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世界的生活指南:证据

京剧世界虽然是架设在封建体系之上的环境,但是其法制观念确很现代化,“打官司就是打证据”,用在这儿是恰如其分。

在京剧世界里混,你会时常因为要证明一件事情的真假而被问到“有何为证”?而提供的证据,可以是千奇百怪的。

以最常见的物证为例,《四郎探母》中,杨宗保在巡营的时候捉到一名“奸细”,进帐与父帅通报,六郎听说拿到奸细,不是立刻升帐审问,而是谨慎地问道:“有何为证?”当宗保承上番邦宝剑令箭之后,六郎这才击鼓升帐。同样是六郎,在《洪羊洞》中接见外邦来的程宣,程宣自称是孟良所派,六郎也没有立刻相信,依然问道“有何为证”,见到孟良的板斧,这才放心。以上都是六郎尊重物证的体现。

边关的将官,由于处在战区,警惕性从来都是很高的。《赶三关》里的穆老将军,听得城下来人自报薛平贵,也是先询问有何为证?见到红鬃烈马,方才相信。

妇女同志们一般比男同志们要细心,所以很多时候她们也会索要证据,比如《四进士》里的杨素贞和《武家坡》里的王宝钏,在听说自己被卖了之后,第一反应都是要凭证,而且听说有婚书了还不甘休,要拿来一观。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京剧世界里虽然注重证据的索要和使用,但大多数情况下,证据用来证明一件事的真伪,但很少有人对证据本身的真伪去进行甄别。

比如《四进士》,宋士杰告倒“两员封疆大臣、一位百里侯”的罪状,是行贿受贿的那三百两纹银,而证明有受贿三百两一事的凭证,仅是自己写在衣襟上面的人情信手抄本,并非人情信本身。八府巡按毛朋就凭着这“好厉害的衣襟”定案了,也并未去究查是否真有这么一回事。

又比如《十道本》里,李渊仅凭张、尹二妃一面之词加上一条玉带便给李世民定罪,险些造成大冤案。

正因为对证据的极度依赖和对证据本身真伪的忽略,京剧世界经常发生一些冤假错案,比如《九更天》、《六月雪》等等,皆因为此。

固然大多数京剧里的人对于证据的真伪不去追究,但凡事都有特例。比如《审头刺汤》里的汤勤,就是对那颗人头紧紧抓住不放,认为证据有假(讽刺的是,这样一个认真办事的执法人员竟然是以反面形象出现的)。即便如此,在汤勤满意地得到雪艳之后,也就如其他京剧世界里的人一样,放弃了对物证真伪的追究。

更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即便你没有任何物证,也可以空口造出一些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这一条经验比较神奇,而且很好使,尤其是你要是有些文采,能够临时编几句合辙押韵的小诗,就更有效果了,这叫做“有诗为证”。

比如《大保国》里面的徐延昭,在李娘娘问到大明朝“得的谁家江山哪家社稷”时,对答“元朝江山顺帝社稷”。李娘娘问有何为证,老徐很气派地说“有诗为证”,然后胡诹了一首打油诗:“七九六十三,老王赶大元。赶至红罗山,偶遇一甪端。海干铜桥现,七人渡北番。元朝不绝后,大明坐江山。”仅凭这首诗,老徐成功地用自己创造出来的证据证明了自己的正确 表情

又比如《御碑亭》里面的王有道,听说老婆碑亭避雨,偶遇小白脸,起下疑心,与妹子交谈中,听说自己老婆在事后题诗一首,便去追问内容。其实这首诗孟月华没有提完,只有三句:“一宵风雨正掀天,危坐碑亭不敢言。深感重生柳下惠”,小妹在后面添了一句:“天公配合巧因缘”。前三句孟月华自己的诗是表明自己的节烈,小妹最后一句与全诗基调完全不符,纯属捣乱的。可就是这样,而且是在小妹和王有道说明最后一句是自己加上的情况下,王有道还是急眼了,不但急眼了,还休妻了。可见,一个“有诗为证”是多么厉害。

所以在京剧世界里,只要你能拿出一些东西来做物证,或者吟些个诗词什么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你就能够轻松过关。熟练掌握这一技能的人,即便面对广大群众的质疑,被问“有何为证”时,也都可以轻松地说: “有脸盆为证”、“有水龙头为证”、“有鞋带儿为证”、“有人民币为证”。

老电影怀旧

前些时候去洛杉矶,未能同行的同事大卫说:如果有机会去好莱坞的话,那里应该正在举行经典老电影的展演,而且是在老的剧院里放映。尽管他个人不是一个老电影迷,但是他希望体验一下经典的氛围,感受旧日的好莱坞。

