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啦啦……

发现有日子没有更新戏考琐记了,于是今天早上往琐记里添了一些资料,准备今天晚些时候更新一下戏考。

主要在忙作业和老唱片的改版。进展比较顺利,不过最近好像合意太爷也比较忙,人越来越忙是否是社会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不足的迹象?

把老唱片的信息往数据库里灌,在短时间内接触大量老唱片的唱词,虽然不会把每句唱词都读一遍,只是机械性地搬迁,但过目一下的视觉冲击也够强烈的,也因此得出一些结论:比如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最爱,一个剧目在各个时期各个唱片公司分别灌了好多唱片。

另外发现京剧的象声词有些“贫乏”,动不动就“哗啦啦”。城楼上敲鼓“哗啦啦”,大炮响“哗啦啦”,就连泰山倒下都“哗啦啦”。再看看一些剧本,人马呐喊“哗啦啦”,射箭、耍金枪“哗啦啦”,房子着火了也“哗啦啦”。

并不是说编戏的、唱戏的不会别的词儿了,只不过这“哗啦啦”听着确实好听。观众明白戏在说什么就可以了,至于以上这些东西是否真的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倒是不必去究的,享受艺术才是真的。

推荐裘桂仙和谭富英的这面《捉放曹》,里面“哪怕那哗啦啦泰山倒下”真是好。

待小豆子也“哗啦啦”干起活儿来…… 表情

京剧世界的生活指南:斩子

咸鱼干聊到《佘太君斩子》这出戏,被告知“这种戏受不了”,“这个太君太不可爱了,没人性阿”。

你如果在京剧世界的军营里混,一定要记得,人性大于军纪。

看看戏里面的“斩子”名目,比如《辕门斩子》《芦花河》(女斩子)这些名目上有“斩子”的戏,还有如《镇潭州》《走麦城》剧情里有斩子情节的戏,大到三番五次求情不准,小到一句求情的话,其最终的结果无不是儿子被饶了。什么“临阵招亲”,犯军中禁令,你要是真娶了个女特务回来,那还可以讨论讨论是否该斩。而多数情况下,斩子,无非是斩给别人看罢了。

先把临阵招亲放在一边,上面提到的最大罪过就是关公的儿子关平把襄阳丢了,其结果是导致爷儿俩败走麦城。但这段斩子交待的非常简单,关平上来汇报:“启禀父王,孩儿将襄阳失守了!”关公大怒说:“唗!无用之辈,斩了!”廖化在旁边说:“且慢!用军之际,君侯开恩。”关公说:“嘿,随在马后。”就这样结束了。当然,这出戏是走麦城为主,不能来一个小时的斩子戏,但是这非常明显的传递出一个信号:斩子是给旁人看的。在那种襄阳丢失、魏、吴兵马夹攻的情况下,谁也没工夫在这种表面文章上再做戏了,但还要体现一下自己的军纪,所以走一下形式就可以了。

《镇潭州》中岳云因为犯了岳飞的令,要被斩首,牛皋求情,说出一番道理,岳飞也就把岳云责打一顿,最重要的是把岳云拿到杨再兴处展览一下,以证明“人言岳飞营规整,话不虚传果是真”,不至“令天下人耻笑”。

《芦花河》的斩子有些像《辕门斩子》,尤其是也有俩如孟良、焦赞的秦汉、窦一虎,只不过因为唱斩子的是个娘的角色(虽然不是亲生),所以心肠软,丈夫一哭也就饶了,不像六郎那样不依不饶,得理不让人。

