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此存照

最近很忙,静观了网戏界一桩轰轰烈烈的“新闻”,暂时烟消云散,暂时无暇做评。不过显然,京剧艺术网似乎准备把这件事情就此压下,因为你已经在他们的新闻页面找不到下面这篇公告了。目前链接还有效,但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拿掉。很关注此事,所以不希望与之有关的第一手资料从网上消失,特留底儿于此。如果不出意外,这将是今年十大网络戏曲新闻之一。至于小豆子对此事件的态度,也许到那时才有空写吧。

《关于删除康万生先生曲库唱段的公告》

文章作者:本站 点击数:2646 录入时间:07-09-24 08:41:03

由于天津京剧院康万生先生,不予授权本网站曲库存放他个人的京剧唱段,经过本网站再三努力,终无结果。根据国家信息产业部和《知识产权保护法》等有关规定,从即日起,对本网站曲库中存放的康万生先生的7个京剧唱段全部删除。同时,本网站以后也不再对康万生先生的所有相关信息给予登载报导。在此,请广大戏迷朋友给予谅解。同时中国京剧艺术网也代表广大京剧爱好者和广大戏迷网友,对已授权的已故方荣翔先生的家属及孙毓敏、李鸣岩、马长礼、孟广禄等近百位老、中、青艺术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特此声明

中国京剧艺术网
2007年9月24日

四天后的公告

《关于尽快恢复康万生先生唱段的公告》

文章作者:本站 点击数:1212 录入时间:07-09-28 11:24:11

本网站2007年9月24日发布的《关于删除康万生先生曲库唱段的公告》后,天津京剧院相关负责人与本网站取得了联系,就此事进行了沟通。并代表康万生先生对不予授权的理由进行了说明,消除了双方各自的误会。同时康万生先生也愿意及认可互联网对京剧及他本人的宣传。并表示在适当的时机给予授权。就此,本网站也在康万生先生授权后尽快恢复和更新他本人的网上资料。

特此公告

中国京剧艺术网
2007年9月28日

没这么可怕吧?

今天在“站长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不太长,全文转过来:

最近,冒着亏本经营的风险开办了一家华夏戏曲网,xiqu123.com,虽然明知基本要亏本,但是还是坚持开办。当前,戏曲网站的做得比较成功可谓是屈指可数了!曾经是5大戏曲网站时代国粹,在获得一定知名度后转让给他人,至今也没怎么更新,最主要是做戏曲网站累,不赚钱,拉不到赞助,无法经营。戏曲网站不比其他的站,不容易盈利啊。那就必须挂靠公司,这样你才能生存。曾经是三大戏曲门户网站的中国秦腔网站现在也挂靠一家公司,算是替人打工,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能坚持到底的几家戏曲网站其实也是艰难中度日。

戏曲,中国民族的东西,就这么在大文化之流中被国人所遗忘。。。

而戏曲网站,也就是非常度日如年。没有哪个公司会赞助戏曲网站,没有哪个慷慨家会资助戏曲网站,戏曲网站的站长们全凭一腔热情在运转,全凭着一股对中华民族艺术的满腔热情。他们是为了钱吗?为了广告费吗?为了赞助吗?

那不如做色情网站来的容易赚钱,我个人是这样理解!

满城尽败戏曲网,戏曲站长愁怅惘!

真心希望中国民族的戏曲艺术能重创辉煌!希望戏曲网站能打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小豆子不知道这里面关于时代国粹和秦腔网的内幕是否属实,但凭过往的经验和感觉,戏曲网站似乎没有、也大可不必如此累。

满世界的非盈利和公益网站多了去了,并不是每个网站都需要去靠拉赞助来经营下去。热情确实是戏曲网站的主要推动力,但在热情消退的情况下,小豆子想,“尽败”这样的字眼未免夸张了些。如何走出一条适合戏曲网站的生存之路,是这么多年来很多网站一直摸索着的事情。而一个戏曲门户网站,它的开支是多少,投入是多少,回报又是多少?一时还真算不来,因为小豆子没有做那么大的买卖,小本经营也是有好处的 表情

好歹也算见过些世面,接触过一些戏曲网站的站长,积极向上的心态是他们每个人都拥有的。是的,形势并不乐观,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有一个乐观的心态。苦中作乐,有时候是妙不可言的。

