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两爬堂》,虽然不是“古来就有”的京剧传统剧目,但是这个剧目有了传统戏的所有元素,移植的可以说相当成功。
就现在能听到的两个版本(音配像的1983年实况和录自电台的1962年静场),做一个肤浅的比较。
两个版本,删节后的版本主要删掉了陈三两的一大段唱,即双手写梅花篆字,从“人”字开始,逐步添笔画,最后成一“容”字。这段二六转流水,比较动听,而且立意奇巧(小豆子没听过曲剧的原版,不晓得是否原版就有这样类似的唱词)。改编后将其删掉,大约是因为怕戏太过冗长,应与“三突出”原则关系不大。
陈三两(念)逍遥七寸管,几根细毫毛。落在赃官手,亚赛杀人刀。
(西皮二六)这支毛笔谁造成?
落在糊涂的衙门中。
莫看你短短七寸管,
不知害死多少好黎民!
为人若把清官做,
下笔千言神鬼惊。
为人若把赃官做,
提笔在手他、他、他心内惊。
(西皮流水)
左边一撇不成字,
右边一捺“人”字成。
尊声老爷你抬头看——
人到难处痛伤情。
人字两边添两点,
急忙我把“火”字成,
糊涂的老爷抬头看——
小女子大睁两眼跳入火坑。”火”字底下添“口”字,
陈三两落在幽谷中。”谷”字头上加宝盖,
我的大老爷,
该容情为什么你不容情!
不过后面删掉陈奎的很多唱,就是“三突出”的表现了。感觉1983年那个录音,张学海够“惨”的,演出快结束了才登台,没几句就全剧结束了,有种虎头蛇尾的感觉。毕竟人家李凤鸣与陈三两是亲姐弟,你一个陈奎再怎么样,也不能说把人家兄弟办了就办了,没有了这种反复的求情,戏到最后反倒没有了味道。而原来的这些心理的描写及求情的话,在剧情发展上是一个很好的过渡。
陈奎(西皮散板)听一言来气煞人,
连把狗官骂几声。
我出京时带来三口铜铡两口剑,
叫你狗官先试行。
升堂我把狗官审——
(西皮快板)枉受国家爵禄恩。
你竟敢贪赃把法卖,
贪图银两害黎民。
官职革掉推出斩——
倒叫本院心不明。陈三两(西皮流水)他是我的同胞弟,
北京分别十几春。
当初教他要公正,
不想他贪赃害黎民。
我宁愿李门都死净,
不让他万古千秋落骂名。陈奎(西皮二六)又听恩姐讲一遍,
倒叫本院暗惨然。
凤鸣犯罪理当斩,
斩了他绝了李门后子男。
我只得下堂把恩姐劝,
(西皮摇板)念他年幼初任官。李凤鸣(西皮摇板)今日若把为弟斩,
断了咱李门后代男。
望求看在爹娘面,爹娘啊!陈奎(西皮散板)倒叫本院左右难。
凤鸣已然吓破了胆,
我恩姐只哭的泪涟涟。
向前再把恩姐劝,
小弟斗胆进一言。
另外,两个版本,1962年的谭元寿明显好于1983年的张学海,1962年的钮荣亮也要好过1983年的曹世才。
曲剧有这段,偶印象挺深的,唱词基本一样。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