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毹第一话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文艺部戏曲组开办了《戏曲敎唱》节目,邀请了当时一些著名的艺人到电台录制唱段的教唱节目,节目一直开办到1965年底结束。

刘曾复老先生曾经为中国戏曲学院系统录制过百余出京剧老生的唱念,以及各种说戏录音,今幸得枯石瘦木兄的整理,已经系统化地整理好,数字化地保存好了。

早在很多年前,在梨园还曾用名为京剧之友的一段时间,网站开始搜集一些名家教唱和说戏的录音,其中就有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教唱录音,也有散落于民间的,像刘曾老的说戏录音,或者王吟秋先生的私人教唱录音,又或者如孟小冬的吊嗓录音。那个时候,从广播电台中也能偶尔听到各种艺术家谈艺的录音。不过,这方面的录音,一直是小规模的收集,不太受重视。

时间再拉近到2007年,梨园网站搬家后,对于之前散落的种种教唱说戏录音也没有拾起来,但这也没有妨碍网站继续通过论坛吸引新的录音,像陈少霖的公子陈志明提供的《一捧雪》说戏录音。

教唱与说戏,是有声音的戏曲总讲,与戏考网站的剧本是有着相互补充作用的。而且,有些录音极其珍贵,录音中包含了前辈们对剧目和唱段的理解。同时,我们聆听着大师们戏外的声音,这本身也很珍贵。

梨园现有的框架很难再加入教唱和说戏的部分,因为全剧的录音与教唱、谈艺、说戏一类的性质完全不同,与其勉强挤进来,不如开一个新的地方,为这类录音做一个系统地整理。

小豆子原来给这个地方起了一个比较严肃的名字:“京剧口述档案”,不过太严肃了,盯着这样的标题做了些日子就玩儿不下去了。后来小豆花想出来“红毹”这个词儿,于是,我们捧出来这个新的名字,“红毹艺话”,挺好的,网站的整体偏红的配色也是戏考一系网站所没有的,加上“红毹”这个词儿不局限在京剧里,日后如魏荣元、常香玉等艺人的谈艺录音,就都可以加进来了。

作为小豆花第一个主持的网站,当然,同时作为小豆花的爱人,小豆子自然要全力支持了 表情。因为网站的性质,资料更新的不会太频繁,早期也会以恢复以前的一些录音为主,但是总会夹带着有新录音的(所以请时常来关注一下)。现在的“封面话题”,就是新制作的方荣翔讲解《裘盛戎的声腔艺术》的录音。

网站的域名,本来用 talk 就可以了,谈戏嘛。不过既然是数字化地整理这些录音,而且又是“艺话”,我们还是挑了一个信达雅的域名:etalk.xikao.com

请大家多捧场,多指正,如果您认为还好的话,咵咵咵,可以鼓鼓掌,也是给初涉网站主持的小豆花的鼓励吧 表情

网站测试中,随时进行调整,也随时欢迎各方的意见与建议。

红毹艺话网站首页
红毹艺话网站首页

剧照!

“画意能达万言”,梨园网站现在开始批量增加录音的相应剧照了。

梨园在梨园e客时代,每个录音是没有配图的,而且每个录音有自己单独的页面,同一出剧目不同版本的录音是互不相连的。后来京剧之友时代及至过渡到豆腐时代的梨园,同一剧目归于一页,并且有相应的剧照,此例延续到梨园被京艺网收编。后来京艺网改版,梨园的内容数据库化,所有录音再次变为一出一页的样子,剧照也同样消失。再后来梨园搬出京艺到现在的地方,同一剧目不同录音又回到同一页(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剧照一直没有恢复。

现在,梨园在搬家两年多之后,开始剧照的恢复和添加工作了。一些经典的老剧照需要恢复,还有一些手头上可以扫描提供的新“老”剧照。剧照这个东西,在没有录像的条件下,也是一种欣赏京剧艺术的途径,毕竟,京剧是一个综合的艺术,很多身段和亮相都是像雕塑那样好看,剧照能够承载下那些精彩的瞬间,无疑是有价值的。

戏考的剧本从一开始就配有剧照,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常见的剧目拥有的剧照远比不同版本的剧本要多,所以在剧本配图的选材上,有时候是挺难取舍的。现在梨园录音的配图又是一个平台,可以让一些坐冷板凳或者难得见的剧照浮出水面,让更多的人看到 表情

