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和水印

月初提到的照片显示问题,今天在戏考琐记得到圆满解决。现在无论戏考的相关剧照,还是琐记的人物照片,在其下面都会有一个明显的文字说明,而不像以前似的,只有当鼠标移动到照片上才显示。另外加了一个框,像以前那种快速成像的照片效果。

网上珍贵照片不少,不过带水印的也不少。如果没有记错,最开始在照片上加水印的戏曲网站应该是时代国粹。后来咚咚锵慢慢在其刊登的照片上也加上了水印(不过如果你浏览几年前的照片的话,会发现那些还是没有加的)。现在水印做得最夸张的当属京剧艺术,不顾照片的内容,而且又大又复杂,绝对的喧宾夺主。比如下面的这个例子:

京剧艺术的图库例子
京剧艺术的图库例子

梨园经典改版,老的剧照暂时是加不回来了,而所谓并入京剧艺术的剧照,又都是这种样子,实在让人失望。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老版的经典仍会保留,有需要剧照的朋友,还是可以去拿的。

戏考对水印的态度只有一个:永远不用。因为戏考不指着靠在稀罕的剧照上打名字来赚人气,同样,不打水印也不妨碍戏考刊登稀罕的剧照。

顺便说一下,合意太爷的老唱片前些时加了一批珍贵的剧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挖挖,点某些人的名字后,可能会出现你以前没见过的照片 表情

读书笔记:《〈五雷阵〉》

这也是一出许久没有看到演出过的京剧剧目。推测在清代末期还是一出热闹的武打戏,而且是带有浓重神怪色彩的。戏的本事是说战国时秦王翦与燕孙膑交战。王翦屡次战败,借师兄毛逩之力摆设“五雷阵”,把孙膑的生魂摄于阵中。后来经孙的师弟毛遂盗来了“九转还阳丹”与老君的“太极图”才得破阵,战胜王翦,救出了孙膑。

看原图人物所注名姓,王翦写作王剑,毛逩、孙膑的名字也都并不一致,这是因为梨园剧本底本不同,不足为奇的。所写的是一场战斗,也不能断定场次。

这样一出并无特殊思想意义的武戏,却也借王禅老祖之口,说出了编者的意见:“秦始皇并吞六国,乃是奉天承运。伯陵(孙膑字)虽为父报仇,不该逆天行事;王翦残害生灵,亦有应得之报……”可见作者是承认秦的统一战争是顺应了历史潮流的,不过使用了“奉天承运”这样的词汇,显出了命定论的思想。“替父报仇”也是符合封建道德的准则的,但碰上了“天意”,就立即化为一种“蠢动”了。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旧时代人们在解释一些复杂的政治、社会现象时的思想方法。

这戏似乎并未成为一种“名作”。我不记得旧书中曾有哪位著名演员演出此剧的纪事,也不知道它有过哪些精彩的表演片断。这张图可能是保留下来的仅有的舞台纪录,它的文献价值应该也正在这里。

这篇小文很短,所以这次全部摘抄下来。

黄裳提到文中人物的出入,这在传统戏里面可以说是司空见惯,因为是口传心授的艺术形式,所以虽然可考的资料都是伸手即得,但艺人们还是凭借自己的理解和学识创造了各种新的名字。可以看得出,黄裳对这一点是很理解的,并没有像现在某些专家那样,动不动就扣上“以戏乱史”的帽子。

小豆子最早接触《五雷阵》的剧本,感觉很有意思,那是登在《戏考》上的一个没有没尾的版本,后来在《国剧大成》里发现了全部的本子,始知原来《戏考》所载只是四本中的第三本。全剧从剧本来看,似乎也只是三本比较有看头,其余无非是神仙斗法和武打场子,也许要放到舞台上才好看。

这出戏又名《孙庞斗智》,而就连当年《戏考》的编辑也意识到,“剧中并无《孙庞斗智》一段,与此实为两事。”京剧传统戏大抵如此,打出一些名目耀眼的剧名,却与内容并无甚关系,稍微沾边者如《硃痕记》、《黄金台》等等,不胜枚举,实为一种有趣的现象。

一出《五雷阵》,如今能体现的,也只是它的文献价值了。

本篇笔记到此为止。黄裳原文抄自其《读剧随笔》一书,为《读清人〈戏剧图册〉漫笔》第五部分,全文摘抄。

给老唱片打工

星期一一大早起来,发现有人指出老唱片的网站有问题了。看来这次升级总要有些明显的特征,才算是“宣告”升级成功吧。

实际上网站所在的服务器是在周末升级的,小豆子也是在升级后才得到通知,那个时候已经开始把数据库搬到新的地方。好在数据库一开始就是用的 Unicode,从 MySQL 4.0 过渡到 4.1 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唯一让人担心的是在兼容上可能会出现些问题,比如显示乱码,或者有些 SQL 命令不能用了。周六晚上曾经在 Blog 写了一个小通告。不过那个小通告只是昙花一现,因为那时 Blog 的数据库正在转移中,所以备份好的准备转移的数据库并没有记下最新的那篇帖子,当域名指向新站后,那个帖子就消失了。

后来一犯懒,就没有再写一篇。

今天域名解析算是都好了,这才发现因为当初老唱片的页面有的地方写的不太地道,结果出现了最上面提到的问题。不过好在问题比较明显,很快解决了(今天天上下雨,小豆子理发,一切都是那样清新,分明就是准备好了脑袋为这次改动而制造氛围 表情