相比较,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小多了。在喊着“振兴”口号的时候,就没有人考虑在网络上搞些建设?这是问题的一个关键所在,比那些所谓的“申遗”应该对老百姓来说更有实际意义。

中心思想是:比戏曲要偏门的网站多了,没必要为这种偏门而哀叹什么。

趋势(下)

很不幸,作为一个测试产品的 Google Trends,有时候不是很稳定,前两天同一个关键词还可以绘出趋势图来,这两天就告诉没有足够数据了。无法引用,遗憾。等以后好了再补吧,反正这也不是什么即时性的文章。

上次那个扣子,很多人猜是“梅兰芳”,而“梅兰芳”的搜索趋势其实很平稳,没有大起大落过,陈凯歌的这部电影,对京剧而言,或者至少对梅兰芳而言,并无太大影响。

子澜说这个趋势和“王瑶卿”很像。确实,在年初热播《荀慧生》的时候,包括荀慧生在内的几个人物的搜索都突地一下子涨了不少,现在又回落到以前的水平。

说到趋势,作为演出单位,如果利用网络搜索趋势作为参考,了解当前大众关注的与戏曲有关的关键词,进而安排一些相应的讲座或者演出,其效果应该更好;或者作为戏曲网站,根据当下受关注较高的关键词做一个专题,或优化现有的页面,使自己的相关网页能够在相应的搜索中脱颖而出,对提高网站本身的知名度与访问量都是有益的。谈不上“见风使舵”,但是作为内容提供者,演出单位也好,戏曲网站也好,至少应该了解当前的风向。

答案揭晓,挺长的:“洪洞县里无好人”。

这句《女起解》里苏三的唱词,在6月份黑砖窑事件被揭露后,在各种新闻评论、Blog 文章的使用率是很高的。而这个词的搜索量一下子增高也是很合理的,因为很多人不知道这句词儿的来头,只从文章里晓得这是句戏词儿,于是上网搜一下它的来龙去脉,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所以小豆子说,“有时候,一个业外的新闻,可以从某种意义上促成京剧的‘普及’” 表情

趋势(上)

小豆子认为,大约知道李成儒是谁的比知道史依弘是谁的要多得多。

这就可以解释下面这个趋势了:梨园百年琐记这两周史依弘的页面访问量突然一下子增加了不少。原因呢,很简单,据报,“李成儒承认与史依弘分手”。

史依弘页面的访问量
史依弘页面的访问量

所以可以想象,很多影迷,李成儒的影迷,在看到这样的消息后,必然要上网查一下这位前夫人的情况,于是,琐记相应页面的访问量也就增加了。

如果有时间,单独搞这方面的研究其实也是很有意思的(甚至成立一项课题,一门学科),从琐记的局部看,或者从 Google 的大局看。有时候,一个业外的新闻,可以从某种意义上促成京剧的“普及”,当然,这种普及很片面。不过,眼球时代,能够争取到眼球,也不容易了。

看一下下面这个趋势,和京剧有很大关联,其搜索次数在今年中旬突然爆破性地增长。留个扣子,谁来猜猜,这是一个什么与京剧有关的关键词?

某一个关键词的趋势
某一个关键词的趋势

三天后的8月1日揭晓 表情 到时候接着聊这个话题。

“访问该网站可能会损害您的计算机!”

今天要到网上查一些与中国京剧院有关的资料,于是很自然,在 Google 里敲入“中国京剧院”以及其他相关的关键字,结果出来了。不过注意,与中京官网有关的网页,在搜索结果中有如下的警告——“该网站可能含有恶意软件,有可能会危害您的电脑”。

Google 中搜索中国京剧院
Google 中搜索中国京剧院

在 Google.cn (谷歌)的搜索结果也是这样,点了之后,就是这样的网页

恶意软件警告页面
恶意软件警告页面

没想到,去趟中京的网站,还要“风险自担”。当然,后来进去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我们并不能就此怀疑中京在他们的网站上植入恶意软件,来害戏迷。小豆子也无暇去挖他们的 JavaScript 一类的源码看看到底什么地方存在“风险”,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现在很多新兴的戏曲院团网站,或者演员自己的官方网站,都在视觉上炫而又炫,Flash、JavaScript 一类的特效用到极致,让访者无从下手;而本身又只能在 IE 下面看,否则就面目全非,这种很不合 Web 标准的站点,是应该纠正的。被误判为有恶意软件,小豆子想与这些特效的滥用是有关系的。

