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

这两天把田汉的《西厢记》整理完了,感叹一下:到底是大家,真是有独到之处。

第一次看《西厢记》是中央电视台播的音配像,后来若干年没有再看过。电脑里有录音,也只听过一遍。对其没有什么太深的印象。整理剧本,才发现田汉用字之考究。仅举一例:张珙让琴童带马,一般的,琴童说“马已备好”,就是准备好啦。田汉在这里用的是“马已鞴好”。鞴:把鞍辔等套在马身上;装备车马。

田汉编的几出京剧,《白蛇传》也好,《西厢记》、《谢瑶环》也好,唱词是很美的,可以说凡是唱的地方,没有什么水词儿。不过,水词儿是坏东西么?也未必。一出戏要全是华美的词藻恐怕也受不了——别说观众,演员要去背也要费些功夫。水词儿呢,随口就来,听者、唱者都习惯了,一到“人来带过……”,就知道不是“马能行”、“马走战”、就是“马走兽”什么的(取决于整段的辙)。

不管怎样,田汉编的还是京剧,还流传了这么久。现在那些新编的玩意儿呢?水词儿也没有,妙句也没有,一味地玩儿花活儿,搞新奇,大制作,离京剧越走越远,这是要干什么呢?当然,把这帮败家子儿和田汉放在一起比,实在是高抬他们了。且不说田汉、翁偶虹这样的大家,就说编《武家坡》的无名氏吧,整两个人在台上唱一个小时的戏,就让后世这么恨不能天天演了;现在的“京剧”“编剧”们,你们还真有脸继续胡闹下去啊?

“军中一段佳话”

3月29日中午,京剧艺术网站的站长小生(刘宇杰)与销售栏目负责人水吉子在石家庄喜结良缘。小豆子前些天看到这条信息的第一反应就是感叹真乃“军中一段佳话”(套《牛皋招亲》中岳飞语),实在可喜可贺! 表情 网友结婚不算新鲜,不过像小生夫妻这样都与京剧有缘,又同为网站出力,进而结百年之好,怎能不称为佳话呢。

2004年小生在《中国京剧》杂志上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办网站的苦恼》的文章,今天读起来,与喜庆的婚礼相比,可谓苦尽甘来。祝福小生夫妻吧。

作者,刘宇杰,摘自《中国京剧》2004年第3期

刚刚看到留言板一位朋友留言,询问为什么戏迷语音聊天室的朋友少了。我本不想回复,但是总觉得心里有话要说,不吐不快,也算是和朋友们交交心吧,酒后之言,说过便罢,不必计较。

建这个网站本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我一直是个游戏迷,从1991年便开始接触电脑,最喜欢的游戏便是《三国(四)》了,因为每个星期四要值夜班,所以单位的打字室每个星期四的晚上也就成了我的私人天地,通宵打到星期五早晨,继续上班,乐此不疲。

接触电脑多了,也就成了单位的“名人”,什么人的电脑有问题都会找我,我也从不拒绝。来来往往,问题都迎刃而解,也觉得不含糊了。这样,一晃就是九年。

接触网络是2000年3月的事了。第一次上网的感觉简直就是在梦游,什么都觉得新鲜,什么都觉得像是另一个世界,也从没有感觉过是那样失落,没有想到,在网上我竟然是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小孩子,像一个初生的婴儿,在睁开眼惊奇地看着这个神妙的世界。

慢慢地接触多了,也逐渐地了解了一些,也学会了收发电子邮件,看一些新闻,到一些论坛去看看、逛逛,直到有一天改变了我的世界——

有一天喝酒,酒桌上坐的都是网络界的一些好朋友,他们在大谈特谈网站的一些思路,我闷在一边,一直搭不上话。我知道,我很自卑,但是我也知道,我不笨,我也想做一个网站,也想试试自己的能力。

第二天,我的母亲来我家里,她是个票友,天天唱戏,我一边款待,一边在谈网络的神奇,母亲突然冒出了一句:网上有没有京剧唱段啊?我先是一愣,没加思索便说道:有!于是,找遍了互联网,令人失望的是,苦苦搜寻也没有找到,看到母亲失望离去的背影,我鬼使神差地说了一句:妈,网上没有,儿子给你做一个!

