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

刚更新完戏考,剧本数达到600!

照惯例,拍照留念:

2006年8月29日更新后的戏考网站
2006年8月29日更新后的戏考网站

统计数据:

已录入完成剧目:518出
总计剧本:600出
总计字数:4040306字
参与人数:114人
累计访问人数:335549

功劳簿:

8d、CALF、chrislew、CRT、door、DYH、eclogite、glanfan、gucz、jackie、Jasmine、 jipyan、lans、louisa、Mila、rossiwu3505、sansan、silencelake、Snake Sui、Talker、toower、WL、wyoss、xu_henry_ca、zinnia、万毅多多、云遮月、亢方、仲愚、兔兔、兖苍、公羽、关东糖、冰棍儿、午夜兰花、半个馒头、合意、吉示翁、周文武、咚咚锵-中华戏曲网、品菊斋、在人间、在宥、大亮、大地、天外来客、天狼、天空海阔、嬉笑伯、小 Q、小澂、小蕙、小邢、小露686、岱黛、常希群、张、张丽华、张新宇、张晖、弦外无音、彭海晖、微、思秋、悟空、成斌、我爱中华、易水伊人、映月、昴日星君、曹达人、朱旻、李海天、杨落雪、松仁老虎、柳柳、毛刷子、泠娜、波罗游子、浙江李小勇、煮鹤焚琴、王二、王学范、王郗、痴菊叟、白头翁、知秋、石见、砚愚、碣石调幽兰、秋杨、秋逸斋主、箫声、红衣易灵、红鬼、罗马、老叟、胖胖、范畹、草莓26、菊苑散人、蓝旗、行健轩主人、西门小土包子、豆腐、赵文华、铁杆戏迷、铁马冰河、长弓贯日、阳春白雪、香陵居士、骅骝、麒痴

共勉。

一出“黄梅戏”

小豆子对黄梅戏并不太熟悉,也没有正经看过。不过最近在黄梅界上演的这场大戏,无论从精彩程度还是现实意义来说,都不由人不去好好欣赏。

首先是王涛的一篇文章,让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不得不回应一下。这本来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一下子因为几篇登在余秋雨 Blog 上的文章,将口水战直接引到了网上。这与在报刊杂志甚至电视广播里的口水战有很大不同,确切的说,是一场人民战争了。不仅马兰本人和安徽省黄梅戏院都相继在网上开博,而且有马兰的戏迷,也都在网上撰文支持(比如这个这个这个这个),也有看得更深者,将矛头直指这糟糕的用人机制、文化体制。总之,一个剧种所引出的问题,在网上出现热议,而热议的场所并非集中在某个论坛或者社区,而是以个体为单位,成星星之火之势,这在以前是很难见到的。

以安徽省黄梅戏院本身来说,会想到来网上开博回应本事件,姑且不论其被指责的所作所为如何如之何,单就这网络意识来说,不能不说是很先进的。我们知道,在这以前,很多像样的剧团都有自己的官方网站(中国京剧院是个特例),但这些网站跟现实生活中的展览橱窗差不多,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也有像青岛京剧院这样开博的,不过是个变相的展览橱窗。安徽省黄梅戏院无疑将自己的 Blog 当作了一个话筒,一个口径,一个可以与大众沟通的渠道,这种意识是对网上官方网站、官方论坛、官方博客的正确理解,而且是很难得的正确理解。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上舆论的导向与占领也越来越受到像戏曲院团这样的传统事业单位的重视。他们在网下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但在网上,能做到一手遮天的境界还是很难的。这不仅给观众和演出团体之间增加了直面的机会,也让演员个体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从以前如李孟嘉等在京剧论坛直接与网友讨论问题,到后来各个门户网站主办的聊天室请嘉宾活动,再到今年像王珮瑜刘铮这样自己开博发表与其所属事业单位观念完全相反的高论,网络促进的是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这当然包括一向封闭的传统戏曲艺术,它带来的冲击,远不止是对艺术本身的震动,更主要的,是对文化体制的震动。

就像刘铮在看过所谓“中国剧”后发出“看热闹”的感慨那样,小豆子对这场黄梅界的热闹非常感兴趣,并想看一看,究竟这个热闹会如何在网上收场?

点击率排行

琐记的“点击率排行”被拿掉了,换回了一年前最开始使用的“冷门条目”,以求一种良性循环。

琐记最开始有两个页面:热门条目和冷门条目,分别显示点击率最高的若干条目和点击率最低的若干条目。后来并成一个“点击率排行”,是一个完整的大排行榜,可以根据顺序或倒序的方式排列人物和事件条目。

随着琐记的发展,一种不太好的趋势产生了,和我国现阶段出现的社会问题有些类似——两极分化。处在热门条目头十位的条目,因为曝光率比其他条目要高,所以被点击的机会也大,进而地位得到巩固。热门的就越来越“热门”,与冷门条目的被浏览次数的差距越来越大,而这些条目,只不过是占了在琐记出现的时间早这个“便宜”罢了(还有其他原因,后面叙述)。