顺便推荐一下,各演员的官方网站中,小豆子认为李海燕的网站做得就很精致淡雅,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对那种开篇就是一张大 Flash 动画,点入后又是各种 gif 图片晃动、JavaScript 字幕乱走的形式,实在看不惯。

DMOZ 编辑讨论

DMOZ 的编辑论坛里在讨论戏剧网站的分类问题。如果你早前注意到的话,小豆子是那个类别的编辑员

这种讨论的气氛是很友好的,尽管目前还没有什么结果,但是小豆子要说的是,大家心平气和地坐下来,为了一个目标而协商,有没有戏剧或戏曲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不是主要的,而是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这种氛围真的是很难得。而且,小豆子此前并不知道这个讨论已经开始,是在收到了上级编辑员的来函后才参加到讨论中来。

需要聊一下成为 DMOZ 戏剧类编辑员的经历。其实理由和经历都很简单:当年在给这个最大的人工编辑开放目录提交戏考网站的时候,小豆子发现这个戏剧类别下并没有一个编辑员,于是就提交了个申请,获批后,也就时不时地整理这互联网上的戏曲资源。注意:小豆子确实把重点都放在了“戏曲”上,而这个目录的初衷显然是为“戏剧”做一个目录(只不过当时已经有一些戏曲网站被归到“戏剧”类了)。这才有了今天的讨论。假设当初就有一个戏曲分类呢?也许小豆子就在那个类别下做编辑了。但因为没有这样的假设,这样“将错就错”地进行了几年,直到如今。

顺便说一下,大约很多高级编辑员都是有海外背景的人物,看这样的讨论,有点儿累,因为虽然都是中文,但语法、用词有直接从英文思维直译过来的感觉。虽然能看懂,但是就跟读说明书似的……

既然提到 DMOZ 了,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小豆子认为这个开放目录最伟大的地方不是它有如何大、有如何广、参与的人有如何多,而在于它的这条理念

Our goal is to make the directory as useful as possible for our users, not to have the directory include all (or even most) of the sites that could possibly be listed or serve as a promotional tool for the entities listed.

实现对用户可用性的最大化,而不是本身规模的最大化——不贪高大全——这是多少网站多少年也品不出来的道理。

免费食堂的改制

最开始,小豆子打算用一个很长的篇幅来说明,京剧艺术网通过提高下载门槛儿来挣钱是行不通的。

不过显然不需要这么麻烦了,因为他们刚刚把门槛儿降了下来,那么长篇大论就不需要了,不过,我们还是可以谈一些相关的话题。

大约上周开始,京剧艺术网的首页开始出现各式各样的广告,虽然显得乱了些,但小豆子认为这是很可取的,起码方向没有问题。其实,凭京艺的流量,靠 Google 的广告,应该也能挣一些零花钱的。不过后来他们把曲库下载的链接,全都做成只能用网际快车下载,这就很要命了,有点儿自杀的倾向。好在,他们现在转回来了。

说自杀并不夸张,因为他们没有给用户选择的空间,只有一个下载方式,那就是下载网际快车,然后用快车下载 mp3。这里有几个问题,第一,不是所有人都在用 Windows;第二,不是所有人都在用 IE+Flashget 或者 Firefox+Flashgot+Flashget;第三,不是所有人都希望电脑里装上这个网际快车(比如,你在别人家,想展示给别人一些京剧唱段,你总不能强行给人家电脑也装上专用软件吧)。总而言之,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京艺没有给用户一个选择的空间,而是强制给出一个(且仅一个)下载方式,而且这个方式并不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的。当然,再重复一遍,他们已经勒马回头了。小豆子曾经说过,“不要假设所有人都是中文 Windows,都用 IE”。同样,不要假设所有人都有能力、技术、意愿去安装专门的下载软件来下载个 mp3。

