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演出的宣传与运作

叫瑜岩的朋友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起了“京剧演出的广告宣传”的方法的讨论,火捻子与巾程各支了一招。一曰手机短信,一曰网络

其实这是再好不过的方法了,但是,京剧圈里的人还不太明白这个道理。一方面是打着招揽年轻人的旗号去搞所谓的创新、大制作,一方面是抱着死旧的运营观念和策略,于是,能看到的只是表面的浮华。

王珮瑜说她的工作室“面临流产”,这是一件让小豆子说不出是什么感觉的事情。至少不是痛惜,不像痛惜老车站剧社那样痛惜。假如今天张火丁出来说她的工作室也要流产,那也同样不是件让人痛心的事情。因为小豆子实在看不出来这些所谓的“工作室”与其他的院团有什么区别。他们在什么地方走的是市场化的道路?在什么地方起到了锻炼演员的作用?在什么地方恢复并创新了京剧剧目?

但又不能说这一代的京剧人是墨守陈规的。还是王珮瑜,她就已经可以在网上通过 Blog 与观众交流,并且开放到几乎无所不谈。所以,当今京剧界这种半开放半封闭的状态,一半是由体制决定的,而非全因演员甚至院团领导本身。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王珮瑜在她的 Blog 公告中写道“请各位戏迷和支持我的朋友,请在留言处留下姓名、工作单位或家庭住址。近期会寄给大家演出的讯息预告。谢谢配合!”

差矣!王小姐既然已经可以通过网络和观众交流,为什么不能采取像火捻子或者巾程的主意,通过更先进、更方便的手段来预告演出讯息呢?所以,这另一半的责任,还是在演员自身。

《京剧演出的宣传与运作》上有5条评论

  1. 豆子兄,其实你有些想法是和现实是很有距离的,有些事情你只是想当然而已,想和作完全是两回事情,可能你局限于一些特定网站论坛或者人群,所以你所能了解到的信息也是很有限的.
    现在无论京剧还是其他戏曲上有些演出和新戏的宣传和经营运作应该比你说的这样通过个人的手机之类的宣传手段先进有效和科学多了呵呵,网络媒体早就被运用了,网上的戏曲新闻演出讯息难道还不不多吗?您又指什么呢?
    虽然新创作的戏本身由于时代的局限很难出现像以前那样千锤百炼的传世之作,但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吸引更多的观众上还是有很多成功的地方的.对于新戏大制作,一些很成熟的戏迷往往只看到与传统经典不足和差距,所以多为贬斥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一些初窥门径的人,说不定却会是一种截然不同的赞叹和感动,甚至是他们对戏曲这个领域感兴趣的一个开端.起码在我的了解范围内就知道很多人为一些大制作的戏而激动和痴迷的,评价也是很高的,虽然他们不是戏”迷”但都是对艺术有研究有理解的人.其实有的时候应该多换几个换个角度来看问题,不一定只是从自己对戏的理解角度去看待所有的创新和大制作,跳出自己的圈子从其他人的视点看去风景会完全不同的.而且如果每个人对戏的理解都达到豆子兄的水准,那京剧绝不会如今天般受冷落了,京剧也肯定不会偏离豆子兄所设想的轨道的,因为京剧的走向并不是您所谓的”不明白道理”的京剧圈中人想怎么干就能怎么干的,也不是按照豆子兄这样对京剧热心的圈外人的设计就一定能振兴发达的,它是有自己的市场导向的,
    京剧圈里懂得宣传经营的还是大有人在的.

  2. 小山兄所说极是。现实与想法的差别,才使得现实是现实,想法是想法。

    小豆子承认很多时候没有跳出自己的圈子,更不要说去试着真正进入京剧这个圈子。小豆子对大制作不满的地方并不在它费了多少银子,吹嘘了多少妙处,而在于:为什么费那么大劲排出来的东西,演不到百十场,就再也见不到了呢?这以任何经营、宣传的理念看都是不合理的。如果说它赚了钱,不用再演了,那为什么不接着赚?如果说它赔了钱,那为什么又要再排一个接着赔?这个道理不管在圈子里还是圈子外,都是再明显不过的了:这就是冲着评奖、冲着国家的补助去的!不是么?

