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在论坛里发帖寻找关于洋票友的照片,虽然后来说希望有前卫的,但是小豆子还是在《鞠部丛刊》里先找了一张旧照。也不晓得这位的生平、历史。说不定和白求恩一样,在他自己的国家还没在中国出名呢。
罗马在论坛里发帖寻找关于洋票友的照片,虽然后来说希望有前卫的,但是小豆子还是在《鞠部丛刊》里先找了一张旧照。也不晓得这位的生平、历史。说不定和白求恩一样,在他自己的国家还没在中国出名呢。
年初的时候,小豆子提到过《传统剧目汇编》,这套书的录入工作目前还没有开始,因为手中的现成资料实在太少,仅两本。
近一个时期,网友痴菊叟(应称老前辈的才是)提供了他很多年前就开始录入的《京剧丛刊》的很多剧本,使得《京剧丛刊》成为继《戏考》与《国剧大成》之后,第三套开始系统录入、整理的京剧剧本书籍,而除去这四套之外,另一个重头,就是要属自1957年开始编辑的《京剧汇编》了。这套由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编辑的京剧剧本集合(文革后三集由北京市戏曲研究所编辑),收集了近500出传统剧目。尤其是在极左年代,能够将那么多带着“封建迷信”色彩的东西几乎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实属不易,且大部分都是名家藏本甚至口述本。如果说《戏考》、《国剧大成》中的剧本离我们较远的话,那么《京剧丛刊》和《京剧汇编》则是收集了离我们较近的剧本资料,但《京剧丛刊》是经过戏曲研究院“戏改”过的本子,而《京剧汇编》则是原汁原味的传统戏本。这五套书,覆盖了自上世纪初至中较大一部分京剧剧本,并且让我们看到了剧本的发展轨迹。
上面提到的老前辈痴菊叟,也在很早以前就收集《京剧汇编》,不过,百余册的搜集是不容易的。据他提供的资料,至今他手头的资料,连原书带手抄本的,十有六、七。而小豆子这里,除了文革后的三集外,一本也没有。
哈哈,好事儿来了 !最近超星新登陆的一批图书里,其中有33集《京剧汇编》。不敢迟延,生怕眨眼间就没了,赶紧拿下,并转成 PDF 格式(超星的格式太烂)。看着一百五十多出剧本,尤其是读着那些闻所未闻或者“久闻其名今幸得见”的戏,高兴到了无法形容了!以下是目录:
《京剧汇编》第一集
米柱山(一名:付剑印)【马连良 藏本】
平陆浑【刘砚芳 藏本】
清河桥【刘砚芳 藏本】
摘缨会【刘砚芳 藏本】
荥阳关【刘砚芳 藏本】
连环阵【刘砚芳 藏本】
《京剧汇编》第二集
一匹布(一名:张古董借妻)【于连泉、马富禄 口述本】
小上坟(一名:丑荣归)【于莲仙 演出本】
荷珠配【臧岚光 藏本】
打刀【萧连芳 藏本】
一两漆(一名:龙凤配)【赵桐珊 藏本】
《京剧汇编》第三集
双尽忠(一名:收李刚)【李万春 藏本】
李广催贡【马连良 藏本】
庆阳图【马连良 藏本】
锁五龙(一名:斩雄信)【潘侠风 藏本】
黑风帕(一名:牧虎关)
《京剧汇编》第五集
合欢图(一名:应天球)【王连平 藏本】
《京剧汇编》第六集
武昭关【赵桐珊 藏本】
夺小沛【赵桐珊 藏本】
白门楼【萧连芳 藏本】
贾家楼【王连平 藏本】
叔宝表功【马连良 藏本】
打登州(一名:秦琼发配)【李万春 藏本】
锤换带(一名:汜水关)【萧连芳 藏本】
《京剧汇编》第七集
取荥阳【马连良 藏本】
纪母骂刘邦【马连良 藏本】
