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

莎朗·斯通是谁?小豆子不知道。当然,上网一搜也就知道了(尽管还是有些含糊)。但不管怎样,这位大姐在上海看了场京剧,掉了些眼泪,被我们的媒体抓到了。

前清时我们的谭叫天谭鑫培老板,在慈禧邀请英国公使的场合唱了出《乌盆记》,西佛爷问洋人咋样子?这位公使对曰:戏词儿没听明白,但从悲婉的唱腔中感觉到一个幽灵在哭。这个故事是要说明,谭老板的唱腔十分了得,连不通王化的鬼子都能感到里面的内涵。

不过这次这位莎大姐,据报是“主办方知道莎姐喜欢中国文化,特别安排她观看传统京剧《贵妃醉酒》。从没看过京剧的莎姐非常好奇,又拿起相机拍个不停,还不断询问工作人员演员在唱什么。后来干脆放下相机仔细聆听演员的演唱,到最后经典的京剧唱段时,竟感动得落泪。”比听谭老板唱的那位公使还要动情,她哭了。

不知道这样的报道是要说明什么?因为《贵妃醉酒》这样一出戏,至少在小豆子看,没有什么让人能哭的地方,也许最后杨贵妃那句“撇得奴挨长夜,只落得冷清清回宫去也”勾起了莎大姐的尘凡?就好像是报道一个大明星,看了一场情节并不起伏跌宕、也无大喜大悲的电影之后哈哈大笑,你这样报道是抽电影的嘴巴还是抽这位明星的嘴巴呢?

这你也许要怪给这位莎大姐做翻译的没有做好,把剧情的悲情夸大了,莎大姐又会来事儿,于是配合着挤点儿眼泪出来;又或者是记者于《贵妃醉酒》不懂,便胡编一通,以显示我天朝文化之精妙,感动夷人潸然泪下;又或者反过来,为了显示洋大人对京剧文化的热爱,于是编出这么一出来……

请原谅,也许你认为小豆子脏心烂肺,但是小豆子实在看不出一条看《贵妃醉酒》落泪的正常理由和动机——不管前提是看戏的看懂了还是没看懂。

但,也许看了这样的报道,读者会哭了。并非是为这位莎大姐而感动的,而是为一个中国传统艺术,本国大众声言“看不懂”,而外国人看了还都“落泪”,这其实很悲的,因为你自己的东西要去变着法儿的让洋人认可。

你知道什么叫“哭笑不得”吧,就是这样的感觉。那么既然有“哭”,那就和这位莎大姐一起落泪吧。

《哭?》上有7条评论

  1. 我也纳闷,醉酒有啥可哭的
    这事我也在DOUBAN里问来着
    对了豆豆,你和DOUBAN啥关系来着

  2. 文化的隔膜是说不清楚的事情,在不了解当时具体情况的条件下,揣测那么多,实在有点——真的没什么自信。

    新闻的确很八卦,但新闻天然就是有八卦性在的。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报道——毕竟,斯通大姐的新闻价值(或者说大众认知度)要比京剧高很多。

    另外,如果一个人真的不知道莎朗·斯通是谁,如果你50岁以上,我可以理解,如果以下,我多少有点悲哀——就跟一个人不知道梅兰芳一样。(当然,莎朗·斯通跟梅兰芳的类比是不恰当的)

    过于敏感的心理,也未尝不是不自信的一种体现。

  3. 《贵妃醉酒》我听到“通宵酒啊捧金樽”那段的确感慨到掉泪,特别是唱到“人生在世如春梦,且自开怀饮几盅”。我倒不是为杨玉环,而是为这句唱词本身。不过最后回宫那段倒是没太大情绪,也不明白莎朗·斯通为啥哭了。如果这报道不是造谣,也并非夸大其词的话,那只能用——外界的刺激使她联系到了自身的某种经历而激发了某种情绪——这个经典条件反射的解释了。
    P.S.这日志正好写在我生日今年这天~呵呵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