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的一些改进

今天对戏考与琐记的一些页面做了改进,需要说明一下。

琐记比较明显的改动就是进入首页后的“历史上的今天”,这个功能是小豆子最满意的功能之一。不过一直以来有一个问题:这个“历史上的今天”是根据公历来算的。换句话说,如果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日,读者想了解一下历史上的中秋节梨园界都发生过什么事情,那不是太容易看到(尽管有一个不太直观的途径)。现在把这部分做得更直观了,“历史上的今天”下有一个公历、农历的转换开关,点击“农历”,显示出来的就是按照农历算法历史上今天发生的事情。再点“公历”,又换回去了。而且这一切都不需要刷新页面,直接在本页更新显示完成。

带农历转换的“历史上的今天”
带农历转换的“历史上的今天”

戏考那边,新的工程进度页面做好了。这次更加透明,您不仅可以看到目前剧本整理的大致情况,而且可以了解到整理的精确进度。原来那个页面是一个静态的 HTML 文件,每次整理完一个剧本都要去手工更新它。现在好了,通过数据库,小豆子这边轻轻一点,最新的进度就反映出来了。

戏考及其他相关网页的改进从来没有停止过,今年琐记已经在很多细节上做了调整。这次的改动大一些,所以在这里描述一下。那天曾青化铁是为问琐记什么时候也能像戏考那样用 RSS 订阅?小豆子答:会的,而且等得不会太久。

因为,整理京剧资料与编程都是小豆子喜欢做的事情 表情

《振飞曲谱》

一大早起来就收到如舸斋寄来的《振飞曲谱》电子版,很感动。最近一段时间净收剧本了,还都是整本书整本书的收。人多力量大啊。

根据文件看,这套书来自超星,但奇怪的是,小豆子此前和今天在超星上查找,都没有查到。这次根据发来的超星的 SS 编号直接下载,也没有成功。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这本书原先在站上的目录是由 QYZZ 提供的,显然,那部分目录是最开始出版的那本,也就是后来的所谓“上册”,“下册”已经和俞振飞本人没有关系了。

戏考现在做的是剧本,曲谱部分自然不会去动它,只是根据这套书整理出纯文字的剧本来。小豆子稍后会将这上下两册的文件转发给樱子姐姐,相信不久的将来,对曲谱感兴趣的朋友,能够在中国戏曲曲谱网看到。

又是好消息

一个周末,两本书到手:《萧长华演出剧本选集》、《范钧宏戏曲选》。这都多亏了 door 和 door 夫人——zinnia。

door 在去年10月份的时候来了一封信,说现在康奈尔,在那里的图书馆找到些书,有这个这个、那个那个,小豆子就说,这个这个无有,那个那个也没,door 说,慢慢做。到了本周末,传来了两本,door 的话:“不用谢我,都是你嫂子干的”,所以这里要把豆嫂 zinnia 提一下,感谢感谢!

小豆子早有心南下美国的哪个图书馆去活动活动,因为通过网上查询得到的情报,好多像这样的书,在美国很多大学都有。这件事情听起来虽然奇怪,但事实确实如此,尽管这些书国内的高校也是有的,但要想借出来一观,真是难了。

眼瞅着被“通缉”的书一个一个“落网”,高兴啊 表情

两本书的目录:

《萧长华演出剧本选集》:赤壁鏖兵、选元戎、变羊计、请医、连升店、涿州判
《范钧宏戏曲选》:猎虎记、九江口、三座山、强项令、战渭南、调寇审潘

《萧长华演出剧本选集》
《萧长华演出剧本选集》

好消息

今天收到痴菊叟的来信,得知站上现在《京剧丛刊》与《传统剧目汇编》所缺的各集已经搜集齐了。已给老前辈发信致谢,在这儿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个好消息。稍后会把站上的总目更新一下,以列出《传统剧目汇编》中各剧本的藏本版本。

不过这些新搜集到的剧本暂时无法开放录入,即如果您现在来信向小豆子索要其中的某个剧本来录入,会被小豆子告知不行,因为资料现在痴菊叟手中。虽然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开放还是个未知数,但小豆子已经感到很高兴了 表情 毕竟,这么难弄的资料,一下子搜集齐了。不管在谁手中,起码是已经远离了如大型图书馆的资料室那种可望不可求的高阁,来到了民间。而资料的普及,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了。

