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剧目汇编》

这套书很棒,因为里面的剧本都是名家的藏本,据记载,仅南派名家产保福的藏本就有60余出。去年回京买到其二十六集中的两本,购齐会是个很漫长的任务了,因为当年是内部资料,每集只印了1000册。二十六集的目录以前除第一集和第二十六集外,都搞全了。今天找到第一集的目录和封面,可惜只有这些,内容没有。 表情

聊胜于无吧!

第一集所含剧目:《姜皇后》、《二子乘舟》、《碧血十族恨》

《传统剧目汇编》第一集封面
《传统剧目汇编》第一集封面

《恶虎村》

今天整理《恶虎村》,再次感到这种公案带武侠戏的无趣,尤其是黄天霸戏,总是施公跟傻子一样就被人抓了,然后这些人就商量着如何为绿林人报仇。不过他们报仇的方式不是立刻把施公杀了,而是等到诸如三更天或者更晚些时候再杀(有时候赶上某个贼寇过寿日,为了不冲喜,就更推后),这样黄天霸等就有了营救的机会。如同现在的卡通片一样,悬念造得够玄了,但最终坏人总是以失败告终,英雄最终获胜。太没劲了,太套套路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要是真一刀就把施公给杀了,也就没后文了。

另一个无聊的地方就是这种戏开始都还比较引人入胜,比如这出《恶虎村》,濮、武、黄三人还有段评论三义庙的对话,让人深思。可是到了关键的时候,也就是“镖伤二友”这一段,一笔带过,二人就归西了,然后黄天霸放火烧庄,结束。太简单了吧?不过也可能因为是剧本的缘故,也许演起来武打场面会很精彩。但还是有种虎头蛇尾的感觉。其他黄天霸戏也有此毛病。

里面有个哏,丁三把上来说黄天霸回家探母去了,濮天雕的老婆在一旁问“探母”带“回令”不带? 表情

看剧本的是时候很壮观的地方是一大段濮、武、黄三人对话的地方,一眼看去,因三人名字中间都有“天”字,所以竖着读第二列是一串“天”:

濮天雕(白)……
武天虬(白)……
黄天霸(白)……
濮天雕、
武天虬(同白)……
黄天霸(白)……
濮天雕(白)……

表情

老舍的编剧观

近日看了几出老舍编写的京剧剧本,包括抗战时期的“抗战京剧”以及解放后的《青霞丹雪》,虽然是新编京剧,但是让人看着舒服,给人一种“是京剧”的感觉,不似现在的新编剧那样,毫无京剧感。

按照老舍自己的话说,他对于京剧只有“那一点点知识”,这当然是谦虚的说法。小豆子想,把当代哪个编剧弄出来,敢说比老舍对京剧知道得多?比老舍的文学功底要深?但就是这帮无知自大的家伙,比老舍的胆子要大,编出来的京剧还竟敢号称保留了多少传统、多么高明。笑话!

看一下老舍的编剧观(摘自抗战京剧《新刺虎》的小引),就知道其实编一出有传统味道的京剧并不是很难的:

(一)我要写得整,不敢多用角色,正怕自打嘴巴。等练习稍勤,有些把握,再动像《探母》与《长坂坡》那么大块的。(二)在简单中求生动;于此,略用小说写法……是用对话引起更多的图象,或激起爱国仇日的热情。最动人的《天雷报》,甚会利用此种写法……对白保留旧套:“大事不好了”,必继以“何事惊慌”。听惯了的就悦耳,耳顺则情通;为求共感,不必立异。

“为求共感,不必立异”,现在有哪个京剧的编剧、导演懂得这个呢? 表情

钟离权

整理《瑶池会》剧本,开始以为里面写作“钟离权”的名字是印错了,或许是汉钟离或者钟离汉一类的,结果一查,原来汉钟离原名果然叫作钟离权,简称“汉钟离”。 表情

钟离权道教八仙之一。元代全真教奉为「正阳祖师」,北五祖之一。其说始于五代、宋初。相传姓钟离名权,号「正阳子」,又号「云房先生」。

《列仙全传》说:钟离权,燕台人,号云房先生,为汉朝大将,在征讨吐蕃中,被上司粱翼妒嫉,只配给他老弱残兵三万人,刚到达目的地就被吐蕃军劫营,军士落荒而逃。钟离权也逃至一山谷,而且中途还迷路了。可是「吉人自有天相」,遇上一胡僧,将他带至一小村庄说:「这是东华先生的住处。」然后告别而去。过了一会儿,忽听有人说:「这必定是那碧眼的胡人多嘴的缘故。」见一老人披着白色的鹿裘,扶着青色的藜杖,问钟离权道:「来者可是汉大将军钟离权?为什么不来宿于山僧之所?」钟离权大惊,知道遇上了异人,于是诚心学道,向老者哀求学习救世之道。老者传授钟离权「长真决」,及金丹火候和青龙剑法。钟离权后来遇见华阳真人,又遇上仙王玄甫,学得「长生决」。最后在崆峒山紫金四皓峰居住,得到「玉匣秘诀」,修成真仙。玉皇大帝封他为「太极左宫真人」。

另一说钟离权为唐朝人,与吕洞宾同时,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后人或以「汉」字属下读,故一称「汉钟离」。

王重阳创立全真教,奉「钟离权」为「正阳祖师」,位列北五祖之二(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操,王重阳)。

林彪

今天整理《妙善出家》,里面的大忠臣叫林彪,有点儿意思 表情

正好这些天网上因为杨振宁订婚的事儿闹得怪热烈的,引用一下林彪训斥老婆叶群的话,来表达一下小豆子的看法:

老配少,参加这种婚礼干啥?什么思想作风?我不去是我看不惯,你去你是什么思想作风?

郭某某

都是《刀劈三关》,唐韵笙的版本改编自汪笑侬的版本,里面的人名为什么要变呢?比如汪本的大奸臣叫郭章,唐本作郭震。包括雷万春的儿子的名字都不同,唐本把中间的“一”字都去掉了。奇怪啊。这种现象经常有,比如老本《杜十娘》,里面的老生是刘玉春,到了荀慧生改编后,成了柳遇春,等等……要么是怕用同名字的被说是抄袭?要么是口传心授的记错了?

在 Google 里面搜了一下,关于雷万春的搜索结果还是很有意思的。看来这个名字不光是在唐代,在当代也是很出名的哪。

奸计?

上月整理《雍凉关》剧本时,其中诸葛亮有段唱词为“还需要设奸计另作主张”。在两次校对中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诸葛亮会说自己的计策是奸计么?实在不得要领。本着保留原书内容的原则,在没有更好解释的情况下,只能先这样子了。今天意识到“奸计”应为“妙计”之误。大约当年排版的人摆错了字码造成的,亦或是抄录人笔记潦草,使排版者看错了。

顺便提一下,从剧本上看,大约有演《失空斩》的阵容就够演此剧了,只是若干年来未见贴演过。现在舞台上还有带“观星”内容的戏吗?也许因为与迷信有关,都禁掉了?不知道以后如风折纛旗一类的自然现象是不是也会被“改良”掉。《借东风》里“为什么有一道煞气红光”不是也被改作“趁此时回夏口再作主张”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