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的频道聚合

梨园频道聚合已经上线了,在右侧的边栏中有 RSS 的链接,以及指向聚合首页的链接,可以让初次接触者更深入了解这个在 Web 2.0 时代最普遍也最不容易被人理解的玩意儿。

两个频道,一个显示梨园最近更新了什么录音,一个显示梨园最近在做什么录音。

本来回北京前就做好的玩意儿,没来得及上线,结果拖了俩月 表情

京剧世界的生活指南:中秋节

中秋是团圆的节日,先祝大家中秋快乐!

京剧世界里在中秋节发生的大事不在少数。事实上,我们绝少见到京剧里的大事发生在诸如五月二十三这种普通日子的,一来凑热闹,二来这样子的日子好记好说,就如同京剧里的大比之年几乎都是“甲子年”、重大历史事件都是“癸未年”一样,亦如同台上四个龙套即代表千军万马一般,“八月十五”只是一个虚数,代表了一个特殊的日子,那么也就更有理由在这一天“锦上添花”,让这个日子更有纪念意义。就像《武家坡》里薛平贵随口编的一大篇瞎话,以“八月十五”作引子,不仅是因为那天“月光明”,更是因为这样的日子好记,要知道,编瞎话就怕随口一编,之后前后对不上茬儿。而生活在京剧世界里的薛平贵,对“八月十五”那是相当熟悉的,随口便来。

比如过生日。《白蟒台》里叙述的汉平帝是一个例子,不过惨了点儿,某一年在过生日之后不久,喝了自己老丈人王莽给的酒,一命呜呼,汉朝江山也就被王莽篡下。

比如娶媳妇。《生死恨》里张万户“撮合”韩玉娘与程鹏举结婚,就是选在中秋这天:“某家行军以来,有功必赏。今乃八月十五日,赏你一房妻室”。不知道是月亮的哪个地方触动了张万户的神经,让他想起八月十五应该“赏”给人家一房媳妇了。

比如登基坐殿。《大保国》里的李良太师就是这样打算的:“七月十三交天下,八月十五坐中华”。

比如定计害人。《狸猫换太子》里刘妃与郭槐定计,就是“约定了八月十五火焚冷宫廷”。

如果把上面的例子捋一下,你就会发现在京剧世界里的一个重要生活指南:不要在八月十五安排什么计划,否则十有八九成不了。以上面的情况看,过生日出人命、娶媳妇没结成、登基坐殿被粉碎、定计害人一场空。没一件干成的。当然,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以上诸公为我们在中秋节除了看月亮吃月饼外增添了更丰富的内容,这是值得表扬的。

还有更要命的。《阴阳河》这出戏讲述了“张茂深与妻李桂莲共赏中秋,醉后交欢,秽犯月宫”、结果老婆就被打到阴间去的故事。房事还是要在房间里面搞,在露天、尤其是一轮满月上中天的中秋节的露天,大约是月中的嫦娥看不下去了,才惩罚一下这样的人。

《八月十五杀鞑子》这出介绍月饼来源的戏因为涉及少数民族问题,在解放后禁演了,如今怕是也没人能再演了。不过从剧情看,是唯一在八月十五安排计划而成功的案例,非但劫牢反狱成功,而且元朝江山也随之分崩离析。

老演法儿的《岳家庄》,牛皋与岳云商议到牛头山救驾,定的是八月十五与金兵交战,牛皋怕岳云忘了,特别提醒:“吃月饼那一天,记好了”。《说岳》是南宋的事儿,与月饼出世相差一百年左右,这种时空混乱的例子在京剧中极其常见,所以在京剧世界里生活,不论朝代,你都可以有月饼吃 表情

有月饼吃就好,中秋快乐!

月饼
月饼

经典《将相和》

翁偶虹在他的《编剧生涯》一书中,提到“相继演出《将相和》的,有首都实验京剧团……还有明来京剧团……进步京剧团……言少朋在青岛,纪玉良在南京,白王昆、李铁瑛在天津……武汉、福建、石家庄等地,都有剧团演出此剧”,体现了当年“生净争趋《将相和》”的景象。

翁老先生当时大概还不知道,这出上佳的新编剧目,不仅在祖国大陆被各剧团争相上演,后来台湾的剧团也搬演了此剧,叶复润演蔺相如、高德松演廉颇,孙元坡演秦王,孙丽虹演赵王,也是一时之选。这个版本的录音现在可以从梨园上听到。

《将相和》,这出有58年历史的“新编历史剧”,应该早被默认为是一出地道的“传统戏”了,虽然当今的舞台上已经看不到从“完璧归赵”起演出的全本,但从“三次挡道”到“负荆请罪”,作为全剧的精华和高潮,仍然被大小剧团所搬演着,就《将相和》自身来说,是一个成功,也是所有后来新编剧目的一个参照物——怎样的剧目,才是可以流传下来的经典?