男子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从此便开始了艰难的建站历程。虽然懂一些网络,但是做网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买了两本书,通宵在看,不到一个星期,两本书都看完了。2000年7月,网站的第一版也基本完成,第一版的名字相信老朋友们都会记得,叫:京剧老旦艺术。这个网站是为我母亲做的,我希望用这个网站为母亲奉献一点点爱心。

2000年9月,网站的访问量在逐渐扩大,说实话,当时也就是每天50人左右的访问量,还不包括自己的十几次。我觉得我好像已经喜欢上了京剧,从原来的每天从母亲嘴里被动地听,到真正想听了,我想把这个站继续做大。

这时候我选择了河南濮阳信息港,他只提供20M的网站空间,等我做好页面传上去以后,他主动给我加到了50M。要知道,只有优秀主页空间才可以加到50M的啊!我很激动,也有了动力,继续没命地干,因为内容做得好,更新也及时,空间从50M加到了100M、200M、400M……这时候,家庭出现了危机——

改版的辛苦是任何人想象不到的,所有的内容需要重新整理,重新设计页面,一个思路一旦打断,后面的页面就有可能不协调,我只好用上班以后休息的时间来做,一连两天两夜没有离开电脑,饿了,啃一口馒头,渴了,喝口凉水,任劳任怨的她不理解了,说我不务正业,任何家务也不做,说如果这样,只好离婚了!我头也没回,继续做我的网站……

2000年10月,我和她正式办了离婚手续。

离婚以后的我,少了一份约束,多了一些自由,也多了一些清苦,家里的一切都没有了,只有一台电脑和一张床。为了驱赶寂寞,也就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这里,京剧曲库的资料丰富了,戏曲谜语、戏曲漫画等等的栏目也应运而生,这些栏目相信也很受大家的欢迎。2001年初,我创办了京剧聊天室,这也是我和戏迷朋友交往的真正开始。

当初的京剧聊天室,包括所有的戏曲聊天室,非常冷清,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没有任何一个人!我和其他戏曲网站希望联合来做,但是没有任何一个网站响应。我这个人不服输,不甘现状,约了一些朋友,包括秦之声等等,轮流值班,24小时必须有人,拉住每一个来聊天室的戏迷朋友。经过努力,到10月份的时候,聊天室已经每天晚上能有10个人了,我记得我还出去喝酒庆祝了一下呢,呵呵。

2001年的10月,我组织了戏曲类的第一次网聚,为期三天,近20位朋友都来到了石家庄做客,谈戏说琴,其乐融融。临走的时候,难舍难分之情,令人难忘。大家走了以后,因为过度操劳,我病倒了,还做了脑CT,修养了一段时间才勉强恢复,但是我觉得还是很有意义。在网聚的时候,大家就提到了能否语音交流,于是——

2001年11月,我创办了互联网第一家戏迷语音聊天室,因为是租用,每年必须交纳一定的费用,但是我还是狠下心来办了下去,没想到很受戏迷朋友的欢迎,聊天室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每天聊天室的在线人数都在上涨,于是扩容、再扩容……

访问量到了今天,已经是每天近3500人了,每天聊天室都有新的面孔出现,大家喜欢这个地方。但是聊天室为什么人还在减少呢?现在可以回答那位朋友提的问题了,答案很明确,聊天室多了,大家可以去的地方多了,也就不再过分留恋这里了,也就是说,大家的要求高了,觉得管理员的素质低了。可是大家想一想,我们开办聊天室的目的呢?为钱吗?这些管理员哪个是为钱来的呢?这些管理员很辛苦地工作为的是什么呢?

