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京剧是个什么概念,小豆子不太清楚,就知道“童话”是写给小朋友们看的。那么可以想见,童话京剧也就是适合小朋友们看的京剧了——且慢,是说其他没有打着“童话”两个字的京剧,就不适合小朋友们看了么?少儿不宜?
第一次看到“童话京剧《金鱼和渔夫》”这样的介绍,倒没有吓一跳,毕竟这么多年京剧舞台上“目睹之怪现状”不胜枚举,多一个“童话京剧”也没什么,大不了和以前那个什么“儿童京剧”一类的差不多。不过后来看了一下介绍,里面演老渔夫的,竟然是小杜鹏老师。
以前和小杜鹏老师在网上交流过,后来在一次回京的时候也拜访过,感觉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尤其是对传统戏的坚守,比如去李金声前辈家学一些已经濒临失传的戏,比如对当下一些外行京剧的看法。因为观点上的相似,才让小豆子对小杜鹏老师参加这样的“童话京剧”感到惊诧。
新浪网为这个戏做的专题页面有一段金鱼唱的词儿,长短句的句式看着挺别扭,想不到能用哪个板式唱出来会好。不过从字面儿上看与普通的水词儿的水平倒也差不多,首句的“尊一声”,后面想来是哭头的“我的爷爷呀”,都有那么点儿京剧意思吧。
小杜鹏老师的剧照整个就是《打渔杀家》里萧恩的翻版,这也算是见过的比较靠谱的新编戏的扮相与服装,大约小杜鹏老师接这个活儿,就是看在这个不太离谱的扮相上的吧。最近很少上 MSN 了,也就和他没什么联系,改日如果有空,应该网上采访一下这位主演,也算近距离接触一下这种原始新编京剧班子的核心人物,简称“原子核”。
说回童话京剧这事儿,似乎这是近年来“从娃娃抓起”的一个手段,好像是说,排一些所谓通俗易懂的玩意儿,就能让小朋友们更容易接受京剧了。这基本就是一厢情愿的了,要接触就要让小朋友们接触原汁原味的艺术形式,而不要搞什么四不像。小豆子还是小小豆子的时候,周边的一些小朋友就都会被电台放的评书产生兴趣,每天要交流一些听后感。这些年评书不景气,似乎也有专家出来说要创新——这是另一个话题,先不谈了。不过,大人们实不应该低估小朋友们的接受能力。
一个略微沾边儿的题外话:目前正在美国华盛顿召开“2009芭比娃娃收藏者大会”,其中有这么一个展品,是穿着戏装的芭比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