当然,梨园仍然是一个提供录音的站点,剧照只是录音的附带品,仍会有老剧照无法刊登。真的说哪一天小豆子闲得没事儿了,再去系统地整理京剧相关的老照片,生活照也好,舞台剪影也好,那才能够不至于让那些精美的照片随着书本的变质而成为历史的碎片。这个扯远了,您要是有心做一个老照片网站,小豆子绝对支持,提供材料,前提是,站点不在照片上打水印。

回顾完梨园历朝历代的配图发展史,又抛出来系统整理老照片的想法,还没完,您没白来,今天附一张老照片,属于那种不大会随戏考或者梨园登出的版本,李和曾、赵文奎、江世玉的《摘星楼》(谁让小豆子喜欢高派与李和曾呢),这戏梨园上有录音选场,是尹贤报警,也有相关场次的剧照存世,以后会在梨园补上,今天这个,是合师伐纣,请看——

《摘星楼》李和曾饰黄飞虎、江世玉饰周武王、赵文奎饰姜子牙
《摘星楼》李和曾饰黄飞虎、江世玉饰周武王、赵文奎饰姜子牙

戏考剧本总目

戏考的剧本总目和进度表的地址和内容都已经变更,多年来在戏考后面的那个 net 子目录也随之撤销,取而代之的是更明确的工程地址:http://scripts.xikao.com/project/table.phphttp://scripts.xikao.com/project/progress.php

多年来,剧本总目就是一个静态的列表,列出戏考所有已经和将要录入的剧本。工程进度表是后来加的,为了体现当前录入的情况。两表都需要手工更新,比较繁琐。终于下决心把这两个也数字化了,于是就有了上面那两个新的地址。当网友要走一个剧本后,总目和进度两表会以不同的方式显示这一变更。总目也不再是黑白两色打着星号的列表,而是一个充分利用背景色和链接来表示剧本状态的动态列表。这样,总表和目录中曾经有过的“按编号查询”页面的功能重合,后者因此而被取消,减少了重复项。

记得当初那个目录之所以叫做“net”,是因为彼时微软刚刚抛出了 .NET 的概念,所谓操作系统与网络互联,那会儿小豆子还专门编了个“戏考.net”的小程序,可以通过这个程序直接连到戏考的网站目录然后自动下载新的剧本,那玩意儿做了一阵儿也就停了,后来像 RSS 这些就是很好的替代品,网络这些年的发展也是惊人,确实不需要很多专门的程序也能施展出手段,很多复杂的程序也直接通过网页的形式得以展现了。梨园百年琐记以后来者的身份实现了很多小豆子以前幻想了很久的东西与概念,戏考的整体架构,也在做相应的调整,要对数据库利用得更充分些。

京剧资料的数字化是戏考的目标,怎样把数字化后的数据更好地展现出来,方便网友阅读和查询,也同样是戏考的目标 表情

网戏的 SNS

国内大大小小的 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去年遍地开花,诸如开心网、海内网等等效仿 Facebook 的网站,和历史上其他跟风行动一样,突然刮了起来。时至今日,还会偶尔在邮箱里发现一封邀请信,“小豆子,你的好友某某某邀请你加入某某网”。SNS 和当初的 BSP 一样,有泛滥的趋势。

今天举的两个例子,是网络戏曲曲艺界自己的 SNS 站点,一个是北方曲艺网的“曲艺爱好者自己的社区”,另一个是退出京剧艺术网的小生搞的“戏迷圈”,有意思的是,两个站点都是用的 UCenter 平台搭建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领域的入门之浅及易泛滥性。

三年前京艺网决定做所谓的“专业的戏曲博客网站”时,小豆子就曾经说是“并不看好”。其实“并不看好”算是比较委婉的说法吧,毕竟都是同行,凉水不能泼得太冷。那么面对今天这两个戏曲曲艺的 SNS,只能说,依然不太看好。

其实,专业的戏曲、曲艺社区网站,是一个很难建成的模式,甚至这个叫法本身就是个伪命题。这里面的道理和专科的 BSP 是一样的:戏迷也好,曲友也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这个大圈子里的,而当大圈子已经有了一个甚至几个知名的社交网站的时候,再发展小圈子自己的社交网并把它做成功,是一个不太可能的事情(更何况这些网站除了名头上不同外,其源代码甚至都是一样的,也就没有本质的区别,即特色)。即便以一个每日上网若干小时的网虫来说,让他每天在大圈子的社交网站发一些近期的活动情况、做一些小游戏、和朋友沟通沟通感情之后,再登陆到另一个圈子相对很小的社交网站,重复一遍,这是很不现实的。所以即便是戏迷希望在网上做某种社交活动,那他们也必然倾向于去选择那种人气旺、人数多的社交网站,因为在那里碰到老朋友和结交新知音的机会远比那种所谓“专科”的网站要大得多。于是,头几家涉足 SNS 的广义网站就会凭借这一点,人气越聚越多,进而良性循环下去,而现在希望再挤入这个市场的广义网站,则很难成功,更何况把客户群定性为一个非常小圈子的戏曲、曲艺社区网站。