吧嗒八打

上周五和今天两个大的作业交了,现在算是相对闲一些。 表情

前天晚上和wazlwj闲聊,得到一个以前没有听说过的说法:“八打”。开始以为是“八大拿”之误,后来wazlwj说是戏迷知音说的,有文打和武打,都属于玩笑戏。当时合计了一下,吧嗒一下滋味,估摸着是这八出文打:

《打樱桃》、《打城隍》、《打灶王》、《打花鼓》、《打砂锅》、《打面缸》、《打杠子》、《打钢刀》

真格的是与不是就不知道了。话说回来,玩笑戏听着有意思。昨天把蘑菇们的《打面缸》又听了一遍,太逗了。 表情

第五批剧照

上次说过,现在每个剧本有其独立的页面,所以也就能够放更多不同版本的剧照。今天传上第五批剧照,没有新的剧目,都是同名剧目下不同演员的而已。另外把如周信芳《打渔杀家》、荀慧生《花田错》等这样有专门演出本的页面连接上本人的剧照,这样更合理一些。共计12张。

第五批补充及更新的剧照:

《打渔杀家》贯盛习
《打渔杀家》李少春、雪艳琴
《花田错》李世芳、毛世来
《花田错》筱翠花
《李陵碑》李鸣盛
《梅龙镇》李玉芝
《女起解》秦雪芳
《三堂会审》顾正秋
《四郎探母》李少春、雪艳琴
《文昭关》杨宝森
《武家坡》马连良、王玉蓉
《逍遥津》李宗义

在这里帖一张马连良《镫打石雷》的剧照,据载,此戏向陕西晋剧“狮子黑”学习,未演出,只留此剧照。 表情 所以,恐怕这辈子戏考都用不到了,干脆放这里留着吧。

《镫打石雷》马连良饰秦琼
《镫打石雷》马连良饰秦琼

阳世三间

今天读单口相声的本子,其中有一段提到京剧唱词中的讹传。举的例子是“阳世三间”。

其实不光是京剧了,在一些传统小说里也能看到“阳世三间”这个词。给小豆子的感觉是再正常不过了,只是从来没有深究过这“三间”到底做什么解释。只知道这个词就是说这阳世呢,而且一般说这话的不是在阴曹地府说、就是在和阴间并列的时候说。比如某某,你在阳世三间作恶多端,如今来到这阴曹地府,还有何话说! 表情

根据相声本子的说法,这“三间”无法解释,三间什么啊?房子?哪儿和哪儿三间啊?原来是“阳世之间”,只因这抄本子的写的潦草,等到用的时候把“之”认作了“三”,故而留下了这么个“阳世三间”。

当然,究竟源头是否是这样无从考证,只是这种说法很有意思。权且记录下来,算是段读书笔记吧。

再也不能体会校园的戏曲生活了

继北大的一塌糊涂关闭后,3月16日,清华的水木又来了这么一个公告:

各位用户,您好,

写这封信的意思在于,水木清华站近期很可能会继续根据环境变化,对核心管理政策进行实时的调整,其中包括可能对开放的IP范围进行暂时的调整。

因此,站务委员会想通过这封信,在起到一个事前通知的作用的同时,请本站校内外用户在此期间,能够继续跟十年来一样,支持站务委员会的各项决定、爱护我们的BBS水木清华站。

十年以来,我们的许多用户在从学校毕业后,一直对BBS水木清华站怀着深厚的感情,水木清华站对他们毕业后的工作、生活,是一个非常重要沟通渠道和信息平台。

十年以来,也有许多非清华的校外用户,从水木清华这个学术和信息平台中获益匪浅。水木清华十年来积淀下来的深厚学术版面底蕴,加之来自各地校外用户的卓越贡献,使得水木清华的学术版面,在教育网内一直享有崇高的声誉。

BBS水木清华站过去十年的历史表明,在良好的用户群体氛围,优秀的学术、信息类版面建设,和有效、严格的站内管理条件下,校外用户既不会是干扰站内管理的因素、也不会是导致各类不稳定因素的源泉。相反,一个充分开放、严格管理的校外用户群体,对于水木清华站的活力和质量、进而对于彰显清华大学的学术声誉,都有着巨大的贡献。

故此,站务委员会必须声明,校外用户是BBS水木清华站极其重要的一个活力源泉。无论过去和未来,在任何情况下,BBS水木清华站都不会忘记广大的校外用户。

任何访问权限的调整都只会是一时的,还期望广大校外用户能够与水木清华站继续同舟共济,共度难关。

对于校内用户,暂时关闭校外IP访问,也可能在假期等情况下,给您带来诸多的不便。但BBS水木清华站也期望您在此期间,能够协助广大版主和其他管理人员,维护好各个版面的讨论秩序,也和水木清华站一起共度难关。