舌辩封侯(一名:扑油鼎;一名:蒯彻装疯)【马连良 藏本】
甘宁百骑劫魏营【刘砚芳 藏本】
十道本(一名:宫门带)【马连良 藏本】
选元戎【刑威明 藏本】
《京剧汇编》第八集
风雪夺昆仑【李万春 藏本】
珍珠烈火旗(一名:双阳公主)【程玉菁 藏本】
反延安【毛世来 藏本】
通海沟【孙盛文 藏本】
《京剧汇编》第九集
黄一刀【郝寿臣 藏本】
耒阳县【李万春 藏本】
千秋岭【苏连汉 藏本】
取帅印【赵荣鹏 藏本】
清风亭【马连良 藏本】
天雷报【马连良 藏本】
《京剧汇编》第十集
白绫记(一名:碧洋湖)【郝寿臣 藏本】
《京剧汇编》第十四集
芦花记【刑威明 藏本】
芦花河(一名:金光阵;一名:女斩子)【程玉菁 藏本】
得意缘(一名:风火崖;一名:雌雄镖)【赵桐珊、严月秋 藏本】
《京剧汇编》第十六集
大回朝【李万春 藏本】
双带箭(一名:断密涧)【马连良 藏本】
下河东【苏连汉 藏本】
白龙关【李万春 藏本】
赛太岁【郝寿臣 藏本】
《京剧汇编》第十八集
登台笑客(一名:喜崇台)【王连平 藏本】
海潮珠【于连泉 藏本】
翠黛山(一名:骅骝思乡)【李万春 藏本】
《京剧汇编》第十九集
打瓜园【阎庆林 藏本】
扈家庄【阎庆林 藏本】
金猛关【赵桐珊 藏本】
取金陵【阎庆林 藏本】
夺太仓【阎庆林 藏本】
《京剧汇编》第二十集
孟母三迁【孙甫亭 藏本】
游湖阴配【毛世来 藏本】
十五贯【程玉菁 藏本】
《京剧汇编》第二十二集
风尘三侠【李万春 藏本】
沙叱利【赵桐珊 藏本】
古押衙【赵桐珊 藏本】
《京剧汇编》第二十三集
荀灌娘【严月秋 藏本】
梁红玉【赵桐珊 藏本】
秦良玉【赵桐珊 藏本】
《京剧汇编》第二十四集、第二十五集
铡判官【刘盛通 藏本】
《京剧汇编》第二十六集
坛山谷(一名:姜维屯田)【刘砚芳 藏本】
渡阴平【刘砚芳 藏本】
假投降(一名:一计害三贤)【刘砚芳 藏本】
取江油【刘砚芳 藏本】
战绵竹【刘砚芳 藏本】
《京剧汇编》第二十八集
潞安州【苏连汉 藏本】
小商河【王连平 藏本】
牛皋招亲(一名:藕塘关)【孙毓堃 藏本】
栖梧山(一名:三收何元庆)【李万春 藏本】
汤怀自刎【郭凤池 口述本】
请宋灵【孙盛文 藏本】
《京剧汇编》第二十九集
春秋配【郝姣道 藏本】
打樱桃【赵桐珊 藏本】
送灯【马连良 藏本】
《京剧汇编》第三十三集
取洛阳【侯喜瑞 藏本】
打曹豹【潘侠风 藏本】
芒砀山【潘侠风 藏本】
过巴州【白玉春、钱鸣业 藏本】
司马师逼宫(一名:红逼宫)【王介林 藏本】
枣阳山【萧连芳 藏本】
打龙棚【马连良 藏本】
清风寨【刘砚芳 藏本】
丁甲山【苏连汉 藏本】
《京剧汇编》第三十四集
孟母断机【李卿云 藏本】
孝感天(一名:掘地见母)【王介林 藏本】
漂母饭信【孙甫亭 藏本】
陵母伏剑【赵鸿林 藏本】
钓金龟【李万春 藏本】
太君辞朝【孙甫亭 藏本】
《京剧汇编》第四十四集
探滁州【马连良 藏本】
宁国府(一名:收朱亮祖)【尚维贞 藏本】
火烧百凉楼(一名:乱石山)【王介林 藏本】
《京剧汇编》第四十九集
粉妆楼【尚小云、萧连芳 藏本】
《京剧汇编》第五十集
闹花灯【刘文魁 藏本】
九焰山【潘侠风 藏本】
铁丘坟【王介林 藏本】
《京剧汇编》第五十二集
无底洞【李万春 藏本】
无底洞【苏连汉 藏本】
青石山【李万春 藏本】
摇钱树【阎庆林 藏本】
朝金顶【北京图书馆 藏本】
《京剧汇编》第五十四集
投刘表【马连良 藏本】