    当然,小豆子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指出的路就一定行得通,在这里也只是表白表白立场,发发牢骚,不敢对京剧的大业激扬指点,毕竟那总还是圈儿里人的事情。

    顺便说一下,小豆子对戏的理解也没有多高,惭愧。

  3. 愿意与兄探讨一下,卖座的商业电影也不会在电影院里面每年都重复播放的,当年热播的电视剧也不会永远占据着电视台的.也许是因为京剧似乎有要证明是经典就要反复在舞台上演出才行的传统,也确实要承认传统京剧的魅力,可以不断的被不同的人演,吸引不同的人,但单单靠这些就够了么,如果真的是这样戏曲为什么还会在这个时代如此没落呢,那么经典的东西为什么也吸引不了更多人的目光了呢,而只是形成了一个对他爱的死心塌地的小圈子呢,相对于人口总数这是一个很可怜的角落而已,难道没有人对这个反思吗,传统戏不断上演,京剧还是在不断没落,爱有的时候是很不理智的……我知道有的人的观点是让京剧坚守而死呵呵,局外人当然怎么看都是没有错的,那身在其中的人呢?

    国家对京剧的补助真的很多吗,国家对全国京剧院团的补助可能还不如一部电影大片的宣传费多.你觉得那些电影大片不把那些巨资花在艺术上是不是也很浪费呢,但那些表面浮华的也很可能是吹嘘的东西可能就是市场运作的一部分.
    有一篇关于京剧运作的文章您可以看一下,也许也有不实的地方不过也还是说明一些情况的,是篇旧文也许您早看过
    http://www.shidaiguocui.com/article_show.php?id=69

    “明显不过的东西”往往都是表面的呵呵~任何戏经典的传统的小制作的大制作的肯定都是有赔有赚,当然不能否认在戏曲如此萧条的时代里,戏曲界赔钱赚吆喝的是很多的也很可能是绝大多数,但还是不能以偏概全的.但如果就算赔了就再也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就再也不去做任何尝试了吗,不要把圈里人想的那么不堪,现在这个时代里能坚守在京剧这个领域的人都是很可敬的,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对自己的艺术负责任的,谁不想出精品和传世之作呢,但这个时代能给他们施展的空间又有多少呢.
    很喜欢豆子兄这个表白立场的地方,看了很多觉得这个地方很亲切,也许我们的有些观点和对京剧发展的理解角度不同,但我们对京剧和传统艺术的热爱是一样的,我说了半天实质内容似乎也不多,您见笑了

  4. 继续和小山兄探讨。

    小豆子认为京剧与影视没有可比性,因为传统戏曲曲艺强调的是“生书熟戏”。如果一定要比的话,也不应该以上演的周期来比,而是应该以受众面。因为一部电影虽然上演的时间不会是一年半载,但就算它只有一个月,这就可以是全国甚至全球的同步上映,那仅一个城市就可以有几十个电影院在同一天招揽成千上万的观众。而新编的京剧,就算满打满算一个月每天都演,也只是三十一天里去过那一个戏院的观众看过。因此,新编戏若是前期按照影视的宣传攻势走,而到了上演却既不延长演期,也不做广泛的巡回演出,若想达到影视的受众面或者赚到与投入相对应的回报,怕是不现实的。

    小豆子很赞成现在仍坚守在京剧领域的人。不过,正是因为现在这种想出精品或者传世之作的希望,弄得圈子里浮躁得很。看着老艺人和他们的艺术慢慢离我们而去,却没有人去管,只顾“对自己的艺术负责”,这能不痛心嘛?这又有什么理由能不让小豆子怀疑他们对待艺术的动机?他们哪怕拿出半分对待大制作的热情、精力和资金去挽救一下传统的东西都是好的。当然,这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也确实不能光责怪他们。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