不过,北方曲艺网的曲艺社区只是其网站的一个部分,类似于论坛这样的栏目,是对网站的补充,尽管小圈子的社区网站不易做好,但是网站还是以原创内容为主,社区只是拢聚常客的一个手段而已,成功与否对其网站影响不大,至多是和几年前京艺的 Blog 平台一样成为一个鸡肋。但小生退出京艺后平地创出的这个戏迷圈,就完全是定性为戏曲社区网站,身后没有充实内容做依托,成功的机会就更低了,况且平地起来的这么一个戏曲社区网站,无论从原创内容对网络的贡献来说,还是从挖掘资料的角度来看,都毫无建树,倒似一个闲暇时没事儿消磨时间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小生自己乐此不疲地在站上买买卖卖,赚出个“超级大富翁”的头衔,可这又对自己的网站本身和网络戏曲有什么实质意义呢?

网络戏曲这条道路,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而且,网络的一般规律和新概念都很难直接套用在这个领域,需要的是合理的变通,而不是硬性的嫁接。像社区这样的玩意儿,作为附属产品来调剂一下都不是那么靠谱,更不要说以这个为主打了。跟风,不见得是能走得通的捷径。

最后,还是要祝同行们成功的。像这样对网站运作理念的分析,只是小豆子自言自语而已。

外贸与内需

这篇《〈新白蛇传〉新从何来》的新闻稿是一篇绝好的文章,就像看《水浒》要去批判地看宋江的投降路线那样,这篇《新》文,把文化艺术上的投降路线,勾勒得十分生动,对于京剧舞台去刻意迎合外国人的心理,描述得活灵活现。

该文最大的篇幅是阐述《新白蛇传》是如何“为外国观众量身定做”的。我们看到如下理由:

  • 西方观众无法欣赏传统京剧的演唱方式、嘈杂响亮的打击乐器,以及传统曲目的长度。
  • 乏味平淡的舞台灯光以及过于简朴的舞台布景,根本无法为作品增加吸引力。
  • 为了达到京剧的最佳演出效果,舞蹈和杂技是不可或缺的主要元素。
  • 建议此剧的英文名称避免“蛇”一词的出现,因为蛇对欧洲人来说是一个不好的形象,而应尽量使用“激情”“爱”这样的词汇,激起观众的观看欲望。

其实小豆子对于以上大部分所谓的理由在不同场合已经批了不止一次了,不过,最后一条儿还真是新鲜,几乎和中国龙这一话题有异曲同工之妙,亏得这帮文化人儿是怎么琢磨出来的。几年的功夫,十二属相已经让他们以这种“友邦惊咤”的论调给干掉俩了。另外,以“激情”和“爱”来激起观众看戏欲望这样的想法儿也很奇妙,我们的外国友人的欣赏水平大约还停留在三俗的境界,需要一些刺激性的词儿来勾引他们。如此看来,电影《梅兰芳》的英文名选用“Forever Enthralled”也应该是有所出处的了。

说实在的,《白蛇传》这戏好歹在多伦多的舞台上也是上演过的,原汁原味地被本地国剧社搬上舞台后,也同样受到中外观众的欢迎。小豆子就不信,那些千里迢迢跑到北京的外国游客,会比身在本国的老外更对西洋化了的中国艺术感兴趣?

在中央提出扩大内需的今天,我们的戏曲舞台却仍要靠努力削足适履去赚外汇来生存,和中央精神也是相悖的吧。帽子不多扣了,只此一顶,也没指着他们会去反思什么。只是,当我们在经济上已经开始转向内需、政治外交上开始更加独立自主的今天,戏曲乃至整个文化领域,何时能够走回民族的特色,而不再以“满足主要目标市场客源——外国观众的欣赏习惯及欣赏需求”感到莫名的“自豪”?