襄阳宴【马连良 藏本】
马跳檀溪【马连良 藏本】
水镜庄【马连良 藏本】
取樊城【马连良 藏本】
徐母骂曹(一名:击曹砚)【马连良 藏本】
走马荐诸葛【马连良 藏本】
一请诸葛【马连良 藏本】
三顾茅庐【马连良 藏本】
三求计【马连良 藏本】
《京剧汇编》第五十七集
大观园【李万春 藏本】
黛玉伤春【北京图书馆 藏本】
黛玉葬花【赵桐珊 藏本】
千金一笑【赵桐珊 藏本】
梅花络【郝效莲 藏本】
潇湘探病【郝效莲 藏本】
晴雯补裘【赵桐珊 藏本】
黛玉焚稿【北京图书馆 藏本】
《京剧汇编》第五十九集
杨志卖刀【北京图书馆 藏本】
请关胜【王连平 藏本】
持轮战【李万春 藏本】
风流双枪将【王连平 藏本】
双卖艺【马连良 藏本】
太湖山【王连平 藏本】
《京剧汇编》第六十七集
鸳鸯谱【虞仲衡 藏本】
滕大尹【雷喜福 藏本】
迷信误【雷喜福 藏本】
《京剧汇编》第六十八集
新莽闱
棘阳关
飞叉阵【苏连汉 藏本】
收邳彤【马连良 藏本】
白蟒台【马连良 藏本】
血战辽西郡
《京剧汇编》第七十二集
春秋笔【马连良 藏本】
胭脂宝褶【马连良 藏本】
失印救火【李万春 藏本】
这样,这一部份《京剧汇编》的录入工作也可以扩散开了。如果您希望录入其中的某个剧本,欢迎来信。如果您只是希望看看某出戏,先睹为快,也可以来信。
唯一的一个缺点是有些地方超星扫描的不太清楚,需要结合上下文判断字。不过,小豆子知足了。
不容易啊不容易。超星接着加油干吧(最近超星似乎开始加一些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书了,好事儿)!
(刚考完试。 )
记下这激动人心的日子,2005年7月26日,戏考在这一天更新后,剧本数目达到了500!
感谢所有支持的朋友们,是您们使得这一时刻的到来成为现实,而且来得这么快。还要感谢 door,当初如果不是他的提醒,小豆子还可能不会那么快想到把剧本的录入工作公开化、推广化。
谢谢大家!
给这一时刻留张影,供以后回忆。
再把这一时刻的相关数字记下:
已录入完成剧目:446出
总计剧本:500出
总计字数:3269961字
参与人数:100人
累计访问人数:222917
同时,感谢这些参与录入的朋友们,以及其他所有没在名单中的、幕后支持的朋友们。
8d、CALF、CRT、煮鹤焚琴、王郗、王学范、王二、痴菊叟、白头翁、知秋、石见、砚愚、碣石调 幽兰、秋逸斋主、秋杨、箫声、红衣易灵、红鬼、罗马、door、DYH、eclogite、范畹、菊苑散人、铁马冰河、铁杆戏迷、蓝旗、长弓贯日、阳春白雪、行健轩主人、骅骝、豆腐、赵文华、麒痴、glanfan、gucz、jackie、Jasmine、jipyan、lans、louisa、Mila、rossiwu3505、sansan、silencelake、Snake Sui、Talker、toower、WL、wyoss、xu_henry_ca、zinnia、兔兔、兖苍、公羽、关东糖、冰棍儿、午夜兰花、半个馒头、合意、吉示翁、周文武、咚咚锵-中华戏曲网、品菊斋、在宥、在人间、大地、天狼、天空海阔、天外来客、嬉笑伯、小邢、小蕙、小露686、小Q、小澂、岱黛、张、张新宇、张丽华、弦外无音、彭海晖、思秋、悟空、成斌、我爱中华、易水伊人、昴日星君、曹达人、李海天、杨落雪、柳柳、毛刷子、泠娜、波罗游子、浙江李小勇、万毅多多、云遮月、亢方、仲愚
再感谢三位顾问,合意、皇兄、品菊斋!
