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上天台》

《古城返照记》第二十三回,讨论了《上天台》唱词。按书中陆贾讲述这出戏:

就说《绑子上殿的》的唱工,是有名的江阳辙一百单八句,没有真实气力如何办得了。刘鸿升唱三十二句,时慧宝唱二十八句,在京朝班里已经是很难得。听说谭鑫培把全段改了人辰辙,用闭口音落韵,这可省了本钱了。

之后书中的厚庵纠正陆贾的说法,云改辙口非自老谭始:

改辙取巧倒不是叫天才兴起来的,打头一个王九龄就自由自便地干起来,《绑子上殿》虽只一场,论唱工分前后两大段,头一段“金钟响玉磬鸣”,第二段“孤离了龙书案”,金钟响玉磬鸣有三道辙,一是江阳辙,一是先前辙,一是人辰辙,现在的时慧宝唱江阳,可只唱六句,刘鸿升唱先前,王九龄唱人辰,倒都是老词,第二段人辰辙是九龄改的,明明取闭口音落韵的巧,他还自己掩饰说,头一段金钟响既有人辰的唱法,况且姚期也有一段人辰辙,怎么第二段孤离了龙书案就不好改呢,他以此为由就改人辰了。谭鑫培是最崇拜九龄的,于是他也学着九龄唱人辰辙了……

接着徐凌霄借厚庵的口,继续阐述了不赞成改成同一辙口的道理:

第一他说“金钟响”有人辰辙的唱法,所以“孤离了”亦可以唱人辰,那么,“金钟响”还有言前辙的词句呢,“孤离了”亦可以改言前了。姚期的“万岁爷赦了姚霸林,好似枯木又逢春”虽是人辰,可是出场的“只气得年迈人老眼昏花”是发花辙,金殿奏本的原板,“老姚期在金殿二本奏上”是江阳辙,下场的“自盘古哪有个臣把君酒戒”是怀来辙,一共转了四道辙,怎么单把那几句人辰提出来做“孤离了龙书案”改人辰的根据。一出戏的词,各归各段,后段并不一定要跟前段合辙押韵,况且这两大段中间,还隔着好些白口唱工,又不是接连着唱的,何必一韵到底呢,这就是自己遮盖的话。

书中后面详录了两段三种辙口的词,比较有文献价值:

第一段

江阳辙
金钟响玉磬鸣王登殿上,
为王的喜的是国泰民康。
文仗着邓先生阴阳反掌,
武仗着姚皇兄保定家邦。
有岑彭和马武盖世良将,
东西战南北征才定四方。
内侍臣摆御驾金銮殿上,
又听得殿角下痛苦声张。

先前辙
金钟响玉磬鸣王登宝殿,
普天下都道是尧舜之年。
文仗着邓先生阴阳妙算,
武仗着姚皇兄保定江山。
有岑彭和马武能征惯战,
到如今成一统快乐安然。
内侍臣摆御驾九龙口转,
又听得殿角下大放声喧。

人辰辙
金钟响玉磬鸣王出龙庭,
为王的喜的是五谷丰登。
王有道民安乐风调雨顺,
文安邦武定国保定乾坤。
文仗着邓先生阴阳有准,
武仗着姚皇兄扶保寡人。
长随官摆御驾九龙口进,
又听得殿角下大放悲声。

另据书中的描述,最后一段,王九龄把“玉磬鸣”改作“御香引”,“王有道”改作“君有道”,“文仗着”改作“全仗着”,“武仗着”改作“还有那”。对此,书中老章很不以为然:

我虽不很懂得声韵,只就字面上看过去,王九龄的改本可不见高明。金钟响玉磬鸣,文仗着武仗着,那些句子都很整齐,被他这样一改,全散了板了。

陆贾补充道:

正是,这八句不但对仗整齐,声调亦来得堂皇,他因为玉磬鸣三个闭口音连在一起不大好唱,就改了御香引,香字开口音,容易发调,其实也只要嗓子对工,“玉磬鸣”并不是不能唱,等刘鸿升唱时你注意些,就知道事在人为了。

《上天台》刘鸿升饰刘秀
《上天台》刘鸿升饰刘秀

顺便说一句,上面这段唱,因为前面的词句都是大吉大利,故而时常在现在的晚会中出现,可又因最后一句是“大放悲声”,不甚吉祥,又有自作聪明者改唱“大放欢声”,实在是令人发指。徐凌霄若挨到这会儿,定会把这事儿拣出来痛责一番。

接下来是第二段的两种辙口:

第二段

人辰辙(皆九龄所改)
孤离了龙书案把皇兄带定,
有孤王传玉诏细听详情。
都只为刘毛贼屡犯边境,
老皇兄年纪迈困守在边廷。
好一个小姚刚少年英俊,
杀败了刘毛贼救父回京。
孤封他平南王金殿畅饮,
内有个郭太师他心怀不平。
他二人在金殿两下争论,
因此上闯府门又起祸根。
一来是小姚刚少年情性,
二来是郭太师命该归阴。
适才间郭娘娘上殿奏本,
他言道斩姚刚正典刑好把冤申。
孤岂肯学无道行事不正,
宠宫妃杀大臣败坏国伦。
想当年也曾把免死牌赠,
姚不反汉汉不斩姚凌烟阁标名。
曾记得走南阳东逃西奔,
老皇兄接孤王在白水西村。
孤念你老伯母悬梁自尽,
孤念你三年孝未报母恩。
孤念你三个子两子丧命,
孤念你只留下姚刚霸林。
孤念你草桥关亲临大阵,
孤念你剐王莽秉定忠心。
孤念你东荡西除,南征北战,昼夜杀砍,马不停蹄,到而今,两鬓苍苍,卿还是忠心耿耿,
孤念你是一个开国的元勋。
劝皇兄你把那愁眉放定,
劝皇兄你那里但放宽心。
劝皇兄进西宫去把罪请,
劝皇兄愿娘娘福寿康宁。
此一番进西宫负荆赔罪,把好言奉敬,
郭娘娘降下罪有寡人担承。
姚皇兄,伴驾王,姚子匡孤的爱卿,
你那里只管放宽心,大着胆,一步一步步步随定了寡人。

江阳辙(张二奎词,系从老词一百八句删减而成,老词原本已不可得见)
孤离了龙书案把话来讲,
在金殿与皇兄细叙衷肠。
想当年老王爷龙归海藏,
都只为贼王莽谋篡家邦。
那奸贼自把那金銮执掌,
将孤王赶出京流落在外乡。
甲子年那王莽曾开科场,
众举子内其中也有孤王。
孤一心放冷箭射死王莽,
又谁知那一箭不曾带伤。
贼王莽中了那岑彭貌相,
科场内怒走了马武子章。
在城墙题反诗险些命丧,
孤与那邓先生到卿的宝庄。
鬼神庄欲皇兄随孤同往,
卿言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老伯母闻此言悬梁命丧,
那时节老皇兄你哭断肝肠,要守孝灵堂。
好一个邓先生能言会讲,
把孝三年改三月,孝三月改三日,孝三日改三时,三年三月三日三时不满出保孤王。
到后来发人马在白水村上,
收二十单八将龙凤呈祥。
孤念你灵台观擒过了王莽,
孤念你镇草桥受尽了风霜。
孤念你为国家东征西荡,
孤念你东挡西除,南征北剿,昼夜杀砍,马不停蹄,到如今两鬓苍苍,忠心耿耿,你还是扶保孤王。
孤念你是开国的功臣良将,
孤念你老伯母一命身亡。
孤念你三个子把两子命丧,
孤念你只剩下一子姚刚。
小姚刚他虽然性情莽撞,
他也曾杀退了牛毛救父还乡,立下功劳,才挣来一个平南王。
大不该在府门剑劈国丈,
连累了老皇兄也受惊慌。
此一番进宫去把好言奉上,
郭娘娘降下罪有孤承当。
叫一声姚皇兄,姚次况,伴驾孤王的爱卿,休流泪,你免悲伤,大着胆,把宽心放,
一步一步随定了孤王。

需要注意的是,江阳辙的倒数第二句“伴驾孤王的爱卿”不通,原文如此,根据过往听过的录音,此处当为“伴驾王,孤的爱卿”,“孤王”两字颠倒了。

书中的老黄把两版句子数了数,“二奎的江阳辙是三十八句,九龄的人辰只有三十二句,都不过一百零八句三成光景,十成只剩了三成,这个辙口也就快够上把孝三年改三月了”。

现在舞台上的《上天台》,基本上是谭余一脉的路子,按《古城返照记》的提法,均承自王九龄的,不过显然,现今流行的那段人辰辙的“孤离了龙书案好言奉敬”,也已与王九龄的那版在词句上相去甚远,而且更是大幅缩水,仅剩三十二句的一半了,更不要说已没有人再唱江阳辙的版本。当然,若是演员后面接演《打金砖》,需要保留体力,自情有可原,不过如果只演《上天台》,则应考虑恢复一些原来的词句,或者按江阳辙的辙口来唱。听过姚玉兰李和曾的录音后,愈发觉得这段唱用江阳辙更好听。

人辰辙那一版最初并无“孝三年改三月”,即便是最早的江阳辙,也只到“孝三日改三时”即止,不似现在一直唱到“孝三刻改三分”,略显絮叨重复。

另外我们可以从上面几版的唱词看出一些人名上的演变。比如现在舞台上番邦的那个大反派叫“牛邈”,而以前的唱词,最早做“牛毛”,后又做“刘毛”,都不如“牛邈”看起来更像一个有实力的反派名字。

徐凌霄比我们更接近王九龄、张二奎与谭鑫培的时代,因此书中所录的唱词,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化石标本的作用,能让我们窥探一出戏的经典唱段是如何演化的。

《读书笔记:《上天台》》上有4条评论

  1. 现在李和曾这版有全的了。头段言前辙的“金钟响玉磬鸣王登宝殿”,“玉磬鸣”的音真好。回头整理出来。

  2. 这戏就得说姚玉兰唱得最好听了。功夫了得。
    我们师爷周福隽先生传了余派的,词句也远多于现在流行的版本。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