除了痴菊叟,还要感谢帮助他的不知名的朋友。

顺便说一下,《传统剧目汇编》里产保福的本子真多啊,据《中国京剧史》介绍,产保福“一生潜心研究艺术,并收藏和抄录了大量艺术资料和脚本,后全部捐赠给戏校。50年代出版的《京剧传统剧目汇编》中收有他的藏本60余出”,今日一见,套句戏词儿,“话不虚传果是真”。

链接

戏考的 Blog 首页右边多出来了的 Blogroll,用来摆放一些戏迷、演员的 Blog 的链接,都是小豆子每天要看的,直接从 RSS 阅读器里导出来的。

欢迎在后面留言附上您的 Blog,不过,有几个前提:

第一,您是个与戏有关的人士,不管是戏迷还是专业。

第二,您的 Blog 会时不时地更新。因为版面有限,如果某个 Blog 很久没有更新,那么就有被拿掉的可能。

第三,您的 Blog 支持 RSS/Atom 一类的 Web Feed。

至于您的 Blog 上是否有戏考的 Blog 的链接,那就随意了。每个人的口味不同,观点不同,很正常。这个链接列表的目的,也只是让小豆子扩宽一下视野,每天读到更多有意思的东西,并非交换式的友情链接。

当然,如果您不希望被列,也可以留言或以其它方式与小豆子联系

文章分类

如果留意一下,Blog 右侧文章分类的地方,多了几个类别。

当初从 Blogger 转到用 WordPress 自架的 Blog 系统的时候,关于文章的文类,小豆子放下句话:“本来这就是一个和戏有关的 Blog,再细分就未免太碎了”。

必须承认,这次,小豆子食言了。 表情

因为写了这么久,才意识到,戏上的玩意儿,不细分是不行的。

从原来的“未分类”中分出五个分类来:“菊谈”自然是聊戏和曲儿,聊的是里面的文化;“网事”聊的是网,网上和戏有关的事情,作为一个网虫,网上的事和戏里的事同样重要。尤其是当传统的戏曲和先进的网络结合而生的这一新兴事物,更是值得关注;“评话”就是小豆子对某物、某事发表的看法,而这些事,通常都是刚刚在网下发生的新闻;“站务”是中国京剧戏考网站与用户交流的平台,也是 Blog 的一个目的;“扫边”里是一些与戏、与网、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东西。

从数据看,得出一条结论:目前这个 Blog 还没有跑题。大部分内容是在聊“戏”,聊“戏考”,有一些观察性质的评论和激烈性质的文字在“网事”与“评话”里。

拼音搜索呢?

如果今天您登陆梨园百年琐记,留意的话会发现,原来搜索项下面那个“按拼音搜索”的选项没有了。不要急,当初高高兴兴做出来的东西,怎么能说没就没呢。在搜索框里输入拼音,按回车,看到结果了吧,按拼音搜索的功能还在。

换句话说,原来那个选项有些多余。如果用户想按拼音搜索人名,必须敲入拼音,然后选中那个选项,再点搜索才成,否则什么也搜不到。本来是让事情更简便的玩意儿,反倒有些繁琐了。现在好了,敲入“li hezeng”,按回车,李和曾的页面就出来了,又快又好。 表情 敲入“李和曾”,按回车,同样会找到他。

当然,拼音搜索只限于人名,如果去搜索事件的话,仍然是什么结果都没有。本来,这拼音搜索最大的利用价值就是在搜索人名上。以前说了,比如对某个演员的名字不确定是哪几个字,那直接输入拼音来搜索无疑是很方便的。当然,仅限于琐记已经收录的人物。

琐记三则

今天大戏魔提交了一条信息:“1978年8月30日,北京市文化局召开落实政策大会,为受迫害致死的马连良先生平反昭雪。”

事实上,这是一条已经存在的条目。小豆子想,大戏魔之所以会提交而没有发现这个条目,很可能是因为在马连良的条目页上,你根本看不到这条与马连良有关的事件。

是的,所有人物页上的“活动年表”部分,只显示该人物活着时候的事件,至于去世后,任何纪念活动、平反一类的事情,都不显示。原因很简单:这些已经不属于这个人的“活动”了。

但现在看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也许需要有一个像《杨宝森唱腔集》中《杨宝森艺事年表》那样,把逝世后的相关事件也在该人物页面显示?各位看官什么意见呢?那么显然,如果包含这些事件的话,就不应叫“活动年表”了,叫什么呢?

