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仪不工作了

今天突然地,扫描仪不工作了 表情

屈指一算,这台扫描仪用了也有5年多了,算是跟着戏考干革命工作的老同志了,没想到今天趴下了,能不能再爬起来,需要观察一段时间。

这样今天晚上的计划被打乱了,要更新网站,但剧照还没有扫描;要给剧本录入人发放剧本,但剧本也还没有扫描。待会儿只有捡个电脑里已经有剧照的剧本更新网站了。

请在最近申请录入剧本的朋友等一等,过几天会有回复的。

京骂

所谓“京骂”,这里指的是“京剧里的骂”,并非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里能听到的某种呼号。

昨天同事对小豆子说:希望你不要介意我说话带脏字,因为每次我一这样做的时候,你总冲我笑。小豆子说,不介意,一切请随意。

京剧听多了,什么花样的骂都听过,以至于很多台词现在在小豆子看来都不算是骂人的了,比如:老人骂孩子“奴才”,丈夫骂妻子“贱人”,老头骂老太“老乞婆”,忠臣骂奸臣“贼子”,等等……这种称呼,很少有哪出戏没有的,是否真算骂人也不能下定论,因为戏里“被骂”者,似乎还都受用得起。但有一样是肯定的,在现实生活中,你不能用这些去称呼别人。

同事对小豆子说的当天,小豆子正好在听《打严嵩》,严嵩有这么两句唱:“听一言来怒气冲,大骂开山常宝童。”唱毕,便准备“上殿参那常宝童”。至于骂的是什么内容,一丝毫也没有唱出、说出,但是戏词里交待得明白,此处严嵩是把常宝童大骂了一番。

更有的戏,在骂人处,吹一通排子,就等于骂了一遍人,比较干净。

但更多的情况是骂出来,多以丑角常见,很真实。舞台如果太干净,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净化舞台大约是怕孩子学坏,不过似乎没有一个人到了成年还不知道哪些话是骂人的。小豆子相信知道而不用的人是有很多的,这就够了,心里有数,听到了,只要不是冲着自己来的,笑笑即可 表情

网戏纪事本末:梨园和梨园e客(甲)

为网上戏曲立传做史,必然要先涉及梨园及梨园e客。按照合意太爷的话,这是一个“上古时代”的话题。

这本来就不是一部正规的编年体史记,所以,几乎所有时间都没有确切的年代。或者说,在经历那个岁月的时候,小豆子还不曾意识到,梨园e客会突然消失,梨园会变成梨园经典。那个时候过得马虎,现在只剩下一片朦胧。趁着记忆不陈,赶紧记下几笔,莫要再等闲。

梨园的成立肯定要早于2000年4月,这一点从小豆子现在电脑中的唱段文件的日期可以判断。而究竟具体到什么时候,或者具体到哪天小豆子误打误撞上了梨园的网站,小豆子已经考证不出来了。但可以很确定地说,梨园是第一个免费提供大量京剧唱段(后来发展到全剧)下载的网站。很多后来上网的人只知道,下载唱段到京剧艺术的曲库,下载全剧到京剧艺术的梨园经典,但都不清楚在这之前有一个梨园,实在是一件可惜的事情,而事实上,梨园也并非昙花一现,着实红火了几年。

梨园的站长,大号是“梨园e客”,这绝对是一个现代与传统巧妙结合的好名字(往后若干年,很难见有这样神韵的名字了)。印象中家住南京附近,似乎离马鞍山不远(或者就是),反正是与当年论坛里的活跃分子齐天大圣相隔不甚远。最初的梨园,是由梨园e客全权负责更新、维护的。上传的段子,虽然大部分都是来自出版的磁带(另小部分来自电台),但以当时互联网上绝对贫乏京剧有声资料而言,这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网站了。小豆子相信,早期上网的戏迷,都是或多或少地的梨园那里得到了好处,更不要说像小豆子这样身在番邦难闻管弦的人了。

很糟糕的是,小豆子那时候没有用当时被称作 OICQ 的东西(也就是现在的 QQ)。那个时候,番邦的 ICQ 是比较流行的,而国内则是 OICQ。梨园e客是很早就有了 Q 号的——五位数啊!这样,小豆子就错过了与e客在网上交流的最佳时期,如今留下来对e客的印象,也是那种高山仰止的模糊感觉。缺少了平行对话,似乎少了些什么。如今偶尔还可以在 QQ 上见到e客,但多半是打个招呼而已,e客似乎已经没有了当年谈戏的热情,这也许很正常,人总有走下网、走出戏,去顾及现实生活的时候。当然,当年论坛里的交流是很好的,可以说,梨园的论坛——梨园夜话,以及后来其后继者听戏谈戏,都一直秉承着这种和谐友好的讨论风格,在国家提倡建立和谐社会若干年前,就已达到了国家标准。

今天翻看梨园的变迁史,给小豆子最强烈的感觉就是:梨园更像一个 .com 公司,在世纪交替时辉煌,在网络泡沫的破灭声中消失,而细细看来,梨园真是与当年整个 IT 业的潮起潮落有着很多的联系。下次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