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亭侯

关公在“降汉不降曹”之后,因为白马坡斩了颜良建功,经由曹操表奏汉天子,封为汉寿亭侯。

自此之后,民间文学工作者和戏曲工作者,凭着“汉寿亭侯”的“侯”字,附会了很多花样出来。他们把“汉寿亭侯”拆开,理解为是“汉朝”的“寿亭侯”,而至于“寿亭侯”什么意思,大约没人理解,反正是个“侯”,那么大的关公,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被朝廷封了个侯,一定是个大的,大大的。

明朝嘉靖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曾经记载了关公拒收亭侯印的故事。说的是曹操表奏天子,给关公一个“寿亭侯”的爵位,张辽把印送去后,关公拒而不收。张辽回覆曹操,曹操一琢磨,人家是降汉不降曹,“失计较”了,赶紧改装了再送去,关公一看,上写“汉寿亭侯之印”,也就高兴地收下了。后来批书的毛宗岗看不下去了,说这个忒不靠谱了,于是给删掉了。不过书中其他涉及“寿亭侯”或者“汉寿侯”的地方,还有保留。

到了京剧这块儿,又把这个“寿亭侯”发挥了一下。我们看的《华容道》也好,《古城会》也好,无论戏台上关公本人还是曹操,都总是强调这个汉寿亭侯“爵禄非小”,其实呢,一个县长乡长级别的百里侯,哪儿来的非小的爵禄,是望文生义的结果。

对“汉寿亭侯”的误解,一方面是人们对于关公这位“成功人士”的仰慕,另一方面也是人们对于“侯”的迷信。就好比如今,有人会拿着一个野鸡大学的学位去冒充高质量的学位进而大吹特吹——骗子之所以能够有市场,也是源于人们对“博士”两个字的迷信。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