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鸟

整理老本《杜十娘》,情节处提到“七十鸟”,从上下文关系看,指的是鸨儿。从字形上看,确实为“七十鸟”——看来古代年间就有这种“拆字”的名堂,有点儿类似现在“走召弓虽”、“丁页”一类的东西。 表情

顺便在新雨丝搜到丁向东一篇关于大鸨的文章,附在下面。另据《民国黑社会》载,“七十鸟”为旧时对鸨母的鄙称。所以《戏考》的整理者在剧情中用到“七十鸟”一词,可见其“政治立场”。

沉默的大鸨

在以旧社会为背景的小说和戏剧中,有一类角色特别令人鄙视,那就是老鸨。老鸨者,妓院的老板娘是也。这些人原本自己就是妓女,中年以后,人老珠黄,心犹不甘,其中有心地歹毒者,就另立门户,买来良家女子强逼为娼,开起了妓院。佛口蛇心,阴鸷奸诈是她们的共同特点,历来为人们所不齿。但是为什么把她们叫老鸨呢?长期以来却一直搞不大清楚。

记得小时候,因为好奇,曾经请教过许多长辈,也都不得要领。后来查《康熙字典》,才知道鸨是一种鸟,并且引证李时珍的说法,说这种鸟:“纯雌无雄,与其他鸟合。”这跟妓女倒有点沾得上边。和李时珍同时代的朱权则说得更玄:“鸨似雁而大,喜淫而无厌,诸鸟求之即就。”怪不得才有“妓女曰鸨儿,妓女的养母为鸨母”的说法。而且这种说法一直延续下来,在颇有影响的《古今图书集成》这本书里,仍然有“鸨鸟为众鸟所淫”这样的记载。

不过对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我的一个远房叔公做的解释。听人说,他读过很多书,尤其是那些所谓不登大雅之堂的闲书。而且又到过许多地方,所以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天南海北,无所不知。据他讲,世界上有两种最尊贵的鸟,一种是天鹅,另一种是天鵏,这就是后来的大鸨。原来这两种鸟都是侍奉在菩萨跟前的神鸟,其中天鵏尤其受到菩萨的溺爱。由于溺爱而变得任性,每每在菩萨讲经的时候大声喧哗,搅得秩序很乱。特别让菩萨不能容忍的是,有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一只母鵏竟引诱一只天鹅与之交配起来,众神仙大加抗议,弄得菩萨下不了台。于是震怒之下,罚令将天鵏打入凡界,成为万鸟之妻,为众鸟所淫,永远不准重返天庭。并且从此变为哑吧,无法向外界诉说。经过这次变故,天鵏就成了地鵏。虽然有翅能飞,但却不能飞高,因此再也回不到天上去了。

那么后来为什么又把地鵏叫成大鸨了呢?叔公的解释也很有趣。他说天鵏原来在天上的时候,喜欢热闹,总是一群一群地集合在一起活动。因为菩萨说“七”是个吉祥的数字,所以它们每群都要凑成70只。到了凡间以后,仍然保持着这个习惯。由于一开始人间没有见过这种鸟,更不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所以就把它们叫做七十鸟。后来一个有学问的人嫌这个名字太俗气,就把它改名叫大鸨了。

叔公的说法,虽然听起来像个神话故事,但其实质却反映了古人对大鸨的认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把妓院的老板娘称呼为老鸨的,但它的缘由就是出于人们对大鸨的这种认识,大概是没有疑问的吧。

地球很大又很古老,我们人类的历史也已经有几千年了。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口头的神话传说和文字记载,这是我们无比珍贵的遗产。然而,其中也不乏善意的误会和穿凿,恶意的诬陷和诽谤,以及因为无知而造成的主观臆断和阴差阳错啊!所有这些,由于是出自先人之口,或者是先人们写在书本上的,有些则是要顾全“权威”的名声,因之代代相传,以讹传讹。

大鸨正是这些冤案中的一个。

大鸨,鸟纲,鸨科,古名地鵏,似雁但比雁大,头小,背平,淡灰色,背部有黄褐和黑色虎纹。产于我国的是鸨鸟中的一种,即大鸨。它们仅生活于内蒙呼伦贝尔草原一带,既不是天上的神鸟,也不是有雌无雄,所谓的与其他鸟合,更是无稽之谈。不过冤案之所以能够维持这么长的时间,也不能说完全都是空穴来风。

雌雄大鸨体形上的差异,恐怕是人们对它产生误解的最大原因。雄鸨高达一米,重辄20公斤,在鸟类当中,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大块头了。而雌鸟却又矮又小,大的也不足4公斤,和普通母鸡不相上下,这就足以让人怀疑它们是不是同一种鸟了。这种怀疑不要说在古代,就连现在草原上和大鸨打过交道的牧民,有许多人仍然不相信它们是同一种鸟。

雌雄大鸨在外貌上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雄鸟喉部两侧的长须硬而挺拨,呈“一”字形平展,长达10厘米,特征特别明显,所以一般人又把雄鸨叫长须鸨,而雌鸨因为没有长须,人称石鸨,这就更加深了人们对大鸨的错误认识。

再加上雌雄大鸨的婚姻特别短暂,几乎是交配一结束就各奔东西,育雏完全是雌鸨的事,怪不得人家要对雏鸨的“生父”提出质疑了。

由于大鸨生活的地域人烟稀少,人们与大鸨的接触不多,一般人也不可能像专业工作者那样进行有计划的跟踪观察,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也并不奇怪。但是以讹传讹,愈传愈离奇,在大鸨身上,人类的想象力真可谓发挥到极致。所以大鸨的“冤案”不仅得不到澄清,而且终究成了定案,实在是人类的过错,大鸨完全是受害者。

老赵曾经在呼伦贝尔草原对大鸨进行过考察。他说,大鸨最有趣的莫过于它们的婚姻。虽然这种婚姻非常短暂,但求爱的过程却极其郑重其事。雄鸨背部华丽的虎纹也很好看,但雌鸨似乎偏爱白色,所以雄鸨在求爱的时候,都要将羽尾尽量翘起,呈扇形一直翻到背上,露出下面的白色羽绒;脖子也要尽量向后仰,以展示胸部和颈下的白羽,然后绕着雌鸨转著圈子跳舞。如果雌鸨有意,就用喙去啄雄鸨的白羽,雄鸨于是受宠若惊,更加积极地狂舞起来。雌鸨若决意与这只雄鸨共成好事,就会转身假装逃跑,进一步激发起雄鸨的欲望,于是雄鸨就会立即展开翅膀急急追赶,最后在极度兴奋中完成交配。

大鸨肉味鲜美,自古就有“天鹅地鵏”的说法,因此大鸨一直处于被捕杀的惊恐之中。过去在草原上猎鸨,猎人们都是骑在马上围捕,大鸨虽有翅,但由于体重过大,既飞不高,也飞不远,因此奔跑的速度往往决定着它们的生死存亡。为了适应这种险恶的环境,大鸨只有不断地提高跑动的速度,经过测试,它们在受到追赶的情况下,每小时最高可跑到70公里,虽快马亦追之莫及。而在平时,它们则多藏身草丛,不敢发出一点声响,久而久之,发声器官退化,就变成哑巴了,怪不得千年蒙冤,无法向世人诉说哩。

大鸨这种鸟现在已经极为少见了,我国大约只存300只左右,已被国家列入一类保护动物。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