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十大网络戏曲新闻

2006年,我们在戏曲曲艺和网络间继续游荡,继续经营。回头看来,还是有不少个“第一”出现。是喜是忧,看官自评。

一、戏曲界的 Blog 元年
2005年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的“博客元年”,小豆子以为,相对网络戏曲来说,2006年才正是 Blog 真正遍地开花的年份。本年,袁慧琴成为开博的戏曲第一人,随后,演员也好,戏迷也好,甚至剧团,都开始了自己的网上日记生活,这一切,似乎都要归功于由新浪造势的名人博客。显然,名人这张牌在今天仍然是很有市场的。新浪打好了,火了,而戏曲门户方面,梨园春秋也在用这个方法,拉到一批名人为自己的京剧博客造势,除了少数人外,大部分的演员,都是在一阵热闹之后,不去更新了。而作为第一个打出戏曲博客这个命题的京剧艺术网,显然还没有后发的梨园春秋成功。小豆子到今天仍然抱持当初的立场:戏曲博客门户的概念是不太可能成立的,做一个 BSP,尤其是命题性质的 BSP,很难。更何况,现在的京剧艺术网根本就没有意思再去把这个栏目经营下去的意思,基本上是自生自灭的态度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作为网站的工作人员都不能去坚持把自己的网志写下去,更没有心思去把环境打扫干净(那里的广告成灾),有什么理由会让别人选择你的空间来做 Blog 呢?而戏曲 BSP 的冷清与个人 Blog 的红火,这个在2006年形成的对比,一方面进一步证明了网络去中心化的理论,一方面也是在提醒我们这些网站的经营者,把一个事务经营好是何等的重要,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就万事大吉了。

二、戏曲界的潜规则在网上被揭
2006年8月,余秋雨的一篇文章,引来马兰与安徽黄梅戏剧院在网上一场嘴战。这场争论现在已经风平浪静,没有人再去提起,但观者并没有看到任何答案。双方似乎都在等待时间把这件事冲淡。马兰所遭遇的事情,无非就是戏曲圈儿文化界的潜规则。潜规则无疑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大家都习惯了这样的潜规则。马兰的这场风波算是告一段落,甚至于安徽黄梅戏剧院已经把嘴战的文章从网上拿了下来,但凡是发生了的,就别想把痕迹抹除干净。几个戏曲相关 Blog 之间在网上的碰撞,也是在网络戏曲世界的头一遭。

三、首家网络戏校出现
2006年上半年,梨园春秋网开办了首家网络戏校。“梨园网网络戏校是全国首家以互联网为依托,借助网络进行京剧教学的戏校。本校本着‘弘扬国粹,振兴京剧’的宗旨,特聘全国各京剧院团的专业演员在线免费教学。为广大喜爱京剧的各界人士与京剧院团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网络聊天室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单纯的网友聚会、邀请名家访谈已经有些“泛滥”了,有的演员甚至可以在一年内出现在多个网站的聊天室里,进行着音频或者视频的交流。但梨园春秋网能够用同样的资源和设备,变通为戏校的模式,绝对是一个好的点子。这不仅对自身的质量和水平是一个提高,也是在为京剧的普及做真正的实事。这是2006年各戏曲网站经营中少有的好创意。

四、北方曲艺网开站
北方曲艺,这个曲高和寡的领域,在网上有了属于自己的网站——北方曲艺网。这并不是一个由政府运作的政绩工程,而是“由一群深爱着曲艺艺术的年轻人发起创建的”。目前的戏曲网站,形式上,门户概念依然是主流;而内容上,主流戏曲也是选题的首选。所以,像这种以北方曲艺为命题的门户网站实是少见,但我们的网络上恰恰需要这样的网站,才能在避免重复投资建设的同时,丰富网上内容,扩大艺术的受众面。小豆子始终认为,在内容上的独特,远比在规模上的庞大要强得多。北方曲艺网做到了,预祝他们能够继续做好,并坚持下去。新的一年,对于计划戏曲曲艺网站的朋友,是否会把眼光放得更广一些,更用心一些,而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

五、中国秦腔网上电视
2006年9月,中国秦腔网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这个栏目“片长10分钟,通过对中国秦腔网创始人刘彭涛创办网站5年来的喜悦与辛酸,给观众讲述古老的秦腔艺术如何与网络时代接轨等话题及种种故事”。小豆子没有能看到这个节目,对节目也只有通过文字上的介绍来认识。毫无疑问,这是一件好事。

六、京剧演出首次使用 Blog 做推广
碰壁后的新编京剧《悲惨世界》,在年底再次上演前,首次运用网络 Blog 的模式进行推广。尽管前期的准备是很专业的,很符合网络推广的各种标准,蜂鸣效应显然没有实现良好的票房收益。这是一次失败的案例吗?以结果看,是的。但如果以过程看,并不是这样。我们知道,在网下,一个戏曲演出的推广,乃至运作策划,都不大可能按常理去完成。或者说,当你在试图用常理去运作它的时候,你会发现,这完全是两个世界。网下况且如此,在网上又何尝不是?