这些天开始整理一些梨园界的别名、艺名、曾用名一类的,比如你可以在琐记里搜索“筱翠花”,页面会自动跳转到“于连泉”的页面。而活动年表也会连接到所有这些名字代表同一人的事件。
趁着脑子还算清楚,时间过去的还不算长,记录一下小豆子经历的一些网上京剧爱好者的网名发展过程(网名在一定程度上就算是网友们的艺名)吧:
合意老板,就是老唱片网站的站长,最开始的网名是“随便”,大约是随便起一个,就这么起了一个;后来变成了hy,即其真实名字的拼音缩写(总不能把随便俩字儿拼音缩写了吧 )。再后来演变为了合意,即其真实名字的同音词。不过至今还可以从一些网上残留的页面上看到“随便”这个名字。
皇兄,戏考的顾问及梨园春秋的版主,当初和小豆子网上聊天的时候,还没有这个网名,小豆子得知他姓姚后,便随便写道可称“姚皇兄”了,从此“皇兄”的网名便被用上了。近年来又被唤作“黄熊”,盖从“皇兄”谐音过来的,于是在京剧方舟论坛等地总披两件马甲登场。
另外,在上海的南梆子姐姐,后来改叫“山坡羊”了,内中原因不太清楚。其他如咸鱼干亦作“roy”等等,其发展经历就不那么清楚了。
需要整理整理通讯录,看看到底已经认识了多少网票。
如果您留意的话,您会发现戏考的页面有了小的变化——左边的目录变宽了。事实上,如果您非常留意的话,您会发现左边拼音目录已经不是纯 HTML 文件,而变成 php 动态生成的页面了,这至少说明,每次小豆子更新戏考,不用再去手工改这些目录了。如果您非常非常留意的话,您会发现事实上戏考的首页文件也已经变了,从原来的 index.htm 变到了 index.php。
关于目录的变化,主要是希望在拼音目录中能够显示同一剧目的不同版本,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显示其中一个,然后用图标告诉来访者这个剧目有多于一个版本存在,因为似乎一部分人没有留意到剧本页面上的“相关剧本”连接,以至于其他版本的剧本不太被人们所发现,这一点可以从剧本单个的点击率看出。而现在在目录中注明剧目来源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您可以直接从目录跳到希望看到的版本。
由于数据库和整个页面都是 Unicode 编码,小豆子至今还未找到一个简便的拼音排序的函数,所能做的是把剧名用拼音一一对应起来,然后排序。这样做虽然稍微繁琐一些,但是能搞保证多音字在剧名中发音得到正确的排序,还有像《胭脂褶》这样“褶”发出 xuè 音的京剧特殊发音,也只能靠这种发式得到体现。但是这种手工分配拼音的方式,难免会出现讹误或者笔误,所以如果您发现拼音目录中某一剧目的排序出了问题,还请您指正出来。
好像自从自学会了 php 之后,生活的角色更像一个程序员了,总在不停地调试着,尽量完美及优化。于是乎,戏考改版成 php 加 MySQL,接着又把琐记动了番大手术,然后又是合意太爷的老唱片(改版已经出炉了),现在老唱片大格局搞定,接下来是些微调,而生活又慢慢回到一个资料整理、填充者的角色,这时候再翻翻旧的通信记录,发现有很多东西要扫描,虽然不是急茬儿,但也是有日子的了。所以如果小豆子前一阵欠了您什么东西没有扫,您在最近应该回得到答复。
事实上,这两种角色,或者说行当,都有各自的乐趣,只不过,作为程序员,不但可以在编网页的时候享受编程的趣味,还可以在后面更新网站的时候享受编程的成果带来的方便,这和以前写纯的 HTML 是完全不同的感觉。靠在椅子上看着动态生成的琐记各个页面,绝对的有成就感。 话又说回来了,这也是小豆子这么喜欢软件工程这个专业的一个原因吧。
于是越来越懒,准备让戏考的拼音目录也自动生成。但是,享受犯懒的前提还是要先编出个东西来。开始研究……
其实,人要不犯懒,谁会去搞什么页面自动生成,我们的社会也就停滞不前了。
发现有日子没有更新戏考和琐记了,于是今天早上往琐记里添了一些资料,准备今天晚些时候更新一下戏考。
主要在忙作业和老唱片的改版。进展比较顺利,不过最近好像合意太爷也比较忙,人越来越忙是否是社会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不足的迹象?