不过大卫记错日子了,电影节在小豆子离开洛杉矶后一周才拉开帷幕,当时在好莱坞所见的,只是像这样的预告。
经典电影节的招牌
经典电影节的招牌

尽管现在美国文化在全球流行,但好莱坞的电影水平却已不似当年。快餐化的过程,让好莱坞乃至全球的很多电影都失去了耐心打磨的机会,人演的戏越来越不耐看,倒是动画片越来越有内涵有深度了。

艺术上的创新开始变得艰难,于是往回看看,不失一个好办法。有人重拍经典,试图成为新的坐标。不过,不论你重拍的是电影也好,电视剧也好,你都要先把那些已有的经典搞明白了,而且耐下心来,才有可能超越。超越不是炒作,越热闹越好。

同理,几代人打磨的《群英会·借东风》能成为经典,而十年献礼的《赤壁之战》没能超越,本世纪的《赤壁》更没能超越。

老电影的海报,大有跨时代的风采,遣词用句方面,犹如当下某大片的续集一样,“原班人马”云云。
电影《借东风》的海报
电影《借东风》的海报

经典好莱坞电影展演,算是美国版的“继承传统”吧。咱们1976年拍的那些特供戏曲电影,到现在还没有全部面世呢。而同时,我们那些老戏院呢?

也许继数字电影之后,京剧可能还会有3D电影。不过,百花齐放的同时,也希望能像好莱坞的经典电影节那样,有容纳经典老版的空间。

来自高空的帖

科技越来越发达了。

记得几年前坐飞机的时候看到座位前面有那种付费电话,还跟旁边的豆妈说:既然能够通话,那以后上网也不是不可能的了。果然,今天在返航的飞机上,就有 WiFi 提供。尽管不是免费的(这年头航空公司钱也挺紧的,没什么免费的东西了),但价钱还算合理了。挺好使的 表情

特发帖一篇,留作纪念。目前这样的服务只在有限的几条航线上试运行,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推广开。

一堆杂事儿

好多杂事儿要聊,凑一篇里来说吧,不过怎么起头儿呢?

还记得前两天愚人节的笑话吧,现在什么都禁不住念叨,竟然有人随后真上传了杨秋玲等人的《龙女牧羊》录音。这种神迹好像只在机器猫里的那个“假如电话亭”里见过 表情

再往前几天,拾慧里有一篇名叫《街头豫剧》的,是一个豫剧老艺人街头卖唱的照片。结果没两天,小豆子就也碰到了一次街头艺术,不过这次应该称为“街头歌剧”。是歌剧院的人在一个商场的空地里宣传要上演的歌剧,也是带唱的,不仅唱,连电子琴都扛来了(手机照片,效果欠佳)!

街头歌剧
街头歌剧

小豆子不知道如果京剧院的演员们走上街头卖唱会是什么样的场景,不过出于起码的好奇心理,总能招来一批人围观,路过的也好,打酱油的也好,每日的流量,绝对比剧场的观众要多。选些容易让人接受的段子,多来点儿原板和流水什么的,哪怕能有万分之一的人在接触了之后,觉得还不错,有兴趣深入进来,那目的就达到了。人家歌剧院可以扛电子琴,几把胡琴和锣鼓应该不难吧。不过,一级演员们放得下身段来么?

小生站长新的京剧艺术网终于浮出水面了,网络上分裂出来了两个京剧艺术网,而且一个.com,一个.net,黑白真假是非曲直,开始摆在台面上说事儿了。希望卧薪尝胆之后的小生站长,真如新的涅磐凤凰的徽标那样,把新的网站做好。

提到网络戏曲上来,不能不说一下最近的中国京剧论坛。李佩红一出程派风格的《穆桂英挂帅》,闹得论坛上一阵鸡飞狗跳。当初关于“姐”的那个“我不配红谁配红”一贴出,小豆子就对旁边的小豆花说:这帖子估计得删。果然,很快帖子就消失了。不过来人真是“执着”,一到夜里就出来刷墙,仗着小豆子这边的时差,倒是每天能看到翻来复去的那些内容,不曾想,京剧界也能八卦到如此地步。现在倒好,红豆直接把论坛搬迁了。虽然这样的升级好处很多,但是最传统清新的论坛又少了一个,取而代之的是千人一面的 Discuz! 论坛模式。在此怀念一下老版的中国京剧论坛,也祝红豆新的论坛能够尽快红火起来。顺便说一下,新论坛的地址似乎不太专业,虽然老版地址(my.clubhi.com/bbs/661428/)看不出是京剧论坛或者咚咚锵,但是既然新址允许自定义子域名,用诸如 dongdongqiang 一类的字眼总比 sunjuefei 要好吧。

纷纷扰扰的世界,或曰一堆杂事儿,谨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