最热闹的要数《辕门斩子》了,也就是这出戏为什么会被冠上这个名字的原因吧。戏里的杨六郎好像铁面无私,不顾亲情(老母)、不顾上司(八王),真是铁了心要杀儿子啊。可是到儿媳妇一来就“看女将饶恕了宗保冤家”,这也说不过去了吧?因为怕和儿媳妇再打一场?不那么简单。看一下杨六郎的这段话:“赦却了杨宗保倒还也罢,怕的是天门阵无人去杀”。这是什么逻辑?不杀杨宗保怕没人去破天门阵?难道说杀了儿子天门阵就破了?这里分明就是在拿儿子要挟儿媳妇:你要不答应破天门阵,我就把“你的他”杀了。要不别人讲情不好使,敢情这人情是留给穆桂英的。

所以如果你在京剧里面的军队从小级别混到了有生杀大权的职位,要活学活用斩子的招数,记住儿子犯多大罪都不能杀,说推出去杀了都是给别人看的,无非是让人赞扬你军法严明等等,抬高声望。进而推敲,不光是儿子犯罪,别人一些小毛病,能睁一眼闭一眼卖个人情的就要卖,而这就要留到下次再说了。 表情

无聊的炒作

需要批判一下某些媒体无聊炒作——这种不道德的行为了。

白燕升开了句玩笑话,在剧场里因为观众要求返场而“沉着脸”说了句“你们不听我说呀!”这本来算不得什么大事,咚咚锵中国京剧论坛京剧艺术论坛都有一些讨论,本来就是正反两方什么理解的人都有,我们来看一下《北京娱乐信报》的报道标题:“白燕升‘沉脸’得罪上千网友”。依小豆子看,这种题目和报道就属于无聊炒作的范畴,“得罪”两个字倒是应该加上引号,真是得罪了上千网友吗?再看一下文中的报道:“上周,记者在中国京剧艺术网站的论坛中看见,近一周时间内论坛里最热闹的话题是白燕升在直播主持中‘耍横’……帖子贴出后的两天时间里,这个帖子被浏览了1200次,大部分的网友感觉白燕升有些耍大牌,说话不妥。但也有很多网友认为这其中肯定有误会。”1200个人浏览一个帖子,就代表1200人都同意发帖人的观点,就代表上千网友都被得罪了吗?更何况这1200次本身就有很大水分(京剧艺术的论坛,点帖子分页的下一页,帖子浏览次数也会增加1)。

唐雪薇这位娱记在《信报》待了很久了,专门报道戏曲类的新闻,真是说她对戏曲在平面媒体的传播没有贡献,那是屈枉人了,但是你也经常能看到类似这种炒作新闻出现的。而唐女士今天这种炒作,是在变相毁一个本已不多的戏曲节目主持人。娱乐圈的事儿炒炒,炒好了与炒糊了,制造效应是第一的。但抱歉,戏曲界不需要这种无聊的炒作。

但是这件事是唐女士自己没事儿炒起来的吗?也未必。从京剧艺术的论坛里站长小生公开寻找白燕升当天主持时候的屏幕截图,再到《信报》配图注释“中国京剧艺术网/供图”,以及文中提到京剧艺术的论坛,可以判断出是京剧艺术在平面媒体炒作这个新闻。唐女士会每周到各京剧论坛走走,看看网络上的热点话题吗?不大可能,这从以前比这热得多的话题她都没有报道过便可看出。而作为戏曲类的记者,要做的基本就是从各处拿到新闻稿,核查一下新闻稿的真实性及是否允许刊发,然后便发表了。那么这次的供稿人,应该就是在论坛急着找截图的站长小生。

这就比较恶心了。在平面媒体宣传自己的网站没有什么错,但是通过最最无聊的炒作新闻甚至贬损他人的方式来宣传,就实在说不过去了。这样做对京剧有什么益处呢?