把老唱片的信息往数据库里灌,在短时间内接触大量老唱片的唱词,虽然不会把每句唱词都读一遍,只是机械性地搬迁,但过目一下的视觉冲击也够强烈的,也因此得出一些结论:比如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最爱,一个剧目在各个时期各个唱片公司分别灌了好多唱片。
另外发现京剧的象声词有些“贫乏”,动不动就“哗啦啦”。城楼上敲鼓“哗啦啦”,大炮响“哗啦啦”,就连泰山倒下都“哗啦啦”。再看看一些剧本,人马呐喊“哗啦啦”,射箭、耍金枪“哗啦啦”,房子着火了也“哗啦啦”。
并不是说编戏的、唱戏的不会别的词儿了,只不过这“哗啦啦”听着确实好听。观众明白戏在说什么就可以了,至于以上这些东西是否真的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倒是不必去究的,享受艺术才是真的。
推荐裘桂仙和谭富英的这面《捉放曹》,里面“哪怕那哗啦啦泰山倒下”真是好。
待小豆子也“哗啦啦”干起活儿来……
和咸鱼干聊到《佘太君斩子》这出戏,被告知“这种戏受不了”,“这个太君太不可爱了,没人性阿”。
你如果在京剧世界的军营里混,一定要记得,人性大于军纪。
看看戏里面的“斩子”名目,比如《辕门斩子》、《芦花河》(女斩子)这些名目上有“斩子”的戏,还有如《镇潭州》、《走麦城》剧情里有斩子情节的戏,大到三番五次求情不准,小到一句求情的话,其最终的结果无不是儿子被饶了。什么“临阵招亲”,犯军中禁令,你要是真娶了个女特务回来,那还可以讨论讨论是否该斩。而多数情况下,斩子,无非是斩给别人看罢了。
先把临阵招亲放在一边,上面提到的最大罪过就是关公的儿子关平把襄阳丢了,其结果是导致爷儿俩败走麦城。但这段斩子交待的非常简单,关平上来汇报:“启禀父王,孩儿将襄阳失守了!”关公大怒说:“唗!无用之辈,斩了!”廖化在旁边说:“且慢!用军之际,君侯开恩。”关公说:“嘿,随在马后。”就这样结束了。当然,这出戏是走麦城为主,不能来一个小时的斩子戏,但是这非常明显的传递出一个信号:斩子是给旁人看的。在那种襄阳丢失、魏、吴兵马夹攻的情况下,谁也没工夫在这种表面文章上再做戏了,但还要体现一下自己的军纪,所以走一下形式就可以了。
《镇潭州》中岳云因为犯了岳飞的令,要被斩首,牛皋求情,说出一番道理,岳飞也就把岳云责打一顿,最重要的是把岳云拿到杨再兴处展览一下,以证明“人言岳飞营规整,话不虚传果是真”,不至“令天下人耻笑”。
《芦花河》的斩子有些像《辕门斩子》,尤其是也有俩如孟良、焦赞的秦汉、窦一虎,只不过因为唱斩子的是个娘的角色(虽然不是亲生),所以心肠软,丈夫一哭也就饶了,不像六郎那样不依不饶,得理不让人。
最热闹的要数《辕门斩子》了,也就是这出戏为什么会被冠上这个名字的原因吧。戏里的杨六郎好像铁面无私,不顾亲情(老母)、不顾上司(八王),真是铁了心要杀儿子啊。可是到儿媳妇一来就“看女将饶恕了宗保冤家”,这也说不过去了吧?因为怕和儿媳妇再打一场?不那么简单。看一下杨六郎的这段话:“赦却了杨宗保倒还也罢,怕的是天门阵无人去杀”。这是什么逻辑?不杀杨宗保怕没人去破天门阵?难道说杀了儿子天门阵就破了?这里分明就是在拿儿子要挟儿媳妇:你要不答应破天门阵,我就把“你的他”杀了。要不别人讲情不好使,敢情这人情是留给穆桂英的。
所以如果你在京剧里面的军队从小级别混到了有生杀大权的职位,要活学活用斩子的招数,记住儿子犯多大罪都不能杀,说推出去杀了都是给别人看的,无非是让人赞扬你军法严明等等,抬高声望。进而推敲,不光是儿子犯罪,别人一些小毛病,能睁一眼闭一眼卖个人情的就要卖,而这就要留到下次再说了。
需要批判一下某些媒体无聊炒作——这种不道德的行为了。