“草根投票”

去年底,随着第六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青京赛)的进行,网络上除了掀起一场对评选公平提出质疑的讨论风潮外,咚咚锵网站针对此次比赛,举行了一场网络投票活动。一月份,雅虎访谈对此作了全面的介绍,并邀请红豆站长和杜鹏老师参加了访谈。

这次访谈讲了很多东西,全文及视频见此,对此次投票活动有一定的总结性。

本次投票活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它把网络上的民意用一种投票的方式表现出来。多年来,戏曲社区在热闹(吵闹?)的景象之下,给人的感觉多半是乱哄哄的,当然,论坛本身是一个抛掷各种观点的地方,它的乱,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只不过,这样的热闹或者称为“乱”的现象不能表现出更实际直观的信息。这种情况在有大赛举行的时候就更突出了:某甲发一个帖子支持演员乙,某丙会站出来支持这个观点,而某丁又会出来反驳,并支持演员戊,帖子会是整墙整墙地刷过,但刷过之后,除了有种百家争鸣的感觉外,我们看不到更多的数据和结论。所以,在网上举行一个投票活动,去反映网友对青京赛演员的评判,无疑是对大众舆论的有益引导,使之正规化,呈数据化,体现了民间的声音。

有朋友指出,这样的投票其实公正性与央视评委们的公正性并不差多少,也许是吧,但是这其中积极的意义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间声音,把民间发出的声音引导到一个渠道上来。而实际上,我们也看到咚咚锵在投票的公正性上做了一番心思,因为网站选择的投票方式,是通过手机来投票,而不是简单的网络投票。红豆少主说:“这次为了防止作弊,特别设定了用手机投票的方式,因为手机是一个私密的东西……一般都是自己用自己的。我觉得相对来讲比网上限制IP更真实”。

不可否认,手机投票仍有其弊端,除去依然不能保证完全公正之外,反倒限制了没有手机或者身在海外的戏迷参与投票活动,而如果想拉票的话,也是比较容易,就看谁认识的有手机的朋友多就是了。所以,这其中反倒出现了另一种不公正的因素:即一个演员的受支持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拥戴群体的手机势力。小豆子认为,也许网络投票,还是应该走通过网络渠道投票的路子,尽管这条路也不是非常阳光。

本次投票活动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对评委的受欢迎程度(甚至公正程度)进行投票。在提倡网络舆论监督的今天,我们很难看到对戏曲领域的舆论监督。我们知道,一出劳民伤财费力不讨好的大制作呈现在舞台上之后,任凭媒体如何吹捧,网上的指责怒骂声是不断的。青京赛也是这样,网络舆论在对不公正的评审发难的同时,剑指之处就是评委席上的评委们。还是本文开头的观点,论坛上一番斥骂之后,我们仍然捋不清一个说法,看不清现象的本质。而对评委进行投票评定这样的做法,虽然暂时不能起到舆论监督或者约束的作用,但是投票所反映出的结果,是一组直观数据,是一个清晰的结论,也是人心公道的一种直观表象,这,是论坛无数墙帖子所不能表现的,也正是其积极意义所在。

信息化的今天,我们是要用数字说话的。咚咚锵针对青京赛的投票活动,无疑为网络戏曲舆论的“草根”们提供了一个用数字说话的基础平台,同时为这种形式作出了有益的实践。之后不久,北方曲艺网举办了类似的“2008年度中国十大曲艺风云人物评选活动”,也许或多或少是受到了咚咚锵的启发吧。

诚然,草根投票作为网络戏曲的新鲜事物,仍然有很多不成熟之处,数据本身的水分含量也是未知,但这样的想法和做法,仍然是值得鼓励的,尤其是在网络舆论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如何有效地反映网上戏迷的声音,甚至去挑战官方的声音,是戏曲门户网站需要面对的课题。

梨园首页新板块的说明

有不止一个朋友对梨园首页改版后新出来的两个板块提出了问题。

“本周推荐”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登出一个录音的名目推荐给大家。因为现在站上录音繁多,访客很可能会漏掉某些好戏,把一个录音提到首页来展示一周,有助于推广。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推荐和老唱片网站的推荐不同:老唱片是新增的唱片作为推荐的形式在首页展示,而梨园的推荐是给已有的录音再上一次首页的机会;另外,老唱片的推荐是合意太爷精心推选的,而梨园的推荐——因为小豆子既懒又主观,推荐不出什么好的来,所以全靠网页自动生成。生成的原理在这里详细描述一下:每周一一大早,程序在上一周叫好的录音里找出被叫好次数最少的二十出录音,随机从中选一出,就成了这一周的推荐。因为叫好最多的录音总会上首页,而那些只被叫好了一两次的录音,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有机会上首页,而且这样推荐出来的录音,至少是被一个人叫过好的,也有其被推荐的理由 表情 一周没有一个叫好怎么办?那太惨了吧?不过也有考虑,这种情况下,则是在全部录音中随机调一出了。