《信报》的炒作及配用小生站长征集来的截图
《信报》的炒作及配用小生站长征集来的截图

三国时期司马懿为何不进“空城”

这篇文章分析的好。虽然文章本身和戏没有关系,不过戏里不是有《空城计》吗?也还有更多勾心斗角的戏码,代表着这“重重迷雾的中国文化传统”。《群英会》这样的戏,享受角们的表演是一方面,品味曹、刘、孙三家斗智的故事,是另一种享受。观众台下会心的笑声,是这种“斗”学普及的见证。而这里面所谓“传统文化”的优劣,暂且不去论它吧。

摘自网易部落

三国时期司马懿为何不进“空城”

孩子的直觉,有时真的是不可忽视的。大人觉得理所当然的东西,小孩子有时却会觉着很奇怪。就拿我来说吧,小时候听大人讲诸葛亮摆“空城计”的故事时,心里就一直纳闷:那个绝顶聪明的司马懿,他为什么竟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呢?难道他真就那么傻?后来一天天长大,读《三国演义》了,这个问题仍旧作为一个巨大的问号,一直都悬在自己的脑子里面,久久不去。 似乎不能仅仅用“多疑”二字作为司马懿突然撤兵的惟一理由。那样,似乎总显得过于草率了,况且也难圆其说。是啊,连一个中等智商的人,只要他稍微地去想一想,比如,派出一支小部队先行攻入城去试探一下;或干脆派大兵先将空城包围起来再说(反止他司马懿手下带着十五万大兵,而当时蜀方正遭惨败,已不可能组织起任何强大的反击了),倒要瞧你诸葛亮这琴,究竟能弹到几时?然而没有!这些措施一样都没有!这些个连我们普通人都能想得到的、显而易见的现成办法,那一向以能征善战且老谋深算著称的司马懿,竟然全都没有想到。面对眼前的那座小小空城,司马懿所做出的惟一反应竟是——退兵!太反常了!而这反常行为的背后,莫非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道的玄机?

司马懿在“空城”一役中的反常举措,或许只有在那小小“空城”之外的更大空间里,我们才能寻找到合理的解说。我们知道,司马懿这个人的仕途,是大起大落,充满着艰险的。他时常遭人嫉妒,政敌很多,做事往往受到多方的牵制。曹操在世时,就对司马懿一向很有戒心。他曾对华歆说:“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曹丕即位后,司马懿一度被新主重用,青云直上,做官做到了骠骑大将军。后来到了曹睿做皇帝时,司马懿领兵与诸葛亮对垒,在战场上成为诸葛亮的劲敌。战场上的数度交锋,诸葛亮是充分领教过司马懿的厉害的。但中国人的“聪明”就体现在,打仗也好,竞争也罢,不喜欢凭“实力”,不喜欢靠“真本事”。好比这诸葛亮吧,他就不太愿真刀真枪地去跟司马懿干。这诸葛亮每每遇到强劲敌手时,通常更喜欢跟对手搞阴谋。这不,他仅是利用曹睿对司马懿的猜疑,稍稍使了那么点儿坏,就把这堂堂的司马大将军给拉下了马!诸葛亮使出的坏点子叫“反间计”。他派人到洛阳等地散布司马懿谋反的谣言,同时又四处张贴司马懿兴师废君的榜文告示。曹睿果然信以为真。而朝中司马懿的那班同僚们,像很多中国人这种时候通常都会表现的那样,纷纷地对他落井下石,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真正肯替他求情说话的,极少。幸亏大将军曹真可惜他司马懿是个难得人才,上奏力保,司马懿才侥幸捡了一条命。但那显赫的职位自然是保不住的,他便只得回家去养老了。风云变幻,诸葛亮出祁山伐魏,屡败曹军,曹魏全军上上下下,没有人能是诸葛亮的对手。眼看着,曹魏的江山就危险了!事情有时就是这样的耐人寻味,国家的危机,对某些人来说,往往却反而倒是好事,是机会。这说法看似荒谬,却被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着。司马懿的复出,就正可做个极好的例子。魏国面临着的严重危机,使魏主决定重新起用司马懿。而那本来已打算着要老死家乡的司马懿,在这曹魏国难当头之际,竟然戏剧性地时来运转了。

