧本的同时,加入和整理琐记的内容,也欢迎大家继续捧场。在此向测试期间提供帮助的合意、戏迷知音、撕边一锣、红豆少主等表示感谢!

我们只是平凡小辈,所能做的,就是忠实地记录下历史的痕迹,算是对历史的尊重,同时也是对创造历史的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