再就是右边那个“制作中”的板块,列出了最近正在制作的三出录音的剧名及所有正在制作中录音的总数。过客问:“能否把正在制作中的目录列一下,天天等着着急。”确实是这样,但实话实说,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所谓留扣子、吊胃口,就是如此。梨园现在和别的网站不同,更新速度不可能太快,也和前一阵子不同,更新频率不可能那么频繁,可以说是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阶段了,这样子日久天长,来的人就少了,就被忘了,或者被认为更新完了的可能不是没有的。所以这个“制作中”的意思就是预告:我们还有这么多录音没做好等着上传呢,所以您常来看着点儿。而录音没有写是谁的版本,就又把人的胃口吊起一块儿。意思就是这样,有些不“人道”是吧 表情

对于很忙的朋友,小豆子当然也不希望您整天把时间花在来回看看梨园是否更新这样的问题上来。没关系,下周梨园将在中国京剧戏考的频道聚合平台开通 RSS 订阅功能,到时候您只要把梨园的频道订阅上,就不必担心会误了什么更新了。如果您现在还不清楚“频道聚合”为何物,可以以此为关键词在本站搜索一下。

还有疑问?欢迎继续来信或直接留言。

梨园进入新的阶段

梨园的绝大部分录音,今天恢复完了。

还有一小部分老站上的录音,因为多种原因,无法批量恢复,需要找到或者整理一出再恢复一出。所以,今后的梨园,算是走回正轨,将以增添新的录音为主了。

当初合意太爷问:首页上恢复录音一栏总有个头儿,恢复完了怎么办?现在,这个时候来了。那块儿怎么办呢?暂时不会去动它,原因有二。

第一,梨园京剧的录音固然恢复的差不多了,尚有四十余出昆曲录音需要恢复。京昆不分家,这一批录音恢复起来在资源上不是问题,但是不要忘记,梨园现在的剧情内容是直接调京剧剧目考略的数据库,而那个数据库是没有昆曲剧情介绍的,除此之外,如何在剧目列表上分出京昆,这些技术问题都需要好好计划一下。

第二,即便最终全部恢复完毕,我们还会遇到比如同一录音找到更好的音源,或者更完整的资料,需要对已有资料进行重新上传,这是既不是新增,也不是恢复,名曰“重编”。需要有一个地方显示这方面的更新信息。暂时考虑放到现有恢复的这个栏下,不过届时这块儿所占的面积可能会压缩一下。

手头有一批新的录音,都是当初准备传到梨园经典而未果的,其中包括其他网友提供的珍贵资料,所以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您会看到梨园不定期、不间断地添加新的经典录音。录音恢复告一段落并不是梨园的休止符,搬家的彻底结束其实意味着新的开始。

新的开始,新增了一个“标签云”的页面,让您能够更好地了解梨园的资料库中,录音的分布情况。不仅每个剧目页面上“标签”在此汇总,还包括如演员姓名这样的信息。但是请注意,不是所有的演员名字都在此列出,只有录音超过10出的才会出现(否则太乱)。分析数据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尤其是当我们以高科技手段总结出来的数据来讨论京剧录音资料这样的话题,就更有意思了。这个分析的话题,暂且放下,明天再细谈。

请继续关注这个“永不关门的戏园子”,并给予支持和建议 表情

上个月为什么没有更新剧本?

老话说“不怕慢,就怕站”,戏考的剧本上个月站了一个月,今天恢复更新。

其实,长时间没有更新的原因很多,有地震造成的,也有主观上的懈怠,还有一些情绪上的影响。三月份豆腐的来信,无论当时还是现在看,都很有意义,也是很好的鞭策和鼓励,他说:“他怎么转,也不可能做到你戏考的系统化、精细化,不必过于较真,好好干咱们自己的事情。”嗯,是的,表面的文字可以让人偷走,但是戏考的精髓、戏考的系统化,是偷不走的。不但戏考如此,其他网站也如此,梨园系统化整理的全剧录音资料,文字和录音偷很容易,但只能是无章法地偷。现在看看有人竟然也会跟在自己后面转圈圈、打算盘,再偷一两式,着实可笑。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甚至把剧本录入人、录音提供人的名字全部遮掩住固然可耻,他们也可以选择性失明不去理会旁人提出的意见,但理论归理论,小豆子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至于其他的,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哪里复制哪里的,一看便知。

