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

豆妈最近在看《玉卿嫂》,小豆子能时不常地从旁边的电视里听到些京剧的动静。

已经见到几个电视剧和京剧挂上勾儿的了,或者说现在演民国时期的戏多了(之前豆妈曾看过《大宅门》、《人生几度秋凉》),自然而然地也就挂上了。这实在有趣,反映现实生活的连续剧很难看到的京剧,在反映民国时期的片子中却屡有出现,从一个侧面也是反映了彼时京剧的繁荣和当今京剧的没落。

当今京剧的没落,不止反映在此,更在于当今拍出来的电视剧,尽管是反映民国时的故事,但关于京剧的地方,净是出低级的错误。就拿这个《玉卿嫂》来说,里面演的《白蛇传》的戏,词儿都是解放后田汉所编的那个版本,更有一场着大火的场面,配的是赵燕侠那段“亲儿的脸吻儿的腮”。另一处一个演员问班主排什么戏,班主说《杨门女将》——又一个解放后才有的东西在解放前出现了。

电视剧截图,班主说要排《杨门女将》
电视剧截图,班主说要排《杨门女将》

不可否认在热门的电视剧中加上京剧的元素对京剧的普及有积极的意义,也可以想象热门电视剧中加上京剧的元素对自身文化品位是一个提升(或者没有?臆想)。但出错终究是不好的,当然在今天浮躁的电视剧领域,历史正剧尚能出现历史错误,戏说性质的剧目出现个把京剧的错误,也是算“很正常”的了吧。

京剧现在是小众艺术了,带着种种错误“傍”上电视剧这个大众艺术,利大于弊?弊大于利?小豆子不知道。

《电视连续剧》上有2条评论

  1. 有一天在北京的广播剧场里面看京剧,上海京剧团的。剧目我忘记了,因为我是一个不懂京剧的戏迷。但是其中有一点我印象特别深,剧中的台词居然夹杂着现代上海话。下面的观众哄堂大笑,而我却从心里感觉到一种悲凉与无奈。

  2. 呵呵,这个事我在自己以前的一篇blog里也提到过,一本讲解放前上海地下工作的电视剧,话匣子里却在播裘先生的“嫂娘年迈如霜降”,让人哭笑不得。
    我不怎么看电视,所以当时还说,那么多老戏,非挑这么一出当垫乐,也挺不容易。看你这么一说,敢情拍电视的都跟梨园行拧着来的啊!
    不过我当时也说,人家不加思索的就用了这出戏,证明当年“新编”的戏质量比较过关,又有老戏的味道,又深入人心。而如果再过几十年上百年,谁要再想起来拍民国故事片,会不会用今天新编的这些个“京剧”当配搭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