司马懿是何等样人。经此大起大落,他何尝还不明白,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能临危授命被任命为“平西都督”,在某种意义上讲,竟全靠的是诸葛亮的“功劳”。因为满朝的文武,此时只有他司马懿可在疆场上与诸葛亮去一较高低。有诸葛亮一天在,他司马懿便一天在朝中有用,政敌就奈何他不得。而如果哪天诸葛亮一旦不在了……在“空城”里虚张声势的诸葛亮虽然势单力孤,此时虽正是歼之灭之的大好时机,但老于世故、深谋远虑的司马懿,这时候却不能不去考虑许多战场之外的东西,比如,在一旦魏军大获全胜灭掉蜀国后,自己个人的生死存亡。很显然,一旦抓住了诸葛亮,魏国面临的大敌也就不复存在了。既然魏国不再有致命的死敌,自己也便失去了独特的价值,就很可能会在动不动就激烈地“内耗”的朝廷中,再一次被政敌们置之死地。

中国的事儿往往就是这样,很多东西不是干不成的,而是当事人出于各自的某些切身的利害考虑,有意地设置障碍,成心地不愿去干成它!而在中国的传统与现实中,形形色色的“内耗”,也向来都是一道异常可怕的“风景”。老于世故的“人精”司马懿,又如何敢无视之?断然地决定不进“空城”,放宿敌诸葛孔明一马,岂不是同时也就为自己留出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我想,这或许才是司马懿最终没有派兵去拿下那唾手可得的“空城”,眼睁睁放走夙敌诸葛亮,那难以向人明言的苦衷吧?朝中残酷的倾轧与“内耗”,或许不能不成为这位“平西都督”作出一项决定时,无法不时时去反复掂量与考虑的重要因素,因为,这些是他的“工作环境与背景”。他司马大将军虽已赶到了“空城”的城下,虽已眼看着胜券在握了,但就在此时,我们看到的却是,书中的司马懿,竟突如其来地下令撤兵了!

大凡是读过一点点“三国”的人,对“空城计”的这段情节,当然都肯定是熟知的。这一明显反常的决定,若稍稍去加以思索,你便会发现很多的疑问。正是这种种蹊跷和疑问,引起了我对此进行探究的强烈兴趣。而随着这一探究的逐渐深入,我的目光,也渐渐由那座小小的“空城”,进入到了弥漫着重重迷雾的中国文化传统中,进入了这一传统中那黑黢黢的深层结构……

深度撞击!

深度撞击组图
深度撞击组图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这个深度撞击绝了,人类首次制造天体现象啊。不知道会不会以后某天外星人也发这么个电冰箱大小的探测器,说:“咱们撞个地球试试吧……” 表情

科学无止境!

看看当年和太空有关的这个京剧小演唱,也是挺有意思的,如今别说“东风”、“西风”的概念不在了,连京剧小演唱也没有了:

京剧小演唱:《嫦娥迎嘉宾》

嫦娥:李慧芳
火箭:叶盛章

刘航作词

根据1958年录音整理

嫦娥 (西皮导板) 忽听得仙女们一声禀,
(西皮原板) 红火箭刹时间来到月宫。
轻移步下玉阶宫门站定,
喜见那红火万道射九重。
想当初偷灵药
(西皮二六板) 飞升此处,
只落得千百载冷冷清清。
不料想今日里人间通天上,
(西皮散板) 拥旌旗扬翠袖迎接嘉宾。
火箭 (西皮摇板) 才离平地上长空,
千万奇观映眼中。
又见嫦娥宫门站,
(白) 嫦娥仙子!
嫦娥 (白) 火箭使君!
火箭 (西皮摇板) 何劳仙子远相迎。
(白) 俺奉人民之命,前来探索月球太空奥秘,多有惊扰,何劳仙子远迎。
嫦娥 (白) 使君打开宇宙奥秘,光临月宫,礼当如此。
众仙女 (同白) 请使君进宫。
嫦娥 (白) 使君请。
火箭 (白) 且慢,俺有任务在身,不便入宫打扰。
嫦娥 (白) 如此说来,就在此处奉饮数杯,以尽地主之谊。
火箭 (白) 如此,叨扰了。
嫦娥 (白) 仙女们,捧酒来。
众仙女 (同白) 是。
仙女甲 (念) 捧出千年桂花酒,
仙女乙 (念) 奉献人间红使君。
嫦娥 (西皮二六板) 手捧金樽献使君,
人间天上喜相同。
广寒从此连大地,
银河不再隔双星。
感谢苏联
(西皮流水板) 共产党,
和平幸福达长空。
桂花难把嘉宾宴,
霓裳难表喜悦心。
请君更尽一杯酒,
(西皮散板) 再把那宇宙的奥秘传与亲人。
火箭 (白) 承蒙仙子如此款待,实在感激不尽,只因行程紧急,不便耽误,就此告辞了。
嫦娥 (白) 使君好说,多有怠慢,请使君再满饮一杯。
火箭 (白) 多谢了。
(西皮散板) 多谢仙子款待情,
嫦娥 (西皮散板) 感君光泽映繁星。
人间天上同歌舞,
火箭 (西皮散板) 喜见那东风更大压西风!
(白) 仙子请回。
嫦娥 (白) 使君!

老唱片

明基仿黑胶唱片的刻录盘 FUNKY
明基仿黑胶唱片的刻录盘 FUNKY

明基的这款刻录光盘看着很令人兴奋,试想从这种仿老唱片的 CD 中聆听当年的京剧老唱片,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不过这款光盘似乎只在国内网站见过,海外市场好像还没有。

书归正文,这些天帮助合意太爷把老唱片的资料往数据库里面搬,得出一个结论:那个时候灌的唱片真多啊!可能这已经是公认的了,但是所谓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小豆子对老唱片的概念、感情与合意太爷差距大了,虽然手头也有一些上海中唱出的 CD(顺便说一下,上海中唱出的东西真是精品啊,从包装到内涵),但是真正说坐下来研究一下老唱片怎么回事情,哪个是哪个,年代、录制演员、各时期的音色等等,那是没有的,更不要说像合意太爷那样凭耳音听出唱片里的琴师是哪一个来了。

网站前言道得却好:“努力对能够找到的老唱片资料进行全面的整理”。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情。数据库化了的资料,对于查找、归纳也是有帮助的。

做了一个小小的统计页面,算是提醒自己当前的进度吧。相信几周后新版的老唱片页面呈现出来的时候,不光对合意太爷更新网站是一个方便,对访客们也是一个方便吧。

按拼音搜索

本来应该昨天发布的功能和消息,结果因为网络服务商那边出了问题,上不了网,就拖到今天了。

人上网查资料为了什么呢?是因为对某个东西不了解,所以才要上网来查。比如您来琐记查一个人物的资料,是因为您需要了解这个人的情况。这里就面临一个问题,因为您对该人物不了解,您很有可能连这个人的名字是哪几个字都不知道。这样该如何是好呢?总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试吧。至少小豆子在从电台录节目后有时就会发现主持人报的演员根本没有听说过,上网查的时候就只能根据音来一个字一个字地试了。

向您介绍琐记最新提供的“按拼音搜索”功能。您在搜索一个人物的时候,不一定需要输入正确的名字了。如果您不确定要查找人物的名字,只需要输入名字的拼音,然后选中“按拼音搜索”的选项进行搜索就可以了。字母大小写无所谓,姓与名中间有无空格也无所谓,只要是数据库里有姓名是同样发音的这个人,您就可以通过拼音找到了。同理,比如您想查一下所有姓张和姓章的,只要按“zhang”来查询就可以了。