同是做网站的,小豆子可以理解京艺现在的心态,毕竟也做了这么多年了,需要找出养站的出路。这同样也是小豆子敬佩的,即他们在摸索。只不过,这个摸索不太成功——但这不是问题,而真正的问题是它明显违背一般的常理。打个比方,原先的下载方式是一个食堂,每个人,只要有能力到食堂的,就可以免费吃饭。而食堂改制后,仍然免费供大家吃饭,但前提是得先吃掉一盘儿鱼香肉丝,才能点菜。虽然大部分人也可以做到,但这里面并没有考虑到素食者、忌辣口者以及回民的情况。我们希望看到的是,给食客以选择,不吃鱼香肉丝者,也同样可以免费吃饭,只不过上饭的速度慢了些。这样,才符合基本的常理。

当然,像这样常年供应免费吃食的地方在现在确实不多见,这就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爱护,甚至出谋划策,如何能够让这个食堂维持下去,而食堂也需要寻找挣钱的路子,比如在厅堂里贴一些广告。这其实就是京艺现在的情况。

不过,这件事从始至终,小豆子没有看到京艺官方的反应,小生和清都山水的 Blog 还是一如既往的冷清。改制这件事情,需要很好的公关,而不是自己闷头琢磨出个主意,然后就付诸实施,然后再改回来。既然现在京艺决定迈出这一步,不妨多听听大家的意见,也是发挥 Blog 作用的时候。

很奇怪,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小豆子已经找不到前些时京艺网站上贴出的关于广告的新闻。看来是删掉了。这里没办法引用什么了。只能重复一下,这种大事儿,一定要思量妥当了,集思广益没有坏处的,运作的透明一些更没有坏处。

善用网络

首先,需要叹服一下上海京剧院,搞出一个“公关营销”的活动。按照王珮瑜的说法,“这个活动的宗旨很简单,就是争取我们身边一切可能的对象,让他们走进剧场看戏”。说白了,就是演员自己搞市场宣传营销吧。

更需要叹服的就是王珮瑜本人了。显然,她是为数不多的领悟网络精神的圈儿内人。一年十六万的点击率,与王珮瑜在舞台与网络上的坚持,是相互影响、鼓励的。在上京的活动发起之后,她就想到了这个网上的市场,这个在转瞬间就可以实现“一传十、十传百”蜂鸣效应的市场,并且再次重申自己的追随者是“瑜门”的一分子(相当有亲和力的做法),这些做法,对她的公关营销活动,无疑将是非常有帮助的。

德云社的成功,小豆子始终认为,有一半需要归功于网络,无数的下载方式,让受舆论影响的大众,轻而易举便可以听到“传说中”的那些相声,才会动了去剧场看现场的念头,以致一票难求。“钢丝”这样的名词,“相声公社”这样的圈子,也只有通过网络才可能迅速传播开,叫响了。

但现实是,王珮瑜只是少数中的少数,而绝大部分的圈内人还是与网络绝缘的。浙江李小勇:“這幾年我慢慢比較懂得電腦,及網路的實際運用,才發現幹我們這一行的,懂電腦的人幾乎沒有。”一个台湾省是这样,其他省市亦是如此。京剧圈子里,年轻人也不是一个小的群体,但他们似乎也都很少接触网络。也许他们忙,也许他们需要更专注他们的专业,但你认为他们会比荀慧生这样的大家还忙吗?荀先生可还是有每天记日记的时间呢,他们就不能在网上坚持写下来?

不仅网络,其他高科技的手段其实并不与京剧矛盾(除非你用在舞台上)。小豆子相信,合理利用这些,会对京剧以及其他传统文化有很大帮助的。德云社是一个成功的先例,并带动了王珮瑜所说的所谓“传统文化回归的气息”。王珮瑜或者上京,是否会是京剧界的先行者呢?

生产力等于劳动者加生产工具加劳动对象,先进社会生产力,不是光凭空喊几句“戴三个表”就完事儿的,你的生产工具与劳动对象也是要有先进性的——好久没这么拿政治课的玩意儿论证事儿了 表情

一个推广案例

《悲惨世界》这出“京戏”,小豆子没看过,高低好赖,凭着主观感觉去评价不太合适。但是有一点,必须要肯定一下:今年年底即将又要上演的这出戏,推广的手段是很高明的。

今天的市场,很多东西不光需要去靠广告来推广产品。一个不错的主意就是通过口碑或者网络来传送信息,或者与你的客户沟通。小豆子一年多前曾经说过,蜂鸣营销是一个值得京剧市场去尝试的手段。显然,《悲惨世界》的推广人优伶猪这样做了,而且做得有声有色。

