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再这样做调查

设想在街头出现这样的情景:

调查员:您好,我们是做产品调查的,您能参加这个调查吗?
小豆子:好啊,什么产品呢?
调查员:我们的这个产品是留给一般人难吃印象的水果味儿饼干。
小豆子:……
调查员:这个,是香蕉味道的。
小豆子:哦,我还从来没有吃过香蕉味道的饼干。
调查员:如果每周免费给您吃,您会吃吗?
小豆子:我还没尝哪!
调查员:那么您认为我们的饼干会在市场中有发展潜力吗?
小豆子:我还没尝哪!
调查员:您认为我们的饼干为什么会有发展潜力?
小豆子:我还没尝哪!
调查员:那么您认为我们的饼干为什么没有发展潜力呢?比如,因为我们的饼干是甜的,而您有糖尿病?
小豆子:我还没……
调查员:好啦,您可以尝尝了。
(小豆子尝。)
小豆子:唉,不对啊,这个是苹果味道的啊。
调查员:您看,配方上写的呢:“红香蕉”……哦,是“红香蕉苹果”。
小豆子:……

恐怕只有产品的竞争对手才会去为这个产品聘请上面这样的调查员吧?连做市场调查的最基本条件都不符合:在被调查者对事物没有任何接触的前提下就去问诸如“潜力”这样的问题;诱导、误导被调查者;甚至于自己对产品都不了解就来调查……这样的调查做下去,只是在毁这个产品。

这就是以前以及现在的一些所谓的“京剧调查”的水平。首先,这种调查没有任何用处,其目的也不是像正常的市场调查那样。这种调查无非是想搞出一些京剧不景气的“理由”,好为所谓的“改革”提供“材料”。最新看到的一个调查是深圳在线搞的。

这个调查的标题本身就是一种误导:“国粹京剧,深圳还有多少人愿意欣赏?”——“还有多少”,在做调查前便把基调定在“没有多少”的假设条件下,接下来又形容京剧的“咿咿呀呀,缓慢的节奏”以及深圳人的“生活节奏快、心态浮躁”,其潜台词已经很明显,就是:我们的调查无非是要证明,节奏缓慢的京剧在飞速发展的现实社会夜景没有多少人看啦!

如果一个人对京剧根本不了解,那你能指望他们能对京剧提出什么意见、建议和看法呢?最滑稽的是,调查者本身恐怕都不知京剧为何物,不然,请解释解释“三台经典剧目:《沙家浜》、《折子戏》和《状元媒》”中第二台剧目“《折子戏》”到底是个啥?

小豆子相信,这种失去公平准则的调查还会继续下去,那些被调查者不会因为京剧按照调查结果“改革”了而接触京剧,相反,他们会因为这样的误导而远离京剧,同时,他们对京剧一无所知的意见又被京剧界的“改革派”们拿出来大张旗鼓地宣传。最后的结果,也就是把京剧给毁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