谨向您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BBS水木清华站站务委员会
2005年3月16日

小豆子与北大、清华的感情是与在戏迷同学交流中建立起来的。而时常去校内bbs潜水也成了一种乐趣。毕竟,没有体会到国内高校生活的小豆子,能够在bbs中感受到多彩的生活。

如今,这两大bbs先后去了。网上各样的“悼文”也陆续发表。小豆子无话可说;只能感到,自由的互联网,在国内已经变质了。 表情

美好的东西,总是在某些长官们的一声喝令之下蓦然消失。比如我们的bbs、我们的城墙、我们的京剧、我们的文化……把那些不听意见一意孤行的京剧大制作与这些令人痛心的政令相比,这里面有着太多相似之处了。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社会,仍然还在重复着十八世纪闭门造车的荒唐——尽管我们已经有了互联网!

政治,我们已经尽可能地避谈政治。这里,是戏考的Blog。但,这可是你们这些官老爷们逼得小豆子在此谈政治了!

一塌糊涂!水木清华!偏要连起来念叨一遍!

让一切被毁掉的美好事物安息吧,真个是:好人不长命,祸害一千年……

梆子、西皮、《汾河湾》

当初录入《汾河湾》剧本的时候,哪里晓得梆子是什么呢?对于京剧的认识还尚在模糊期呢(当然,现在也不能说明白了,半模糊吧)。只记得当时剧本中出现的是一个极俗的名字——“柳金花”。戏那个时候也听了不少,知道剧中的人物当为柳迎春,于是就给“改过来”了。要么说有时候知道太多也不好呢,要是从没听说过《汾河湾》这出戏,也就会认为女主角是叫柳金花了,而原封不动地保留了。

及至后来,翻阅后几辑的《戏考》,发现一出西皮《汾河湾》,且为“谭鑫培与王瑶卿合演之西皮真本”,这才弄明白原委。不过那个被改错的梆子版一直没有再动。

《汾河湾》谭鑫培饰薛仁贵、王瑶卿饰柳迎春
《汾河湾》谭鑫培饰薛仁贵、王瑶卿饰柳迎春

今天整理这出西皮《汾河湾》,才又动了梆子的念头,便顺手给梆子版“恢复名誉”,一会儿放到网上去。西皮的前言有几处说的很好,拿来看看:

盖本考体例,但取各种脚本一一披露,无论乱弹秦腔,无不列载,本不限于皮簧一类。惟阅者均以未见皮簧本为憾,故不惜辗转相托,极意搜访,兹已由京友代为觅得,且系谭王真本,当尤为顾曲者所欢迎,故特亟为披露。至其剧情,西皮与梆子本属相同,毋庸赘述。惟唱白之间,相去迳庭,阅者正可两两参阅也。按薛仁贵妻名柳迎春,梆子本作柳金花,仁贵未说破时称柳为薛大嫂,梆子本称为柳奶奶,皮簧戏中,凡至两人盘问时,每用“沾亲”“非亲”“带故”“非故”及“远看”“近觑”等字眼,至梆子本中,则用“有亲”“无亲”“有故”“无故”及“远看”“近瞧”等字眼,即此“瞧”字“觑”字之不同,已可知为系何脚本,且又可见皮簧中之下一字眼,实较梆子为细腻得当也。

戏考整理初期最易犯的错误就是像这种自以为是的“改正”。现在,《戏考》里的剧本更多的是当作一种文献对待,所以能不动就不动,除非特别明显的错别字。这,也应该说是一种认识上的“进化”吧。 表情

整理中的断想:剧情、剧照

使用数据库的方便之处在于每次不需要写新的网页,所以现在每一个剧目,不论是否同名,都有一个单独的页面。这样,像黄派《别宫祭江》这样与普通版本剧情不同的剧本,有一个单独页面还是很好的。以前因为那样做起来麻烦,而且每增加一个版本,就要把已有版本之间连起来,所以就都放在一个页面上了。

同样的,现在不同版本的剧本分开来,就可以让不同的剧照出现在同名的剧目里,而不像以前那样一个剧目只有一个剧照了。根据数据库的统计,现在有74个页面用的剧照是和其他页面一样的,也就是说至少能够再来几批剧照更新吧。

