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谜

正月十五,吃元宵看花灯的日子。本来打算传个《遇后龙袍》一类的应节戏,没准备好,这一拖就得明年了。

花灯与灯谜其实很有意思。京剧论坛里有篇《[京剧]与[灯谜]》的文章,值得一读。

如果应节说一条京剧世界的生活指南的话,那就是:元宵节的时候可千万不要去观灯。像有名的薛刚元夜闹花灯、秦琼等七雄闹花灯,水浒里李逵元夜闹东京,都是在元宵节的时候把首都折腾个地覆天翻的,英雄自然安然无事,倒霉的无非是观灯老百姓。2004年密云的灯会上就出现过严重的踩踏事故,惨剧造成三十七人丧生,可见,戏里戏外,元宵节看灯都是一件比较危险的事情。

今天不是聊生活指南的,所以不多说了。有一个问题,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京剧里的人,动不动就爱“打个哑谜”。而关键的问题是,他们打的那些,都不是正八经的哑谜。

比如《武家坡》,王宝钏给薛平贵“打哑谜”,王说“远”,薛说“远在天边,不能相见”,王说“近”,薛意识到要找的就是面前的人。这是哑谜嘛?这是提个书头背下文哪。

比如《梅龙镇》,李凤姐给正德皇上“打哑谜”,李说“坐船”,正德说“要船钱”,李说“住店”,正德说“要店钱”,李说“吃酒呢”,正德说“酒后”。这是哑谜吗?这是行业规则嘛。

比如《打面缸》,周腊梅给县官“打哑谜”(咦,都是女的给男的打哑谜啊),周说“山中的老虎吃豆腐”,答案是“口述”。这是哑谜吗?这是俏皮话嘛。

比如《刘瑾逛花园》,贾桂给刘瑾“打哑谜”(终于不是女的给男的打哑谜了,可也不完全是男的…… 表情),贾说“儿子上学未归”,答案是“母耽”(牡丹),这个好歹是个谜语了,可它是哑谜吗?

哑谜什么意思?就是全靠实物、动作做谜面、谜底,设题与猜谜者都不说话,是为“哑谜”。为什么京剧里动不动就把一些俏皮话,上下句儿的玩意儿称为“谜”,而且还是“哑谜”?

搞不懂,权作本年的一个元宵谜吧,有猜到或有线索者,欢迎以任何形式来回答这个“哑谜”。 表情

善用网络

首先,需要叹服一下上海京剧院,搞出一个“公关营销”的活动。按照王珮瑜的说法,“这个活动的宗旨很简单,就是争取我们身边一切可能的对象,让他们走进剧场看戏”。说白了,就是演员自己搞市场宣传营销吧。

更需要叹服的就是王珮瑜本人了。显然,她是为数不多的领悟网络精神的圈儿内人。一年十六万的点击率,与王珮瑜在舞台与网络上的坚持,是相互影响、鼓励的。在上京的活动发起之后,她就想到了这个网上的市场,这个在转瞬间就可以实现“一传十、十传百”蜂鸣效应的市场,并且再次重申自己的追随者是“瑜门”的一分子(相当有亲和力的做法),这些做法,对她的公关营销活动,无疑将是非常有帮助的。

德云社的成功,小豆子始终认为,有一半需要归功于网络,无数的下载方式,让受舆论影响的大众,轻而易举便可以听到“传说中”的那些相声,才会动了去剧场看现场的念头,以致一票难求。“钢丝”这样的名词,“相声公社”这样的圈子,也只有通过网络才可能迅速传播开,叫响了。

但现实是,王珮瑜只是少数中的少数,而绝大部分的圈内人还是与网络绝缘的。浙江李小勇:“這幾年我慢慢比較懂得電腦,及網路的實際運用,才發現幹我們這一行的,懂電腦的人幾乎沒有。”一个台湾省是这样,其他省市亦是如此。京剧圈子里,年轻人也不是一个小的群体,但他们似乎也都很少接触网络。也许他们忙,也许他们需要更专注他们的专业,但你认为他们会比荀慧生这样的大家还忙吗?荀先生可还是有每天记日记的时间呢,他们就不能在网上坚持写下来?