把冷门的条目拿出来曝光,促使它们被更多的人看到,这才是正理。至于那些过热的条目,现在进行冷处理,不排序、不曝光了。良性循环建立的同时,达到一种良性的平衡。而这同样是避免个别人为了提升自己偶像排名而努力点击的情况——尽管这个排名没有任何权威性。只要有排行榜的地方,就会有人为了某种利益(或者称信念?)去恶搞它。小豆子不希望制造不好的气氛,把网站弄得鼓噪起来,因为整理资料这种事情是需要平静气氛的。

条目页面本身仍然显示点击数,所以如果真想手工找出哪些条目是最热的,也不是不可能(若真有闲人去把1666加3461条条目过一遍的话,而这个数字还在增加)。只是琐记不再自动提供这种排名了。

“热门条目”和“冷门条目”由合并到“点击率排行”,再到拆开只剩下“冷门条目”,也算印证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古训吧 表情

照片和水印

月初提到的照片显示问题,今天在戏考琐记得到圆满解决。现在无论戏考的相关剧照,还是琐记的人物照片,在其下面都会有一个明显的文字说明,而不像以前似的,只有当鼠标移动到照片上才显示。另外加了一个框,像以前那种快速成像的照片效果。

网上珍贵照片不少,不过带水印的也不少。如果没有记错,最开始在照片上加水印的戏曲网站应该是时代国粹。后来咚咚锵慢慢在其刊登的照片上也加上了水印(不过如果你浏览几年前的照片的话,会发现那些还是没有加的)。现在水印做得最夸张的当属京剧艺术,不顾照片的内容,而且又大又复杂,绝对的喧宾夺主。比如下面的这个例子:

京剧艺术的图库例子
京剧艺术的图库例子

梨园经典改版,老的剧照暂时是加不回来了,而所谓并入京剧艺术的剧照,又都是这种样子,实在让人失望。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老版的经典仍会保留,有需要剧照的朋友,还是可以去拿的。

戏考对水印的态度只有一个:永远不用。因为戏考不指着靠在稀罕的剧照上打名字来赚人气,同样,不打水印也不妨碍戏考刊登稀罕的剧照。

顺便说一下,合意太爷的老唱片前些时加了一批珍贵的剧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挖挖,点某些人的名字后,可能会出现你以前没见过的照片 表情

读书笔记:《〈五雷阵〉》

这也是一出许久没有看到演出过的京剧剧目。推测在清代末期还是一出热闹的武打戏,而且是带有浓重神怪色彩的。戏的本事是说战国时秦王翦与燕孙膑交战。王翦屡次战败,借师兄毛逩之力摆设“五雷阵”,把孙膑的生魂摄于阵中。后来经孙的师弟毛遂盗来了“九转还阳丹”与老君的“太极图”才得破阵,战胜王翦,救出了孙膑。

看原图人物所注名姓,王翦写作王剑,毛逩、孙膑的名字也都并不一致,这是因为梨园剧本底本不同,不足为奇的。所写的是一场战斗,也不能断定场次。

这样一出并无特殊思想意义的武戏,却也借王禅老祖之口,说出了编者的意见:“秦始皇并吞六国,乃是奉天承运。伯陵(孙膑字)虽为父报仇,不该逆天行事;王翦残害生灵,亦有应得之报……”可见作者是承认秦的统一战争是顺应了历史潮流的,不过使用了“奉天承运”这样的词汇,显出了命定论的思想。“替父报仇”也是符合封建道德的准则的,但碰上了“天意”,就立即化为一种“蠢动”了。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旧时代人们在解释一些复杂的政治、社会现象时的思想方法。

这戏似乎并未成为一种“名作”。我不记得旧书中曾有哪位著名演员演出此剧的纪事,也不知道它有过哪些精彩的表演片断。这张图可能是保留下来的仅有的舞台纪录,它的文献价值应该也正在这里。

这篇小文很短,所以这次全部摘抄下来。

黄裳提到文中人物的出入,这在传统戏里面可以说是司空见惯,因为是口传心授的艺术形式,所以虽然可考的资料都是伸手即得,但艺人们还是凭借自己的理解和学识创造了各种新的名字。可以看得出,黄裳对这一点是很理解的,并没有像现在某些专家那样,动不动就扣上“以戏乱史”的帽子。

小豆子最早接触《五雷阵》的剧本,感觉很有意思,那是登在《戏考》上的一个没有没尾的版本,后来在《国剧大成》里发现了全部的本子,始知原来《戏考》所载只是四本中的第三本。全剧从剧本来看,似乎也只是三本比较有看头,其余无非是神仙斗法和武打场子,也许要放到舞台上才好看。

这出戏又名《孙庞斗智》,而就连当年《戏考》的编辑也意识到,“剧中并无《孙庞斗智》一段,与此实为两事。”京剧传统戏大抵如此,打出一些名目耀眼的剧名,却与内容并无甚关系,稍微沾边者如《硃痕记》、《黄金台》等等,不胜枚举,实为一种有趣的现象。

一出《五雷阵》,如今能体现的,也只是它的文献价值了。

本篇笔记到此为止。黄裳原文抄自其《读剧随笔》一书,为《读清人〈戏剧图册〉漫笔》第五部分,全文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