七、国学辣妹出世
2006年10月,一个网名叫作“国学辣妹”的丫头在网上活跃起来,此人乃“一个19岁的中央戏曲学院大四女生,自称书白居易的第53代后人,立志献身国学,穿着性感的露气装,打扮得妖冶俗艳,在孔庙内大摆热辣造型,宣称连孔子都要勾引”。这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还是又一个自我炒作的小女子?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打着传统戏曲艺术旗号作自我宣传的人绝不止这个辣妹一人。事实上,大到港台歌星,小到辣妹、李玉刚或者吴汝俊,他们都会把自己与传统戏曲艺术拉上关系。如今传统戏曲艺术已是小众艺术,而也只有这种剑走偏锋,似乎才是最有效吸引眼球的手段。听腻了大众流行歌曲的观众,也会对突如其来的非主流产生兴趣。炒作的个人实现了他们扬名的目的,而真正的艺术,却仍然没有得到大众的关注。

八、未播新评书片段泄于网络
今年年初,当萨达姆被绞死的录像被公布于网络上之后,引来的风波是很大很大的。而去年年底在网上流传出来的评书《金瓶梅》片断,在评书界引起的风波也是不小的。事实上,当梁军决定要录制这部《金瓶梅》评书的时候,引来的争议就已经不小了,这时是6月份。一番没有结果的争论之后,大家都安静了下来。而到了年底,该评书的片断却在网上惊现。从技术角度看,这无疑是很有时代性的事件。在八卦猎奇偷拍暗访窃听密报的今天,挖内部资料而现于网络之上,是再普遍不过的事情了。只不过,这在戏曲曲艺界,实在是头一回遇到,而更有意思的是,这个片断所涉及的内容,是让人敏感得不能再敏感的《金瓶梅》。于是,网络及平面媒体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讨论。梁军本人都不得不承认,“目前网络所出现的确为其录制的评书版《金瓶梅》里面的片段。但,究竟是谁、又如何剪辑放置到网络上去的,梁军表示亦不得而知”。随着越来越多戏曲曲艺圈儿内的人的触网,这种类似电影“枪版”的玩意儿也会越来越多。

九、宇扬评剧院举办五周年纪念演出
“宇扬评剧苑出现实体”曾经出现在小豆子所评的2005年十大网络戏曲新闻中,而2006年,宇扬继续在虚拟与现实中成长。五周年的建苑活动,选择的是同时纪念花淑兰逝世一周年,而纪念的方式很传统——演出。戏曲,离开了演出,还有多少可以说的呢?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第一次,一个戏曲网站的周年纪念活动,在现实的台上搞一场像样的演出。戏曲网站建站周年的活动可以很简单,比如发个帖子,弄个红字儿;也可以很隆重,比如搞个纪念版,网友一起网聊。但宇扬却做到了搞一个实体演出。这是需要一定实力和社会人脉的,这说明宇扬在实体化的道路上走得很稳,而网上的发展也是中规中矩。

十、评剧演出首次通过网络直播
2006年另一个和评剧有关的新闻是首次网上直播评剧演出。其实,这场评剧演出并不是百分之百纯评剧,而是由德云社反串的评剧《秦香莲》。由于有郭德纲在内,媒体自然使尽手段去争取抓新闻,炒得也是相当火热。这场演出在3月23日于天桥剧场上演,磊客网全程直播,成就了这个首次网上直播评剧(甚至是首次网上直播传统戏曲)的大事。而且,更有意义的是,这次演出是为救助陆地园而举行的慈善义演。题外话:2006年真是有不少为救助陆地园而举行的义演、募捐,网上网下,但人们的义举善心,还是没能阻止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令多少人惋惜。

Blog 的燎原,使回顾这一年网络戏曲大事的时候,多了更多的选择。对比前些年,你会发现,唱主角的不再光是戏曲网站这样的个体,而是更多在网上活跃的网民,甚至圈内人士,正是 Blog 给了他们展现的平台。显然,网络戏曲还是在紧跟网络的发展,也让这一年中充满了新鲜事儿 表情

拾慧:我对相声总有那么一种期待

2007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