杨宝森艺事年表
杨宝森艺事年表

另外,上次提到昆曲行当分类的事情,也远没有那么简单。感谢中国昆曲网的版主,通过几次通信,把问题说得很清楚了,让小豆子也学到不少东西。如果您留意的话,现在昆曲人物分类部分的页面已经出现了一个提示信息:“本分类目前比较混乱。在新的分类编排好之前,请暂不要以此为唯一标准。”这方面的重整工作,也快做完了。

再有一则信息是和琐记“最近更改”栏目有关。页面布局重新组织了一下,更完整显示近期的更改内容。以前只是最新的60条,现在是最近3至6天的所有更改情况,下一步就是据这个基础为琐记加上 RSS。 表情

关于琐记上的昆曲及其他

今天收到这么一封信,事实上,在琐记的草稿部分,您也可以看到题为“请删除!!!”的稿子(过些天会删掉),内容差不多:

贵站既云“梨园百年”,梨园自有清晰定义。以下诸公,何尝厕身“梨园”,而位伶人之次,额曰“业余爱好者”,洵系严重误导。今京昆既微,贵站此举,厥功诚不在一时。然而若对京昆本身缺乏理解,因致不伦不类,厥罪亦不在一时矣。深愿贵站精益求精,切忌贪多务得。以下诸名公,既非“梨园”中人,亦非“业余爱好者”可概括。为免争议,请务必删除条目,毋使谬种流传。

吴梅 (1884-1939)

贝晋眉 (1887-1968)

孙咏雩 (1877-1934)

徐镜清 (1891-1939)

殷震贤 (1890-1960)

俞粟庐 (1847-1930)

张紫东 (1881-1951)

朱复

又:贵站昆曲行当分类极其混乱。所谓老生、末行,均系错误。希望在弄清定义之前,
将该部分内容全部删除,以免贻误读者!

www.kunqu.net

两点不解。首先,吴梅、俞粟庐这样的曲学大家没有资格归属“梨园”人物吗?票界的能人对梨园界有贡献者不胜枚举,是否就因为他们没有“厕身‘梨园’”,就要把他们从名单中删除呢?那么京剧里,是否也要把像吴小如、刘曾复、朱家溍这样的大家从名单中拿掉呢?小豆子实在看不出这些对戏曲有贡献的人,在梨园人物的名单里,怎么就会造成“谬种流传”?这里是贪多的问题吗?梨园百年琐记记录每一位为梨园做贡献的人,不论伶界或是票界。这是秉承周志辅先生当年《京戏近百年琐记》的思路与观念,而且小豆子认为,这是一个公平正确的思路与观念。

其次,小豆子承认自己对于昆曲的理解、认识很肤浅。不光昆曲,对于其他剧种也是如此,只不过京剧相对它们来说要理解得稍微深一些罢了。所以,小豆子从不认为像梨园百年琐记这样的工作是一人能为之的。也正因为此,琐记现在才是以一种开放式的运作方式来整理各种资料。也许,现在的昆曲行当页面分类是混乱,也看得出,发信的朋友落款处的“www.kunqu.net”来头不小,懂得也肯定比小豆子多,但很遗憾,小豆子没有看到任何建设性的意见,只是希望“将该部分内容全部删除”。错误摆在那里就是让人指正的,如果您对行当有更科学、准确的分法,请提出来,小豆子会进行改正,从来都是集体的智慧大于个人。但如果都是这种指出错误但不告诉正解的话,那么小豆子恐怕永远也无法“弄清定义”。

已经给那位朋友复信,希望能够有一些建设性的回复。也请看官里对昆曲熟悉的朋友帮忙看看现在的分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