白燕升开了句玩笑话,在剧场里因为观众要求返场而“沉着脸”说了句“你们不听我说呀!”这本来算不得什么大事,咚咚锵的中国京剧论坛和京剧艺术的论坛都有一些讨论,本来就是正反两方什么理解的人都有,我们来看一下《北京娱乐信报》的报道标题:“白燕升‘沉脸’得罪上千网友”。依小豆子看,这种题目和报道就属于无聊炒作的范畴,“得罪”两个字倒是应该加上引号,真是得罪了上千网友吗?再看一下文中的报道:“上周,记者在中国京剧艺术网站的论坛中看见,近一周时间内论坛里最热闹的话题是白燕升在直播主持中‘耍横’……帖子贴出后的两天时间里,这个帖子被浏览了1200次,大部分的网友感觉白燕升有些耍大牌,说话不妥。但也有很多网友认为这其中肯定有误会。”1200个人浏览一个帖子,就代表1200人都同意发帖人的观点,就代表上千网友都被得罪了吗?更何况这1200次本身就有很大水分(京剧艺术的论坛,点帖子分页的下一页,帖子浏览次数也会增加1)。
唐雪薇这位娱记在《信报》待了很久了,专门报道戏曲类的新闻,真是说她对戏曲在平面媒体的传播没有贡献,那是屈枉人了,但是你也经常能看到类似这种炒作新闻出现的。而唐女士今天这种炒作,是在变相毁一个本已不多的戏曲节目主持人。娱乐圈的事儿炒炒,炒好了与炒糊了,制造效应是第一的。但抱歉,戏曲界不需要这种无聊的炒作。
但是这件事是唐女士自己没事儿炒起来的吗?也未必。从京剧艺术的论坛里站长小生公开寻找白燕升当天主持时候的屏幕截图,再到《信报》配图注释“中国京剧艺术网/供图”,以及文中提到京剧艺术的论坛,可以判断出是京剧艺术在平面媒体炒作这个新闻。唐女士会每周到各京剧论坛走走,看看网络上的热点话题吗?不大可能,这从以前比这热得多的话题她都没有报道过便可看出。而作为戏曲类的记者,要做的基本就是从各处拿到新闻稿,核查一下新闻稿的真实性及是否允许刊发,然后便发表了。那么这次的供稿人,应该就是在论坛急着找截图的站长小生。
这就比较恶心了。在平面媒体宣传自己的网站没有什么错,但是通过最最无聊的炒作新闻甚至贬损他人的方式来宣传,就实在说不过去了。这样做对京剧有什么益处呢?
这篇文章分析的好。虽然文章本身和戏没有关系,不过戏里不是有《空城计》吗?也还有更多勾心斗角的戏码,代表着这“重重迷雾的中国文化传统”。听像《群英会》这样的戏,享受角们的表演是一方面,品味曹、刘、孙三家斗智的故事,是另一种享受。观众台下会心的笑声,是这种“斗”学普及的见证。而这里面所谓“传统文化”的优劣,暂且不去论它吧。
摘自网易部落
三国时期司马懿为何不进“空城”
孩子的直觉,有时真的是不可忽视的。大人觉得理所当然的东西,小孩子有时却会觉着很奇怪。就拿我来说吧,小时候听大人讲诸葛亮摆“空城计”的故事时,心里就一直纳闷:那个绝顶聪明的司马懿,他为什么竟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呢?难道他真就那么傻?后来一天天长大,读《三国演义》了,这个问题仍旧作为一个巨大的问号,一直都悬在自己的脑子里面,久久不去。 似乎不能仅仅用“多疑”二字作为司马懿突然撤兵的惟一理由。那样,似乎总显得过于草率了,况且也难圆其说。是啊,连一个中等智商的人,只要他稍微地去想一想,比如,派出一支小部队先行攻入城去试探一下;或干脆派大兵先将空城包围起来再说(反止他司马懿手下带着十五万大兵,而当时蜀方正遭惨败,已不可能组织起任何强大的反击了),倒要瞧你诸葛亮这琴,究竟能弹到几时?然而没有!这些措施一样都没有!这些个连我们普通人都能想得到的、显而易见的现成办法,那一向以能征善战且老谋深算著称的司马懿,竟然全都没有想到。面对眼前的那座小小空城,司马懿所做出的惟一反应竟是——退兵!太反常了!而这反常行为的背后,莫非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道的玄机?