公共测试阶段结束。今天做了数据库化后的第一次更新,共费时5分钟。

顺便谈一下黄派《别宫祭江》。这个戏的剧情不同于普通版本之处在于,孙权与陆逊定计准备借妹子奔丧的时候偷袭西川,孙尚香知道后为了破坏兄长的计策,跑到江边祭奠后投江自杀。很显然,剧本特意把孙尚香“节妇殉夫”的形象抹掉,换言之,若是孙权没有定哭丧计,孙尚香也就不会投江了。小豆子不知这样的演法是黄桂秋从来就有的演法,还是解放后“应新时代”的风气而改的,总之,这样的改法一来与原著不符,二来把孙权写的太诡诈了。可以说这一改,既把这“千秋烈女”的枭姬孙夫人的芳名给抹杀了,又把江南战场上让曹操鞭梢一指感慨赞曰“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给诋毁了,却未见什么高明之处。记得周大荒的《反三国演义》中,因为看不惯原著中孙权设计骗回孙夫人,改写成孙夫人自归。并说若如原著所写,则孙权“直同盗贼行为,豺狼面目”。若是周大荒看了黄派的《别宫祭江》,呵呵…… 表情

“整理中的断想”也暂就到此吧——也许今后的某一天又要进行一次“大扫除”的时候,还会回到这样的话题来。

整理中的断想:拼音目录

根据最新的调查显示,在新版的戏考网站可以进行剧目名称及全文搜索的前提下,83%的人仍然认为会继续使用拼音目录来查找剧目。

起先想放弃拼音目录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现在没有一个好的算法能够把数据从 MySQL 调出后按拼音排序(多音字加上一些京剧剧名特定的发音,使这一任务更加艰难)。另一个是既然有了准确的搜索功能,想查哪出戏,把剧名打到搜索栏里查询不就可以了?

虽然参与调查的人数比当初预想的要少得多,也可以假设没有投票的人认为无所谓,但不管怎样,还是或多或少反映了拼音目录对于访客的重要。于是,下午的时候在 Beta 版中加回了拼音目录。

现在 Beta 版与原版从表面看是没有什么区别了,只能在内部,小豆子更新网站会更方便,同时全文搜索可能会让剧本的查找更及时、准确、有效率——不用依赖 Google 啦 表情 (当然, Google 依然是小豆子最佩服及欣赏的组织之一)!

这样,今后每次更新网站唯一需要手工更改的网页就是拼音目录了,不过这没什么,要真是1分钟往数据库里填进东西就使网站全部更新了,那会不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失去了写 HTML、花时间更新而带来的乐趣呢?既然访客仍然习惯于拼音检索,那每次更新网站还要写一点点儿 HTML 不也挺有意思吗?虽然,这不是最高效的方法,但,就当作这是一种怀旧的行为吧。

假!

正好,这是今天新浪网新闻的题图照片,因为又到了315消费者权益日:

我国各地销毁假冒伪劣商品
我国各地销毁假冒伪劣商品

今天听了豆腐从电视节目录的方荣翔80年代的《姚期》录音。那个年代,虽然角儿经过了浩劫后剩的不多(剩下能唱得动的也不多了),但也要比90年代后兴起的小麦克风节目要强得多。前者是演员真实声音、剧场真实气氛的表现,而后者简直就是趴在演员下巴处听戏。

后来这帮搞戏曲节目制作的又怕演员发挥不好,弄出来个假唱,现在被戏称为“音配像”。唉,是否真是音配像给了他们这个启发,可以只张嘴不出声了呢?

但他们还不甘休,因为小麦克录不到台底下的反应(总不能每个观众发个小麦克吧?),于是也不知道哪个缺德鬼出的主意,录好掌声,然后配上。 表情

这还不算,后来有些音配像录音都被后期加掌声(印象中有杜近芳、叶盛兰之《三堂会审》)。那既然大师的录音他们都敢掺假,方荣翔的录音又算个啥?毁吧!

假冒伪劣产品毁掉也就毁掉了,但要是把好好的录音中掺进假去,再想剔出来可就费了劲儿了,最后的结果,也就是和这帮假冒伪劣一起毁掉了。而被劣质京剧节目坑害的消费者,又去找谁投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