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何处不相逢

北京办公室一位同事今天离职回老家。昨天晚上在网上文字交流,与他做相应的交接工作。

最后工作的事儿聊得差不多了,想问一下他订了返家的日子否,脑子里蓦地反映出《文姬归汉》里那句“整归鞭”。于是问了句“何日里整归鞭?”这位同事立刻回复了一句完整的:“整归鞭行不尽天山万里?”

惊愕之下,再一聊,敢情这位同事也是戏迷,“挺喜欢这个的”。太意外了,共事这么多年,从来不知道。虽然我们两个办公室是远隔重洋,但是工作上时有交集。2010年我们还一起到上海出过差。可从来没有聊过戏。没想到,在这位同事在公司的最后一日,才发现不仅是工作上的同行,还是兴趣上的同好。因为时差关系,这个话题昨晚没有多聊就相互告别了。祝他好运,并希望能保持联系。

我们这位同事业务上为人上都是很好的,这几年独撑北京办公室的 IT 工作。小豆子工作这些年,相交了一些可称朋友的好同事,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从去年开始,多伦多本地一些共事多年的同事就是离职的离职,高就的高就,大有瓦岗星散之叹。北京这位同事是春节前决意要离职回老家的,只是因为节前办公室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替补,他多留了几周,直到平稳过渡(多好的同志),也才有了昨日的话别。

京剧里,小豆子觉得最有气氛而又不失英雄之魄的话别,是翁偶虹老先生据老戏《灞桥挑袍》改编的《灞陵桥》。关公与曹公在灞桥上下,一人一句念出的那首诗,很能表达英雄惜别时的心情。固然当时的氛围是曹营众将杀气腾腾,关公业已察觉一二,可曹公尚不知情,只是一门心思地送别。抄录如下:

有劳相送到北关,
略表寸心意拳拳。
高友常共云天远,
匆匆话别下雕鞍。
马上打恭恕怠慢,
一杯水酒奉征鞍。

《文昭关》里,东皋公为数不多的几句唱,都很有诗意(其中本有化用宋诗之句)。单说接伍子胥回庄时那两句流水:“男儿四海皆朋友,人到何处不相逢”,果真是看穿世事的隐士风范。再后来伍子胥乔装改扮,准备混出昭关的时候,冲东皋公和皇甫讷各行一礼,并表达了感激之情。二公未答一言,更没有什么惜别的言辞。看看东皋公那“人到何处不相逢”的言辞,就可知他对聚散的态度了。

人生聚散,当有如此心境。

不过,这很难做到。退而求其次,曹公的那种,也是男儿意气。

《人到何处不相逢》上有3条评论

  1. 很多时候一个细节让我们突然发现习惯生活中的惊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