首先,这个京剧《悲惨世界》的 Blog,选址在搜狐这样一个大型的门户网站,对吸引访客增加流量是很有帮助的。其次,里面的文章不全是广告一般的官面儿材料,而是有完全符合 Blog 精神的随笔,而这种随笔很重要,它起码给读者一个真实感,感觉你在和他们沟通。其他文摘类的帖子,也是来自多方面的,明显强于大部分戏曲团体的官方网站或 Blog。另外,版面的布局也很简明,没有复杂的东西,不需要往下翻页,最重要的信息:演出时间、地点、票价、联系方式,一目了然。

炒作是一个双刃剑,重要的是看你如何使用它。《悲惨世界》的推广人抓住了两点作为“炒”的主料,贯穿 Blog。其一,这是一个在圣诞节前上演的西方经典。这些年圣诞节在国内越来越有市场的,那么将这个演出与它挂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推广人将这出戏定性为“一个广受争议的戏曲新作”。确实,这是一个争议严重的作品,可以想象捧它与砸它的人的观点有多么尖锐,多么不可调和。但是在市场上,越是有争议的东西,越容易引来关注。以往的新戏我们都看到了,哪怕网上骂得再凶,所有媒体上却都是一边倒的鼓掌喝彩,演出方不许一点儿意见相左的观点出现于媒体之上。而这个要再次上演的《悲惨世界》则不同,它显然在拿首次演出的争议作为卖点,它的高明之处正在于承认它不被所有人接受,因为越是有争议的地方,越是新闻的制造场,也越是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的焦点。以往的国产电影大片不都是这样吗?官方在上映前夸得上天,之后媒体报道观众大呼上当,接着各方讨论充斥着各大媒体的版面。而票房的结果却是赚足了票子,一时间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小豆子认为,《悲惨世界》的 Blog 是一个起码不算失败的推广案例,至于它究竟算不算成功,那还要等到月底的票房和口碑说了算。但它确是网络戏曲一个里程碑式的产物,值得关注一下。

从实名制谈起

昨天传来的消息,信息产业部开始研究“博客”的实名制问题了。

戏曲界加入 Blog 这场全民运动是在今年——(注意:小豆子一般情况下以 Blog 来称呼所谓的“博客”,属于立场问题),明显的迹象包括:以王珮瑜为代表的年轻演员在新浪开博,京剧艺术梨园春秋两大网站推出“戏曲博客”服务,很多戏迷也通过 MSN Space、天涯或其他 BSP 开通了自己的 Blog——这一点小豆子感触最大,去年的这个时候,写了近一年的“戏考的 Blog”还没有任何连到别处 Blog 的链接,而今年,那个 Blogroll 已经是一大长串的名单。

在“实名制”还没有落实之前(对其可行性深表怀疑),我们已知的那些“实名制”了的戏曲 Blog,无疑就是那些演员了,像王珮瑜、袁慧琴这些先行者,以及从谭正岩常秋月孙明珠这些后来者。先行者与后来者有着一个很大的差别:内容。王珮瑜会隔三差五发一些东西,尽管有时会很短,有时会和她的艺事毫无关系;袁慧琴发帖的频率更低,但是有一些很难得的东西,比如像前一阵连载的其研究生论文。而后来者给人有种被绑架了的感觉,除了开始的一些热乎劲儿,往后就没有动静了,或者基本就是把 Blog 当作一个网上相册,发一些照片(而且相当巨大),给人的视觉冲击倒是不小,但看起了却真是费劲儿,比那种通篇口语的大白话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大部分演员在官方与非官方的场合都不会和观众正常交流,一方面是体制“培养”出来的问题,一方面也是演员自身素质的问题。像荀慧生、程砚秋这样的大家,都是有记日记的习惯的,而那时候京剧的演出显然要比今天频繁得多。那些以实名开博的演员,究竟要比前辈忙多少,以至于他们没功夫写上几笔大白话(而且还没功夫演几出)?这到底是属于什么范畴的问题?水平?心态?文笔?时代?或者一句话总结:以前的大家那确是大家。

也许仅就戏曲界来说,穿着马甲写博要比实名好得多,至少两下一比,网友的日记要比所谓“艺术家”的丰富精彩得多,而那些已经被套开博的演员,说不定还会因为没时间打理而处在尴尬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