司马懿在“空城”一役中的反常举措,或许只有在那小小“空城”之外的更大空间里,我们才能寻找到合理的解说。我们知道,司马懿这个人的仕途,是大起大落,充满着艰险的。他时常遭人嫉妒,政敌很多,做事往往受到多方的牵制。曹操在世时,就对司马懿一向很有戒心。他曾对华歆说:“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曹丕即位后,司马懿一度被新主重用,青云直上,做官做到了骠骑大将军。后来到了曹睿做皇帝时,司马懿领兵与诸葛亮对垒,在战场上成为诸葛亮的劲敌。战场上的数度交锋,诸葛亮是充分领教过司马懿的厉害的。但中国人的“聪明”就体现在,打仗也好,竞争也罢,不喜欢凭“实力”,不喜欢靠“真本事”。好比这诸葛亮吧,他就不太愿真刀真枪地去跟司马懿干。这诸葛亮每每遇到强劲敌手时,通常更喜欢跟对手搞阴谋。这不,他仅是利用曹睿对司马懿的猜疑,稍稍使了那么点儿坏,就把这堂堂的司马大将军给拉下了马!诸葛亮使出的坏点子叫“反间计”。他派人到洛阳等地散布司马懿谋反的谣言,同时又四处张贴司马懿兴师废君的榜文告示。曹睿果然信以为真。而朝中司马懿的那班同僚们,像很多中国人这种时候通常都会表现的那样,纷纷地对他落井下石,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真正肯替他求情说话的,极少。幸亏大将军曹真可惜他司马懿是个难得人才,上奏力保,司马懿才侥幸捡了一条命。但那显赫的职位自然是保不住的,他便只得回家去养老了。风云变幻,诸葛亮出祁山伐魏,屡败曹军,曹魏全军上上下下,没有人能是诸葛亮的对手。眼看着,曹魏的江山就危险了!事情有时就是这样的耐人寻味,国家的危机,对某些人来说,往往却反而倒是好事,是机会。这说法看似荒谬,却被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着。司马懿的复出,就正可做个极好的例子。魏国面临着的严重危机,使魏主决定重新起用司马懿。而那本来已打算着要老死家乡的司马懿,在这曹魏国难当头之际,竟然戏剧性地时来运转了。
司马懿是何等样人。经此大起大落,他何尝还不明白,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能临危授命被任命为“平西都督”,在某种意义上讲,竟全靠的是诸葛亮的“功劳”。因为满朝的文武,此时只有他司马懿可在疆场上与诸葛亮去一较高低。有诸葛亮一天在,他司马懿便一天在朝中有用,政敌就奈何他不得。而如果哪天诸葛亮一旦不在了……在“空城”里虚张声势的诸葛亮虽然势单力孤,此时虽正是歼之灭之的大好时机,但老于世故、深谋远虑的司马懿,这时候却不能不去考虑许多战场之外的东西,比如,在一旦魏军大获全胜灭掉蜀国后,自己个人的生死存亡。很显然,一旦抓住了诸葛亮,魏国面临的大敌也就不复存在了。既然魏国不再有致命的死敌,自己也便失去了独特的价值,就很可能会在动不动就激烈地“内耗”的朝廷中,再一次被政敌们置之死地。
中国的事儿往往就是这样,很多东西不是干不成的,而是当事人出于各自的某些切身的利害考虑,有意地设置障碍,成心地不愿去干成它!而在中国的传统与现实中,形形色色的“内耗”,也向来都是一道异常可怕的“风景”。老于世故的“人精”司马懿,又如何敢无视之?断然地决定不进“空城”,放宿敌诸葛孔明一马,岂不是同时也就为自己留出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我想,这或许才是司马懿最终没有派兵去拿下那唾手可得的“空城”,眼睁睁放走夙敌诸葛亮,那难以向人明言的苦衷吧?朝中残酷的倾轧与“内耗”,或许不能不成为这位“平西都督”作出一项决定时,无法不时时去反复掂量与考虑的重要因素,因为,这些是他的“工作环境与背景”。他司马大将军虽已赶到了“空城”的城下,虽已眼看着胜券在握了,但就在此时,我们看到的却是,书中的司马懿,竟突如其来地下令撤兵了!
大凡是读过一点点“三国”的人,对“空城计”的这段情节,当然都肯定是熟知的。这一明显反常的决定,若稍稍去加以思索,你便会发现很多的疑问。正是这种种蹊跷和疑问,引起了我对此进行探究的强烈兴趣。而随着这一探究的逐渐深入,我的目光,也渐渐由那座小小的“空城”,进入到了弥漫着重重迷雾的中国文化传统中,进入了这一传统中那黑黢黢的深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