事实上,《将相和》在开始编写的时候,其同样肩负着一定的政治意义,那就是“深化团结”的“团结团结更团结”之主题。把新编戏的不成功单纯推给它所承载的政治任务或者教化意义是不公平的,因为“乐人易,动人难”这样的课题,是早在元末明初就被剧作家们所提出来的。真正经典的剧目,除了演员的表演和好的故事情节之外,剧本本身以及所表现的内在意义,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而衡量一个剧目是否经典的标准很简单,那就是它是否被不同的剧团先后搬演过,而不是由首演团演出几场之后便束之高阁?放眼当今那些所谓的“舞台精品”,高下可判。

如上所说,《将相和》,能够让当时在台湾的演员抛开政治上的阻隔,搬演这样一出由北京市文化局在1951年就评定为优秀剧目的“匪戏”,其艺术上的成就,不言而喻。

今年是翁老先生百年,谨此为纪。

新编号系统

九月,开学的日子。虽然已经不是学生了,但仍然给人一种新气象的感觉。

话说上次与合意太爷聊网站,也涉及到戏考这边儿的事儿。有一个线索:《戏考》这套书后来出集子的时候,有两个版本。站上现在用的这套《戏考大全》是上海书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据民国初的各册《戏考》进行的一次汇总,装订成五大辑再版的。据合意太爷说,这再版里,就有个取舍问题,有些原来《戏考》上刊载的剧本,因为长度或者其他限制,被拿掉了。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这五本《戏考大全》,有头、二、四本《狸猫换太子》,却没有三本,被舍掉了,而另一个版本再版则有这个本子。

太爷提起的另一个事儿就是将来如何对待以前那些单行本、手抄本这样不成套的剧本,其中不乏“有准谱儿”的玩意儿。嗯,无论民国初,还是解放后,除了这样的单行本外,小规模的成套的剧本集子也不在少数,如何处理呢?

其实“如何处理”本身并不成为问题,和其他剧本一样,录入完放到网上就算处理了。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给它们编号?

从有网站这一天起,戏考便给每个剧本编号,而不是简单地按照第一个录入完的剧本就是一号、第二个是二号,这样递增下去。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戏考最早的编号系统:

戏考最初只是以录入上面提到的那五本一套的《戏考大全》为目标,所以编号很简单,从1000至5000,1001是第一辑里第一个剧本,1002是第一辑里第二个剧本,5010是第五辑里第十个剧本……

后来录入的范围扩大了,于是,《国剧大成》的编号是6000至6200,《京剧汇编》是6500至6900,《京剧丛刊》是7600至7700,《传统剧目汇编》是7800至7900,各名家的演出本为7000范围内、以第二个数字替换为字母为编号,如程砚秋是7c00,周信芳是7z00。根据录音整理的剧本是8000,昆曲在9000的范围内。这个编号系统还有一个专门的分布图

中国京剧戏考剧本编号分布图
中国京剧戏考剧本编号分布图

最近一年多,随着剧本录入在来源上的铺开,旧的编号系统显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原来的编号是根据已知的目录整理出来的,而有些书在目录里并没有把这本书里的所有剧目都写出来,比如《京剧汇编》第五十二集,里面有两个《无底洞》,但是当时拿到目录的时候,只知道这里有个《无底洞》的剧本。这样的后果就是原来只给了《无底洞》一个编号,即6702,6703给了后面的《青石山》,而多出来的那个无底洞只能在6900以后找空补齐了。总之,旧系统的问题在于,如果需要改动其中一个编号,不是要把这个系列后面的所有编号都要改一遍,就是要在后面插空再补一个,造成编号的不连贯。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旧系统已经几乎没有什么空间去放其他剧本集了。

电话号码有升位,那么戏考的编号系统也到了升位的时候了,而且这次升位之后,可以解决以上所有问题,甚至将来即便再挖出更多的剧本,无论是成套成辑的,都会有足够的空间给它们。

新的编号系统是八位数(大跳跃!),分二、三、三共三段,其中第一段的两位数代表剧本所属的套辑,比如,01是《戏考》,02是《国剧大成》,03是《京剧汇编》,等等,而70是名家演出本,80是据录音整理的剧本——这两段延续老的编号方式。第二段的三位数代表分册数,比如01001是《戏考》第一册,05020是《传统剧目汇编》第二十集,而没有分册的则是000,比如06000是《经典京剧剧本全编》这本书,在名家演出本的编号里,70000至70199是生行演员的剧本,70200至70399是旦行演员,70400至70599是净行演员,70600至70799是丑行演员,70800至70899是剧作家,70900至70999是昆曲(9字头也是延续旧系统),其中每人一个号,比如70001是周信芳,70201是梅兰芳。而第三段则代表剧本在原书中的顺序,比如01005006代表《戏考》第五册中第六个剧本,即《六月雪》。至于原来一些零散的剧本,需要重新归置编号,即下图中深绿色的部分。

中国京剧戏考剧本编号新旧对应简表
中国京剧戏考剧本编号新旧对应简表

新系统在70000000这个编号前预留了足够多的空间,可以再给62个剧本集成共计约六千三百万个剧本分配编号,而90000000之后开始的近一千万个编号,足够单行本用的了。

旧系统转新系统,或者称为升位的行动,将在本月开始并争取在本月结束。每个现有剧本的旧编号与新编号的详细对应表可以在此查阅。在升位期间戏考将继续更新,我们会有一段新旧编号共存的日子。

已经回来了

承蒙合意太爷动问,不然都忘了上次还留了个扣子,扔下去一只鞋就没动静了……

最近就是在倒时差,白天上班,晚上较以前早早地就犯困,所以基本上没动什么戏,没上什么网。相信周末过后就好了——本来应该上周末回来后就可以倒回来,但是周日晚上(这里的一大早)奥运会闭幕,爬起来看闭幕式,错过了倒觉的好机会,接下来的日子就是上班下班了。

还有一些回京的日子里应当记下的东西,过些天一并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