按拼音搜索
按拼音搜索

希望有一天您会觉得这个功能有一些用。 表情

替潘洪当回辩护律师

整理《京剧丛刊》中《审潘洪》的剧本,寇准洋洋洒洒一大篇的讼词,感觉如果小豆子跪在底下当潘洪的律师,应该还是能顶上几句嘴的。寇准虽然声称“秉公而断”,但还是先臆测潘洪是有罪的(“你这卖国的奸贼!”)。

寇准 (白) 想你身为当朝太师,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你是何等的荣耀哇?谁想你这老贼贪心不足,纵容你子潘豹,在天齐庙前,摆下百日擂台,要将天下的英雄,一网打尽,你这老贼也好扬名天下。
小豆子 (白) 摆擂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怎么能说就是要把天下英雄一网打尽呢?话说回来了,要这天下英雄在百日内就让潘公子都打尽了,那这天下英雄也都忒饭桶了。冤枉哪!
寇准 (白) 也是那杨老将军,他的家规不严,那杨七将军,私出府门,行至在天齐庙前,见你子潘豹在擂台之上,是洋洋得意;那杨七将军,性如烈火,上得擂台,三拳两足,将你子潘豹打死。
小豆子 (白) 着啊,他们杨家家规不严,怎么不去治罪呢?
寇准 (白) 你这老贼,就与那杨老将军,抓袍掳带,面见当今。好一个有道的明君,不忍加罪,反与你两家解和。
小豆子 (白) 你儿子被打死了,你不和人家急,那应该怎样呢?
寇准 (白) 谁想你这老贼,怀恨在心,修书一封,下到北国胡儿那里,叫他们打来了连环战表。
小豆子 (白) 潘大人给人家写信,你怎么知道的?
寇准 (白) 你这老贼,在金殿之上,挂了帅印,单单要那杨老将军,以为前站先行。
小豆子 (白) 潘大人挂帅了,让人家老杨作先行也不算坏事儿啊(好像打金沙滩那会儿潘大人就是帅、老杨就是先行)。
寇准 (白) 那杨老将军上殿连辞数本,万岁不准;无奈又在金殿之上,讨一名保官,圣上就命呼延老将军做了杨家的保官。你这老贼也要讨一名保官,想这满朝文武,谁来保你!偏偏那贺朝进与你这老贼同党,他就做了你的保官,你二人正好狼狈为奸。
小豆子 (白) 噢,人家有王爷当保官就成,潘大人这儿找了个保官就成同党了。
寇准 (白) 那杨老将军见事不祥,只得去到瓦桥三关,调他六子回营,共灭胡儿。你这老贼兵到雁门,升帐点卯。天气炎热,误了你的卯期,可也是有之啊。怎么,你这老贼,就要将他斩首!
小豆子 (白) 潘大人这儿执法如山,误卯就是该斩,怎么也错啦?那别要王法了。
寇准 (白) 那呼延老将军,进帐讲情,你这老贼假意准情;又命人报道,营中缺粮。想你做元帅的,岂不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怎么会营中缺粮啊?你就偏命那呼延老将军,催解粮草。想那呼延老将军乃是他杨家的保官,岂能替你这老贼前去催粮?本当不允,又恐违背你的将令。那呼延老将军出得大营,大笑了三声,就气晕而死!
小豆子 (白) 这呼延赞也是小心眼子,让他去催粮就屈枉他了?戏里那么多大将不都是动不动去“催押粮草,军前听用”的,那么大诸葛亮还在《失街亭》里让马岱催过粮呢。呼延赞笑死也怪潘大人了?
寇准 (白) 那杨老将军见呼延老将军一死,犹如断了他杨家的命脉一般,就带了他六子,怒出大营,不听你的调遣。你这老贼就命白牌请过了尚方宝剑,追赶他父子回营。那杨七将军性如烈火,打碎了白牌,扭断了令箭。
小豆子 (白) 这不就是要造反嘛?将帅不和,如何对敌?潘大人把老杨他们叫回来也不成了?那大家都散伙儿得了。
寇准 (白) 那杨老将军可是知罪的臣子,就命他六子回营请罪。你也不管他是皇家的郡马,就一捆四十!
小豆子 (白) 皇家郡马就打不得啦?
寇准 (白) 黄道日期,你不准他父子出兵,黑道日期,反命他父子出马,偏偏他父子又得胜而归。你就该打开城门,迎接他父子进城,才是你做元帅的道理。怎么,你反命那贺朝进带领五百名雁翎刀手,把守在雁门关……
小豆子 (白) 得,后面的罪算是认了……
寇准 (白) 打!
潘洪 (白) 老夫乃是皇亲国戚,哪个敢打?
寇准 (白) 呸!
(二簧散板) 说什么皇亲国戚我不敢打,
我打的是谋朝卖国的臣。
小豆子 (白) 得,您打皇亲国戚就犯法,他这儿打您就成了。

