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国剧社公演《四郎探母》

今天多伦多国剧社演出全本《四郎探母》。

虽然主演中有一半是专业演员,但是整出戏看下来,尤其是到了最后《回令》的部分,实在温得很——理应是该紧凑的时候,偏偏拖拉起来。虽然整出戏的节奏都比以前看过、听过的版本要慢,但鉴于是有票友参与演出,难免如此;可《回令》一折,满台尽是专业(饰公主的刘汉一毕业于湖北戏校,饰四郎的董清明出自沈阳京剧团,饰萧太后的宁彬是评剧专业演员,饰大国舅的邬显豪来自上海越剧院),结果效果反而不如前面有更多票友参与的几折。究其原因,大约是票友都对自己所演行当有所了解,并认真练习,而专业固然专业,但却没有演其本工(武丑演老生,评剧、越剧演京剧)。

这次的龙套有几次上下场都出了问题,甚至让在小豆子旁不太看戏的 Ken 都看出来了,并且直接联想到侯宝林那段著名的相声《空城计》。后来据介绍,敢情龙套大部分都是外国人,难怪幕后伸胳膊招手、台上演员连比划带说,龙套岿然不动。引起观众台下最大议论的部分是在杨延昭唱罢“三军与爷掩门定”后,龙套不但没有下,反而都站到了帅位两侧,无论四郎、六郎如何摆手,都不下去,以至于后来“弟兄对坐叙寒温”的“家庭会议”,只得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 表情

这些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仍然是无线话筒。有一次六郎的话筒出现短暂问题,听到了难得的原声,而且很清楚。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民间的演出,在不大的剧场,仍然要用这种“扰民”的设备,小豆子看到前面有人几次在高音时捂耳朵。这直接影响到演出质量——尤其是当到后台的演员没有关闭话筒的时候,更是糟糕。

这次演出,演出方首次举行“欣赏征文”,可以给演出提意见,当然,显然更希望观众能有各种观戏后的感触。这个“征文提示”是这样的:

你认为杨四郎是一个“叛徒”还是像杨家其他的儿郎一样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你认为杨四郎流落番邦是无奈而且充满了虚伪与欺骗吗?你有足够的道德洞察力来为杨四郎正名、或者帮杨四郎解决忠孝忠义之间尖锐冲突吗?你认为本次京剧《四郎探母》的演出将民族大义与个人亲情之间的激烈冲突处理得举重若轻吗?你认为杨四郎像其他杨家将故事里的英雄主人公那样令人崇敬、且依然有他清晰的伦理底线吗?

已经在上面提到了演出的问题,而对于提示中的这些问题,小豆子并不打算作答。因为这是一出再熟不过的熟戏,去看,显然不是为了去看故事,而是去看演出。这些赋予的各种伦理道德、民族大义,都不是小豆子所关心的。本来就是票友自娱自乐的活动,重在参与,也许可以赋予在海外弘扬国粹的光环,但过多的思想教育,未免太沉重了些。

前社长黄健在演出前现场抓哏,拿杨四郎这位驸马爷和阿扁的那位驸马爷相提并论,引来掌声和笑声。小豆子想,这样的哏,或许放到戏中,让两位国舅来演绎,会更精彩。这种感觉,在看罢两位国舅,循规蹈矩地演完没有太出彩的《回令》后,更甚。

到场后才发现相机没有电了,因此没有拍下任何照片,未免有些遗憾。

不管怎样,台上的演员,台下的观众,大家都高兴地经历了一场大戏的演出,这是最重要的。也恭喜多伦多国剧社这次公演成功!

《多伦多国剧社公演《四郎探母》》上有1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