既然像腾讯那样整日里抄来抄去的企业都能成为“中国著名的互联网即时通讯服务公司”,要想成为中国“最大的”京剧门户网站,大约也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

小豆子很佩服孙站长以及他的咚咚锵,谷雨姐姐和她的时代国粹,梧桐和他的中国戏剧场,上海的京剧方舟。目前和京剧有关的,仅此而已,也只有他们能让人感到是在踏实做事。“佩服”不是随便说的,门户网站更不是随便做的,小豆子自知几斤几两,无意去做大玩意儿,也请所谓的“大玩意儿”少来找麻烦。

以上是一些最近的心理活动,换谁摊上这事儿也不可能就那么过去,况且对方的态度是居高临下的,爱搭不理的。咱在这里絮叨絮叨,没有别的,就因为这里是直来直去和戏考有关的地方。

我们还有很多别的可谈,所以本话题在有新的进展前暂时打住。如果您不知道这么多乱七八糟说的是什么,可以“京艺”作为关键字在本站进行搜索。

“听戏谈戏”论坛

很久以来,戏考一直没有一个论坛。

这次巧了,刚给梨园搬家搬得差不多了,听戏谈戏的论坛又突然完蛋了。豆腐试图从后台登陆,被告知论坛号不存在,推测是被封了。有点儿莫名其妙。不过既然已经这样了,就只有再搭一个坛子,于是就有了现在新的听戏谈戏的论坛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也在戏考的服务器上,但那是梨园和老唱片的论坛,不是戏考的。

这么多年了,戏考不去做论坛,是有原因的。不过先说说听戏谈戏的历史。

最早梨园的论坛叫“梨园夜话”,就是在此时此刻,它仍然存在,有怀旧的朋友可以再去看看。那时气氛非常好,小豆子也是通过那里认识了如今这些朋友,通过那里最初发布一条条戏考剧本的更新信息。后来怎么有了个听戏谈戏了呢?那会儿梨园e客还在,有一天突然大家都不能发帖了,因为很久没有存档,论坛满了。e客又一时半会儿没露面。于是豆腐干净利落,就建了另一个论坛,听戏谈戏。在后来梨园几次搬迁中,听戏谈戏就变成了梨园的“官方”论坛了。

小豆子一直认为:做内容易,做社区难。这方面的难易不是差着一点儿半点儿。内容,你就是跟技术和资料打交道,不用和人接触。访客是人不假,你的内容也是给人做的更不假,但你不需要去通过做人气、做社区来把它经营下去。人气低没事儿,慢慢做,可更重要的是,一旦这个社区人气上来了,而气氛又不好了,把它扭转过来要比改个技术难多了。归根到底,和人打交道不易。Google 怎么样?技术没的说吧,但 Orkut 人气就是做的不高。这方面的尺寸,没有那么好拿捏。

所以尽管那会儿各类京剧论坛多如牛毛,戏考始终是不去做论坛的。有个小豆子歇脚的地儿,大家到那儿都能找得找,有的聊,那就够了,何必再来一个新店铺呢。而现在回头看看,那会儿的论坛,又有多少还在呢?

就连当初琐记条目开放评论的功能,小豆子都是犹豫再三。不让人发言说自己的话,那有人就要在提交的内容里写,整天删这种东西也不合适,人家也是积极性很高的。而一旦开放了评论功能,你就得禀着公平客观的原则,而这“公平客观”这四个字,不是那么简单的。怎么个尺度?怎么算胡说八道应该删,怎么要留?删错了,留错了,都是一堆麻烦事儿,后果无非两条,要么再开大评论尺度,要么就彻底封杀某些人,然而即便如此,你就能说让大家都满意了?

涉及到“论”这事儿,无论评论也好,论坛也罢,都是会有分歧的,关键就看能不能把一个平和的气氛保持住了。所以在这点上,无论老的梨园夜话也好,后来的听戏谈戏也好,都做得非常好,非常难得。现在把听戏谈戏接过来,维持它本来的角色,为梨园和老唱片服务,小豆子是衷心祝愿这种和谐的气氛继续保持下去。

梨园的论坛可以说早若干年就为和谐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