寇准絮絮叨叨说了这么一大篇话,有一多半都算不得潘洪的罪名。最最可笑的就是那句“那杨老将军可是知罪的臣子,就命他六子回营请罪。你也不管他是皇家的郡马,就一捆四十!”——“你也不管”四字,说明了所谓“王子犯法同庶民”的格言,只是一句政治童话而已。那么大个寇准,由八王费尽心思从《清官册》里翻出来的清官,也难逃等级尊卑这些俗套。寇准的扬名,也无非是在两股皇亲势力较量中,站对了队伍,打了潘洪皇亲,饶了六郎郡马;而那个倒霉的刘御史,则是因为打了六郎皇亲,饶了潘洪国丈,被另一皇亲八王爷打死。没有了八王作主的寇准,恐怕也只会“哎呀,这这这……”(乱锤)捂着脑袋乱转了。

王琴生上电视

王琴生93岁上电视 谭元寿78岁当跟包

中央电视台“名段欣赏”栏目的录制大棚里,一段京剧《朱仙镇》刚刚录制完,棚内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忙着为王琴生整理服装的谭元寿竖起大拇指说:“我活了快80岁了,第一次看到舞台上93岁的艺术家。”这一幕就出现在这周一。

这次王琴生老人到中央电视台录像,谭元寿一家和他的工作助手从中午一直协助王老化装、换装、走台到傍晚。旁观者都非常敬佩谭元寿先生真诚照顾王老师的品行,谭先生却说:“王老师是我们谭家的功臣,是我的父辈,所以我要像孝敬我父亲一样孝敬王老。”

王琴生先生是谭门第三代谭小培的入室弟子,从1938年起与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金少山、侯喜瑞、言慧珠、孙毓堃等大艺术家合作演出,在京津沪汉等地名重一时,为谭、梅两家所倚重,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尤其与梅兰芳合作时间最长,在京剧界有“谭徒梅友”之誉。20世纪50年代,王琴生受江苏省领导委托参加组建了江苏省京剧团,并长期担任江苏省京剧团(院)的领导工作。前几年,他主动到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义务为穆宇传授《朱仙镇》和《失空斩》等戏,在北京京剧界有口皆碑。

看了上面的新闻报道,感觉自然是:老艺术家上电视,录节目,留给后人些东西,是很好、非常值得做的事。但是小豆子这里要说道的是:难道一定要等到这么大岁数,才把老人家接到电视台来录个名段欣赏吗?早哪怕10年,这些管正事儿的部门在干什么呢?而这次录制是不是只是个名段欣赏呢?最重要的是,京剧界,乃至整个社会,有更多像王琴生老先生这样的老人需要我们的关心,需要我们去用心继承、学习他们一辈子积累下来的艺术。现在的条件又这么好,留下几十集的影像资料给后人不难吧?当然,并不一定是让老先生们穿着靠、化着妆地演,坐在家里聊聊戏,都是珍贵的财富。

多留下些资料给今世与后世吧,不要只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