捎带脚,得给老唱片再写点儿后台管理的程序(已经拖了很久了)。小豆子是一直支持合意太爷的这项事业的,不过话说前头,这功劳苦劳可都是太爷的,小豆子无非是个后台技术支持罢了,论老唱片上的阅历,对网站甚至整个网络戏曲在这一领域的贡献,还得说是太爷。尽管老唱片现在是与戏考一个主域名,但小豆子论起来,实话讲,只有三成的成绩吧(还不算前年服务器升级把老唱片的东西全弄丢的那个错误)。

还记得去年老唱片网站的“改版”,之所以是加引号的“改版”,那是因为那基本上算是一次从静态网页转到数据库的工作,而从表面看没有太多变化,当然,在已有的基础上,细节上有很多进步,比如支持搜索了,支持列表排序了,加上后台管理也方便了,等等。改版,首先是要以已有的、值得肯定的功能都保留为基础的,否则再大的“跃进”,也是徒劳的。那次“改版”的时间,是在小豆子完成了戏考的“改版”(或称为“过渡”)以及琐记的大手术之后。小豆子的 php 加 MySQL 技术虽然练得自认不错了,不过戏考的过渡没有太多技术上的问题,一些简单的数据库查询就搞定了;琐记是改天换地的大手术,一切都可以推倒了重来。而老唱片则不一样,需要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改进(有点儿修复老唱片的意思哈)。所以程序写得要复杂些,里面就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漏洞,在 MySQL 4.0 的时候没有漏出马脚,4.1 的时候就被发现了。虽然及时修复了,但还望最近访问戏考、琐记、老唱片的朋友,如果发现有页面出现问题,及时告知。

回忆了一下去年给老唱片打工的经历,正巧合意太爷在新浪开了 Blog,算是老唱片网站的官方 Blog 了,欢迎大家去踩踩。

《三娘教子》和《孔雀东南飞》

今天说的这两出戏都不是京剧。一出豫剧,一出黄梅戏。虽然都是传统戏的名字,不过却都是新编的大戏。

小豆子不了解豫剧,但是对《三娘教子》的了解自认还是有的。所以这条新闻就显得很滑稽了:

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挖掘传承崔派艺术,市豫剧团在推出大型现代豫剧《红旗渠》后,新近又冒着酷暑,排练大型新古典主义豫剧《三娘教子》。该剧预计在殷商文化节期间与广大市民见面。该剧由我省著名戏剧家、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石磊先生在参看了《双官诰》、《教子》等剧作后,重新编写而成,主要讲述了一个身处古代封建社会中的普通妇女,如何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抚养、教育一个弃儿成人并中状元的故事,为人们塑造了贤惠、善良、吃苦耐劳、牺牲自己、忍辱负重的中国古代妇女王春娥(即三娘)和正直、讲情义的“义仆”——老薛保的艺术形象。该剧对当代人们如何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及建设和谐、安定社会起到了一定的启迪作用。

《三娘教子》能够冠以“大型新古典主义豫剧”,这本身就是很滑稽的。哪怕把薛广、大娘、二娘一干人等都算上,以全部《双官诰》来衡量,这“大型”二字都显得滑稽可笑,更不要说要去和眼下流行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联系到一处了。

风水轮流转,若干年前“义仆”还是被社会主义批判的对象,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指导下,又变成了宣传的典型。

小豆子对政治没有兴趣,所以最关心的还是那“大型”二字,怎样排演的《三娘教子》,会成为一出大型的剧目?很想看一看,编导的想象力又达到了一个怎样的境界?是否与在舞台上出现“做爱”的那个黄梅戏《孔雀东南飞》有一比?

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一团的新编黄梅戏《孔雀东南飞》将于7月21日、22日在上海艺海剧院演出。剧中有一场戏没有唱段,舞台上还会出现“接吻”和“做爱”的场面。

都说影视界很乱,甚至有人借拍电影洗钱,但不管怎样,作为观众或读者,你还是可以看到媒体报道这里面的乱事儿,甚至对那些粗制滥造的所谓商业大片的负面评价。而这些在戏曲界却很难看到,所有新戏,从主编、主导、主演到观众,清一色的都是赞美之词,偶尔的异议也只是一笔带过。没有负面的报道,不代表这个圈子有多干净,而恰恰说明它有可能比影视圈还要黑。

照片及其他

很久没有这么大批更新琐记的资料了,今天处理了相当一部分草稿,还包括不少照片,对照片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有些照片应该是首次出现在网络上。

比如夏韵龙的这张,是夏先生的公子通过电子邮件发过来的,在小豆子处“压”了有近三个月,今天才有空放到网上。

这种名门之后通过琐记发布其祖辈资料的情况不止此一例,先前耿世忠先生的女儿曾经发来其父亲的生平及照片,也是很难得的资料。

这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现象,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人物的生平事迹及资料,从未被传统辞书、媒体整理过,而他们的家人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而一家一家去拜访、记录是难以实现的。通过网络就好办多了,而这内中的心理学也很简单:“我有一个还算有名的父辈,我们家新接通了网络,听说上面什么都能搜到,那得看看网上怎么评价我的父辈的——结果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是起码,琐记的待撰人物页面会被搜到。当我看到我的父辈的名字在那里,而生平介绍是暂缺的时候,我必然要去提供一些”。就这样,一些很难得的文字、图片,得以为更多的人所看到(顺便说一下,待撰人物的列表现在长得不得了)。

网友大戏魔搜集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其中不止是照片,在此不仅谢过,顺便推荐一下他的梨园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