不仅网络,其他高科技的手段其实并不与京剧矛盾(除非你用在舞台上)。小豆子相信,合理利用这些,会对京剧以及其他传统文化有很大帮助的。德云社是一个成功的先例,并带动了王珮瑜所说的所谓“传统文化回归的气息”。王珮瑜或者上京,是否会是京剧界的先行者呢?

生产力等于劳动者加生产工具加劳动对象,先进社会生产力,不是光凭空喊几句“戴三个表”就完事儿的,你的生产工具与劳动对象也是要有先进性的——好久没这么拿政治课的玩意儿论证事儿了 表情

《摇钱树》

梨园经典的春节特辑已经全部上传完毕,请没有注意到的朋友从速下载。尤其是这个《摇钱树》录像

这个录像有几个看点。首先,这是一出不太见于舞台的戏。不过话说回来了,这种戏也就看看演员的功夫,剧情上并没有什么意思,也许全本更有意思些吧。单摘出这么一段儿没头没尾的武场,让头次看的人摸不着头脑。而剧名有如《黄金台》一般,纯粹讨个吉祥话儿,与“摇钱树”本身亦相去甚远(剧情请参看这里)。而这恰恰突出了京剧的一个特点,我们不是冲着故事情节去的,看的是角儿,是表演。

虽然不是冲着故事情节去的,但这种故事情节也太不经推敲了。一个玉皇大帝的闺女,思凡下界,凡间的如杨家将、包公拿不住也就罢了,满天星宿,也都拿不住(或者碍着玉帝,不敢拿),折腾半天,摆了个阵就擒住了。这戏演全了想必热闹非常,舞台上大众偶像悉数登场,像老包、穆桂英、孙悟空、哪吒,基本上把能烩到一起的都烩进来了,图的就是一个热闹,情节逻辑都不算什么——京剧武戏的又一大特点。

京剧另一个特点口传心授,也在这出戏里有所体现:张四姐,号称玉皇大帝的四女儿。不错,玉帝是姓 zhang,可那是立早章啊,跟弓长张什么相干?口传心授,就在于此,想当然姓了个“张”,可叹章玉皇,弄了个“随拉骆驼的姓”的女儿。 表情

说到录像本身,小豆子推荐一看的原因是,这里面给了很多着传统服装的文物文武场面上的镜头,以及台上有检场的镜头,这些在大陆舞台上已经净化了的传统,还能在台湾的录像中一窥,也算难得。

借个《摇钱树》的口彩,祝各位新年里招财进宝,日进斗金。

郭德刚(纲)给您拜年了?

每天要收到无数的垃圾邮件,而也会偶尔在垃圾中翻一些好玩儿的东西看看,各方面的都有,权当笑话看。今天在垃圾堆里发现了这么一封邮件

垃圾邮件
垃圾邮件

邮件的标题已经吸引小豆子去打开这个垃圾了——虽然有连续三个同样标题的邮件躺在那里,证明它们是垃圾。所以,名人效应在现在依然是很有用的广告手段。上面截图中来信人的邮箱和信中的链接都作了处理,防止给他们变相做广告。

信件的内容很平常,无疑是以当下最红的非著名相声演员的旗号为自己的网站宣传罢了。这件事显然不会与郭德纲有任何关系——你认为他会把自己的名字都写错吗?这只是一个利用名人扯大旗的又一个案例而已。

但你显然收不到有署名“于魁智”、“李胜素”这些京剧界名人的垃圾邮件,因为广告商知道,这些不可能吸引用户的目光。一个方面来说,这是京剧人的幸运,不被垃圾广告所糟蹋;而另一个方面反映出的是,国粹艺术的当红人物,其大众知名度,显然不如市井上的“非著名”。京剧与相声,政府扶植与草根,高下立判。

垃圾邮件,一个“很好”的市场风向标 表情

洪峰预报

预报一下,最近一周内,会有至少二十出剧本被修正。反映到戏考的更新记录上,就是一批又一批的修正剧本。最近在为戏考改版做准备的同时,顺便查一些错儿,不仅是错别字上的,也有格式上的。比如有些剧本的省略号误作六个“.”,有些逗号或句号是半角的“,”和“.”。这些,虽是瑕疵,但所谓精益求精,既然有条件把它们一下都揪出来,就顺势修正了吧。

一场“修正主义”的洪峰,即将来临。请注意更新您本地的剧本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